如何處理當代中學生的心理問題

才智咖 人氣:8.18K

當代中學生心理問題與對策

如何處理當代中學生的心理問題

隨著獨生子女群體數量的增大,家庭問題的複雜化,現代觀念更新的加快,素質教育,特別是心理健康教育已成為學校教育的一個新課題,是幫助學生正確處理學習,生活,擇業和人際關係,培養健全人格的手段和有效途徑。筆者認為:首先,青年學生應學習一些心理知識,促使他們對自己的認識,提高自我教育能力;並且對將來的學習生活都有好處;其次,青年學生應瞭解心理健康的標準,樹立正確的人生態度,培養滿意的心境,形成良好的個性和統一的人格,始終保持熱情飽滿,樂觀向上的情緒。另外筆者認為,心理輔導也是促進學生正確的認知結構和情感與態度模式形成的重要途徑。

中學生心理素質教育的根本任務是按青少年心理髮展規律儘可能充分發展並提高學生的心理潛能,進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素質的提高和個性的和諧發展。現代教育需要高科技人才,更需要德才兼備的優秀人才,素質教育也不再是呼聲日緊,而是提上的日程化的位置,對教育的關注,從家庭到社會,處處可以體現。然而,我們也不得不注意到,隨著獨生子女群體數量的增大,家庭問題的複雜化,現代觀念更新的加快,素質教育,特別是心理素質亟待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重視。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工作的一個新課題,是幫助學生正確處理好學習、生活、擇業和人際關係,培養健全人格的手段和有效途徑。

一. 中學生應該學習一點心理知識

1、心理學是研究人的心理現象發生發展的客觀規律的科學。心理學知識對學習大有益處,它可以促進學生對自身的認識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如果中學生學習了心理學的知識以後,能按心理學規律去學習,學習成績就會有較大的提高。比如:學習了記憶的規律,就可以解決上課不專心,開小差的問題;學習了思維規律,就可以解決記不住,記不牢以及死記硬背的問題;學習了有意注意的規律就可以使思維開闊、更敏銳、更富有創造性,還可以調節考前情緒,消除緊張,輕鬆上考場。

2、心理學知識還可以解答中學生在思想上和生活上的一疑難問題,從而更深刻地認識自己,達到自我認識、自我發展、自我完善。比如,學習了有關性格的知識,就可以使自己對自身的性格有所瞭解,從而矯正自己性格中不良的一面,鍛鍊和完善自己的人格;學習了情感的知識,可以使自己學會調節情緒、昇華情感的方法;學習了青春期的心理問題,可以瞭解青少年在青春斯的心理變化規律,從而主動掌握自己的心理,安全順利地度過青春發育期。

3、學習了心理知識不但能提高自己,還能對正確地處理好人際關係有所幫助。因為在瞭解自己心理的同時,也學會了瞭解同學的心理,這樣便可以對不同氣質、性格的同學採取相應的態度,從而防止不必要的矛盾,加強與同學的友誼。

心理學的應用非常廣泛,滲透到各行各業當中,不論學生將來從事什麼樣的工作,現在學一些心理學的基礎知識都是有益的,將來的祖國建設需要心理素質較高的一代青年。為了學生的現在也為了將來,中學生應學習一點心理學。

二.保持心理健康,學會做情緒的主人

如果你問一位中學生"你健康嗎?"他也許會說:"我當然健康,瞧,我壯得象頭小牛犢,從沒生過病。"可是健康不應只指體格健壯與否,還應包括心理在內的健康。嚴格地說,只有體格健康還算不上是健康,因為健康不只是體格健壯與否,還包括心理健康與否,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提出過一個響亮的口號:"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並解釋:健康不僅是指一個人沒有疾病,而且是指一個人有良好的身體和精神以及社會的適應狀態。也就是說,健康與否從身體和精神以及社會的適應三個方面來評價。現在不少中學生存在著一些心理問題。如膽小、憂鬱、孤僻、依賴、神經質、人際關係不良等

那麼,怎樣才算心理健康呢?心理健康的標準是什麼?生理健康的指標較明確,判定更容易一些,而心理健康的判定便較為困難,因為心理健康具有明顯的相對性和模糊性。

心理健康是比較而言的,絕對的健康是不存在的,人們都處在較健康和極不健康的兩端連續線中間的某一點上,而且人的心理健康狀態是動態變化的,而非靜止不動的。人的心理健康即可以從相對的比較健康變成健康,又可以從相對健康變得不那麼健康,因此,心理健康與否是反映某一段時間內的特定狀態,而不應認為是固定的和永遠如此的。另外,一個人偶爾出現的一些不健康的行為和心理,並不意味著心理不健康。心理健康應指出較長一段時間內持續存在的狀態,而不能只看一時性的偶爾現象,使斷定心理不健康。心理標準是一個發展的、文化的概念,會隨著社會的發展變化而發展變化,也因不同的社會文化背景而有差異。

