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為何不願去私企

才智咖 人氣:1.52W

大學生為何不願去私企

據相關機構進行的大學生就業意願調查顯示,有35.4%願意去黨政機關、18.9%選擇去國有事業單位、17.8%選擇去教學科研、13.6%選擇國有企業、15%選擇外資企業,只有1.3%選擇去私營企業。大部分大學生為何不願去私企呢?

“我們要鼓勵大學生到民營企業去就業……”在日前召開的“民營企業招聘周”新聞釋出會上,記者聽到最多的便是這句話。近些年來,大學生就業難問題成為人們廣泛關注的焦點。在競爭激烈、就業壓力較大的今天,大學生卻依舊普遍不願在民營企業就業,成為一個讓人頭痛的社會問題。

據相關機構進行的大學生就業意願調查顯示,有35.4%願意去黨政機關、18.9%選擇去國有事業單位、17.8%選擇去教學科研、13.6%選擇國有企業、15%選擇外資企業,只有1.3%選擇去私營企業。與之相反的是,民營企業佔了願意招聘大學畢業生企業總量的46%,國家機關、國有和集體企事業單位只佔22.3%。如此大的供需反差,“成就”了大學生就業難的現狀。那麼,大學生為什麼不願到民營企業去就業呢?

近些年來,隨著國家對民營企業的扶植關注,使得其發展迅速。據統計,2006年天津市民營企業佔全市GDP比重已經由2001年的17.8%上升到的24.5%。我們可以看出,民營企業的發展還是比較平穩快速的,並且還會有更大發展空間。很顯然,大學生因為看不到民企未來發展前景而不選擇在民營企業就業的可能性是很小的。為此,記者就上述進行走訪調查。

家族企業性質逾越難

調查顯示,在不願選擇民企就業的大學生中,90%的人覺得民營企業“家族企業模式”限制自身發展空間。一位受訪大學生表示,曾經有多次民企就業失敗經歷,從而不願意再去做同樣的選擇。而就業失敗的原因就是,家族式企業治理模式、人員關係複雜、制度混亂……在這種情況下工作的“外人”長期壓抑很難工作長久。

天津很多民營企業還都處於家族式治理模式。在這種模式下治理者很輕易因為優越感而濫用權力,親疏分明,任人唯親現象嚴重。他們在處理人際關係時按親疏遠近而非因才適用,因此在組織內產生“自己人”和“外人”的差別,造成“打仗親兄弟,上陣父子兵”的家族主義氛圍。外人為生存也就趨炎附勢,拉幫結派,形成“你群”和“我群”的派系。有時為保護“外人”的利益他們會團結起來與治理者或“自己人”抗爭,造成企業內訌。

不難想像,一個應徵而來的“外人”在這裡充當的是一個多麼“困難”的角色。其實,民營企業老闆並不是看不到這種現象帶來的嚴重後果,也希望自己的企業能夠健康、正常地發展下去,可是能做到讓“外人”真正去治理的企業卻是寥寥。分析人士指出,假如企業用人上不能突破“不良家族模式”,那麼人才危機將很輕易出現。

保險問題保障難

除了讓大學生“怵頭”的“家族模式”以外,“後顧之憂”這個問題似乎是所有受訪大學生都提到過的。

目前,越來越多的民營企業已經開始注重社會保險這個問題,並且有不少民營企業在這方面做得很到位。長期以來,民營企業“拖欠”職工社會保險可謂屢見不鮮,大學生對此或是耳聞目染,或者親身經歷,因此“保險難”成為不願意去民企就業的一條重要原因。

“一般小企業(民營)不給上保險也就算了,就連全國500強企業,擁有上市公司的集團也不給上就太過分了吧,讓我們怎麼對民營企業有信心?”一位受訪大學生心有餘悸地對記者說,“作為大學生,就業難、競爭壓力大。經過老師、家長的開導選擇了去民企就業。起初到過幾家小公司,都承諾‘五險’(即養老、醫療、工傷、失業、生育保險),進入公司之後人事部對此連提都不提,你要去問就一個字‘拖’。後來覺得可能是企業規模不行,跳槽到一家全國500強的企業集團。沒成想,這家集團做得更絕,拖到我提出申請離職的那個月,給我上了當月的保險……”

當談到,為什麼不找勞動保障部門維權時,該大學生眼神中流露出許多無奈。據瞭解,很多大學生碰到這些問題的時候大多是選擇沉默,自認倒黴也就算了,維權意識不強。看來,提高當代大學生維權意識還是很重要的。不過作為民營企業我們也要反思一下,在我們叫嚷著“大學生工作不穩定,容易跳槽”或是大聲呼喚“為什麼不來民營企業就職”的同時,你有沒有為你的員工真正解決了那份本不該有的“後顧之憂”。

  • 招聘要求“工作經驗”對年輕人公平嗎
  • 人力資源招聘風險如何規避
  • 企業怎樣才能成功招聘
  • 如何識潛力人才
  • 資歷過高者如何獲得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