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藍的王國教學反思範文

才智咖 人氣:1.64W

教師在任何時候都要嚴格要求自己做好教學反思!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關於蔚藍的王國教學反思範文,歡迎大家閱讀!

蔚藍的王國教學反思範文

蔚藍的王國教學反思範文【1】

我就這次優質課做幾點反思:

1、選擇最適合自己個性的課題。

這是海口市美蘭區舉行的一次三十五歲以下中學語文教師的優質課評比活動。我選的課題是屠格涅夫的《蔚藍的王國》,在許多老師的眼中,這是一篇不好上的難度很大的文章,十八位參賽的老師中只有我一個人選這篇文章,其他老師大多選擇雷同篇目,光是《七顆鑽石》就有四個人選擇,他們看到我選這一課題都說很有挑戰性。

而我覺得只有這一課題才是最適合我的。我對《蔚藍的王國》這篇文章幾乎是一見鍾情,這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散文詩,意境朦朧,充滿想象與神奇的色彩。這樣的文章最適合我唯美的個性,我能駕御,並能藉助它體現我的教學個性和風采,所以我死心塌地的選擇了它。現在想來真應該感謝屠格涅夫為我們留下了這篇精美絕倫的傳世之作,並被伯樂發現選入了中學教材。

2、從全新的教材入手。

這是一篇我從來沒有上過的文章,對我是一個未知而神奇的領域,等待我去開拓、解讀,用全新的視角、全心的感受、全新的體驗、全心的思維去親近它,深入它,挖掘它。正因為一切都是新的,所以不受任何舊有模式的束縛,能上得有新意,有自己的風格。

3、教學設計要融入自己的感情。

以情動人至關重要。當我把教案寫完,再重讀一篇的時候,居然被自己的在教案中投入的感情而打動和感染了,不由又重讀一遍。無論是寫教案還是寫文章,我覺得真情實感的流露是非常重要的,你的作品首先得打動自己,然後再是打動別人。在我設計的教學內容中,凝聚著我的生活感悟,還有一直以來的閱讀積累、感受和體驗。同時,我將作者筆下的“蔚藍的王國”引申到古今中外,引申到現實,引申到你我他的心中,並融入了我對生活的感情、態度和見解,這種個性對文字的解讀,凝聚著真、善、美的感情,被我淋漓的詮釋,從而感染了學生,也感染了聽課的老師。

從這一堂課的準備與授課中,我深刻感受到,語文教師在備課與課堂中,必須聯絡生活,融入文字,融入自己的感情。語文教學中以情動人,往往能給你帶來驚喜。

4、教學流程的設計簡潔、流暢、有亮點、富有創意。

牽動人心的匯入、問題的設計、言簡意賅的結束語等因素在教學流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優質課評比要求教師在短短的四十分鐘內要上完一篇課文。參賽教師必須充分利用這短短的四十分鐘展示自己的個性和風采,在簡潔、精練、流暢中突出自己的亮點。因此,問題的設計不可太多,當然,太簡單和表層的設計會讓你的課蒼白無力而又膚淺。所以,在教學設計中要顧全到深度和廣度著實不容易。而本人根據《蔚藍的王國》的特點,在“美”文上找到切入點,並重在探討文中“美的人”、“美的景”、“美的情”,最後上升到“美的夢”——“永不衰敗的天堂”這一主題的範疇。

首先,我的匯入是這樣設計的:課前播放美妙動聽、海浪聲聲的鋼琴曲,舒緩情緒,營造氛圍。“椰風海韻醉遊人”。大海,是我們的故鄉,我們是海之子,生長在面朝大海,四季花開的地方,生長在蔚藍的王國裡。同學們,《莊子》裡有一句話:“乘物以遊心”,當你駕著風帆,乘風破浪,在一望無際的大海上游心的時候,你會有什麼感覺呢?——一利用音樂營造氛圍,創設情景,再用詩情的導語把學生帶到想象中的蔚藍王國。

