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中地理教學反思【熱】

才智咖 人氣:1.6W

身為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麼問題來了,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國中地理教學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國中地理教學反思【熱】

國中地理教學反思1

有目標的教學,如百米賽跑;無目標的教學,如飯後散步”。制定恰當準確地教學目標,就能有效地避免教學的盲目性和隨意性。在確定學習目標時,認真把握學生的知識水平、認知特點,整體考慮了教材的編排、教參的建議,從實際出發,將課後思考題、《隨堂檢測》、單元過關等相關的練習內容進行有機地整合,讓學習目標“簡”卻“精”,“少”而“實”。而且學習目標制定要合理、科學,針對教學重點和難點進行設計。明確學習的具體內容、方法及時間,使學生學有目的,思考有方向。課堂上教師要訓練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能力,進行方法的指導。在日常教學中重視學習習慣、學習能力的培養是我們首要解決的問題。

另外,教師在課堂上要少講、精講,講練結合,當堂訓練,檢測目標實施情況,以便於及時掌握學生學習的情況。教學環節要設計合理,環環相扣,教師講解時語言精練,不拖泥帶水。課堂上講練結合最大的好處是做到了堂堂清,能夠從一個個具體的知識點入手,提高課堂效率。

國中地理教學反思2

一、反思當前的教育形勢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進一步凸顯了學科課堂教學中師生的互動和學生的主體性地位。素質教育的全面推進要真正讓學生從書本堆中解放出來,切實為學生減負,真正讓學生擁有更多的課外時間。課堂有效教學成為新課改形勢下教育工作者們重點研究的課題。

二、反思高效地理課堂的教學細節

1.把課堂還給學生。杜絕“一言堂”、“滿堂灌”。教師要擺正自己的位置,控制教學過程,控制學習方向,合理安排學習時間,創設愉悅、自主的學習氛圍,提供進行探究活動的基本工具,多用激勵性語言,鼓足學生幹勁,樹立學習信心。

2.緊密聯絡生活例項。國中地理的教學內容與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絡密切,教師應採取形式多樣的教法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在教學內容的設定上最大限度的刺激學生的求知慾望,努力建立愉快、和諧的教學氛圍。多引用學生易接受的、以感性材料為主的、富於情感色彩的地理內容,從而激發起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教學中要注意以發生在他們身邊的例子為連線點,豐富和引導學生的主動思維,注意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綜合分析能力,使感性認識自然的上升為理性認識。

3.教學內容展開時力求問題化。結合教學內容充分挖掘學生感興趣的問題貫穿課堂,使教學的各個環節形成內在的有機聯絡,並水到渠成的形成對課堂知識的認知。

4.構建開放性的地理教學形式。從課時的安排、內容的取捨到課程內容順序都不要拘於課本和教參。學生很感興趣的,對學生很有用的,要多安排課時;無論是整體,還是區域性內容,次序混亂的要合理的調整;結合學生實際和學校情況,遇到課程內容安排不合理時,對內容可以進行適當的取捨。

三、反思高效地理課堂的教學手段

1.緊密結合國中地理學習內容,適時切入鄉土地理的內容。新課程標準提倡把鄉土地理作為綜合性學習的載體,我們課時有限,一般不再專門用獨立時間學習鄉土地理,這就要求教師要抓住契機,把鄉土地理教學內容補充其中。

2.用“活動”把知識和技能有機結合。新課程中“活動”的種類很多,包括“通過各種途徑感知周邊事物,收集地理資訊,表達自己的體會,與別人交流成果等”,往往這些“活動”就是那些章節的重點。注意教學過程中活動板塊的合理設定。新教材中每個章節都有難易不同的活動題目,利用它們開展自主學習不僅能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地理問題的創新精神,開發潛能,而且有利於學生個性發展、能力提高。處理好活動板塊,是實施新課改的重要內容。教師在實施活動板塊的教學時要根據實際需要對其進行適當調整。有些可以穿插在正文的學習中,增強所學問題的說服力;有的可以放在新知識學習之前作為引入;還有的可以作為課後探究的題目。經過教師適當的調整,活動板塊才能成為啟用課堂的催化劑。

3.重視地理圖象在教學中的應用。地理圖象最能體現地理教學的直觀性特點,充分利用它們能在教學中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師可以採用不同形式進行地圖教學。靈活的地圖應用能給課堂教學增色添彩。

4.教學素材多關注生活和生產實際。興趣是學生學習最好的老師、最大的動因,五彩繽紛的生活景觀,多種多樣的社會生活現象和問題,會引起他們的好奇感和探究心理,從而激發他們學習地理的興趣。引導學生結合現實生活和實際熱點問題,採用自行設問的方式,將素材變成問題,自問自答,培養其思維的敏捷性。教師要抓住新課程改革的契機,將生活實踐中有興趣、有價值的、與地理學科有關的問題,引進地理教學,創造條件讓學生參加野外考察、社會實踐活動,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興趣,讓學生在實踐中豐富知識、增長才幹,學以致用。

國中地理教學反思3

新課標強調的是地理與生活的聯絡,這一點我們在實際的教學中有比較深的體會。讓學生在學習中,更好的體驗生活,體驗地理與生活的關係。學地理為了什麼?可能很多老師都曾經考慮過這個問題。可是在平時的教學中,卻沒有很好的解決。總是一味的填鴨式的讓學生掌握我們要他們掌握的知識,而這些知識在生活中卻沒有很好的體現。更加離譜的是,學生掌握的知識,很多在我們教師的指導下,只是成為記憶的,感性的。並沒有上升到理性的知識。所以,學生學地理是為了升學,為了以後有好的工作。這樣就違背了地理的生活性。

我們覺得在教學中,多讓我們的學生探討一些問題會更好。因為,在平常的教學中,學生有時會覺得地理的學習非常的枯燥無味,對學生的興趣有很大的打擊。如果我們能多思考我們的教學內容。多想一些適合學生探討的地理問題。那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就會增加。並且,我們還可以將一節課的內容轉化為若干個問題。然後讓學生去研究和解決。這樣學生有了這些課堂的點綴,就會提高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我們的地理課堂也就不會那麼枯燥了。我們的差生面也不會提高的很快。地理的學習,在某些時候總有一些人會退出學習。