心理健康的標準,應包括以下幾方面:

1、正確的人生態度。

正確的人生態度來源於正確的認識,正確的世界觀。抱有正確人生態度的人,對周圍的事物有較為清醒的認識和判斷,即有遠大的理想,又有實事求是的精神,因而在社會變革時期能夠跟上時代的步伐,頭腦清楚,眼界開闊,立場堅定,即不保守,也不冒進……總之,正確的人生態度使他們分析問題,處理問題時比較客觀、穩妥,與時代共同進步,心態始終保持健康水平。

2、滿意的心境

滿意的心境是健康心理的重要內容,心理健康的人對自己、對他人、對工作、對學習、對生活都比較滿意,沒有心理障礙。滿意的心境來源於正確的認識,由於他們能一分為二地論人論事,因而既能接受自己,又能悅納他人。他有自知之明,對自己的外貌、德才學識有正確的分析。他們在別人的議論包圍中既不會被讚揚、歌頌衝昏頭腦,又不會因批評、責備而煩惱,因為他們對自己心中有數,能從別人的議論中吸取有益的東西。他們不自驕自傲,也不自輕自賤。對自己有清醒的認識,不會淹沒在別人的議論中無所適從,他們總是處於一種獨立自主的狀態。他們對別人也有一種客觀的、全面的評價,不會忽冷忽熱,不會苛刻地要求別人。對工作、生活、學習也有正確的標準,既不好高騖遠,也不急功近利,因而心境總是滿意的、愉快的。

3、和諧的人際關係

樂於交往的人往往能在相互交往中得到尊重、信任和友愛。這是因為他們以同樣的態度對待別人,因而減少了很多不必要的矛盾。與人為善的人能夠與大家互相理解、彼此感情融洽,協調一致,相互配合默契。人際關係和諧,心情當然就比較舒暢,心理會處於健康狀態中。

4、良好的個性,統一的人格

良好的個性是健康心理的重要標誌,無論在什麼情況下都應保持統一的人格,做到自信而不狂妄,熱情而不輕浮,堅韌而不固執,禮貌而不虛偽,靈活而不油滑,勇敢而不魯莽,既有堅持到底的精神,又不頑固執拗,始終保持堅強的意志,誠實、正直的作風,謙虛、開朗的性格。

5、適度的情緒,充分的理智

人與動物區別在於有理智。健康心理必須有自我控制能力,

有適度的情緒,不過悲、過喜、過憂、過怒。要用積極的情緒戰勝消極情緒,不使消極情緒、過激情緒維護較長的時間。要始終保持熱情飽滿、樂觀向上的情緒,而不低下猥瑣、淚喪悲觀的情緒,更不會反覆無常。

三、注重心理輔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中學生正處於青春發育期,是人生髮展的重要年齡階段。要從未成熟兒童期向逐漸成熟化的青春期交替轉換過程中,會產生種種矛盾的心理,因此,很需要心理輔導老師,幫助他們順利安全渡過青春發育期,並把這一時期轉化為學習的"最佳期",人生的"黃金時代"。 要了解心理輔導是什麼首先要明確,心理輔導不是什麼?心理輔導不是思想政治教育,心理教育也不等同於德育。心理輔導過程中可能會有一些教導,但倘若只有教導或只在說教,絕對不是心理輔導了。心理輔導也不僅僅是進行邏輯分析,給予忠告與建議,更不是幫助當事人解決問題。心理輔導也不是普通的會見,不是社交式的談話,更不是指責、批評、遊說、嘲諷或恐嚇;至於用同情的態度、行為去安慰與開解等,也都不是心理輔導。

所謂心理疏導,是有計劃地協助學生髮展健全的個性,防止產生偏異心理的一種教育過程。心理疏導的目標是指導學生形成一種積極的心理狀態,使其健康發展,"心理諮詢""熱線電話"等都是心理疏導的方法,但教師往往處於"被動狀態"。如何變"被動"為"主動"呢?

