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跟班學習的心得體會

才智咖 人氣:2.04W

教師跟班學習心得體會篇一:

教師跟班學習的心得體會

自己要做一名合格的優秀教師有了全新的體會,通過此次跟班學習,我看到了自身所具備的一些優秀素質,同時也看到了自身的不足之處,此次學習,使我受益匪淺,學習到了很多全新的教學理念,我相信這對於自己今後的教學工作將會有很大的幫助。

做為一名年經教師,我自身的教學經驗,肯定是有不足的地方,此次跟班聽課,我發現某些老師的課給我帶來了很多的啟發。他們在上課時,與學生的互動性很高,不在是那種傳統的老師講、學生聽的單一模式,通過採取互動授課的方式,讓學生對數學課感到興趣,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也強調要讓學生親自動手實踐。因為只有這樣,學生才不會覺得歷史課枯燥無味。也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在快樂中不自覺地記住很多知識,而且在這樣的學習環境下,學生所記住的東西往往是很多的,並且能深入的理解其中的精髓。我覺得這是我最應該向其它老師們學習的地方,我作為一名新教師,由於我的課堂控制能力還感不夠,所以大部分上課時間都是我在講,學生在聽,一味地向學生灌輸,而忽略了讓學生通過自學去發現,去尋找,去領悟。另外,在這一週中,下午的時候我們比較有空,然後大家就會聚在一起討論,交流一下各自學校的教學和管理方式,我想這也是這次跟班學習的目的之一吧,來自不同學校的教師聚在一起,交流一下各自上課和處理問題的方式,取長補短,肯定有利於我們今後的教學工作。特別是在後來我們要上彙報課時,大家聚在一起討論,都發表了自己的看法,出謀獻策,充分體現了“人多好辦事”的古訓。

作為一名教師,如何提升自己的教學方法,提高自己的課堂效率是擺在我面前的一個關鍵性問題。在這些老師熱情、細心、耐心的指導下,我覺得自己無論是在課堂設計上還是重難點把握上,都有了一定的提高,老師們不愧為教學經驗豐富的教學能手,在很多方面都有自己獨到的看法和見解,看問題也比較全面,細緻,有時不經意地一句話,往往使我有一種茅塞頓開的感覺。在我們每次聽課結束後,我都會與大家進行廣泛交流,深入瞭解她們的教學設計思路,談談她處理新課中重點、難點的方法,和一些常規的課堂引入的方法,供我們借鑑。另外,通過這樣的聽課活動,也讓我們更深刻地體會到了什麼是“合作學習”,一個人的

力量畢竟是微薄的,只有大家互相的配合,互相的合作,才能把事情辦得更好。 雖然跟班學習的時間很短,但這段時間帶給我的東西將使我終生受用,更重要的是,我掌握了新的高效的教學方法,可以大大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同學們在課堂上,就可以更好的吸收所學的文化知識,而我自己也更好的實現了教師工作教書育人的`目的。

短短的一個月,一轉眼就過去了,在跟班學習期間,桃源中心國小的校園文化建設、學校管理、師生員工管理、教育教學管理、後勤管理等等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從中得到了很大的教育和幫助,在以後的工作中,我將學以致用,為學校的教育教學發展插上騰飛的翅膀。“教師”一個平凡而又偉大的職業,我也漸漸體會到了作為一名教師的酸甜苦辣。

跟班學習,對我非常有意義,因為我經歷過了就能有切身的體會。雖然一個月學習有些短暫,但非常寶貴,內容涉及很多:優秀課,平實的一般課堂,班主任工作、少先隊工作、專題討論等等。

通過聽課學習發現了自己的很多不足,同時我懂得了比“學高為師,德高為範”更重要的,還是對自己所從事的職業的價值和意義的深刻認識和堅定信念,這是新時代教師素質的最重要的方面。教師必須時刻牢記自己肩負的社會和歷史責任,不斷提高自身的素質修養,自覺維護教師職業道德,愛崗敬業、關愛學生、廉潔從教、精心育人、團結協作、勇於創新。

