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學的學習方法及知識點

才智咖 人氣:2.32W

高中化學學習之聽講的方法

高中化學的學習方法及知識點

除了課堂上的學習外,平時的積累與練習也是學生提高成績的重要途徑,本文為大家提供了高中化學學習之聽講的方法,祝大家閱讀愉快。

聽講方法主要包括檢查複習、講授新課和總結鞏固這三個環節的學習。和其它學科一樣,聽化學課應全神貫注,做到眼到、心到(即思想集中)、耳到和手到,關鍵是心到,即開動腦筋,積極思維,想懂所學內容,根據化學學科的特點,這四到各有其特點。對於眼到,除以演示實驗等直觀教學看得全面外,重要的是在教師指導下,分清主次現象,能迅速捕捉一瞬即逝或現象不夠突出和不夠明顯,而又屬於反映物質及其變化的本質屬性的現象。這就要求能高度集中注意力,同時要記住這些現象。不論好看有趣與否,都有要有明確的學習目的和學習態度,自覺提高和發展觀察能力。關於耳到、心到,著重點是開動思維器官,聽清和思索教師從現象、事實到結論的分析、歸納得出結論的過程,或演繹推理過程,以及說理、論證過程和操作及裝置的原理等,也就是那些屬於理解的內容。切實克服和改變不注意聽和想的過程,而只記住結論的不正確的學習方法。耳到、心到的關鍵是發展思維能力,理解所學的內容。當然,在此前提下該記住的內容,還是要記住的。手到,主要的是按要求和規範,認真進行實驗操作,掌握實驗技能。至於筆記,要學會記要點、記提綱,不要因記筆記而影響看、聽和想。在檢查複習時,要認真思考老師提出的問題,注意聽同學的回答,看同學的操作。不要因沒有檢查到自己而不認真想、不注意聽和看。當同學的回答、操作與自己的認識不一樣時,更要想一想有無道理。總結鞏固階段,主要是會小結歸納,使一堂課所學的內容在頭腦中條理分明有個系統,同時回憶看或所做的實驗。

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中化學學習之聽講的方法就到這裡了,希望同學們認真閱讀,祝大家學業有成。

大學聯考化學複習應突出重點 杜絕盲目做題:依“綱”扣“本”

主講:東北育才學校部化學組備課組長楊維才

突出重點

20xx仍然是以學科主幹、重點的考查為主,以往一些熱點的主幹應高度重視。如:氧化還原反應;物質結構元素週期律;離子反應、離子共存與鑑別;化學平衡;電化學;鹽類水解;常見元素化合物、有機基本概念、反應型別、各種官能團的性質、有機資訊推斷題等。

依“綱”扣“本”

“綱”是指《大綱》或《說明》,“本”是指課本或教材。從考綱中瞭解命題趨勢和要求,明確要點。中要對課本再進行一次梳理,一定要對教材中的概念、定律、原理、性質、實驗等內容仔細閱讀,對大綱和教材共同要求的部分加以重視,真正做到迴歸教材,以教材為據,克服的隨意性。不可超過課本隨意拓寬和挖深知識,也不可刻意地為某些多次練習而被強化的題型去增加某些“規律”或特殊解法。要做到重視課本而不完全依賴課本,實現由“知識立意”向“立意”轉變。同時要克服定式,杜絕盲目做題。

實驗能力

分析近幾年的大學聯考化學實驗題,可以發現試題都有課上的教師演示實驗及課後的實驗的影子。在複習中可以按大學聯考對實驗能力的要求及近年來大學聯考命題的特點,將實驗複習有針對性地編排成若干個專題,設計成針對題型的特殊專題。

不犯同錯

對於曾經做錯的題,要再次重溫、反思總結,主要從試題涉及的知識點、解題、解題規律、失誤原因、語言規範、思維的優化等方面進行。

關注並認真研究考試大綱及考試說明中的例題,以及近三年的大學聯考試題。對有代表性的試題,要反覆研究,落實到位。對解題技巧要重點研究,靈活掌握解題技巧。

減少失分

表達不規範是學生失分的一大問題。規範表達包括規範書寫化學符號,注意化學語言中的漢字,正確書寫化學概念名稱,問答題的一些固定的規範答題模式,化學方程式計算題的書寫格式等。