1.學會傾聽

一項調查顯示,中國小生在遇到困難和心理煩悶時先和父母講的佔30%,先和老師講的僅佔3.3%,和誰也不說的.達到29.7%。是孩子們不願意與老師或父母講心裡話嗎?他們說:"愛玩是我們的天性,每當我們打完球帶著滿心歡喜、滿臉笑意走進教室時,老師總是說應該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學習上……"可見,能不能讓孩子們說心裡話關鍵在大人。現代教育中的德育功能是通過資訊反饋實現的。心裡話的傾訴是教育的重要鏈條,因而成為不可缺少的資訊通道。教師要善於傾聽學生的心聲,並以此為突破口,有的放矢地進行教育

2.巧設情境

隨著現代生活水平的提高,當今的兒童備受家庭和社會的寵愛。他們從小受讚揚多,受批評少。過分的保護使他們不知受挫的滋味是什麼,面對困難無所適從、驚惶失措。在教育中,可巧妙地創設情境,如設定難題、製造挫折等,使學生在達到目標的過程中,既不是望而生畏、束手無策,也不是一帆風順、輕而易舉,而是需付出一定的努力,克服一定的困難後才能取得,以增強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懂得如何迎接困難的挑戰,以適應未來激烈競爭的社會。

“健康,不但是沒有身體缺陷和疾病,還要有完善的生理、心理狀態和社會適應能力”。可見,心理素質已成為構成人的整體素質的一個不可缺少的內容和目標。學校教育理應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塑造學生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以迎接人生新的挑戰。

怎樣克服靦腆

在日常工作當中,容易臉紅,說話小聲等都被看作是靦腆的表現。靦腆的人在與陌生人交談時,對談什麼話,談話時目光接觸都感到為難且不自在。很難表達出自己的見解,靦腆的個性成為他們工作中的障礙,怎麼辦呢?

怎樣克服靦腆?

產生靦腆的原因有以下幾種:

1、有的人天生膽小內向,性格原因;

2、認識有誤,怕在人前出醜,有損自己的面子;

3、有的人在社交中受過幾回挫折;

4、有的人持有傳統保守思想"言多必失"。

靦腆的人被這些原因束縛著言行。

作為年輕人,靦腆的人容易錯過進取的機會,失去很多本可以交得很好的朋友,錯過上司或老師常識你的可能性,錯過施展才華,發揮才能的時機等等。那麼,如何克服靦腆呢?,

1、 努力改造個性中的消極因素。

性格和氣質的形成包含了先天后天因素,而後天的實踐又起了決定性的作用,因此,性格和氣質是可以改變的鍛鍊的。多與熟悉的人交流聯絡,儘量讓自己說話自在,交流自然一些。

2、 克服自卑感。

要敢於正視自己的短處和不利,但不要被那些不必要的所左右。如身體的缺陷並不影響他的才能,不懂得吃東西並不意味著不懂社交,所以,不要因為你的次要和個別的不足而導致你對自己的主要方面或全盤否定。

3、改變談話方式。

靦腆的人要改變自己與人交淡的方式.,當人際交流遇到困難時,可以問一些開放性的問題,一些輕鬆隨意的話題能夠營造出一種良好的氣氛。

總之,只要有信心去改變,肯努力就能克服靦腆。

放棄也是一種心理治療方法

心理諮詢要把接納自己作為一件很重要的事去強調,當來訪者自我接納時,很多問題也就迎刃而解。

有時候我會遇到一些這樣的來訪者:

“我覺得自己不夠有領導力,雖然我從國小到大學一直是班長,但我覺得自己不夠霸氣,沒有其他人那麼有號召力。”

“我覺得自己比較挫,從大一到現在,我只拿過兩次三等獎學金,一次二等獎學金,連一次一等獎學金多沒拿過。”

“我覺得自己性格很有問題。我比較內向,常常不知道怎麼和領導打招呼。上臺演講的時候,我也很容易緊張。”

“我……”

千奇百怪的說法,歸納成一句話,就是“我有問題”。

當我苦口婆心勸這些人放棄治療的時候,很多人會奇怪地看著我:

“為什麼要放棄治療?”

我只好跟他們解釋,因為很多時候放棄治療也是一種心理治療。

森田曾經說過,所有的神經症,其本質都是疑病素質。很多完美主義者都很高的目標,也有對缺陷過於執著的關注。他們會從對世界的不滿意衍生到對自己的不滿意,尤其是對自己性格的不滿意。於是他們來諮詢,千方百計想要改變他們自己。

“我有問題。”

有時候他們很自卑,因為他們確實被他們所認為的問題折磨,有時候我又覺得他們其實很驕傲,因為他們在以超出常人的完美標準要求自己,不肯放棄。成為普通人對他們而言,彷彿就是一種失敗。只是他們自己沒有意識到。

他們同樣沒有意識到,他們前來諮詢、想要努力改進的行為本身,其實就是問題的一部分。

這是一個比較繞的邏輯:

