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關工委年度學習計劃

才智咖 人氣:3.19W

翠崗中學建於1999年,20XX年3月才有了第一個退休教師,20XX年9月成立了退休教師關愛團,至今6名退休教師。在此之前,我們依託家長學校,成立了班級關愛團;藉助各界力量,成立了社會關愛團。我校關工委工作得到了學生的祖輩、退休教師、社會“五老”的大力支援,特別是本校老教師“關愛進班級”活動參與率100%。今天向大家展示的“五老關愛進班級”活動,只是我校實踐探索的一種形式。下面從落腳點、結合點、保障點、閃光點四方面作簡要彙報。

學校關工委年度學習計劃

一、把握關愛落腳點,贏得各界支援

“關愛進班級”活動設計的起因是翠崗的班主任隊伍年輕,翠崗的學生好多都是進城務工人員的子女,如何讓孩子得到更多的愛,我們想到了眾多教育資源中不可替代的重要力量--關工委。關工委的老同志們都具有政治優勢、威望優勢、經驗優勢、時空優勢,更重要的是他們愛教育、懂教育、善教育,願意幫助、支援學校。事實上,當學校經典誦讀推廣缺少教材時,是範柏鬆家長和一位不願留姓名的郭居士先後送來了500本、800本《弟子規》,幫我們解決了難題;當我們發現九年級的孩子考前焦慮時,是關愛團代表提供了煜熙農業園實踐體驗基地,孩子們通過拔蘿蔔、鏟青菜、栽樹等勞動,釋放了緊張情緒;而週末社群輔導站、假日學習共同體、網咖義務監督、特困家庭結對、骨幹教師培養等工作,更是得到了老教師的大力支援!實踐證明:只要我們關愛學生,紮紮實實為青少年辦實事、做好事、解難事上,就一定能贏得大家的理解與支援!

二、找準關愛結合點,提高工作實效

老同志和在職同志不一樣,不能硬性要求。如何搭建一個平臺,既使老同志發揮潛能、又使下一代真正受益呢?那就需要找準關愛結合點。

結合點一:找準陣地,多融入德育活動。老同志退休後很少主動到單位去,一則怕打擾在職教師,二則怕自己退休落伍、跟不上趟。其實退休教師更有時間和精力、更適合搞德育活動。比如孝德傳統教育、理想法紀教育、感恩勵志教育、校外實踐活動、藝術節等,都可以請他們出謀劃策或者直接參與。比如:夏志朝老校長退休後去籌建揚州教育博物館,我校就組織小記者去梅花書院採風,夏校長深入淺出的講解和富有傳奇色彩的故事介紹,給小記者留下難忘的印象,此後我校小記者竟在揚州日報上出了一個專版,介紹書院博物館。夏校長還指導王峰、張彥斌兩年輕教師參與《中國揚州書院》編輯工作。再如:魏金秀主任退休後經常參加老同志舞蹈隊活動,對服裝、道具頗有研究。最近兩年,無論是藝術節上教師的時裝秀,還是大隊委競選的穿越劇表演,都是魏主任找的古裝,把現場活動推向高潮。而夏志朝校長的富有深情的詩朗誦《母親》和高亢激越的《長江之歌》,時常回蕩在錯石堂上空;劉家毅老師儒雅大方的時裝秀,喚起了許多人對中山裝美好的回憶;周振華老師惟妙惟肖的京劇《紅燈記》表演和捐贈給學校教師博物館的手寫教案,震撼了全校師生。老同志活躍的身影,給在校師生上了一堂生動的生命教育課。對老同志而言,這些彰顯個人藝術素養的關愛活動,不僅豐富了業餘生活,也密切了退休後與學校、與師生的關係,參與關愛活動的光榮感、責任感、成就感油然而生。

結合點二:找準物件,多強化師徒結對。我校已退休的六名老師分別是語文老師2人,數學老師2人,校醫1人,圖書管理員1人。這六人都是業務骨幹,在校期間都帶了多位徒弟。他們在辦退休證的同時,會填寫一份結對關愛登記表,可以結對青年教師,也可以是學生。在退休歡送酒會上,徒弟拜尊師禮:一感恩師傅退休前的點滴關心;二懇請師傅常回家看看;三希望得到師傅一如既往的指導。這樣別開生面的歡送會,使很多老同志十分感動,一聲“師傅”,包含了許多難以割捨的真情,也將師徒結對工作落到實處。這些老師退休後,有的.參與青年教師的賽課指導,有的陪同年輕班主任家訪,有的在社群輔導站、陽光學堂幫忙……總之,他們從年齡上是退休離開了學校,但關愛青年教師、關愛學生的熱情並沒有減退。我校還聘請特級教師黃正瑤等老同志擔任教師專業發展共同體的指導老師,這些老同志不僅言傳業務上的經驗,而且還身體力行地示範治學的嚴謹態度、敬業樂業的奉獻精神。這是關愛行動的源動力,也是學校可持續發展的真希望。今天的“關愛進班級”活動現場,周振華老師開設了數學研討課,現在正在數學組和徒弟們深入交流。相信這樣精心準備的關愛活動,無論對老同志、年輕教師,還是在校學生,都是終身難忘的,也必將點燃大家學習、工作、生活的激情,其影響力是巨大的。

