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中歷史學習心得體會

才智咖 人氣:2.38W

進入中學時代,一門新鮮的課程——歷史,在我心裡逐漸紮下了美好而快樂的根,給我的生活帶來了很多幸福。

國中歷史學習心得體會

開學後的第一節歷史課,一位身材不高的中年老師走到我們眼前,他的那雙有些凹陷的大眼睛像是兩盞探照燈,又彷彿是兩個深潭,一下子就吸引了我們的注意力;他向我們提出的問題,像是能把我們心中的乾柴點著的火炬,他問我們說:“為什麼不把元謀人稱為元謀猿呢?北京人為什麼不單獨生活呢?”老師請我們自己閱讀、思考,分組交流,得出結論,並推選小組代表發言。最後,老師又問:“同學們,你們心中還有什麼疑問嗎?”我提出了一個問題:“北京人的食物為什麼要平均分配?對貢獻大的人公平嗎?”老師請大家進行了討論,並提示我們用反證法,假設北京人不平均分配食物,結果會怎麼樣?大家開始思索、討論,最終,發現了北京人平均分配食物的奧祕——如果不平均分配食物,每天都可能有人捱餓,時間長了,北京人的人數就會逐漸下降,甚至會滅絕。

歷史課真有意思,我的大腦可以上下五千年,縱橫八萬裡;歷史課也使我不斷產生新的疑問,我的好奇心逐日俱增。我越來越愛問“為什麼”。比如:“鄭州為什麼被稱為商都?真的有姜子牙這個人嗎?秦始皇姓什麼?為什麼武則天能夠成為我國古代唯一的女皇帝?岳飛是民族英雄嗎?有沒有穆桂英這位女英雄?”

曾經聽他人說,歷史課就是“貝多芬(背得分)”,我反對這種觀點,我覺得,歷史是需要動腦筋思索的。我產生的各種疑問,有的請教老師,更多是自己尋找或者合作探究出答案。我常常用百度搜索引擎找資料;也去查詢專業書籍。找到了材料,我進行閱讀與篩選,之後,經過思索,我形成了自己的看法。接著,我利用課堂討論的機會,與同伴交換觀點,相互碰撞,產生新的靈感。

如果大家出現了截然不同的觀點,老師就組織大家進行課堂辯論,比如:我班先後進行了“秦始皇功大於過還是過大於功?秦始皇與漢武帝,誰的功勞更大?唐太宗是暴君嗎?”等辯論會,同學們脣槍舌劍、短兵相接、高潮迭起。我們通過辯論,完善了自己的觀點,明白了評價歷史人物的標準,初步掌握了“史論結合”的論證方法。

俗話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我們國家歷史悠久,文物古蹟比比皆是,怎麼能放過這些寶貴的學習資源呢?當我想知道戰國編鐘的知識時,我就去了河南省博物院,親眼看一看戰國編鐘的結構,聽到一聽編鐘的演奏。當我親耳聽到用編鐘演奏出的'美妙音樂時,我彷彿穿越了時空,看到了我們的先人,高冠長袖,在舒緩地起舞。我們還組成課外興趣小組,利用假期考察了鄭州商城。我們沿著商城遺址走一遭,親手撫摸一下商城遺址寬厚的土牆,想象著我們的祖先,在3600年前,用簡陋的工具,比如籮筐、小推車、青銅鏟、石夯等,建成了這座世界上最早的城市,城牆的土層,不僅留下了祖先夯土的印記,也記載著我們祖先的智慧。

歷史課最終的目的是引領我們去發現的。這個學期,我參加了河南省歷史小論文的撰寫活動。老師先為我們講了一些相關常識,引導我們閱讀了一些範例,指導我們分析了寫作的基本要素。接著,我就開始了第一個步——選題。我生活在鄭州,每逢汛期,鄭州的街頭就變成河流,大小車輛泡在水裡,我想知道,中國古代是怎麼解決城市內澇的,我通過網際網路,知道了江西贛州是全國唯一沒有內澇的城市,原因是宋代建設的“福壽溝”。我產生了強烈的興趣,於是,我選擇了中國古代城市防洪的題目,我開始查詢資料,走訪專業人士,我計劃利用假期,親自去贛州進行實地考察,我還有到法國巴黎考察學習的心願,我要成為世界一流的城市地下管網規劃師,讓“鄭州、鄭州,天天挖溝”的歷史永遠成為“歷史”。

好奇、思索與發現,就是我學習歷史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