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標國中數學的教學反思範文

才智咖 人氣:3.03W

課堂教學是一門藝術。任何一堂數學課,當你課後反思的時候,總會覺得有一些不足,留有不同程度的遺憾。而教學藝術水平正是在解決不足和遺憾的過程中得到了提升。因此筆者以為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應該注重幾種意識的加強,相信只要有不懈的努力,業務水平一定會不斷提高,數學課程改革也一定能夠結出豐碩的果實。

新課標國中數學的教學反思範文

一、應用意識的加強

數學是一門應用性很強的學科,數學的應用已經滲透到社會的方方面面。但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很少講知識的來源和實際應用,學生的應用意識淡薄。即使是應用題教學,也缺少了“應用味”。絕大多數都是湊好資料編好題型直接塞給學生的。學生做了千百道應用題,還是隻會按型別解題,不懂得怎麼應用。既不知道資料從哪裡來,又不知道解決某個問題需要哪些資料、怎樣獲得資料。絕大多數學生只在考試時感覺到數學有用,而走出教室,離開考場,幾乎感覺不到數學的存在。在課堂教學中必須積極倡導應用意識,根據教育目標,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有目的地培養一種應用數學的慾望和意識,儘可能地讓學生了解數學來源於生產和生活實踐,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特別強調,數學在實際中的應用,培養學生自覺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二、創新意識的加強

創新意識是創新的慾望和信念,其核心是自我批判得意識,不受固有思維模式的束縛,勇於立新。創造性的設計教學,使教學過程更加優化,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課堂教學設計中的創新主要包括:

(1)教學內容組織的創新。例如,對教材內容的解構與重組;對概念、命題賦予不同的現實模型和不同的數學模型;對例題、習題的改造與擴充等,均是在原有基礎上的創新。

(2)教學模式構建的創新。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合理的選擇教學模式,更應該注意綜合一些教學模式,建立一些新的教學模式。

(3)教學組織形式的創新。

(4)教育技術的創新。主要是多媒體的合理組合,課件製作更富創意等。

三、主體意識的加強

“主體性教育”是素質教育的核心。當今世界許多國家教育改革的趨勢是在教育教學轉自過程中,不僅要承認和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更要注意發展學生的主體性。課堂教學必須倡導鮮明的主題意識,讓教師充分認識到:課堂是學生學習知識的場所,而不僅僅是自己施展才華的舞臺;要重視學生獲取知識的過程和獲取知識的能力的培養。而要關注學生在45分鐘裡的變化和發展。

四、效率意識和訓練意識的加強

優化課堂教學過程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一節課只有45分鐘,要完成教學目標,又要使每個學生在原有基礎上都有新的收穫,教師就必須具有效率意識。另一方面,學數學離不開解題。特別是對數學的基礎知識,不僅要求要形成一定的技能,還要在運算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空間想象能力、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方面達到一定的要求,這些離開必要的訓練是不行的'。所以要真正提高課堂效率,必須有訓練意識。

五、反思意識的加強

反思是立足於自我之外的批判的考察自己的行動及情景的能力。反思意識是教師自覺產生對自己的活動目的、活動計劃、活動策略、活動過程及活動評價的反思慾望和信念。反思不是單純的事後行為,還包括事前和過程中的反思。首先,要對教學目的進行反思。數學知識的建構、數學技能的形成、數學能力的發展、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數學知識產生的過程體驗等,都是數學教學的目的。因此,在教學設計中要認真分析教學內容,確定多個教學目的,有的是主要目的,有的是次要目的;有的是直接目的,有的是間接目的,設計時要統籌把握。其次,要對數學程式的設計及教學策略的選擇進行反思。反思知識展示的順序是否合理;選擇的教學策略是否恰當;例題與習題的搭配是否符合教學目的的要求;採用的媒體是否真正發揮輔助教學的作用;為什麼要這樣設計教學程式。為什麼要選擇這樣的教學策略等等。第三,教學實施後的反思。主要是對教學效果及評價的反思。如何改進教學設計的反思。

六、合作意識的加強

實施創新和實踐能力培養的課堂教學,是應該有學生積極參與的,不斷有新見解、新思維孕育產生的生機勃勃的教育,而合作學習正好為學生建立了獨立學習和相互研討的平臺,在合作學習中最大程度的激發學生的積極性,開動創造思維,使認識昇華。

首先,營造課堂上良好的合作氛圍。在合作教學活動中,教師與學生之間是平等的,不是服從與被服從的關係。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明確指出:“創造力最能發揮的條件是民主。當然不民主的環境下,創造力也有表現,那僅是限於少數,而且不能充分發揮其天才,如果要大量開發人的創造力,只有民主才能辦到,只有民主的目的,民主的辦法才能完成這樣的大事。”教師應發揚民主,在分析問題、討論問題中積極鼓勵學生大膽質疑,提出看法,使學生在合作學習中有“解放感”、“輕鬆感”,這樣才能有利於學生在課堂上大膽提出問題,暢所欲言,集思廣益,逐步形成寬鬆民主的課堂氣氛,為學生之間、師生之間成功合作學習,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

在合作教學中,教師對教材處理和教學設計是否符合學生實際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也影響課堂合作的氣氛和效果。如設計學習問題坡度太陡,知識過於複雜、難度高,學生接受不了,無法合作學習。因此,教師對教材的處理和教學問題的設計應難度適中,既要突出重點,又要分散難點。使學生在每一節課的學習中,有一定的坡度和難度,讓學生“跳一跳能摘到果子”。

其次,展示合作過程的魅力,品位成功的喜悅。教學合作過程是師生共同參與、合作、交流、探究的過程,其間充滿無窮的魅力。如教師引導:含而不露,指而不明,開而不達,引而不發;引導的內容不僅包括思維和方法,同時也包括價值觀和做人,引導可以表現為一種啟迪:當學生迷路時,教師不是輕易告訴他的方向,而是引導他怎麼辨明方向;引導可以表現為一種激勵:當學生登山畏懼的時候,教師不是拖著他走,而是喚起他內在的精神動力,鼓舞他不斷攀登。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做一個成功的“導演”,發揮自己在課堂上的“導學”與“解惑”作用。這樣,課堂上的學生就處於一種主動學習的狀態,經歷困惑、喜悅、失敗、成功多種情感體驗,從而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在合作中品位成功的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