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中地理課程教學反思

才智咖 人氣:6.7K

國中畢業生的學業水平考試是關係中國小教育評價與考試制度改革的一個重要環節,考試的結果既是衡量學生是否達到畢業標準的主要依據,又是高中階段學校招生的重要依據,對中國小校教育有著重要的、直接的導向和影響。如何搞好新課程標準下的地理教學和八年級的考前複習,認真落實素質教育和課程改革的要求,我在此談幾點粗淺的看法。

國中地理課程教學反思

一、認真研究、透徹理解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材的內涵

1.深入學習、研究課程標準,進一步轉變觀念。

中學教師尤其是過去經驗豐富的、具有嫻熟紮實的教學基本功的教師,一定要從傳統的教學模式中解放出來,努力學習先進的教育理論和教學技術,完善和調整自己的知識結構,重新認識教育教學的目標與目的,不能侷限於書本知識的傳授和應試教育所謂的學以致用。為了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創新人才,教師必須正確把握教育改革與發展方向,在“創新”兩字上狠下功夫。

2.深入分析、挖掘教材,提高駕馭課堂的能力。

教材的分析決不是簡單的教材體系和知識結構的分析,而是教師優化教學過程的方法與手段。改革後的教材內容同以前相比,淡化、粗化了具體知識。地理教師更要精心地去備課,不但要備教材內容本身,還要備自己、備學生個體。 在開放式的地理教學中,更要體現教師的作用,教師要把握主方向,要收放有度,要引導學生多探討有價值、有意義的話題,爭取做到“控而不死,放而不亂”。

3.注重地理“三基”教學,不拘泥於教科書。

課堂教學中,教師都有把課程標準融入課堂的願望和傾向,但具體怎樣做能更好,心裡沒有底,畢竟這是個新事物,沒有任何成形的經驗可參考,有些教師認為課堂上熱熱鬧鬧就是成功的課。我覺得地理課應有自己的特點,在課堂教學中一定要注重學生地理“基礎知識”(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規律)、“基本技能”和“基本思維方法”的學習和掌握。“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基本思維方法”是基礎教育階段學校教育的基本目標,也是學生髮展的基石,是實現學習過程的載體。因此,課堂教學中應以知識為中心,以適宜的教學方法和手段為活化、優化課堂的途徑。只有在夯實“三基”的基礎上,學生才能有條件去自主學習、探究學習、自由發展。

4.充分開發、利用地理課程資源來豐富地理課程內容。

我們所說的地理課程資源,並不單純是指地理教科書的內容,它的範圍相當廣泛,包括學生的經驗及其所在生活環境(學校、社群、家庭)校內外的資訊科技和網路資源等等,都可以是課程的範圍。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離不開教師,從這個角度上講,教師本身就是最有潛力的課程資源。

新標準強調課程的開放性,作為教師,我們要改變過於注重教科書的傾向。教師需要明確的一個問題是“教材”不侷限於教科書,而是指與教科書有關的豐富多彩的教學資源,“教材”也不再是單純的知識點的彙集。教材是學生學習的內容載體,掌握知識點不是教學的最終目的。在某種程度上說,教材只是教學的手段,促進學生的發展才是教學的根本目的。要加強課程內容與現代社會、科技發展與學生生活的聯絡,要恰當選擇和組合多種課程資源和各種直觀教學手段來豐富課堂,充分發揮現代教育技術在解決教學重、難點及創設、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學情境等方面的作用,給學生充分的自主活動的時間和空間,為學生提供線索、嘗試和思考的機會,多讓學生進行體驗性學習。

二、進一步明確、落實教師和學生在教學中的地位

1.面向全體學生,關注個體差異

學生不單純是抽象的學習者,更是有著豐富個性的完整的人。學生的社會生活環境不同,他們所接觸到的事物就有所不同。這就使得生活在不同環

境裡的學生具有各自的特點,因此,我們不能用一個模式去塑造和評價學生,我們要看到學生之間的差異,要承認差異、尊重差異、善待差異。

要尊重學生的人格,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因材施教,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把他們培養成一個充滿活力、富有個性和善於學習創造的人。當然,我們絕對不是完全放任學生,而是在理解學生的前提下,幫助學生解決問題,克服不足,從而促進學生有機和諧地發展和進步。

2.教師要隨時總結和反思自己的教學活動

教師必須經常有意識地反省自己的教學實踐,從中總結經驗教訓,要有意識地虛心聽取他人對自己教學工作的評價。通過自我總結和積極藉助他人的反饋來分析自己的學習需要,進而不斷充實自己教與學的知識庫。另外,教師還要積極參加科際間的評課、觀摩、研討等活動,虛心學習,努力提高。

3.樹立正確的教師角色意識

傳統教育造成了師生關係事實上的不平等。教師是知識的傳授者,學生成了知識的容器。傳統課堂教學主要是教師講,學生聽,其課堂氣氛追求的是“靜”。我們說課堂確需要紀律,但同紀律相比,課堂氣氛更加重要。新課程下的教學不追求課堂的絕對安靜,倡導學生主動、合作、探究地學習,創造性地思考和行動。新課程中的教師角色定位應該是:學生學習和發展的促進者;善於發現和開發學生潛能的伯樂;與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協作者;組織學生合作學習的引導者;與學生平等相待的朋友。現代教育要求建立一種新型的師生關係——合作與交往的關係。教師要實現從單純的知識傳授者向學生研究性學習活動的顧問、朋友、夥伴的轉變,教師和學生共同參與研究性學習活動,在活動中廣泛合作,積極溝通,使學生之間在共同學習中共享學習經驗,達到“雙贏”、雙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