其次,問題的設計,從整體感知——精讀品析——合作探究——拓展遷移四個層面設計問題,逐層深入,環環扣扣,讓學生對文字的解讀和領悟不斷加深,讓語文課堂漸入佳境。

當然,問題與問題之間的銜接和過渡也非常關鍵,如何引領學生,激發學生的思維和情感讓學生積極發言,這就需要教師深厚的功底和教學機智了。

最後,是結束語。我設計的結束語與拓展遷移部分所設計的讓學生說說心中最美麗的夢,銜接緊密,昇華自然,充滿詩情畫意:每一個美麗的夢都是一雙隱形的翅膀,帶我們飛過痛苦、飛過絕望,飛向遠方,飛向美好的未來。“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讓我們乘著隱形的翅膀,高揚生命的風帆,向著心中理想的王國奮進……最後,祝願大家美夢成真!(播放歌曲《隱形的翅膀》),在嘹亮的歌聲中結束本課,讓人回味無窮。

此外,語文課堂語言表達還應該簡明、精練、富有文采,把學生帶入美的境界——這也應該是每個語文老師的終生追求。

蔚藍的王國教學反思範文【2】

首先,由衷地感謝各位老師。臨近期末,大家手頭上都有很多工作要完成,卻犧牲了寶貴的時間前來聽課,更提出如此寶貴的意見,令我十分感動。

選擇《蔚藍的王國》這篇文章開課,中間也是有周折的。因為先前在10班試上時,發現整個課堂效果並不盡如人意。尤其感到在教學環節的設計方面,不夠通達曉暢,所以整個課上下來有種生硬滯澀的感覺。我的康師父曾說過,一定要先將文章讀透吃透,才能在教學設計上有所突破。於是課後我又嘗試做了改進。

今天授課結束,感覺在整個教學板塊的設計、銜接上是有了一定的進步,但也暴露出不少問題。首先,板塊設計看似很全面,但未免有“大雜燴”之嫌,幾個板塊都如蜻蜓點水般帶過,沒有重點突出其中某幾項來做精做細。其次,板塊間順序的安排也有欠妥之處。將“品味語言”放到“主題探究”之前,這種嘗試似乎值得斟酌。在板塊比重方面,本應該重點突出的“品味語言”這一塊,卻被“主題探究”喧賓奪主了,教時分配上也顯然不夠均衡。這也說明了課堂設計思路還存在很多硬傷,需要從根本上重新考慮板塊間的整合、優化。

整堂課上下來,感覺今天在教學基本功方面,確實表現欠佳。一方面,可能是因為音響的罷工導致削弱了匯入部分的課堂感染力,由於缺乏良好的臨場應變能力,使得自己一開始把握課堂的氣場就不足。包括之後出現的種種問題,諸如聲音太小,激情不夠,都是由於沒有及時調整到位,給課堂節奏和效果帶來了不小的影響。另一方面,面對開課自身過於緊張,過於侷促,授課時囿於一些條條框框,而沒有隨性地展現自己的課堂風格。這些都說明了我經過的鍛鍊和磨礪實在是太少,一個新教師要成長起來,必須不斷地去適應新的課堂要求,提高駕馭課堂的能力。

“細節決定成敗”,而我今天的這堂課,恰恰沒有處理好許多課堂細節問題。比如在品味語言環節,沒有留給學生充分的準備時間,學生沒有經過深入思考品味,回答自熱就流於表面;再比如誦讀環節的處理,顯得不夠貼合,反而與文字理解生硬地割裂開來;再比如針對學生回答的反饋和點評,往往不夠到位的,互動部分少,自己總結多。

一節課上完,有了實戰體驗,緊接著又聽了各位老師的點評指導,在許多問題上已然茅塞頓開。感悟特別深的一點,也是大師父羅經常提及的,教學環節設計的關鍵之處,是如何將板塊巧妙地整合起來,做到以一帶十,融會貫通,讓學生在讀中品,在品中解,在解中悟,一氣呵成。但我想,這必定需要很強的教學功底特別是課堂駕馭能力,對於初出茅廬的我來說,目前或尚能領悟一二,而更多的則需要留待日後在教學實踐中慢慢摸索。

