艱難的國運與雄健的國民教學反思

才智咖 人氣:9.92K

  艱難的國運與雄健的國民原文:

艱難的國運與雄健的國民教學反思

歷史的道路,不全是平坦的,有時走到艱難險阻的境界,這是全靠雄健的精神才能夠衝過去的。

一條浩浩蕩蕩的長江大河,有時流到很寬闊的境界,平原無際,一瀉萬里。有時流到很逼狹的境界,兩岸叢山疊嶺,絕壁斷崖,江河流於其間,迴環曲折,極其險峻。民族生命的程序,其經歷亦復如是。

人類在歷史上的生活正如旅行一樣。旅途上的徵人所經過的地方,有時是坦蕩平原,有時是崎嶇險路。老於旅途的人,走到平坦的地方,固是高高興興地向前走,走到崎嶇的境界,愈是奇趣橫生,覺得在此奇絕壯絕的境界,愈能感到一種冒險的美趣。

中華民族現在所逢的史路,是一段崎嶇險阻的道路。在這一段道路上,實在亦有一種奇絕壯絕的景緻,使我們經過這段道路的人,感到一種壯美的趣味。但這種壯美的趣味,沒有雄健的精神是不能夠感覺到的。

我們的揚子江、黃河,可以代表我們的民族的精神,揚子江及黃河遇見沙漠、遇見山峽都是浩浩蕩蕩地往前流過去,以成其濁流滾滾、一瀉萬里的魄勢。目前艱難境界,哪能阻抑我們民族生命的前進?我們應該拿出雄健的精神,高唱著進行的曲調,在這悲壯歌聲中,走過這崎嶇險阻的道路。要知在艱難的國運中建造國家,亦是人生最有趣味的事……

艱難的'國運與雄健的國民教學反思一:

一堂課下來,我的額頭有點冒汗,雖然課前也有點提心吊膽,但沒有想到課堂是如此沉悶,開小差的同學很多,交流進行得很困難。

首先我範讀了一篇課文,算是為學生創設一定的情境,但學生的情緒並未被調動起來,細想原來是文章背景沒有交代,學生的情緒沒有進入準備狀態。接著從“亦復如是”這個詞的學習進入,讓學生理解詞義,並推測文章“亦復如是”指什麼,繼而分析文章的段落層次,結果學生的歸納一團糟。之後,我要學生理解“艱難的國運”與“雄健的國民”之間的關係,學生倒是能說出一二,但在老師的總結中,卻已經進入自我講解的階段了,並沒有讓學生去深入體會文章的比喻說理,少了學生的思考過程,結果都是老師貼標籤式的灌輸,可想而知,學生學得被動,學得一知半解。

再來一節課吧,要把文章中的比喻讓學生在朗讀的基礎上獲得體悟;要讓學生知道什麼是“美趣”,如何才能獲得這種“美趣”,這種“趣味”為什麼值得我們去追求?還要引導學生聯絡現實生活,知道如何正確對待“艱難險阻和困難”;還有,作為議論文的第一次接觸,也應該教一些規律性的知識給學生。

細想一下,我的第一節課是這樣的無效

艱難的國運與雄健的國民教學反思二:

人的情感總是在一定的情境下產生的,情境中的各咱因素對情感的產生非常重要。在快樂的情境中產生快樂感,反之產生悲哀感。這一特點告訴我們:在教學中的教師要努力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我在教《艱難的國運與雄壯的國民》時,是這樣利用情境匯入的:一開始播放莊嚴而神聖的《國歌》,用激昂的語調向學生介紹中國處於最艱難的時候,許多愛國之士迷惘之時的情景,在課件上顯示出五四時期中國人民那雄壯的精神的圖片。這時候學生眼望那一副副圖片,耳聽教師充滿感情的敘述,就會產生強烈的振動感。在激情的配樂朗讀中,讓學生圍繞課題的兩個關鍵詞:艱難、雄壯來知道課文寫了什麼?達到對課文的整體感知。學生在學習課文前就有了感情基礎,對課文的理解也深了,文章的難點也會自然突破。特別是情感性較強的課文,不去幹巴巴的說教,重要的是創設情景,進行情感化的引導才是教學中的上乘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