地理教學的現狀表明,退出的人就很可能回不來我們的地理學習中。而興趣的再現讓放棄的學生就會重新回到我們的前進的隊伍中來。我們希望走的學生越來越少,回來的學生越來越多。

以上就是我的一些反思,希望能帶給大家一些思考。

國中地理教學反思4

一、注重基礎,提高能力。

1基礎知識系統化、網路化。以教材為本,全面梳理,找準知識的模糊點、疑惑點和缺漏點,實現知識的縱向系統化和網路化。

2把握地理知識、地理要素的聯絡。區域地理的複習,要注意挖掘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間的橫向聯絡和影響,如北美地形對天氣和氣侯的影響,印度農作物分佈與自然條件的關係,美國東北部工業區的發展與資源、交通條件的關係等。通過以上例項的分析可以發現,地理知識、地理要素之間是密切聯絡,相互影響的。這樣,融會貫通會比死記硬背效果好得多。

3、加強讀圖能力的訓練。讀圖、繪圖是地理試題的重要組成部分,分值比例大,且形式靈活多變,是地理複習的重中之重。讀圖、識圖、用圖、繪圖是學生普遍存在的薄弱環節,許多學生只注意掌握課本的文字內容,而地理空間概念淡薄,“圖文轉化”能力差,不懂得從影象中獲取資訊來回答問題,地理位置不明確,張冠李戴,考試中失分現象嚴重。因此,要加強讀圖、繪圖、識圖訓練。

二、聯絡實際,增強應用。

平時生活中應多動腦,勤思考,善於從地理的角度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三、把握熱點,開闊視野。

現實問題和焦點問題也是最能考查學生綜合能力和創新能力的部分,命題材料多取材於新聞報道,時事動態,各種資料等資料,命題的地理知識滲透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特別是對於圍饒全球和多國

國中地理教學反思5

新課程標準實施以來我本著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的原則,教是為了不教,教會科學知識不如培養科學素養,素養的形成我從培養興趣開始。

同學們帶著高昂的興趣迎接了期會考試。學習地理知識的目的在於應用,而且也只有通過應用地理知識,才能體會到地理知識的正確性與重要性。因為,這些知識對學生來說,大多是未經實踐驗證的知識。在應用地理知識的過程中,還能加深理解,並鞏固、擴充套件知識,形成多種技能。也只有在應用地理知識中,才能真實地驗證學生是否已真正掌握了知識。考試後我進行了試卷分析,然後後將試卷發到學生手中,我向同學們提出了一個問題:同學們這次考試你們有什麼遺憾嗎?情況種種,其中一道題有45%的同學同時舉手,遺憾都出在同一個問題上:綜合題。

地理學科由於它一定的難記性,為聰明學生所不以為然;又由於它的綜合性,為中下學生所畏難。這道題問題集中出現在平時各方面屬於中等層次的同學身上,他們表格內的內容填充的完全正確,而由於缺乏一定的心理素質,沒有把問題理解完整,把本來會的知識而給忽略了,沒有填圖。這部分同學再次重申:“不是不會,是遺漏”。白失掉了應得的分數,他們感到非常的遺憾和內疚。也是由於我對於學生審題問題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所造成的。反思後我有所得:

審題失誤在地理解題中是比較常見的。有的學生雖然具備答好題目的知識基礎,但由於不會審題,結果仍然答錯,或不切題、不規範乃至漏題。審題不清主要表現在問域不明和已知條件不明確兩個方面。

在中學地理教學中,學生應用地理知識的方式主要有兩種:

一種是完成各種型別的練習,如回答問題、畫地形圖、分析圖表、“預報”天氣過程等等,這類練習必須緊密結合教學任務進行;另一種是解決實際問題,如在野外考察中對某一問題的探索,解決小範圍環境問題等。雖然應用地理知識的方式可以不同,但是在應用地理知識時,學生的心理過程是相同的。

經過期會考試我們各自有所思,有所獲,我們師生達成共識,期末考試見。我們看中的不是分數:讓我們的知識和能力再一次接受考驗首先要認識學地理的重要性,才能自覺地對待學習。我們要投身社會主義建設,不具備中國地理知識是不行的。試想一個地方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一點不懂,何以動手去搞建設?要知天下大事,不知世界地理,同樣不行。

要學好地理,最重要的是讀圖和學習繪圖,用圖來幫助自己理解和記憶,做到“心中有圖”。

其次,要用聯絡的觀點學習,例如,氣候和農業有密切的關係,礦產和工業有密切的關係,人口的分佈和自然環境有關係。各種自然條件彼此又有關係,如:氣候和水文,水文和植被等等,不能孤立地學習,不能死記硬背。,要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

地理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科目,它涉及政治、語文、歷史、數學、理化、生物等等學科。例如時區的運算、土壤的改造、氣候和天氣都和其他學科知識有聯絡,在國中階段,一定要把各科知識基礎打牢,才能更快的進步。

學地理最重要的是細心。就拿一張地圖來說,上面的每一點資訊都有可能成為考試內容,稍不留神錯過一點的話很可能那張圖就白讀了。山川、河流、城市,把它們的地理位置記清楚。要爭取第一遍時就記熟。因為記地圖有一個特徵,一旦記住了就不會輕易忘記。

國中地理教學反思6

國中地理教學反思教學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統一,是師生互動、師生交往、師生合作的過程。課堂上教師應成為學生們學習的助手,學生應成為學習的主人。在我的課堂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能積極創設符合教學內容的問題情境,教學內容的組織以學生的活動為主要形式,啟發學生在觀察、分析、思考、討論中靈活運用地理知識。但經過我的教學實踐證明:要想真正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就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課堂教學中,只有學生產生了濃厚的學習興趣,積極主動學習,才能學得好。由此可見,學習興趣是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重要條件,它與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密不可分。從地理知識來看,趣味性是其一大特點,它為學生獲得直接興趣提供了豐富的素材。教學中可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的圖片美、文字美、動畫美、語言美,給學生以美的享受,喚起學生學習的慾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用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可讓課堂動起來,活起來,以興趣帶動學生的學習。

