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行為習慣演講稿範文(精選4篇)

才智咖 人氣:2.04W

演講稿以發表意見,表達觀點為主,是為演講而事先準備好的文稿。在現實社會中,越來越多地方需要用到演講稿,那麼問題來了,到底應如何寫一份恰當的演講稿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良好行為習慣演講稿範文(精選4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良好行為習慣演講稿範文(精選4篇)

良好行為習慣演講稿1

今天我國旗下演講的題目是《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做優秀的國小生》。

法國學者培根曾經說過:“習慣是人生的主宰,人們應該努力地追求好習慣。”的確,行為習慣就像我們身上的指南針,指引著每一個人的行動。縱觀歷史,大凡獲得成功的人,都是一些良好行為長期堅持,養成習慣,形成自然。小時候的魯迅先生,就養成不遲到的習慣,他要求自己抓緊時間,時時刻刻地叮囑自己凡事都要早做,這樣長時間地堅持下去,就成了習慣了。這位以“小跑走完一生”的作家,在中國以至世界文學史上留下了輝煌的業績,成為世界有史以來十大文豪之一。

可見,行為習慣對一個人各方面的素質起了決定性的作用,對我們國小生來講,尤為重要。就拿與我們密切相關的學習來說吧。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現象,有些同學平時不刻苦,不用功,考試常常得不到高分;我們也看到,有些同學雙休日只顧玩,把作業壓到星期日晚上才去做,開了夜車還做不好。其實,這完全是學習習慣和方法的問題。大家都知道,一個好的,科學的學習習慣和方法,能使我們既學得有效率,又學得輕鬆自在。而如果你不能養成好的習慣,上課不注意聽講,不踴躍發言,不鑽研難題,這些習慣不但不能提高效率,而且對你身心發展也會造成不利的影響。因此,我們在學習時,最重要的是養成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好習慣,益終身;”這樣一來,你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了。先說“樂學”,就是愉快地學習,把學習當作快樂的事去做。怎樣使學習變成快樂,關鍵是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使學習能像刷牙,吃飯,做遊戲一樣,我們每天都離不開它。因此,我們可以從以下幾點做起:

1、養成早讀的習慣,早上空氣新鮮,大腦清新,我們可以讀課文,背名篇。

2、養成專習聽講的習慣,在課上要專習地聽老師講,聽同學講,還要勇於發表自己的意見。

3、養成獨立作業的習慣,作業要獨立思考完成,只有通過自己的努力而完成的作業,才能享受到你學習成功的快樂。

4、養成預習複習的習慣,每天都要對未教的內容進行預習,把已教的內容複習好。

5、養成不懂就問的習慣,學習只有靠問,才能成為學問。

一旦你養成了以上的學習習慣,每天將有新的收穫,那就將感到快樂無比,同學們,昨日的習慣,已經造就了今日的我們;今日的習慣決定明天的我們。讓我們從現在做起,從今天做起,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做一個優秀的國小生,共同創造輝煌的未來!

良好行為習慣演講稿2

尊敬的各位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美國心理學家威廉·詹姆士說了這樣一句話:“播下一個行動,收穫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穫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穫一種命運。”孔子說:“少成若天性,習慣如自然”。現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說過:“什麼是教育?一句話,就是要養成良好的習慣。”古今教育家、學者非常重視國小生早期教育對於人一生教育的基礎性作用,認為國小生一旦養成了良好的習慣,行為將固而不化,長大後可以“正性”、“養心”、“成德”。所以我今天演講的題目就是“少成若天性,習慣如自然”!

所謂養成教育,就是培養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教育。要從行為訓練入手,綜合多種教育方法,全面提高學生的“知、情、意、行”,最終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我校從學生實際出發,結合學校特點,以政教處為依託,少先大隊和各班中隊為主陣地,狠抓學生養成教育,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葉聖陶先生生前呼籲:“教育就是培養習慣。”我校領導班子通過學習、論證,轉變辦學思想,明確辦學重點,統一了辦學思路。一致認為,讓孩子擁有良好的習慣,其重要性並不亞於有一個好的學習成績。健康的人生的基礎是建立在良好行為習慣之上,不管是美好的品德,還是較強的學習能力,一切都依賴良好習慣的培養,抓住了習慣培養這一條主線,就抓住了問題的關鍵。

要求國小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的前提是得讓他們知道要養成哪些好的習慣,哪些習慣是好的。我們組織全校學生開展《國小生守則》和《國小生日常行為規範》的背誦活動。政教處、教導處、少先隊,以及校辦公室的領匯入班逐人檢查,落實《守則》和《規範》的背誦情況。通過背誦,學生明確了要養成哪些好的行為習慣,更知道了已有的行為習慣哪些是好的,需要堅持;哪些是壞的,需要改正。