化學:高三複習四要素

一:善待課本,鞏固雙基,挖掘隱形關係

課本和教材是專家、學者們創造性的研究成果,經過長期、反覆的實踐和修訂,現已相當成熟,書本里蘊含著眾多科學思想的精華。據初步統計,化學所涉及的概念及理論大大小小共有220多個,它們構建了化學的基礎,也就是說,基本概念及基本理論的複習在整個化學複習中起著奠基、支撐的重要作用,基本概念及基本理論不過關,後面的複習就會感到障礙重重。因此,必須切實注意這一環節的複習,講究方法,注重實效,努力把每一個概念及理論真正弄清楚。例如對催化劑的認識,教材這樣定義:“能改變其他物質的化學反應速率,而本身的質量和化學性質都不改變的物質”。幾乎所有都能背誦,粗看往往不能理解其深層含義;假如我們對其細細品味一番,枯燥的概念就會變得生動有趣——我們可以思索一下“催化劑是否參與了化學反應?“對化學反應速率而言,‘改變’一詞指加快或是減慢?”“‘化學性質都不改變’,那性質會變嗎”等問題。經過一番折騰,對催化劑的認識就會達到相當高的層次。

再者,課本中的眾多點,需要仔細比較、認真琢磨的非常多。例如原子質量、同位素相對原子質量、同位素質量數、元素相對原子質量、元素近似相對原子質量;同位素與同分異構體、同系物、同素異形體、同一物質等等。對課本中許多相似、相關、相對、相依的概念、性質、實驗等內容,應採用比較複習的方法。通過多角度、多層次的比較,明確其共性,認清其差異,達到真正掌握實質之目的。

透析近幾年的化學實驗題,可以發現幾乎所有均來自課本上的學生演示實驗及課後學生實驗。因此,在老師指導下,將十幾個典型實驗弄清原理,反覆拆開重組,相信你定會大有所獲。

二:經常聯想,善於總結,把握知識網路

經過階段化學的學習,有些同學覺得個別知識點已學會。其實,大學聯考考場得分,學會僅是一方面,還應總結歸納、經常聯想,找出同類題解法的規律,才能更有把握不失分。也就是說,化學學習,重在掌握規律。有人說,化學難學,要記的東西太多了,這話不全對。實際上,關鍵在於怎樣記。例如對無機化學來說,我們學習元素及其化合物這部分內容時,可以以“元素→單質→氧化物(氫化物)→存在”為線索;學習具體的單質、化合物時既可以“結構→性質→用途→製法”為思路,又可從該單質到各類化合物之間的橫向聯絡進行復習,同時結合元素週期律,將元素化合物知識形成一個完整的知識網路。

有機化學的規律性更強,“乙烯輻射一大片,醇醛酸酯一條線”,熟悉了官能團的性質就把握了各類有機物間的衍變關係及相互轉化;理解了同分異構體,就會感覺到有機物的種類繁多實在是微不足道……這樣,通過多種途徑、迴圈往復的聯想,不僅可以加深對所學知識的,而且有助於發散的培養。實踐證明,光有許多零碎的知識而沒有形成整體的知識結構,就猶如沒有組裝成整機的一堆零部件而難以發揮其各自功能。所以在高三複習階段的重要任務就是要在老師的指導下,把各部分相應的知識按其內在的聯絡進行歸納整理,將散、亂的知識串成線,結成網,納入自己的知識結構之中 高二,從而形成一個系統完整的知識體系。

三:講究方法,歸納技巧,勇於號脈大學聯考

縱觀近幾年化學高題,一個明顯的特徵是考題不偏、不怪、不超綱,命題風格基本保持穩定,沒有出現大起大落的變化。很明顯,命題者在向我們傳輸一個訊號:要重視研究歷年大學聯考題!高題有關基本概念的考查內容大致分為八個方面:物質的組成和變化;相對原子質量和相對分子質量;離子共存問題;氧化還原反應;離子方程式;物質的量;阿佛加德羅常數;化學反應中的能量變化等等。