二、培養學生的主體作用地理教材中有許多地理影象,包括分佈圖、統計圖、示意圖、景觀圖,以及一些帶有啟發性、思考性的漫畫,而地理影象是地理教材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生動、形象、直觀的特點,它對於學生了解地理事物的空間分佈規律及各要素間的內在聯絡,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學中,我注意發揮影象作用,運用影象引導學生“動起來”,使學生充分參與教學活動,從而有利於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例如,在學習世界地震和火山的分佈特點時,首先引導學生閱讀《六大板塊示意圖》,注意六大板塊的範圍及其邊界,然後閱讀《世界地震帶和火山分佈圖》,引導學生觀察地震帶和火山的位置,再與前圖對照,學生相互討論得出結論:火山和地震多集中在兩個板塊的交界處。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地理影象來設計教學,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眼、耳、口、手、腦等感覺器官和思維器官,同時,又培養了學生讀圖、分析圖的能力和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

三、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發揮學生的學習主體作用,要讓學生學會求知,學會自我發展,使他們真正成為教學的主體,成為學習的主人。要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就要教會學生學習地理的方法,我充分利用地理教學的特點,培養學生思維能力,使學生學會思考地理環境問題 ,學會解決問題,學會創新和自我發展。針對地理學的特點,在地理教學中常用的方法有:(1)歌訣法:如記我國的行政區劃和簡稱,利用歌訣記憶,學生學起來就很容易了。 (2)影象法:地圖是地理知識的重要載體,但平時許多學生對地圖心存畏懼,地圖應用能力較薄弱,指導學生多看圖、識圖、繪圖、用圖,並儘可能使地理知識影象化,做到以文析圖、圖文結合,尤其像地球的公轉,中國的行政區劃等知識難點。(3)觀察法:日常生活中注意觀察地理事物,聯絡課本上所講授的地理知識,分析地理現象的成因和規律等,要使學生掌握正確學習的方法,就要在課堂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學習生活中的地理”,不斷向學生“授之以漁”,減輕學生學習負擔,使學生好學地理。學生只有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就能充分地發展自我,不斷的成長。以上是我的一些認識,在課程改革的今天,對老師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師只有在實踐中不斷學習和探索,運用符合學生自身發展特點的教育教學方法,才能取得較好的教育教學效果,才能適應當今教育的要求。

國中地理教學反思7

老師們,近幾年我連續承擔了初四畢業班的地理教學工作。經驗談不上,有一些做法和遺憾說出來供大家指正。

一、取長補短,共同提高

每個人都有優缺點,教師也不例外。而且我的體會是教師的優缺點表現的比其它行業更加明顯。有的老師講課的優點是重難點把握的準,處理的好;有的老師複習思路清晰。我經常聽老師拉的課,特別是在第一輪複習時,基本上每週必聽。其它老師也經常聽我的課。除聽課活動外,我們平時也經常就教學問題進行交流,共同商討授課計劃、重點難點、教學方法、解題思路。大家相互取長補短,增益己所不能。

二、抓好課堂教學,提高效率

由於初四時間很緊,我沒有佔過一節自習課,也沒有佈置過過多的作業。我的想法是在課堂上下功夫,提高課堂效率。首輪複習,傳統的教學方法是教師完整系統的講解知識體系,這會佔用絕大多數的課堂時間,學生的唯一工作就是聽講。我的做法是,精心設計學案,上課時師生共同組建知識網路。採用提問等方式讓學生自己把知識體系豐滿。加強了隨堂練習的份量,講練結合。這種教學方式,充分發揮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整個教學環節學生全程參與。我個人認為這種方式比教師講滿整節課,學生被動接受要好。對於習題,我們總是精心選擇,不讓學生做無用功。因為我認為,題目永遠沒有做完的時候,做完了這一本還有另一本,更沒有講完的時候。關鍵是挑出來講的題目有代表性,能帶出重要的.知識點,並且能對學生答題有指導性就可以了。所以在複習時,我並不面面俱到,精選例題,精講多練。每節課講完重點例題後一般都能留出一些時間讓學生自己回味、提問和練習。

三、強化讀圖技能,形成空間概念

地圖是國中地理的靈魂。地圖訓練主要表現在兩方面,一方面是學生應具備一定的讀圖能力,能從地圖上獲取充分的資訊;第二方面是學生應對一些重要區域形成清晰的空間概念。針對這兩個方面,我將地圖訓練貫穿於整個初四教學的始終。在第一輪複習時,做到每節課都要有圖,以板圖為主。課堂上要求個別學生上講臺上來填注板圖,全體學生在下面畫出簡圖並填注。在複習世界地理時,我專門印製了一些空白地圖,每複習完一節課,都要求學生將本課知識點落實在地圖上,並作為作業交上來,檢查後改錯。

國中地理教學反思8

農村教育有兩個“極端現象”:其一是教育基礎普遍薄弱,其二教學力量不均衡導致的教學質量(此文來自優秀)兩極分化。有鑑於這個客觀因素,在進行教學時,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學習基礎、學習能力和學習興趣,劃分為三個層次,在習題練習上有不同程度的傾斜。

(1)將題目仔細分析難易程度,劃分為基礎題、提高題和綜合題,大膽的跳出習題冊的拘泥,重視自主命題和交流命題,根據會考的命題動態進行試題研究,同時利用網際網路優勢進行交流命題,借鑑吸收其他教師的命題經驗和成果,將這些習題應用在教學訓練過程中。