抓養成教育的關鍵是抓行為教育。我校的班主任、任課教師、中隊輔導員都把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衛生習慣、講禮貌的文明行為習慣、擁有良好的品德作為教育教學工作中的重點。全校上下一致行動起來,通過舉行各班主題班會、全校演講比賽,促進學生養成各種良好習慣;通過校園廣播、宣傳報欄樹立典型,激勵學生向榜樣看齊。

抓了一段時間,學校的養成教育初見成效:在自習課時間,你走進校園,到處靜悄悄,教室裡學生們有的看書,有的畫畫,有的練字……都沉浸在知識的海洋裡了。昔日的嘈雜、爭吵再也沒有了。這是多麼和諧的校園啊!在課間,學生們或在花壇之間,或在綠樹之下散步、談心、讀書;或在操場上、球場上跳繩、踢毽子、拍巴掌、跳皮筋兒……

昔日的追逐、打鬧已無影無蹤了。這是多麼有序的校園啊!兩人相撞,怒目相向的沒有了,誠懇的道歉、真切的問候多了;校園教室,隨手扔紙的沒有了,俯身撿紙的多了;師生見面,形同陌路的沒有了,互相親切的問候、甜美的微笑多了;花壇之中,損花折樹的.沒有了,澆水、施肥、除草的多了……

這是多麼文明的校園啊!看著這些動人的情景,我們喜在眼裡,美在心頭,這都是養成教育結出的碩果啊!

抓養成教育的要持之以恆。養成良好習慣不是一蹴而就的,我校要求全校師生都作長遠打算。教師,允許學生習慣形成有個過程;學生,一步一個腳印。師生密切配合,老師督促學生認真練、經常練,師生要持之以恆,堅持不懈。

常言道,三歲定八十。大教育家孔子云:“少年居性,習慣之為常。”而培根在《論人生》中便明確指出:“習慣真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因此人自幼年就應通過教育,去建立一種良好的習慣。”可見,幼年養成習慣的好壞對人的一生有直接影響。少年兒童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決定一代人甚至幾代人的基本素質程度,決定整個民族素質優劣的大事。我們作為教育者,肩負著社會賦予我們培養二十一世紀人才的重任,必將踏踏實實、一絲不苟,嚴抓學生的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我們相信,少成若天性,習慣如自然!隨著養成教育的深入,文明之花一定綻放在美麗的校園!

我的演講結束了,謝謝大家!

良好行為習慣演講稿3

親愛的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好!

習慣,這是一個大家都不陌生的名詞,它的釋義為逐漸養成而不易改變的行為。西寒羅曾說過習慣的力量是巨大的。這讓我深思,習慣究竟有多大的能量?

“我們每天高達90%的行為是出於習慣”。那就是說,倘若我們能看清並且改掉壞習慣,看清並且堅持好習慣,我們至少就能在人生路上得90分。關鍵在於看清自己。關鍵在於經常地“自我評估”。譬如一句西班牙諺語:自知之明是自我改善的開始。譬如一句中國人都知道的話:吾日三省吾身。“人,一撇一捺,寫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我們要經常性地思考,我在做什麼,我做得怎樣,我要成為怎樣的人。”做怎樣的人,一百個人會有一百種答案,這就是習慣的力量,它可以影響人生的程序。

世間萬物無窮無盡,有正必有反,所以人應該支配習慣,而決不能讓習慣支配人,作為一個人當然會有壞習慣,但是如果不能去掉他的壞習慣,那簡直一文不值。可是好習慣並非自然而成的,自然而成的常常是懶惰、生活無規律等等壞習慣。所以我們才要自我控制來培養好習慣,而且這樣的培養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但是勤奮是這條路的捷徑。蘇軾曾說“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韌不拔之志”,可見毅力對於習慣來說有多麼重要。

“小偷針,大偷金。”大家一定都聽過的。這句話就形象地反映了習慣的作用。一個成功的人必定有好的習慣,而一個有好習慣的人不一定能成功,但是若一個人有不好的、不良的習慣,那麼他一定會失敗。縱觀歷史,失敗的人無一不是沒有養成良好習慣而失足的。千里之堤,潰於蟻穴,對於人來說,蟻穴就是壞習慣、不良習慣。提前提防“蟻穴”,壓住不良習慣的苗頭,也不失為一種改變習慣的好方法。

在生命的途中,往往會遇到很多困難。有些人會在困難中迷失方向,而那些具有良好的習慣的人,往往會在困難中學會東西。這就是習慣,可是總而言之習慣真的是一個很廣義的東西,我坐在習慣的肩上,用一雙好奇的眼睛去預見大千世界。我一個人站在路口,等候著什麼;身邊的一片樹葉落在長椅上,你也在等些什麼嗎?口袋裡也只剩下一個硬幣,就給我一份夕陽吧。格外得豔。我會發現,每一天的習慣中,會隱蔽著所有的不相似。

良好行為習慣演講稿4

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好!