基本技能的考查為元素化合物知識的'的橫向聯絡及與生產、生活實際相結合。因此,對大學聯考試題“陳”題新做,將做過的試題進行創造性的重組,推陳出新,不失是一個好辦法。大學聯考命題與新課程改革是相互促進、相輔相成的,複習時可將近幾年的大學聯考試題科學歸類,聯絡教材,通過梳理相關知識點,講究方法,歸納技巧,勇於號脈大學聯考;因此在選做習題時,要聽從老師的安排,注重做後反思,如一題多解或多題一解;善於分析和仔細把握題中的隱含資訊,靈活應用簡單方法,如氧化還原反應及電化學習題中的電子守恆等。再如已知有機物的分子式確定各種同分異構體的結構簡式,採用順口溜:“主鏈從長漸縮短,支鏈由整到分散,位置由中移到邊,寫畢命名來檢驗”,這樣就避免了遺漏或重複,十分快捷,非常實用。

四:把握重點,消除盲點,切實做好糾錯

分析近幾年的大學聯考化學試題,重點其實就是可拉開距離的重要知識點,即疑點和盲點;要走出“越基礎的東西越易出差錯”的怪圈,除了思想上要予高度重視外,還要對作業、考試中出現的差錯,及時反思,及時糾正;對“事故易發地帶”有意識地加以強化訓練是一條有效的途徑。每一次練習或考試後,要對差錯做出詳盡的分析,找出錯誤根源,到底是概念不清原理不明造成的,還是非知識性的失誤。對出現的差錯要作記載,每隔一段時間都要進行一次成果總結,看看哪些毛病已“痊癒”,那些“頑症”尚未根除,哪些是新犯的“毛病”,從而不斷消除化學複習中的疑點、盲點;然後因人而異的採取強化的糾錯方式加以解決。這裡就扼要介紹幾種常見糾錯做法,以供參考。

1、摘抄法:將糾錯內容分類摘抄,在其題下或旁邊加以註釋;

2、剪貼法:將糾錯題目從上剪裁下來,按照時間、科目、類別分別貼在不同的糾錯本上,並在題目下部或旁邊加上註釋;

3、在及試卷上糾錯:有序整理及試卷,或按時間段、或按類別、或按科目地分門別類,加以註釋;

4、將糾錯還原到課本:將糾錯點還原到課本上,在課本知識點相應處,用不同字元標記糾錯點,同時在其下部或旁邊或附一紙片,標出該點糾錯題目位置、出處,錯誤原由及簡易分析等內容。

總之,高三化學複習要講究方法。針對化學各類知識的特點,將所學知識進行濃縮、收斂、精煉、放大、昇華、遷移,利用聯絡、比較、歸納、推理等多種方法進行復習,以良好的心態正視大學聯考,相信2010年6月,定是我們大豐收的季節!

人教版化學知識點:氮族化學方程式總結

很多同學都覺得化學難學,其實只要掌握好書本上的知識點,化學還是很好學的。接下來小編就為大家整理了人教版化學知識點:氮族化學方程式總結,希望可以對大家有所幫助。

1、氮氣和氫氣 N2+3H2=2NH3(高溫高壓催化劑)

2、氮氣和氧氣 N2+O2=2NO(放電)

3、氨的催化氧化 4NH3+5O2=4NO+6H2O

4、氨氣和氯化氫 NH3+HCl=NH4Cl

5、氨氣和水 NH3+H2O=NH3·H2O(可逆)

6、氯化鐵和氨水 FeCl3+3NH3·H2O=Fe(OH)3(↓)+3NH4Cl(不太肯定是不是會發生氧化還原)

7、氯化鋁和氨水 AlCl3+3NH3·H2O=Al(OH)3(↓)+3NH4Cl

8、實驗室制氨氣 Ca(OH)2 +2NH4Cl=CaCl2+2NH3(↑)+H2O

9、一氧化氮和氧氣 2NO+O2=2NO2

10、氯化銨受熱分解 NH4Cl=NH3↑+HCl↑

11、碳酸氫銨受熱分解 NH4HCO3===NH3↑+CO2↑+H2O

12、濃硝酸長久放置 4HNO3=4NO2↑+O2↑+H2o(光照或加熱)

13、銅和濃硝酸:Cu+4HNO3=Cu(NO3)2+2NO2↑+2H2o

14、銅和稀硝酸:3Cu+8HNO3=3Cu(NO3)3+2NO↑+4H2o

15、鋅和濃硝酸:Zn+4HNO3=Zn(NO3)2+2NO2↑+2H2o

16、碳和濃硝酸:C+4HNO3=CO2↑+4NO2↑+2H2o

17、濃硝酸受熱分解 4HNO3=4NO2↑+O2↑+H2o(光照或加熱)