(2)對學生進行習題練習“標準化作業”教育,具體而言,就是根據教學、練習、講評的各環節的需要,制定出“答題五步驟”,讓學生再做練習時,按照五步驟依次完成,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比如“第一步閱讀題幹,找出關鍵詞語”可有效防止學生看錯題目和漏題現象;“第二步閱讀題支,作答並說明理由或解答過程”可以有效鍛鍊學生的細節意識和對課本知識點分佈的熟稔程度,同時有助於教師分析學生的思路偏差以作為講評的依據,例如在批改中,發現學生在比例尺換算和錯別字等方面的問題,在講評中有的放矢,極大的節約了教學課時,減輕了學生的負擔。使節餘下來的時間充分地用在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地理課外知識的拓展上面。

國中地理教學反思9

《中東》分了兩個課時,以第一課時為例,對《中東》進行教學反思。本節分了三大部分,地理位置---“三洲五海之地”、世界石油寶庫和梳理歸納、練習題。

在講地理位置時,通過學生動手描畫北迴歸線,可以清楚地掌握中東所處的溫度帶,既讓學生雙手動起來,又能夠使學生掌握地理知識。由“三洲五海之地”,讓學生找五海的位置,並進行知識回顧,五海中有一個世界上面積最大的湖泊,裡海,做到了溫故知新。本節課的重點是石油運輸航線,在進行講解前,介紹了兩個海峽,一個是被西方譽為“海上生命線”的霍爾木茲海峽,一個是歐、非分界線的直布羅陀海峽。根據圖8.6,給出了三條航線,首先讓學生們自己在學案上進行填寫,遇到問題,小組間可以相互討論。然後,我進行了一下教學示範,引導學生,將航線A,經過的主要海洋、海峽和運河、到達的地區說了一遍。接著,找了兩位學生,來到講臺前,按照地圖上所畫的航線來說明輸油的路線和到達的地區。通過這個活動,來幫助學生掌握各個地理事物,和中東的石油輸出地。

通過《中東》這節課的教學,我覺得應該多給學生們上前展示的機會,通過兩位學生對航線的描述,我發現在座的學生都聽得非常認真,而且一旦上臺展示的學生出現了錯誤,底下的學生就會給予指正。這種學習方式,將課堂還給了學生,真正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這也符合新課改下,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模式。

國中地理教學反思10

當初因為參加講課比賽,感覺課堂上的學生離我那麼遙遠,感覺課堂好像是我一個人的舞臺,學生只不過是我為了證得一張證書的工具,於是,從講課比賽舞臺退出來之後,自己悄悄地進行了課堂的教學改革,試著把課堂還給學生,嘗試著讓學習成為學生的一種享受。於是,在那以後的日子裡,我的課堂上學生激情飛揚了,被壓抑,被奴役的性靈得到了釋放,課堂上有了學生燦爛的笑容,我也曾享受著這樣的快樂而幸福的生活著。有見地的領導也被這樣的課堂感染著,於是喜歡上了這獨屬於我的課堂。這只是因為我們對青春生命的尊重和對未來年輕生命的擔當。

日子就這樣如小河流水一樣,慢慢地往前。天高雲淡的生活,石中清流滴滴,籬落飄香,樹頭紅葉翩翩,疏林如畫。但風,但雨耐不住這樣的寂寞,於是心生醋意,一陣風來,一陣雨來,讓雲兒暫時找不到了自己的歸宿,也衝昏了自己的頭腦,度過了一陣渾渾噩噩的日子,但,風和雨是經受不住歲月的推敲,天高雲淡才是生命的常態,飽經風霜讓天更高,讓雲更淡,更成熟,刪繁就簡,才頓悟了生命的真意,才了悟生命的真實!生活不是非黑即白,非白即黑,混合色調才是通融的人生。嚴嵩不一定就是壞蛋,海潤不一定就是好人,“知行合一”才是生命的最高境界。

又是一次講課比賽,雖然幾經曲折,但還是站在了講課比賽的舞臺上,不同評委的口味,不同的教學理念,迥異的教學思想,衝撞著我這隻屬於學生激情飛揚的課堂,於是,在幾分清醒,幾分醉中,我又茫然了,回來思索了良久,甚至一小段時間內對這屬於學生的課堂缺乏了興致,我要提煉屬於自己精彩的課堂,反覆觀看全國名師的視訊,反覆鑽研教材,不厭其煩的向我的同事請教我不懂得地方,對一個問題的處理都要思索再三,這一切,讓我在一段時間內,感覺課堂上的我激情飛揚,自信滿滿,天下英雄舍我取誰!學生間或被我的情緒所感染,也有時和我一起隨聲附和著講課的話語,但是,在更大的程度上,原來屬於學生探究的快樂沒有了,學生互相討論問題的熱情沒有了,學生對知識頓悟的眼神沒有了,課堂又回到了灌輸知識的藩籬中,午夜夢魂,心生愧意,耳畔總會想起領導多次對我的話語“學生精彩的課堂,才是真正的課堂,不要在乎其他,堅持走自己的路子。”在黑暗前的黎明到來之前,又出發了!或許我會笑,或許我會哭,但這一切都不重要,有觀眾的舞臺是精彩的,有喝彩聲的舞臺是喧鬧的,但沒有觀眾的舞臺確實真實的!

說來,講課比賽與同事相比我很失敗,我羨慕同事的成功,但我不嫉妒,因為做好自己永遠比嫉妒別人更重要。上帝賦予每個人的都是均等的,做好自己才是對生命的無比尊重。執著了六次講課比賽,卻沒有一次自己滿意的成績,省講課比賽的舞臺或許對我永遠是遙不可及的夢,但我依然會走好屬於我的每一步,或許僅僅只是相夫教子,夫唱婦隨,僅僅是和同事之間平平淡淡的生活著,嬉笑著,但我依然快樂著!

