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中課文《安塞腰鼓》教學反思

才智咖 人氣:8.68K

《安塞腰鼓》是劉成章先生的散文名篇,這篇課文文質兼美,語言激情澎湃,鏗鏘有力,思想內涵豐厚,特別是其中一些寫意的語句,含義深刻,發人深思。

國中課文《安塞腰鼓》教學反思

“安塞腰鼓”是陝北高原特有的地域文化現象,也是陝北人精神風貌的象徵和符號,而這一切均與陝北古老的歷史有關。因此,《安塞腰鼓》呈現出這樣幾方面的特徵:第一,濃墨大筆,抒寫飽滿的生命激情。劉勰在《文心雕龍·情采》中言:“五情發而為辭章。”劉成章的《安塞腰鼓》就是“為情而造文”的標本。《安塞腰鼓》通篇貫注一個“情”字,作家通過一系列對“安塞腰鼓”讚美的語詞,來直抒胸臆。第二,以詩載情,使整個散文呈現出雄奇的詩意美。《文心雕龍·情采》中又言:“情者文之經,辭者理之緯;經正而後緯成,理定而後辭暢。”為了確保情感的暢通無阻,劉成章《安塞腰鼓》通篇用詩的方式加以強化。第三,想像奇偉,意境雄渾。“安塞腰鼓”這個特定的'意象,在劉成章的腦際孕育、旋轉,彷彿地底突騰執行的火山岩漿,最後有最徹底、最盡興的噴發,燦爛的意象在瞬息之間紛翻飛舞。

但對於七年級學生來說,要透徹理解文字的全部內涵,還有相當大的難度。根據學生實際,我確立本課主要解決三個問題,即:

1、感受安塞腰鼓所宣洩的生命力量,培養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

2、品味課文語言的氣勢、節奏與激情。

3、掌握“三讀”式散文閱讀賞析方法。

教學過程的設計,以個人對新課標的理解為指導思想。

新課標認為語文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字之間的對話過程,我的理解是這揭示了閱讀教學的本質屬性——對話性。圍繞這一屬性,教學過程中要突出五個注重,即注重情境創設,為對話營造氛圍;注重朗讀感知,為對話夯實基礎;注重內外勾連,為對話豐富內涵;注重個性化閱讀體驗,這是對話能否有效高質的重要條件;重語言表達能力培養,這是對話活動的重要目的。為了能很好地體現對話性,語文課堂教學模式也應該由“課文解析型”模式向“活動建構型”模式轉變,具體表現在課堂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由“問題式”(設計瑣碎問題若干,組織逐個擊破,目的是讓學生明確知道答案)向“話題式”(提煉少量話題,組織討論交流,目的是通過學習活動促進學生建構生成)轉變。

這節課,抓住課文的關鍵句“好一個安塞腰鼓!”設定話題。師生圍繞一個“好”字,生髮出三個子話題展開對話交流:“好鼓”,側重於對安塞腰鼓藝術形象的感知;“好文”,側重於對課文優美語言的品味;“好創意”,側重於創設特定情境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對話交流的目的在於達成新課標倡導的三維教學目標。學生能充分感受到安塞腰鼓表演中的那股“勁”,體驗到它所宣洩的生命的力量,潛移默化之間養成積極面對生活的情感態度和生命在於奮力搏擊的價值觀念。識別排比句,為其劃分型別,品讀排比句及意味深長的語句,體味其中的氣勢、節奏和激情,學生在朗讀感知的同時,語文知識得以落實,閱讀技能得以培養。由初讀感知,到品讀美句,再到解讀難句,逐步深入的“三讀”,既是教學內容呈現的過程,也教給了學生品讀賞析美文的基本步驟及方法。

當然,由於我教學經驗不夠豐富,課堂上也出現了教者目標預期與學生實際發展水平相差較大的情況,師生之間個性化閱讀體驗的交流落實得不夠理想。如果時間允許,我將讓學生交流一下他們從課文中讀到的體驗,這最能檢驗課堂對話的效果。二是在學生作品評點這個環節上還能做得更好:教師的評點由於是即興的,不見得準確、全面、到位;也應適當讓學生參與評價,進行生間互評;點評結束後,應對學生創意情況作一小結,從總體上肯定成績,指出不足,這樣會更加有利於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提高。

此外,這節課還有其他一些不足。這些不足啟示我:

(1)學生的原有知識、情感體驗是其構建、探究、生成新知的基礎。要上好一節課,首先要親近學生,瞭解學生,研究學生。

(2)課堂教學實踐是開展教研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平時工作要進一步強化理論與實踐的聯絡,更多投身教學實踐,更加關注學生的學,更多研究學生認知規律和學習活動組織策略,努力促進學生的自我建構與自主發展。學生在課堂上獲得了成功,才是教學最大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