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打針輸液害怕心理被放大

才智咖 人氣:3.12W

小孩身體免疫系統尚未發育完全,易出現感冒、咳嗽等疾病,家長為孩子儘快脫離疾病影響,通常會選擇打針輸液的治療方式。年齡偏小的孩子接受打針輸液治療之後,常會出現睡眠問題,具體表現為睡覺依賴家長、沒有家長陪伴睡不著覺以及睡覺前後喜哭等問題。

孩子打針輸液害怕心理被放大

其實,幼兒在心理上對於家長存在較大的依賴,對於打針輸液這種治療方式,存有較嚴重的排斥及恐懼心理。而幼兒心裡害怕會造成睡不安穩,主要是因為6個月以上的幼兒逐漸開始記事,打針輸液後的害怕心理,在夜深人靜的環境中,這種害怕心理被放大,從而影響睡眠。

針對這種由於打針輸液造成孩子內心恐懼而影響睡眠的問題,家長首先應給予孩子更多的關懷,在白天多與孩子一同交流、活動,通過豐富的日常活動,淡化疾病以及打針輸液對於孩子的影響。其次,家長在孩子睡覺前,可以用手撫摸孩子肌膚,讓孩子切實感受到家長的陪伴,使孩子感到安全和心理滿足。家長還可以利用安慰性的語言,引導孩子正確認識打針輸液的作用,從根本上消除孩子對於打針輸液的恐懼心理。

值得指出的是,部分孩子會要求在睡覺時由家長抱著睡,這種行為是不提倡的。一方面,家長抱著幼兒入睡,幼兒的睡姿並不科學,會影響降低幼兒的睡眠質量;另一方面,當孩子習慣這種方式後,糾正也會很麻煩。

附:如何讓孩子不害怕打針

減輕疼痛方法一:弄清疼痛來源

倫敦大學心理學家哈格德注意到,看著身體受到劇痛的部位能減輕痛苦;注視著身體疼痛刺激的部位時,能忍受疼痛的時間更長;如果使這個部位看起來更大,緩解痛苦的效果更好。所以,打針時父母叫孩子閉上眼睛或轉過頭去,不要直視打針或者抽血過程,想借此減輕疼痛的想法使錯誤的。

盯著痛處,疼痛感就會減輕。這是因為疼痛既是感覺,也是情緒反應。人看著自己疼痛的部位,身體能自然減輕疼痛之外,倘若把那部位的影像放大,更有陣痛效果。所以建議打針時看著手臂或屁股,但不要看針頭,看著針頭容易感到恐懼。

減輕疼痛方法二:善意的力量

告訴孩子只有打針之後,病情才能好轉,因為善意可以減輕痛苦。當人們接受同等電擊量的實驗時發現,相信同伴出於善意的`人感受到的疼痛輕於其他人。這種情況在生活中相當常見,比如,板著臉的忽視抽血比和藹的護士抽血感覺更疼。我們用善意的眼光看待他人,他們對我們造成的傷害就會減輕,給我們的幫助能讓我們感到更多快樂。

如果打針的是男護士,可能會讓孩子哭鬧得更厲害,這時,可以要求換成女護士。這是因為我們都感覺男性製造的疼痛比女性更嚴重。我們都有這種感覺,被折磨時如果實施折磨的人是男性,我們會覺得更痛苦。這可能與人們對男性先入為主的看法有很大的關係。因為男性比女性的體力要強些已經成了社會所認同的觀念。

減輕疼痛方法三:主動承認

鼓勵孩子勇敢地主動接受打針,也會減輕孩子的疼痛程度。這是由於主動運動對視覺、聽覺和觸覺都會產生顯著的抑制性影響,主動承受痛苦比被動接受的疼痛程度要弱。我們對外界施加的痛苦不確定,而主動接受時能準確預期刺激的時間和強度,這種確定預期對於疼痛具有抑制作用。另外,自主控制感對於疼痛有一定的影響。自控感強的人對疼痛的耐受能力高於一般人。

當遇到困難或痛苦時,我們最好是挺起胸膛主動應對,而不是蜷成一團。坐直或站直身體,挺起胸膛,會讓大腦產生“更能控制局面”的印象,對疼痛的忍受能力也更強。

減輕疼痛方法四:摸一摸,舔一舔

打完針後,孩子用手去撫摸傷口,多數家長也會阻止,理由是隻可能引起感染而沒有什麼好處。事實真是如此嗎?看到動物用舌頭舔傷口,你是否能聯想到自己受傷時,也會不自覺地用手去摸傷口。而且還覺得這一舉動有減輕痛苦的效果。你是否想起了小時候手指受傷時,會立刻把手指含在嘴裡?

當我們去觸控我們的傷口或含在口中時會產生觸覺訊號,此時神經系統會將觸覺訊號與原來的疼痛訊號一起處理,相當於沖淡了疼痛訊號,使得疼痛感下降。不過研究也顯示,神經系統只會對自身雙手的觸控訊號有這種反應,如果是他人用手觸控,則疼痛感不會降低。所以,孩子受傷時需要你吹吹或是摸摸他的傷口,並非為了減輕疼痛,而是想得到你的重視。

減輕疼痛方法五:開懷大笑

開懷大笑會促使人體釋放一種名為腦內啡的物質,它具有鎮痛的效果。而且只有開懷大笑,才會使人體釋放腦內啡,職場中禮節性的微笑非但沒有鎮痛效果,反而會加劇人的抑鬱情緒。所以,在需要忍耐疼痛時,不妨這些朋友一起開懷大笑。

選擇和朋友們一起的這種集體方式,是因為集體環境有助於提高疼痛的忍耐極限,一個比較常見的事實是,孩子單獨摔跤後,如果有打人看見,他就會大哭,而與其他小朋友玩耍時摔跤了,即使父母看見了,他也較少哭鬧。

雖然這些方法很多都是為了讓孩子去醫院時更願意接受打針,但我們也可以運用它們來增加自己對痛苦的忍耐力;忍受痛苦的能力越強,越能掌控自己的情緒和命運。

TAGS:輸液 打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