蔚藍的王國教學反思範文【3】

一、備課的過程回顧

這次,我參加了市教研室舉辦的新課程優質課會教,課題是《蔚藍的王國》。通過幾次試講,深感受益匪淺,自己對新課程標準下語文課堂教學作了一些嘗試,有失敗的教訓,也有成功的喜悅,對此進行總結與反思,既可以使自己加深對課改的認識,也可以為廣大同行提供借鑑。

《蔚藍的王國》的作者屠格涅夫,用他的筆,在近古稀之年,藉助神奇的想象,採取介於詩與散文之間的獨特文學樣式,為我們描繪了一幅蔚藍色的大海圖。教材的編者將它放在“奇思妙想”這一單元,所以根據新課標提出的課堂教學三維五個方面的目標,確定“體會散文詩優美的語言,感悟作者的美好情懷,學習運用奇妙的想象”作為核心目標,努力在課堂教學中實現。教學本文應倚重於朗讀,在誦讀中理解,在誦讀中感悟,在優美的旋律中讀懂文章內涵,品味生動優美的語言,領悟作者歌頌之所在。

第一輪試講時,我基本上是按照傳統的'教學思路,著重於字詞句章的分析,教法上主要運用的還是過去的傳遞性教學方法。設計了“匯入課文,作者介紹——範讀課文,理清結構——分析段落,賞析句章——總結課文,掌握寫法——課後作業,誦讀課文”這樣的教學方式。發現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基本上屬於被動接受,對課文的感悟不深,聽課的老師也反映課堂氣氛沉悶,不能體現以“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的教學思想。我自己也進行了深刻的反思,覺得問題的根源還是以教師為中心的舊理念束縛了自己,以知識點為中心的教學偏離了新課標提倡的三維目標,方法上單向傳遞,師生缺少交流。第二輪試講,我和備課組的老師們進行了反覆討論,以“設定情景、雙向交流、多邊活動、賞讀感悟”為指導思想,以“誦讀——品悟——表達”優美的語言為核心,設計了“初讀課文——感受美、賞讀課文——品味美、感悟情感——體會美、想象練筆——表達美”的教學思路。試講以後,學生和教師的反映都很好,氣氛活躍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了,更重要的是學生在學習這篇課文時不是死板的接受,而是主動探究,這樣就由傳遞性教學向研究性教學前進了一大步。但是,在評課過程中,我和備課組的老師們同時感覺到,學生之間的多邊合作還缺少合適的平臺,研究性學習強調的就是探究和合作,不能讓任何一個學生成為課堂的“局外人”。另外,本課作為“奇思妙想”單元中的一篇,應該體現單元教學的整體性,這次試講對學生想象力的開發還比較薄弱,需要加強。因此,我又進行了第三次試講。這一次,我增加了小組學習,根據課文中的問題大部分屬於開發性的特點,將質疑答疑交給學生自己完成,增強了學生探究和合作的意識。我還設計讓學生聽歌曲,看畫面,然後想象自己置身於歌曲的意境中,寫下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這次試講的效果又比第二次更好,學生反映熱烈,測評的各項指標比前兩次都有提高。三次試講,三個臺階,使我親身感受到課改帶來的課堂教學的變革。

二、對幾個問題的反思與探討

1、關於課堂教學目標的確立 新課標強調不再以知識點為中心組織教學,而是確立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的三維目標。在課堂教學實踐中,三維目標要麼淪為標籤式的口號,要麼被曲解成空泛的目標。前者對傳遞性教學稍加改良,貼上三維目標的標籤,實則為“新瓶裝舊酒”,換湯不換藥;後者課堂看似轟轟烈烈,熱熱鬧鬧,實則學生一無所獲,語文不再“姓語”。我在上這堂實驗課時,和同行們多次就此問題進行討論,認為首先要明確語文要“姓語”,再熱鬧的課也不能離開知識的積累和語文素養的提高。但這個“語”是大語文的語,我們要關注三維目標的每一個維度,忽視任何一個方面都是不可取的。這篇課文的教學中,學生對散文詩優美語言的品味、記憶、積累和對美好情懷的認同、感悟、體驗是不能機械的分割的,而大膽豐富的想象又是建立在此基礎上的。