一、原理:影響水的電離平衡因素

H2OH++OH-

1.25℃,――→c(H+)H2O=c(OH-)H2O=1×10-7――→Kw=1×10-14

2.25℃,加CH3COOH、H+――→平衡向左移動――→c(H+)H2O=c(OH-)H2O<1×10-7

3.25℃,加NH3?H2O、OH-――→平衡向左移動――→c(H+)H2O=c(OH-)H2O<1×10-7

4.25℃,加Al3+――→平衡向右移動――→c(H+)H2O=c(OH-)H2O>1×10-7

5.25℃,加CO32-――→平衡向右移動――→c(H+)H2O=c(OH-)H2O>1×10-7

6.升溫100℃――→平衡向右移動――→c(H+)H2O=c(OH-)H2O=1×10-6>1×10-7――→Kw=1×10-12

7.100℃,加CH3COOH、H+――→平衡向左移動――→c(H+)H2O=c(OH-)H2O<1×10-6

8.100℃,加NH3?H2O、OH-――→平衡向左移動――→c(H+)H2O=c(OH-)H2O<1×10-6

9.100℃,加Al3+――→平衡向右移動――→c(H+)H2O=c(OH-)H2O>1×10-6

10.100℃,加CO32-――→平衡向右移動――→c(H+)H2O=c(OH-)H2O>1×10-6

二.利用上述原理進行相關計算

1.25℃時,pH=1的HCl溶液,c(H+)H2O為多少?

[思維路徑]

利用原理2:HCl為強酸――→使水的電離平衡向左移動――→c(H+)H2O=c(OH―)H2O<1×10-7

――→Kw=1×10-14=[c(H+)+c(H+)H2O]?c(OH-)H2O=[10-1+c(H+)H2O]?c(OH-)H2O,

因為2中c(H+)H2O=c(OH-)H2O<1×10-7,所以c(H+)H2O忽略不計,Kw=[10―1]?c(OH-)H2O=10-14,從而得出c(OH-)H2O=10-13,即c(H+)H2O=10-13<1×10-7。

2.25℃時,pH=13的NaOH溶液,c(H+)H2O為多少?

[思維路徑]

利用原理3:NaOH為強鹼――→使水的電離平衡向左移動――→c(H+)H2O=c(OH―)H2O<1×10-7

――→Kw=1×10-14=c(H+)H2O?[c(OH-)+c(OH-)H2O]=c(H+)H2O?[10-1+c(OH-)H2O],

因為3中c(H+)H2O=c(OH-)H2O<1×10-7,所以c(OH―)H2O忽略不計,Kw=[c(H+)H2O?10-1]=10-14,從而得出c(H+)H2O=10―13<1×10-7。

3.25℃時,c(H+)H2O=10―13時,該溶液的pH為多少?

[思維路徑]

c(H+)H2O=10-13――→<1×10-7――→平衡向左移動――→抑制水的電離――→加CH3COOH、H+、NH3?H2O、OH-

若為酸,則pH=1;若為鹼,則pH=13。

4.100℃時,pH=4的HCl溶液,c(H+)H2O為多少?

[思維路徑]

利用原理7:HCl為強酸――→使水的電離平衡向左移動――→c(H+)H2O=c(OH-)H2O<1×10-6

――→Kw=1×10―12=[c(H+)+c(H+)H2O]?c(OH―)H2O=[10―1+c(H+)H2O]?c(OH―)H2O,

因為7中c(H+)H2O=c(OH―)H2O<1×10―6,所以c(H+)H2O忽略不計 高三,Kw=[10-4]?c(OH-)H2O=10―12,從而得出c(OH-)H2O=10-8,即c(H+)H2O=10-8<1×10―6。

5.100℃時,pH=11的NaOH溶液,c(H+)H2O為多少?