結合點三:找活路子,多彰顯特色。翠崗中學20XX年才成立關工委,在此之前,一直靠班級關愛團、社會關愛團打造“文化翠崗、科技翠崗”的品牌,先後五次被評為市綜合考評先進單位,並榮獲“江蘇省示範國中、江蘇省德育先進學校、江蘇省科技教育特色學校、江蘇省綠色學校、江蘇省園林式單位、江蘇省優美校園、江蘇省和諧校園、江蘇省平安校園”等稱號。去年不但出了會考狀元,還獲得市教科研先進校、江蘇省科技教育先進單位、江蘇省紅旗團委、江蘇省優秀家長學校等榮譽。成績的背後固然跟歷屆師生的共同努力分不開,更跟上級領導、全體家長和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援分不開。今天是關工委工作經驗交流會,這裡不說陸書記等在職領導對翠崗的關懷,也不說陳文祥、樑金平等優秀家長、社會熱心人士對翠崗平安校園、和諧校園建設作出的奉獻,這裡只列舉在我校弘揚傳統文化、打造科技特色方面作出重大貢獻的部分優秀的五老宣講員和校外輔導員。他們是老科學家江元生(南京大學化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科學院院士,物理化學家,2004年被我校聘為科技輔導員,他為我校題辭為“翠崗絃歌聲聲遠,四方學子負笈來”),老專家王克勤(全國優秀科技輔導員,從20XX年建校時起,常年擔任我校科技課教師,為我校建立科技特色班、打造科技特色學校奠定了堅實基礎。他指導的我校學生曾獲第六屆國際發明博覽會金獎,多次獲得全國青少年發明大賽一等獎省青少年發明大賽一等獎),老工程師柯聰(原揚州冷凍加工廠生產科長,退休後長期擔任翠崗中學科技輔導員,他指導我校的學生曾在中央電視臺主辦的頭腦奧林匹克大賽中獲一等獎,多次獲得全國青少年發明大賽一等獎省青少年發明大賽一等獎);老勞模徐國英(揚州市少工委專職總輔導員,全國優秀少先隊輔導員、全國有突出貢獻的兒童少年工作者。她是我校李明剛校長、大隊輔導員潘琳的指導老師,經常指導我校團隊工作和團隊課題研究,為我校掛牌“中國少年科學院”立下汗馬功勞)。我還想向大家介紹兩位老幹部、兩位老教師。原揚州市教育局局長鄭萬忠同志,也是揚州市青少年集郵協會會長,他曾給我校青年教師作讀書報告,並於20XX年9月26日在翠崗中學舉行《中國87神仙卷》特種郵票揚州首發式時,為學生義務作集郵知識講座。如果說老教育局長對教育情有獨鍾可以理解,那麼原揚州市衛生局局長王方鬆更值得大家敬仰。我和他素不相識,更未謀面,只是學校七年級(9)班有一個孩子因為母親在他七歲時抑鬱自殺,一直不與老師、同學、家人講話,我通過朋友知道他是市心理衛生協會理事長,就電話請教請求心理疏導指導。他不僅答應了,而且告訴我他也是市關工委成員,願意走進班級,走近該生,為該班學生作心理健康講座,這令我十分的感動;主動上門服務的還有興化市第一中學退休教師、揚州市關工委成員殷銘悌老先生,在我校七年級年級“學《弟子規》,做文明人”主題活動中,他於20XX年3月24日為七年級年級義務作《百善孝為先》講座。今天他又進走進班級宣講孝德教育了。我還要提我的老同事,揚州旅遊商貿學校退休教師曹東輝先生,他是全國集郵先進個人,曾多次義務指導我校學生參加集郵貼片比賽,榮獲市一等獎。為了培養孩子的集郵興趣,他主動無償送給了學生許多好的郵品,拓寬了孩子的視野,陶冶了學生的情操。今天他也走進班級,為學生作集郵知識講座。類似的關愛故事不勝列舉,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組織--關愛團,他們用關愛之心映紅了夕陽,用奉獻之歌點燃了激情。

三、落實常態保障點,持久高效執行

1.領導班子一體化,便於統籌安排。我校關工委工作原來由工會主席、黨支部書記、民革揚州市委員、數學教師尹協元同志任主任,我校退休的6名教師中有2位是民盟成員,2位是數學老師,便於開展工作。尹協元同志生病後,我校關工委主任調整為李明剛校長兼任。領導的參與,也使活動經費得到了保障。平時,由分管德育的現任副校長具體負責,老校長夏志朝同志是市教育局關工委副祕書長,任常務副主任,便於指導工作;學工處主任、人事祕書分別任祕書長、副祕書長,具體負責日常工作。這種對口設定的關工委領導班子,便於將關工委工作納入學校及部門計劃,便於團結協作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便於關工委工作管理更常態化、制度化、規範化。