2、關於預設與生成 新課程強調課堂教學的生成性,認為教學是教與學的交往、互動,師生雙方相互交流、溝通、啟發、補充,教師與學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經驗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體驗和觀念,豐富教學內容,求得新的發展,從而達到共識、共享、共進,實現教學相長和共同發展。我在這次實驗課中也特別注意了這個問題,三次試講,沒有一次的進度是一樣的。但是學生在討論交流的過程中,往往會偏離教師的預設軌道,從而影響教學程序。比如在第二次試講中,學生質疑時提到文中的“女人”、“她”到底指誰,結果眾說紛紜。我沒有打斷學生,而是讓他們盡情交流,最後也談了自己的看法。但這樣使得我準備好的一個教學步驟沒有能夠進行。課後備課組的老師們對此進行了熱烈的討論,大家也是各抒己見。大部分老師認為課堂教學不再是簡單地把“明確的預設任務以及對預設任務的完成”作為一堂“好課”的標準,課堂教學應當是與景俱進、動態生成的。

3、關於多媒體教學

第一輪試講時,我受傳統觀念的影響,認為語文有其自身的特點和規律,文學形象不能直接訴諸於感覺知覺,它必須以文學語言為中介,所以未使用多媒體,學生反應冷淡。後來,我和備課組的老師們進行了討論,大部分老師都認為多媒體教學比較直觀形象,容易給學生感性上的認識。所以,我在新課開始前設計了優美的大海畫面,伴以動聽的音樂,創設情境,將學生帶入大海的情境中。本文是一篇充滿神奇想象的散文詩,如果簡單地把作品的形象直觀的展現出來,學生就少了感悟和思維的餘地。所以,我設計的多媒體,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啟發學生的思維為目標。比如,最後環節的想象寫作,我展現出優美的畫面,讓學生在輕快活潑的樂聲中欣賞到喜聞樂見的景色,充分調動了他們的創造興趣和熱情,為啟用思維、發揮想象起了良好的鋪墊作用。

三、對改變學習方式的幾點認識

通過這次實驗課,我對改變學習方式的認識不斷加深,對新課標下的語文課堂教學也有了進一步的認識。總結起來有以下幾點:

1、新課程下的學習方式具有開放性 新課程下學習方式面向每一個學生的個性發展,尊重每一個學生髮展的特殊需要,其目標具有開放性。新課程下學習方式面向整個學生的生活世界,其內容具有開放性。特別重要的是,新課程下學習方式關注學生在活動過程中所產生的豐富多彩的學習體驗和個性化的創造性表現,其評價標準具有多元性,因而其活動過程具有開放性。

2、新課程下學習方式具有生成性新課程下學習方式注重課前的精心設計,注重教學活動展開過程中所產生的“生成性目標”的價值。課堂教學是一個有機整體,而不是根據預定目標的機械裝配過程。生成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增強興趣,加深認識,深化體驗,而對課堂教學的整體規劃和周密設計不是限制其生成性,而是為了使其生成性發揮得更有方向、更有成效。

3、新課程下學習方式具有整合性 語文課堂教學要體現“大語文”的觀念,符合人本主義及素質教育的要求。首先要把課文當作一個活生生的生命體,而不是物化的東西。像《蔚藍的王國》這樣優美的散文詩,一定要從整體上進行把握,絕不能成了一堆破碎的殘片。文章的意境、作者的情感會湮沒在機械瑣屑的分析中。其次,要開發語文課堂教學的資源,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將生活作為資源。再次,學科的整合也是新課標下是語文課堂教學的特點,這對豐富語文課堂教學的內容和方法都是行之有效的。

以上是我由一堂參賽課引發的思考和體會,相信隨著對課程改革的認識不斷深入,自己對語文教學改革的認識還會不斷加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