[思維路徑]

利用原理8:NaOH為強鹼――→使水的電離平衡向左移動――→c(H+)H2O=c(OH-)H2O<1×10-6

――→Kw=1×10-12=c(H+)H2O?[c(OH-)+c(OH-)H2O]=c(H+)H2O?[10―1+c(OH―)H2O],

因為8中c(H+)H2O=c(OH-)H2O<1×10―6,所以c(OH―)H2O忽略不計,Kw=[c(H+)H2O?10-1]=10-12,從而得出c(H+)H2O=10-11<1×10-6。

6.25℃時,pH=3的NH4Cl溶液,c(H+)H2O為多少?

[思維路徑]

利用原理4:NH4Cl為鹽――→使水的電離平衡向右移動――→c(H+)H2O=c(OH-)H2O>1×10-7

――→NH4++H2ONH3?H2O+H+――→溶液的H+是水電離產生的――→c(H+)H2O=1×10―3>1×10-7

7.25℃時,pH=11的CH3COONa溶液,c(H+)H2O為多少?

[思維路徑]

利用原理4:CH3COONa為鹽――→使水的電離平衡向右移動――→c(H+)H2O=c(OH-)H2O>1×10-7

――→CH3COO-+H2OCH3COOH+OH-――→溶液的OH-是水電離產生的――→c(OH-)H2O=c(H+)H2O=1×10-3>1×10-7

8.25℃時,c(H+)H2O=10―4時,該溶液的pH為多少?

[思維路徑]

c(H+)H2O=10-4――→>1×10-7――→平衡向右移動――→促進水的電離――→加強鹼弱酸鹽或強酸弱鹼鹽

若為強鹼弱酸鹽,則pH=10;若為強酸弱鹼鹽,則pH=4。

9.100℃時,c(H+)H2O=10―4時,該溶液的pH為多少?

[思維路徑]

c(H+)H2O=10―4――→>1×10―6――→平衡向右移動――→促進水的電離――→加強鹼弱酸鹽或強酸弱鹼鹽

若為強鹼弱酸鹽,則pH=8;若為強酸弱鹼鹽,則pH=4。

10.25℃時,pH=3的溶液,其溶質可能是什麼?水電離出氫離子的濃度為多少?

[思維路徑]

pH=3的溶液,

其溶質可能是酸溶液,使水的電離平衡向左移動――→c(H+)H2O=c(OH-)H2O<1×10-7

――→Kw=1×10-14=[c(H+)+c(H+)H2O]?c(OH-)H2O=[10-3+c(H+)H2O]?c(OH―)H2O,

因為2中c(H+)H2O=c(OH-)H2O<1×10-7,所以c(H+)H2O忽略不計,Kw=[10―3]?c(OH―)H2O=10-14,從而得出c(OH-)H2O=10-11,即c(H+)H2O=10-11<1×10-7。

其溶質是強酸弱鹼鹽溶液,使水的電離平衡向右移動――→c(H+)H2O=c(OH-)H2O>1×10-7

――→溶液的H+是水電離產生的――→c(H+)H2O=1×10-3>1×10-7。

關於硝酸的高中化學必修總結

除了課堂上的學習外,平時的積累與練習也是學生提高成績的重要途徑,本文為大家提供了關於硝酸的高中化學必修總結,祝大家閱讀愉快。

物理性質:無色液體,易揮發,沸點較低,密度比水大。

化學性質:具有一般酸的通性,濃硝酸和稀硝酸都是強氧化劑。還能氧化排在氫後面的金屬,但不放出氫氣。

4HNO3(濃)+Cu == Cu(NO3)2+2NO2 ↑+4H2O

8HNO3(稀)+3Cu 3Cu(NO3)2+2NO ↑+4H2O

反應條件不同,硝酸被還原得到的產物不同,可以有以下產物:N(+4)O2,HN(+3)O2,N(+2)O,N(+1)2O,N(0)2, N(-3)H3△硫酸和硝酸:濃硫酸和濃硝酸都能鈍化某些金屬(如鐵和鋁)使表面生成一層緻密的氧化保護膜,隔絕內層金屬與酸,阻止反應進一步發生。因此,鐵鋁容器可以盛裝冷的濃硫酸和濃硝酸。硝酸和硫酸都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和實驗室必備的重要試劑。可用於制化肥、農藥、炸藥、染料、鹽類等。硫酸還用於精煉石油、金屬加工前的酸洗及製取各種揮發性酸。

經驗之談:高中化學四大基本學習原則

學生學習化學,是以實驗、實物直觀為基礎,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飛躍和由理性認識到實踐的飛躍,是學生化學學習的規律。