國中地理教學反思11

教學反思就是對相關工作進行反思,最初出現在外國的課堂教學中,當課堂教學結束後,再由老師對教學進行回顧、反饋,對於課堂上出現的問題進行有效總結,並及時糾正,為下一階段學習提供指導意見,最後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當前,使用教學反思的老師通常是處在中高階的老師,他們能用敏銳的視覺及時發現教學不足,同時結合教學經驗反饋問題,並進行總結。但是從國中地理教學反饋的資訊來看:教學反思並不等同於反思,它不止是對某個領域的反思,更是對整個環節的總結與回顧,在不留死角、查漏補缺的情況下,及時發現並解決問題。

一、國中地理反思教學的內容

將教學反思應用到國中地理教學中,除了要總結性評價整個教學活動及具體的細節部分,還應該努力激發學生的反省意識。其具體內容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領域:首先,反思教學模式,在新課改的推動下,之前照本宣科的教學模式已經完全不能滿足新課標的要求。在傳統的地理課堂教學中,老師講課佔70%的時間,相當於老師一人在唱獨角戲,很少給予學生參加活動的機會,當45分鐘的課堂學習結束後,大部分學生都感到學習很被動,根本不可能完全接納課堂知識。時間一長,教學模式就會僵化,甚至失去反思意識,很難提高教學效率。對此,老師必須做好教學反思工作,在改變傳統落後的教學模式的同時,將新型教學方式應用到現代教學中,以此豐富教學實踐,提高教學效率。其次,做好教案反思。在國中地理教學中,教案反思一直佔著很重要的位置,此時將教學反思應用到課堂實踐中,對改善教學效率具有重要作用。在教案編寫中,老師不僅能做好教案總結與反思工作,同時還會結合其他老師的教案,以改善教案質量。

二、教學反思在國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

1.建成融洽的師生關係

隨著新課標的推行,課堂不再只是老師主導的過程,而是學生主體、老師輔助的過程,如果要完成該教學就需要師生做好配合工作,一起完成學習。因此,在教學中,老師必須認識到學生的作用與地位,以建成良好的師生關係,而不是一味要求學生死記硬背,老師不僅是教育人員,更是學生的朋友,要與其交流,從交流中發現問題,提高學習效率與質量。

如:在《大洲和大洋》中,可以先通過海陸面積與海陸分佈圖的形式,讓學生明白海陸分佈,掌握海陸面積與比例,充分利用地圖識別半島、大陸、大洲、大洋、島嶼、海峽與海,通過地圖就能掌握四大洋與七大洲的位置、名稱與分佈特性,以此幫助學生提高繪圖與解圖能力,以達到靈活運用資料的要求。本節知識點要求學生養成循序漸進的習慣,在學生討論“水球還是地球”時,掌握海陸分佈,然後再使用組織活動的方式,讓學生充分利用世界地圖、地球儀等,幫助學生解決問題,提高地理資訊能力,通過雙邊活動,提高理論與實踐整合的能力。在地球動畫與圖片等課件演示中,幫助學生激發學習興趣,將注意力放在課堂中,在問題交流與討論中,提高學生的表達與學習能力,同時這也是應建立輕鬆、愉悅的學習氛圍的有效方式。

2.及時做好課堂反思

課堂教學是所有學科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最主要的部分。因此,老師必須充分利用課堂時間,為學生傳輸知識。和其他學科相比,地理知識非常系統,其整合度非常高,通過課堂教學,老師就能將知識傳輸給學生,教學反思就成了提高地理教學質量的關鍵。授課時,老師應注意到學生的精力是否集中?其興趣點在哪裡?然後運用學生容易接受的方式進行教學。如,在《海陸的變遷》教學中,其教學目標是讓學生了解地球表層的分佈原因,充分利用板塊運動理論闡述地震與火山運動的規律與原因。該課也是對“大洋與大洲”的承接,此時,老師可以反思大洲與大洋一課中的教學方法,不斷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在《大洲與大洋》一課中,老師利用地圖展示的方法,發現學生的精力並不集中,其效果並不理想。在講述《海陸變遷》一課中,就可以通過視訊的方式為學生闡述板塊運動,同時這也是在短時間內幫助學生提高學習興趣與效率的重要方式。

又如:在學習北方與南方地區時,在組織學生對南北方差異進行討論時,不同小組的效果與程序業不同,有的小組很積極,提出大量問題,涉及領域較廣,並且為此爭論不休。這種無組織、無紀律的課堂,很多老師又會反思是否應該調整教學方法,事實上能提出問題,說明學生的思維已經開啟,教學目的已經達成。

國中地理教學反思12

經過一學期的高效課堂教學的學習、培訓和實踐,我對高效課堂教學工作從入門到現在對教學流程和教學環節都有了一個系統和認識。在地理課堂教學中,為了讓課堂更加高效,我們要從傳統的教學方式向高效的教學方式轉變,那麼轉變的根本就是教師的教學理念以及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那麼,怎樣才能讓師生的教學方式發生轉變,如何讓地理課堂更加高效呢?

一、教師要轉變教學理念。

理念的轉變,是適應地理新課改的根本前提。地理新課改不僅僅只是單一的教材改革,還有教學方法改革,教學模式、評價方式的改革等等。實施地理新課程改革,地理教師要儘快轉變傳統教學理念,確立新課改的教學理念。只有這樣才能結合自己的工作展開並實施新課程的探索與研究。傳統教學中,教師處於至高無上的權威地位,學生無條件地接受教師的一切灌輸,師生之間顯然是不平等的。新課程體系要求建立平等和諧的新型師生關係,教師只是師生交往“平等中的首席”。“重結果輕過程”是傳統地理課堂教學中的弊端。重結果就是教師在教學中只重視教學的結果,甚至讓學生去背誦“標準答案”。重過程就是教師在教學中把教學的重點放在過程上,放在揭示知識形成的規律上,讓學生通過感知——概括——應用的思維過程去掌握知識,掌握規律。傳統教學中注重的是知識的傳授。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師以人為本,它突出培養學生的創新和實踐能力、收集處理資訊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協作的能力,發展學生對自然和社會的責任感。另外還要求讓每個學生擁有健康的身心,優良的品質和終身學習的願望與能力,科學和

人文素養。養成健康的審美情趣和生活方式。從而實現全體學生的發展,以及學生個體的全面發展。

二、要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

新課程改什麼,最根本的一條就是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新課程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通過近一年的教學實踐,學生的學習方式有了很大的轉變,學生的主動學習意識不斷增強,合作學習也有了一定的基礎,但是在教學中我們還要注意幾個問題。