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是形成良好班風校風的基礎,也是決定他個人成長的重要因素。作為政治教師,我們更應當以學校的相關活動作為契機,首當其衝抓好德育工作。

文明禮儀教育。我校把文明禮儀教育作為主要突破口,全面開展文明禮儀教育活動,學校利用國旗下講話進行全校發動宣傳,進行集體承諾、宣誓,從而促進我校師生提高禮儀意識,自覺踐行文明禮儀,養成良好的文明禮儀習慣,弘揚傳統文化,建立文明校園。

靠環境薰陶,以小見大守規範。高雅的環境可以薰陶人、特定的環境可以教化人。在精心打造高雅校園環境的同時,我校採取佈置特定環境的辦法,在上下樓梯粘掛“請靠右慢行”教育宣傳標語,有效地控制了學生行走不規範的現象,基本養成了靠右走的習慣。針對有的學生隨意丟棄廢物的不良習慣,學校要求全體教師不要光靠制度來約束,還要以身作則來引領。老師們發現同學喜愛吃零食,經常隨意丟棄果皮紙屑,就不厭其煩地在學生面前把廢物撿起,後來這些同學也就不好意思再隨意扔東西了。

以家庭教育為支撐。家庭教育是學生的啟蒙教育,對學生的成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學校通過召開家長會、家委會、“家長學校”,調動家長參與教育的積極性,同時,發動家長參與學校一些主題活動,促進家庭成員共同努力,鞏固學校教育。

為積極響應學校的號召,我在日常工作中嚴於律己,以身作則。從以下幾方面要求自己:

一、平等民主地對待學生。

有一句名言叫“蹲下身來看孩子”,我們要蹲下來和學生保持一樣的高度,以學生的眼光看問題、看世界,這樣才能真正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也就只有在這樣的前提下,我們才更有心去主動地創造更充裕的時間和空間瞭解、剖析、關愛學生,為學生提供最適合的教育。

二、做學生的人格表率。

“教師的世界觀,他的品行,他的生活,他對每一現象的態度,都這樣那樣地影響全體學生。”這句話道出了一個道理:教師不僅是學生知識的傳授者,更應該做學生的楷模。加裡寧也說過:“教師必須好好檢點自己,他應該感到他的一舉一動都處於最嚴格的監督下,世界上任何人也沒有受著這種嚴格的監督。”因此,教師應該從各個方面做好學生的人格表率。

三、隨堂聽課。

經常去聽課,我會發現一些平常發現不了的事情,使我瞭解學生更加深入。有一次我去聽一節科學老師的課,上的是電路問題。老師叫學生按要求動手連線電路,完成最快的居然是平時各門功課很難及格的學生。課後我瞭解一下,他對電工方面的知識很感興趣,自己在家裡經常動手實踐。也發現有些學生在某些課上發言很積極,總之,通過聽課,老師和學生都給我很多驚奇,使我也成長很多。

四、做好特殊學生的管理工作。

我這裡的特殊學生指的是父母離異的學生、父母一方去世的學生、父母在外打工的學生、父母忙於工作不太管自己子女經濟又挺好的學生。這些學生中往往包括學困生、德困生。我代的班裡有這樣一位學生,父母在外做生意。跟爺爺奶奶一起生活。平時疏於管教,孩子上了網。我瞭解了情況以後,就時刻關注該學生的情況,相互溝通,聊上網的利弊,聊雙休日如何安排等等。跟家長也經常聯絡,共商如何更好地教育他們的子女。

行為規範教育是學校德育工作的奠基工程,是學校德育工作的一項長期任務,面對當今學校德育面臨的新情況,我們將不斷改革德育方法,豐富德育內容,開發德育途徑,拓展德育渠道,選擇最佳教育對策,以不斷提高德育工作的實效性和針對性,把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和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工作抓出典型、抓出經驗、抓出效果。我也將繼續努力,不斷創新,讓我帶過的每個孩子都擁有人生最重要的金鑰匙——好習慣。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