化學學習原則是根據學習任務、學習規律和總結化學學習經驗,而對化學學習提出的基本法則。它是用來指導和改進學習、提高學習效率、質量的。

化學學習規律原則有哪些,還有待深入研究。就目前化學教學研究情況和學生學習經驗來看,以下幾條是基本的學習原則:

1.手腦並用原則

(1)要明確化學學習是認識過程,艱苦的腦力勞動,別人是代替不了的。

(2)對教師來說,一方面要使學生能主動地學習,就要不斷地使他們明確學習目的,提高學習興趣,增強學習動機。引導學生認識到從事化學研究既有巨集觀的物質及其變化的現象、事實,又有微觀粒子的組成、結構和運動變化,還要學習各種基本技能。認識到學習時動手、動眼、動口又動腦的重要。自覺地全神貫注讀、做、想練結合。並注意指導學生改進動腦又動手的方法,提高學生觀察、思維、想象等能力。另一方面,要從心理學、生理學和資訊理論等方面,提高對主動學習的認識。如資訊理論認為,學習是資訊通過各種感觀進入大腦,進行編碼、轉換、儲存、組合、反饋等一系列過程。就資訊輸入來說,有強有弱,當學習者高度主動自覺時,大腦皮層處於興奮狀態,就能主動調節感受器官,接受各種輸入資訊。如果學習不主動,資訊沒有很好輸入,後面的資訊處理就要發生很多問題。因此,要通過例子,使學生認識被動地學,只看老師做,聽老師講,而不開動腦筋想是學不好的。實驗不動手做,也掌握不了基本技能的。學習中遇到問題,通過思考解決不了時,就主動請老師、同學幫助解決,做到勤學好問。

2.系統化和結構化原則

系統化和結構化原則,就是要求學生將所學的知識在頭腦中形成一定的體系,成為他們的知識總體中的有機組成部分,而不是孤立的、不相聯絡的。因為只有系統化、結構化的知識,才易於轉化成為能力,便於應用和學會學習的科學方法。它是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的飛躍之後,在理解的基礎上,主觀能動努力下逐步形成的。這是知識的進一步理解和加深,也是實驗中運用知識前的必要過程。因此,在教和學中,要把概念的形成與知識系統化有機聯絡起來,加強各部分化學基礎知識內部之間,以及化學與物理、數學、生物之間的邏輯聯絡。注意從巨集觀到微觀,以物質結構等理論的指導,揭露物質及其變化的內在本質。並在平時就要十分重視和做好從已知到未知,新舊聯絡的系統化工作。使所學知識成為小系統、小結構,然後逐步成為大系統、大結構,達到系統化、結構化的要求。

3.學習與發展相統一原則

學習與發展相統一原則中的發展,包括能力、個性、辨證唯物主義觀點和愛國主義思想等多個方面。根據化學學科特點,發展能力,培養觀點問題。已有專門章節論述,這裡就不多討論。要強調的是,這個原則要求在化學教學過程中,採取各種途徑、方法、引導學生在學習中,有意識地,從自己實際出發,提高能力,培養觀點。例如,自學能力較差,就要加強閱讀練習,學會從閱讀方法等方面入手,爭取老師、同學的幫助逐步提高。對教師來說,學生的發展是不一樣的。因此,要對學生的能力、觀點、個性等方面作深入的調查研究,針對學生情況,發揚長處,克服缺點,因材施教。使學生不斷髮展,在更善於學習中,把學習效率與質量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

4.及時強化原則

及時強化是學習和發展的需要。如,元素符號、分子式、化學方程式等化學用語是化學特有的。教學實踐表明,化學用語沒有學會和記住,是造成學生學習質量不高、學習發生困難的一個重要原因。及時強化,才能遷移應用。強化不是消極的重複和記憶,而是積極的為了進一步的學習與應用。它包括了知識的理解加深,使之系統化及時記住該記的內容,等等。

強化要及時,方式方法可多種多樣。以平時為主,以課內外學習自我強化為主,而這又是在教師有計劃地安排檢查下進行的。

在課內外所採用的閱讀教材、口頭和書面練習,實驗及討論等各種實踐活動都要給學生具體的幫助和檢查督促,在提高學習效率和學習能力上下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