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中家長引導孩子學會學習的方法

才智咖 人氣:6.12K

1.孩子厭學是有原因的

小升中家長引導孩子學會學習的方法

放任不管,任其瀟灑;亂管瞎管,種瓜得豆;嘮叨數落,肆意打罵;代替包辦,製造“機器”……父母若採取如此種種不明智的做法,只會使孩子越來越不愛學習。

孩子不愛學習只是表面現象,背後一定有原因:是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沒有找到孩子最擅長的方面?是沒有科學用腦?是父母阻礙了孩子的“玩中學”的天性?是孩子沒有意識到學習是他自己的事情……找到背後的原因,才可能幫助孩子走出厭學的陰影。

2.孩子的求知慾和學習潛能是可以激發的

孩子缺乏求知慾,通常不是父母的影響或者嚴格要求不夠,而是阻塞了孩子的興趣。

興趣(好奇心)、夢想、成就感、質疑、感恩、發奮、發憤等都是疏通和啟發孩子求知慾的通道。而對於孩子來說,所謂競爭優勢就是潛能得到有效的開發而已。心情、開竅、暗示、遐想、砥礪、計劃是激發孩子學習潛能的六大原則。

潛能開發雖沒有絕對的“時間表”,但也有步驟,比如建立目標、控制情緒、磨礪意志、專注於一點等都是非常重要的。

3.孩子考第一是有方法的

“愛學”是“會學”的前提,而“會學”是“愛學”的保證,“會學”才能“學好”。

孩子要想考第一,必須要掌握一些具有決定性作用的好方法,如:按計劃完成、認真寫字、慢慢看課本、整理錯題、隨手筆記、無私幫助同學、高效率考試、自由自在地作文等。

現在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步入了一個新的誤區,即盲信盲從甚至痴迷於所謂成功教子的家教經驗,但這些經驗聽著容易,做起來難。因為它們沒有“可遷移性”,如果只是一味的克隆、模仿,不但不能落實到自己孩子的身上,反而容易“邯鄲學步”,適得其反。

最有用的真東西是需要靜下心來思考、提煉的。教育孩子並沒有父母想像的那樣複雜,抓好了親子關係、習慣培養、學習這三件大事,父母成為傑出的父母,孩子成為傑出的孩子,就都不是遙遠的夢幻了。

一、資訊法

也可稱為“我資訊法”。就是在親子溝通中運用正確的“我資訊”表達方式讓孩子更好地接受自己的意圖。資訊分你資訊和我資訊。你資訊就是站在自己的角度評判、規範對方,其中大部分是指責、埋怨、限制、恐嚇等負面的東西。如:你不該這樣做!你這樣做是不對的!你怎麼就不爭氣呢?你就不能替別人著想嗎?我們這樣給孩子說話,孩子會有什麼感受?即使迫於壓力按父母的做了,親子關係能融洽嗎?如果換位思考,有人這樣對我們說話,我們做何感想?在現實中,很多親子溝通不暢,甚至關係僵化,都是父母長期使用你資訊的結果。我資訊則是站在自己的角度表達自己的感受和情緒。一方面,我資訊的語氣一般比較平緩,不至於給孩子太大的刺激;另一方面,這是自己真實的感受,孩子能明白父母的想法;再者,孩子有選擇的權利,事情是孩子主動做的。晚飯後,媽媽對兒子說:“媽媽今天上班太累了,如果有人能幫我抹抹桌子,洗洗碗,我就太幸福了!”兒子聽後,馬上會說:你睡吧,我來幫你!孩子的心都是很善良的,特別願意幫助父母做事並得到認可,只要我們正確地使用我資訊,孩子的愛心和辦事能力就會培養起來,孩子也會善解人意,親子之間也能坦誠和睦地相處!另外,利用我資訊還有預防的作用,把擔心的事情提前說出來,防止事情向不好的方向發展。如:“下午我還要去講課,現在我休息一會兒,希望安靜一些。”孩子會自覺約束自己。在表揚和批評的正確方法中,也都需要運用我資訊,因此,父母們要想做好親子溝通,必須儘快將過去使用的你資訊轉化為我資訊。

二、引導法

引導法也可稱為分析法和梳理法。就是對發生在孩子身上表面的問題進行引導並深入剖析,理出頭緒,找出關鍵所在,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從根本上幫助孩子解決問題。當然,這種引導需要父母具有較高智慧才能做好。首先,要做孩子的'朋友,讓孩子充分信任你,確信你只會幫助他而不會傷害他;其次,要選擇適當地時機,在理解孩子、接納孩子情緒,也就是在換位、共情、同理、包紮好傷口、減輕病痛,讓孩子心神安定的基礎上再和孩子一起分析。有位母親很傷心地對我說:“我整天伺候他吃,伺候他喝,怎麼就問不出一句實話呢?”原來,她接到老師“孩子在學校打架”的電話後,就找到孩子問是什麼原因。孩子說:張三的書包被弄髒了,我在一邊笑,他就說是我乾的,我們就打起來了。母親反覆追問孩子也不說是誰幹的,這就不能證明不是他乾的。母親情急之下又打了孩子,孩子離家出走,步行四十里路去他姨家。他姨問了才知道是班裡兩個最調皮的孩子給張三的書包弄溼以後想栽贓給另一個更弱的孩子,自己笑了笑,張三便認定是自己。孩子不敢給媽媽說出情況,怕媽媽給老師說了,那兩個調皮的孩子揍自己。我們父母總是一廂情願的認為孩子沒什麼思想,自己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孩子,反正憑一顆好心做就是了。實際上,孩子的內心是很複雜的,儘管有些想法可能很幼稚,但他對處理問題是有看法的,我們一定做好孩子的朋友,瞭解孩子的內心世界,與孩子一起分析、商量。

另外,當事情特別是出人意料的事情出現後,我們都有驚慌失措的感覺。如果這個時候我們想急於解決問題,用追問、指責、訓斥孩子的方法,只會讓孩子心情煩亂不知從何說起。我們必須等事情冷靜,孩子心情平復後,再和孩子一起分析。在引導、梳理過程中,我們要用開放的心態,多尊重、多采納孩子的意見,讓孩子也從中學到解決問題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