2. 隊伍建設多元化,便於活動開展。學校有退休校長和退休教師的關愛服務名單,有社會“五老”關愛服務名單,班級有家長“五老”關愛服務名單,這三份名單,人員資源可以共享,這三份名單就是學校關工委工作的“五老”隊伍。這樣多層次的儲備人才,為學校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比如這次我們缺一個法制輔導員,蘭苑社群主任就為我們提供了原邗江法院副院長丁祥生同志的資訊,而丁院長確實關愛青少年成長,欣然答應,確保了我們主題教育的全面性。

3.績效考核具體化,便於實施操作。《翠崗中學班主任績效考核細則》對家校聯絡、心理健康教育、家長學校、聘請“五老進班級”有相應的要求,其中“班主任每學年邀請五老進班級活動一次”,便於量化考核;內容不限,形式不限,校內、校外相結合,個體、群體相結合,便於班主任和五老實際操作;而對活動過程資料、家校社群聯絡規範化、常態化管理的要求及相應的獎罰措施,確保了關工委工作的執行到位。

四、打造關愛閃光點,勤於開拓創新

翠崗中學“五老”關愛團不僅有老幹部、老戰士、老專家、老教師、老勞模,還結合實際,拓展了老藝術家和洋義工兩組關愛親友團。這裡重點介紹老藝術家團隊。先談我校名譽校長歐陽中石老先生,他是首都師範大學教授、博士生博士後導師、中國書法文化研究所所長,曾多次親臨翠崗,併為我校書寫了校名和“化雨樓”“仰賢樓”“未識樓”“翠黌軒”“文景館”“錯石堂”六處建築景點名。在他的引領下,國內十多位頂尖書畫大師,如啟功、沈鵬、趙樸初、林筱之等紛紛為翠崗題詞,才有了勵志長廊--悟墨碑廊。翠崗十週年校慶時,歐陽先生不顧病弱的身體,電話寄語全校師生,並委託他的得意弟子葉培貴親臨現場,送上祝福。翠崗中學能與歐陽中石大師結下奇緣,與揚州楹聯專家陳寅牽線引見分不開。大家只知道陳寅為“揚州瘦西湖畫舫” 題寫了許多詩詞,不知道他也為我校文錦館、翠黌軒題名並書寫楹聯,更不知道一直以來,他為翠崗的校園文化建設多年奔波。如果說書畫大師的境界是可望而不可即,那麼揚州書法家協會副主席,清代著名學者阮元七世孫--阮衍雲先生,則對翠崗高雅的書法藝術教育大面積、普及化做出了重大貢獻。他積極參與我校的軟筆書法教室建設,並親自為我校學生編寫軟筆書法教材,從此翠崗書法教育走上了平民化之路。老藝術家的愛心接力,打造了翠崗校園文化新亮點。

關愛團有義工不稀奇,稀奇的是我校有洋義工。Wayne,澳大利亞海軍軍官,他不是我校的外教,只是住在翠崗,一次偶然的相助與翠崗結下不解之緣。那天放學後,他突然發現手機不見了,很是著急。是我校湯愛明老師陪同他並幫助他找回了丟失在外校的手機。此事感動了他,從此他就想法設法要感謝學校,主動要求給我校學生義務開講座。業餘時間,他積極參與我校的英語沙龍、趣味運動會,和師生們一起鍛鍊、一起交流,還參加了八年級(2)班聖誕節活動,於20XX年11月為我校八年級(3)班義務上課。他幽默的交流,激發了學生學英語的積極性,提高了英語口語表達能力。今天他走進七年級(3)班,和學生交流了他的海軍生活經歷和中澳文化差異。

五老的關愛讓孩子學會了感恩,學會了用愛行動。他們感恩父母、感恩老師,他們給交警送感謝信,給盲童送愛心掛曆,他們還帶頭捐款,幫助昏迷23天的俞吉獲得重生;這學期的每週三,輪流有一個班級參加義工活動,孩子們在食堂、圖書館、實驗室等17個崗位體驗勞動的苦與樂;學校還在友好醫院設立“義工實踐體驗基地”,引領學生有的擔任導醫,有的在綠色通道服務,有的用外語和外教聊天,有的聽油田老幹部講油田故事,有的和歌唱家劉淑芳老人一起唱歌。這樣的義工接力活動,改變了孩子看社會的心態,拓寬了視野,提高了文明素養,對孩子們的健康成長十分有益。我們希望學生接過義工接力棒,讓愛永存!更希望關愛團五老的愛心,能點燃揚城志願服務的激情,讓揚州的明天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