1、不要讓“自主”變成了放任。只要走進課堂,就會發現:老師把一節課的問題引領呈現出來後,學習通過自主學習,小組合作以及組內、全班展示後,大多問題都可以學習明白,教師再重點進行點撥。這種學習方式,確實有利於提高學生學習地理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特別是有利於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張揚學生的個性,彌補了傳統教學的不足。但令人遺憾的是,這個自主性學習的理念在轉化成教學行為的過程中出現了異化,認為學生自主了,教師似乎就可以退避三舍了。於是課堂上教師變得謹小慎微,話語不多了。他們在課堂上只是做出一種民主的姿態,鼓勵學生髮表自己的意見,不斷聽到的是“討論討論”“不要拘謹”“要敢於發表自己的獨立見解”這一類鼓勵的話語,卻難得聽到他們分析與講解的聲音。豈不知,這種為了強調學生的自主性而弱化教師指導作用的教學行為,就是把自主學習給“泛化”和“聖化”了,是把自主演變成了一種放任。實際上,強調自主學習的課堂,更需要教師充滿睿智的引導。引導是一種真誠的幫助,引導是一種精當的啟迪,引導還是一種熱情的激勵。讓學生的自主與教師的引導合而為一,高度統一,相互促進。關鍵是我們在教學過程中要尋找到“導”與“放”的切入點與平衡點,做到“導”“放”有度。

2、不要讓“合作”停留於形式。我們經常看到課堂上在學生沒有充分獨立

閱讀、思考的情況下就進行合作學習的情況,由於學生對教材的理解還不深入,對客觀事物的認識也不深刻,這樣的合作只能流於形式,只能是為個別優生提供展示的機會,小組合作加工整理的結果與所得也是膚淺的、片面的。同時,各組的成員在組成上也差異過大,自然對各自承擔的探究任務、合作目標在完成質量上有好有壞,影響集體對文字的整體學習效果。另外一種情況是在學生什麼都不會的情況下,就放手讓學生合作,這與讓不會走路的孩子學跑步又有什麼區別?還有一種情況是教師只關注合作的結果,忽視了學生在合作過程中表現出來的情感、態度和習慣。合作學習是一種學習方式,是否採用要根據學習內容而定,關鍵是要看實施的效果。指導合作學習時要注意三點:一是做好合作準備。這裡有兩層意思,對七年級的學生要教給他們學習方法,特別是對學生進行培訓。另外在小組合作學習之前,教師一定要留給學生充足的獨立思考的時間,學生必須對所需要研究的問題有初步的認識和了解,然後再進行小組合作學習。二是明確合作目標。在小組合作之前教師要讓學生明確小組合作的目的是什麼通過合作要達到什麼目標,各小組在合作中擔任什麼角色、需要完成什麼任務,從而有的放矢的讓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

三、教學中怎麼提高學生的預習效率?

為了培養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有主動學習意識,也為了學生能學會自主學習的方法,為將來終身發展打下基礎,我們在教學中要給學生一定的時間來自主預習課文。但是通過地理課堂的預習,我發現學生的預習效率並不高。雖然我們的這種教學模式中只要學生能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60%—80%的任務即可,但是還有很多同學預習時進度過慢,或是沒有預習。預習對學生學習新知識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為學生更好的交流以及展示能提供很大的幫助,同時也

能發展學生的自學能力,分析能力,概括總結能力等等,但是現在有的學生預習流於形式,預習的效率非常低。所以在預習時我們應該做好以下工作。

精心設計預習的引領問題。打無準備的仗必輸,所以在備課時要把問題設定得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髮自內心地想學,而不是老師逼著學生學;根據課程的總體進度來合理安排預習時間,預習的時間可以自由調節,讓那些學困生也能有信心來完成,讓他們積極參與,而不是看客;問題的設定不能過於籠統,讓學生有明確的預習目標,就如校長說的,把問題分解開,設定成若干小問題,讓學生能找到答案,或是通過思考和交流能總結出答案,問題不要設定得過難,否則學困生就更沒信心了。

培養學生良好的預習習慣,加強對學生預習的指導和培訓。地理課堂中,發現很多同學在預習時只是填空,而不是像有的同學那樣在書中圈點教材,或是在圖中找答案,我們教學中要讓學生知道良好預習習慣不是天生具備的,預習要持之以恆,逐步提高。有的同學經過一段時間的預習後。感到學習成績並沒有明顯的提高,就想放棄預習,這是不可取的。在教學中我們不光強調學生在知識上的幫扶,應該更重視學生在學習方法上的幫扶。

四、教學中為什麼要讓學生來展示?

高效課堂中,強調學生的主動學習意識。要想讓學生的學習有主動性,我們在教學環節的設計中就要給學生一定的空間來表現自我,讓他們在學習中有樂趣,有主動性。

讓學生展示,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傳統教學中,教師一言課,學生被動的接受,看似老師把所有的知識點都講到了,而且也講得非常透,但是教學中的效率並不高,原因就是學生沒有主動性,只是被告動接受,推動了學習

的樂趣。讓學生展示,符合國中學生的愛動的特徵,這樣就調動了他們的積極性,有主動學習意識,課堂學習效率就會高。

一些學生,特別是學困生,在學習上沒有自信心,教學中讓他們來展示,可以幫助這部分學生樹立自信,要努力為他們創造更多的機會和條件,多給予他們展示的機會。讓他們從點滴的進步中,感受成功的喜悅,進一步樹立自信心。如:平時上課時一些較簡單、容易的問題,儘量讓他們展示,讓他們在同學們面前也能表現自己。老師要及時肯定他們,讓他們認識到“我能行”,克服自卑的心理。

讓學生來展示,可以檢驗學生的自主預習和合作交流的成果,檢驗這兩個環節中學生對教材的知識掌握程度,由於我們課堂中的時間有限,不可能所有的問題都在課堂上講到,對於一些學生可以學明白的知識,教師沒必要重複,通過展示,特別是學困生的展示,我們可以瞭解學生哪部分知識學得好,哪部分知識沒有學透,沒有學透的知識再通過小組探究和老師的精講來完成。