你的問題是懷疑自己有問題——>你來諮詢——>證明或強化你自己有問題——>問題加重

放棄治療——>你改變了對自己和對缺陷的態度——>你不再糾結於自己的問題——>問題逐漸好轉

這麼看,放棄治療也許就是他們需要的一種心理治療。它有一個別名,就叫接納自我。

當然放棄心理諮詢還不夠,更重要的是,放棄在生活中隨時準備接受治療的焦慮姿態。放棄治療後這種氣定神閒的姿態,正是很多來訪者來治療時想達到的目標。

可能有人要問,追求進步怎麼也有錯了?如果我們都放棄治療了,那還怎麼進步?

錯在我們把對自己的不滿和焦慮當作推動自己進步的動力不肯鬆手。它有時候是一種動力,但並不盡然,而且還有副作用。

真正的進步不是那麼焦慮的自我懷疑,而是帶著自我接納體會進步的喜悅。真正的進步不是被對自己的不滿和焦慮驅趕著,而是被美好目標吸引著。真正的進步都不那麼著急,我們默默努力耕種,耐心等著它開花結果。如果我們真有病,我們也是帶著症狀投入地生活,相信成長會自然而然地發生。

這是自我接納的涵義。

如何消除緊張情緒?

緊張是很常見的情緒,除非你有心理問題,否則你總會遇到緊張的情況。但是有些人很擅長應對緊張,有些人卻面對自己i的緊張卻無所適從。也許你要問如何能消除緊張情緒?我們來嘗試一下下面的方法,你也可以學會應對緊張。

按摩太陽穴和額頭:我建議你學一套眼保健操,在疲勞的時候做一套操,這樣太陽穴和額頭都會得到按摩,你的緊張情緒也會緩解。

肌肉反饋法:通過肌肉放鬆,反饋放鬆訊號到大腦,然後大腦控制的緊張情緒也能得到緩解。具體的做法是兩隻手攥緊,手臂也要用力,你甚至可以全身用力,繃緊每個肌肉,堅持一分鐘,或者你你可以堅持更長的時間,等你感到疲憊的時候,放鬆肌肉,舒展四肢,什麼都不要做,停留幾分鐘。如果你感覺緊張還在,你可以再重複上面的緊張——放鬆的過程。

意象對話法:名字提起來比較抽象,實際上我們使用這種方法來緩解消極情緒。具體做法就是在出現緊張的時候,你要對自己說一些勸慰的話。比如即將進入考場,你肯定會感覺到緊張,你就要告訴自己,誰都會緊張的,而且適度的緊張會提高我們的考試成績。善於調控自己情緒的人都能靈活的使用意象對話法。

巨集觀微觀轉換法:這種方法做起來也很簡單,我們在思考一些巨集觀問題的時候往往會感覺到緊張,比如你在給一個學期做學習計劃的時候,你會感覺到緊張,這是因為你想到一個學習要完成那麼多事情,壓力自然就產生了。為了減少緊張,我們可以將巨集觀的事情微觀化,不要做整個學期的計劃了,做一個星期的計劃,做完一個星期的計劃以後,就去執行,一個星期以後,完成這個計劃。然後再安排一個星期的計劃。這樣就是一個微觀化的過程。

幽默一點:幽默對消除緊張有神奇的效果,研究發現那些處於緊張狀態下的人往往更容易發笑。實際上發笑就成了發洩緊張的一種方法。所以在緊張的時候聽一聽郭德綱的相聲會比較有幫助。如果你平時就是一個有幽默感的人,你可以將其表現出來達到緩解緊張的目的。

焦慮緊張時,不要遷怒他人:沒有什麼事可以比遷怒他人更損害自己的。因為,這隻會導致更嚴重的情緒緊張。緊張時更應該注意多休息。不管白天的精神壓力如何,夜晚的時候,無論如何要讓自己保持心境平和,因為緊張會導致失眠,精神會因之更加緊張。

除此之外,實驗心理學的代表人物威廉華特曾提出了克服緊張心理的“內視法”,也就是說,在你極緊張的時候,可以先找個無人的角落,暗暗地把自己的緊張情緒說出來:“我很緊張,我很害怕,我很無措。”當把這些事實說完後,很多人發現,緊張情緒竟然得到了有效的緩解。這就是壓力得以釋放的結果了。

緊張,也是因為你的青澀。每個人都有青澀之時,每個人一生都嘗試過“緊張”的滋味。當你的心縮成了一團,不防跟自己說說那個笑話“我叫不緊張”,呵呵一笑間,心,放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