關於教科研的活動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教師教書是一方面,但是科研也很重要,我們要學做一名研究型教師。對於我們來說可能參與一個大的課題比較難,但是科研意識卻不能忘記,它應該伴隨著我們的成長。因為這種實踐加理論的科學方法可以加快我們的成長速度。例如,我們的教後感。把每次的成功之處和不足、困惑記錄下來。可以方便我們從中找到不足,總結經驗。當然,不足要通過教育專著或者向專家、老教師請教解決。

通過聽課學習我也對班主任和少先隊工作有了更深的認識。班主任工作在學校教育和管理中佔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是溝通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的橋樑,是聯絡所有任課教師的紐帶。對於我們現在所處的時代教師來說如何與家長溝通是一個難題,我發現桃源中心國小的老師與學生家長聯絡的很密切,

時刻關注學生,這使我對家庭教育的意義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家庭教育並不是孤立的,它與學校教育、社會教育緊密配合,共同形成了嚴密的教育體系。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的基礎,社會教育是學校教育的補充和繼續,家庭教育亦有一種社會職能。

作為一名教師,要做到為人師表,我還有許多地方要學習,我將以優秀的教師們為榜樣,恪守教師的職業道德,刻苦鑽研。在教學中,我會努力去工作,豐富自己,讓自己成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促進者,而在生活中成為他們的朋友。總之,這次跟班學習實踐,使我們更深刻地體會到了學習的重要性與緊迫感,最後我要感謝學校領導給了我這次學習成長的機會,讓我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更好地提升自己,亮麗自己教學生涯。

教師跟班學習心得體會篇二:

2014年4月21日至4月25日。在教育局和學校的安排下,我有幸在鷹潭市一小跟班學習。作為一名國小數學教師,通過這次跟班學習,我相信對於今後的教育工作將會有很大的幫助。下面我就談一下我的感受:

一、設定問題情境化

課程實驗教材注重了兒童心理學,一年級學生從無知好動的幼兒轉變為國小生,對任何事物的興趣不能具有永續性,在很大程度上具有盲目性和隨意性,注意力易於分散。新教材中通過設定問題情境,讓學生從中去發現新的數學知識與方法,形成個體認識,在發現新知識的同時,不知不覺地進入數學學習世界。如:第一冊教材中所創設的情境具有直觀、想象、猜測的特點,是現實生活中的真實情境再現,把一些抽象的數學問題真實、有趣地展現出來,特別易於誘導學生的求知慾望,調動學生積極參與認知活動,使學生在積極的情感中自主地、能動地探索、發現新的方法,實現數學的再創造。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注重創設情境,依託情境,在情境中讓學生學習數學、發展數學、體驗數學的價值。

二、學習內容生活化

數學源於生活,生活中充滿數學。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充滿著許多數學知識,在教學時融入生活中的數學,能使學生對數學感到不陌生,化枯燥的學習為生動接受,進而使他們感到生活與數學密切相關的道理,感到數學就在身邊,對數學產生親切感,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發現數學的熱望。一年級教材,藉助於學生的生活經驗,把數學課題用學生熟悉的、感興趣的、貼近於他們實際生活的素三、學習方式活動化

活動是學生所喜歡的學習形式。創設學生喜歡的活動,使其在自由、寬鬆、活躍的學習氛圍中積極主動地感知、探索、發現數學問題、從而創造性地解決問題。新教材在學生探究知識的過程中重視了以下活動:

1、重視操作活動。動是兒童的天性,將學生置於“學玩”結合的活動中,既能滿足動的需求,又能達到啟智明理的效果,化枯燥的知識趣味化,抽象的概念具體化。

2、重視遊戲活動。愛做遊戲是兒童的天性。特別是國小生通過遊戲能激發學習興趣,正如孔子說:“如之者,不如好之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如果學生產生濃厚的興趣,變苦學為樂學,就會產生強烈的慾望,積極主動地學習。實驗教材特別重視遊戲活動,如:“猜數遊戲”,“出手指遊戲”,“幫小動物找家遊戲”,“下棋遊戲”等,讓學生從遊戲中去體驗,去發現方法,從而享有玩中學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