我們的教育是為了學生的將來的發展,為學生的終身學習打下基礎,通過讓學生的展示,可以鍛鍊學生的表達能力,分析問題的能力等等。

國中地理教學反思13

印度和中國的國情相近,具有可比性,所以我在教學設計中以中印國情的相似為主線,層層深入,貫穿全課,以便在學生頭腦中形成一個完整的線索。在學習印度的自然特徵和人文特徵時,注意和中國的比較,加強了學生對我國國情的瞭解,如由印度人口對資源、環境產生的壓力反思我國的人口問題,由印度的水旱災害聯絡到我國的三峽工程,由印度的農業改革聯絡到我國的水稻專家袁隆平,由印度的工業聯絡到我國軟體業的差距。通過比較來認識事物的現象和特徵,在相似國情的基礎上了解印度的獨特性。我認為學生學習地理,不僅僅是為了識記地理基礎知識,更要學會地理思維及綜合分析問題的方法,對所學的知識有所判斷、解釋和運用,以便在今後的社會生活中揚己之長、補己之短,對別人一些成功的經驗善於學習和借鑑。

為了比較的完整性,列舉了文明古國、人口大國、農業大國、開發中國家等基本相似點,從而導致本節課容量比較大,加上計算機故障,有些重點、難點(如氣候、農業)分析得較為倉促些,原來設計的小組討論競答未得以充分施展。開放式多媒體教學容量大,更需要教師把握突出重點,給學生清晰的思路、鮮明的主題。

國中地理教學反思14

來xx中學頂崗實習已經過了一半,我對課堂教學有了新的認識,如何打造優質課堂,反思如下:

一、建立融洽的師生關係,建立有效的學習氛圍

前蘇聯著名的教育家贊可夫經過多年的研究得出這樣的一個結論,就教育教學質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很重要的一點是看師生之間的關係如何?課堂教學質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課堂之中及課堂之外師生關係的好壞。課堂效果反應了師生關係,融洽的師生關係有助於創造和諧的課堂氣氛,這需要教師在主觀上做積極地努力。教師要做學生的貼心人,要了解他們的心理特點,關心他們的學習,身心健康,尊重學生的思想,善於激勵他們。只有站在學生的立場上對學生的鼓勵和批評才具有實際效果,否則產生負效益。

在地理課堂教學中,我們所面對的學生地理知識和技能參差不齊,教師要尊重學生的思想,不要挫傷他們的積極性,尤其對差生,教師的態度要慎重,委婉,更不能放棄對他們的努力。教師要努力尋找他們的閃光點加以鼓勵,幫助他們樹立信心給他們介紹一些方法,和他們建立一種融洽的關係,師生的融洽關係使學生感覺到課堂氣氛輕鬆,表現出願意配合老師的教學,使教與學的活動得到良好開展,從而創建出有效的學習氣氛。師生間的融洽關係意味著師生生命的相遇與共融,每一個眼神與動作都潛藏著彼此的心意於情意,把這種和諧的融洽帶進課堂,讓學生感覺到課堂就像溫暖的家,輕鬆自如,自由發揮,從而去創造高效的學習氛圍。

二、處理好“學會”與“會學”的關係

課堂教學的每個行為都應以學生學會什麼為目標,按照學生的認知規律,感知、理解、運用、深化,指導學生圍繞學習重點,展開積極的思維活動,相互交換資訊,讓學生在活動中自我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在教學策略的指導下,教師安排一系列教學事項,提供學習目標,引起注意和興趣,呈現各種刺激、各種音訊、視訊,激勵回憶,討論總結、練習作業、反饋資訊、遷移應用、實驗操作等,學生應積極主動地參與,配合協調,在長期的自我實踐和鍛鍊中,學會了思考,學會了應用,如此長期的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會逐步提高,會逐步掌握獨立獲取知識的方法,最終由“學會”變成“會學”。

三、挖掘教材的趣味因素,激發興趣,保持高效授課

要讓學生學得好,學得生動有趣,作為教師,就必須充分挖掘教材的趣味因素,讓學生對課堂感興趣,學生一旦對地理感興趣,就會樂於接受它,變“苦學”為“樂學”。地理教學的成敗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教師是否能在課堂上保持一種生動活潑、有意思、有趣味的教學氣氛。只有生動,才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只有活潑,才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只有趣味,才符合學生的口味,才能吸引學生。一切方法,只要有利於激發學生的興趣,有利於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都應該採用。但又必須根據課堂上學生的知識反饋和思維活動情況靈活選擇教法。所以我們盡力去挖掘教材的趣味因素,把它丟擲來,讓學生帶著興趣去接受它,從而提高課堂的高效性。

總之,“以學為主,當堂達標”課堂作為一種理念,更是一種價值追求,一種教學實踐模式。在今後的課堂教學中,將會引起我更多的思考、更多的關注,我要踏踏實實地研究“以學為主,當堂達標”這種教學模式,從學生實際出發,從素質教育的目標出發,合理運用正確的原理,使我們的課堂教學建立在更加有效的基礎上。

國中地理教學反思15

新世紀之初,我國建國以來的第八次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在黨中央、國務院的直接領導下,正以令世人矚目的迅猛之勢在全國順利推進。教學改革是課程改革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教師教育觀念的更新、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是本次課程改革在實施過程中的標誌性體現。強調指出:改變課程實施過於強調理解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蒐集和處理資訊的潛力、獲取新知識的潛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潛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潛力。本人從事地理教育教學近20年,經歷了幾次的課改,這次的課改,讓我感受很多,下方僅從地理教學方式上進行反思。

一、關注學生的情緒變化和情感體驗

關注人是新課程的核心理念――“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孔子說過: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樂之者。地理教學過程就應成為學生一種愉悅的情緒生活和用心的情感體驗。

此刻的國中生思維活躍,由於認識水平的侷限性及觀念意識,普遍對地理科不重視,在課堂上的情緒不是冷漠呆滯就是惟恐天下不亂。如果教師在教學觀念上不更新,上課時只是做學科體系的傳聲筒,勢必造成學生更加冷漠更加的不興趣。因此,我們教師務必用“心”去施教,熱切地關注學生。建立一種以師生個性全面交往為基礎的新型師生情感關係。

首先,我們教師的課前準備除了寫教案,更需要走進學生中間,瞭解他們對即將講解資料的興趣、知識儲備和他們所關心的話題,瞭解學生的需要,指導學生收集和利用學習資源,幫忙學生設計恰當的學習活動,並能針對不一樣的學習資料,選取不一樣的學習方式。

其次,教師在課堂上的主角:一是用心的旁觀者,隨時掌握課堂中的各種狀況,思考下一步如何指導學生學習。二是給學生心理上的支援,尊重學生,讚賞學生,啟迪思維,激勵鬥志,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三是培養學生的自律潛力,讓學生學習在“熱鬧”中“有序”的進行。以“34個省級行政區”(《地理》人教版八年級上冊)教學為例,該片段如果採用傳統教學法中的講述法組織教學則效果不佳。從教學方法創新角度出發,教師嘗試以“快樂教學”中的巧用遊戲法,採用多媒體技術製成“中國政區拼圖”,引導學生開展拼圖競賽活動,寓教於樂,既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又活化了課堂教學。具體操作如下:

[教師啟發]簡要地介紹拼圖遊戲的操作方法及競賽規則。

[學生活動]學生出於好奇,躍躍欲試地進入競賽活動狀態中:

第一輪:能夠看課本(《地理》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七頁“1。7中國政區圖”),並按地理方位的排列(一、位於東北的3個省;二、位於北部邊疆的1個自治區;三、位於黃河中下游的6個省、直轄市;四、位於長江中下游的7個省、直轄市;五、位於南部沿海的7個省、自治區、個性行政區;六、位於西南的5個省、自治區、直轄市;七、位於西北的5個省、自治區。)在電腦上完成拼圖。

第二輪:不能夠看課本(同上),並按地理方位的排列(同上)在電腦上完成拼圖。

第三輪:正式開始競賽,不能夠看課本(同上),並按地理方位的排列(同上)在電腦上完成拼圖。

[教師點評]對學生所取得的成績及時給予肯定。成績居前六名者,能夠獲得獎品(注:“中國政區拼圖”競賽遊戲,在學生完成拼圖時電腦能夠自動記時)。

這樣的教學方式使“死”圖變“活”,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從遊戲中體驗了簡單愉快的學習過程,實現了“快樂教學”。在這一過程中他們的創新精神得到了體現、創造潛力得到了提高。不難看出,一堂課的質量與教學法創新性呈正相關。

再次,善於處理偶發事件,一要做到冷靜沉著,不急不燥,善於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先把偶發事件的影響控制在最小的範圍和最短的時光內。二要充分認識和挖掘偶發事件所包含用心因素,善於引導,即使進行批評也不能埋沒了閃光點。總之,教師用自我熱切的情感去影響著學生,關注學生,使學生在地理課堂上其樂融融,興高采烈,伴隨著學科知識的獲得,學生對地理學科學習的態度是越來越用心,信心是越來越強。

二、注重雙方交流溝通

新課程強調,教學是教與學的交往、互動,師生雙方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啟發、相互補充,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經驗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體驗與觀念,豐富教學資料,求得新的發現,從而到達共識、共享、共進,實現教學相長和共同發展。

本人在地理課堂教學中,改變傳統好處上的教師教和學生學,不斷讓位於師生互教互學,,彼此構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教師不再僅僅去教,而且也透過對話被教,學生在被教的同時,也同時在教。師生共同對整個成長負責。對教學而言,交流意味著人人蔘與,意味著平等對話,意味著合作性好處建構,它不僅僅是一種認識活動過程,更是一種人與人之間平等的精神交流。對學生而言,交流意味著主體性的凸顯、個性的表現、創造性的解放。對教師而言,交流意味著上課不僅僅是傳授知識,而是一齊分享理解,促進學習;上課不僅僅是單向的付出,而是生命活動、專業成長和自我實現的過程。教師由教學中的主角轉向“平等中的首席”。

三、重視課本地圖的使用

地理新課程用圖文並茂的資料、形象直觀的圖表、生動搞笑的閱讀材料、貼近學生生活的課堂活動,創設了充滿時代氣息的地理教學情境,用生活中具體搞笑的地圖、圖片、圖表,給學生展示了生動活潑的思維過程。應對這樣的教材,你該如何使用?又該怎樣上課?怎樣發揮教師的作用?怎樣挖掘學生潛能?……需要地理教師冷靜、用心地不斷反思,才能適應新課程下的地理教學。

地圖是地理新課程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可將知識化繁為簡,不僅僅能幫忙學生構成空間觀念,理解鞏固學過的地理知識,獲取新的地理知識,而且有利於教師創設情境,引導學生觀察思考,培養學生的觀察潛力。地理新課程中附有超多的插圖,如八年級上冊就有120幅左右,而且種類很多,有示意圖、素描圖、景觀圖、統計圖、曲線圖、柱狀圖、餅狀圖等,並且均是彩色圖。應對這些種類繁多的地圖,作為教者,你想過沒有在地理教學中應怎樣充分發揮這些地圖的作用?又如何循序漸進地指導學生讀圖、析圖、描圖、繪圖?怎樣將地圖變成學生學習地理不可缺少的工具?怎樣培養學生查閱地圖、獲取地理資訊分析解決地理問題的潛力?這些都是我們地理教師值得思考的問題。

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對教師教學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要求教師不僅僅要關注那些理性的共同的知識,關注學生對知識目標的認知和追求,更要關注學生個性的差異,關注學生潛力的發展和人生價值的確定,關注學生個性的張揚,注重學生對學習方法的主動探究,遵循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針對學生的個性充分發揮學生的潛能。作為一名地理教師,想一想自我是否正在學習、提高自身的業務理論水平,是否已在研究學生心理動態的發展,是否想探究構建適應新課程的地理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