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葉的藥用價值

才智咖 人氣:2.53W

桑葉,(Mulberry Leaf),學名:Folium Mori。中藥名,是桑科植物桑的乾燥葉,是蠶的日常食物,又名家桑、荊桑、桑椹樹、黃桑葉等。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帶來的桑葉的藥用價值的知識,歡迎閱讀。

桑葉的藥用價值

藥用價值

桑葉是桑科植物桑的乾燥葉。初霜後採收,除去雜質,晒乾而得,是一種發散風熱藥,既可內服,也可外敷。 其性寒,味甘、苦,有疏散風熱、清肺潤燥、清肝明目的功效,可治療風熱感冒,肺熱燥咳,頭暈頭痛,目赤昏花的病症。

現代中、西醫把桑葉和桑葉生物製劑作為改善糖尿病及其他各種疑難雜症的藥物而使用,認為其藥效極為廣泛。有清肺潤燥、止咳、去熱、化痰、治盜汗;補肝、清肝明目、治療頭暈眼花、失眠、消除眼部疲勞;消腫、清血‘治療痢疾、腹痛、減肥、除腳氣、利大、小腸;抗應激、涼血、降血壓、降血脂、預防心肌梗塞、腦溢血、祛頭痛、長髮;降血糖、抗糖病等。

抗凝血作用

桑葉提取物能明顯延長小鼠體內全血凝固時間和顯著延長家兔血漿的啟用部分凝血活酶(APTI)時間,凝血酶原(PT)時間和凝血酶(TT)時間。由於凝血過程啟動環節份外源性和內源性兩個環節,APTI反映內源性凝血途徑的活性,PT反映外源性凝血途徑的活性,而TT反映的是兩者共同途徑即凝血酶活性,說明桑葉對凝血酶——纖維蛋白原反應有直接抑制作用。

降血壓作用

桑葉中的芸香苷、槲皮素、槲皮苷能增加離體及在位蛙心的收縮力與輸出量,並減少心率。芸香苷使蟾蜍下肢及兔耳血管收縮,槲皮素可擴張冠狀血管,改善心肌迴圈。γ-氨基丁酸、芸香苷、槲皮素有降血壓的作用。γ-氨基丁酸是神經傳達物質,能促進腦組織的新陳代謝和恢復腦細胞功能,同時,能改善腦部血液流動,增強血管緊張素轉換酶Ⅰ的活性,促使血壓下降。

降血糖血脂、降膽固醇、抗血栓形成和抗動脈粥樣硬化作用

桑葉有抑制脂肪肝的形成、降低血清脂肪和抑制動脈粥樣硬化形成的作用。活性成分包括DNJ、植物甾醇、黃酮類等。

桑葉中含有強化毛細血管、降低血液黏度的黃酮類成分,另外桑葉茶內含有抗體內LDL-脂蛋白氧化的成分,所以桑葉在減肥、改善高脂血症的同時,又有預防心肌梗死和腦溢血的作用。日本專家土井佳代證實,桑葉提取物對高脂血症血清脂質升高及動脈粥樣硬化有抑制作用。桑葉茶可使高脂血症大鼠血清高密度脂蛋白(HDL-C)、HDL-C/TC明顯升高(p<0.05),總膽固醇(TC)、LDL-C、三醯甘油(TG)明顯降低(p<0.05),過氧化脂質(LPO)顯著降低(p<0.001),說明桑葉茶可降低血脂血糖、軟化血管、清除體內過氧化物,從而對高脂血症血清脂質升高及動脈粥樣硬化有抑制作用(黃代青等,1995)。

抑菌、抗炎作用

桑葉汁對大多數革蘭氏陽性菌和革蘭氏陰性菌以及部分酵母菌有良好的抑制生長作用(樊黎生,2001)。而且所需的抑菌濃度低、pH值範圍為寬(4~9)、熱穩定性強。桑中的芸香苷能顯著抑制大鼠創傷性浮腫,並能阻止結膜炎、耳郭炎、肺水腫的發展。桑葉具有較強的抗炎作用,與祛風、清熱功效相符(陳福君等,1995)

抗病毒、抗腫瘤作用

桑葉能預防癌細胞生成,提高人體免疫力,主要功能成分是DNJ、類黃酮、桑素、γ-氨基丁酸及維生素,能抑制染色體突變和基因突變。DNJ有顯著的抗逆轉錄酶病毒活性(Tierney,1995)。其IG30為1.2~2.5 μg/mL,且隨DNJ劑量的增加,抑制力增強(歐陽臻,2003)。DNJ對腫瘤轉移的抑制率是80.5%,其抑制機理可能是DNI通過抑制糖苷酶的活性在腫瘤細胞表面產生未成熟的碳水化合物鏈,削弱了腫瘤的轉移能力。

朝鮮學者Kim(2000)發現桑葉中分離純化的兩種類黃酮槲皮素-3-β-D吡喃葡萄糖苷和槲皮素-3-7-二氧-β-D-吡喃葡萄糖苷對人早幼粒白血病細胞(HL-60)的生長表現出顯著的抑制效應。桑葉中的桑素具有抗癌活性,桑葉中的維生素具有抑制變異原效應。

抗衰老、抗疲勞作用

浙江大學臨床藥理研究所通過4年的實驗(等,2004),證實桑葉具有類似於人蔘的補益和抗衰老作用。人蔘屬於熱補,而桑葉屬於清補,無忌限,無論老幼均可使用,且四季皆宜。

另外,桑葉中所含的槲皮素、酚類化合物、維生素C等成分能通過抑制或清除自由基來防止氧化損傷。桑葉具有類似人蔘的補益與抗衰老、穩定神經系統功能的作用,能緩解生理變化引起的情緒激動,提高體內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阻止體內有害物質的產生,減少或消除已經產生並積滯於體內的脂褐質(黃東等,2000)。桑葉能提高小鼠對高溫刺激的耐受能力和防止由於應激刺激引起的腎上腺皮質分佈功能低下,而當腎上腺功能低下時,桑葉可使之恢復正常。桑葉能延長小鼠游泳及轉棒時間,具有增強機體耐力作用,能延長果蠅的壽命。能有效地清除生物氧化產生的超氧陰離子,具有延緩衰老的'作用(唐法娣等,2000)。

抗絲蟲病作用

單味桑葉注射液有抗絲蟲病的作用,桑葉片可用於治療絲蟲性象皮腫和乳糜尿(姚連初,1996;王培義,1999),其作用機制可能是桑葉所含芸香苷、槲皮素、異槲皮素、香豆素、氯原酸等成分抗炎、消腫、軟化組織及抗菌等作用的綜合結果。

解痙、抗潰瘍作用

桑葉中的槲皮素能降低腸、支氣管平滑肌的張力,其解痙作用強於芸香苷,芸香苷能降低大鼠的胃運動功能,並能解除氯化鋇引起的小腸平滑肌痙攣,皮下注射芸香苷5~10 mg/kg能顯著降低大鼠因結紮幽門引起胃潰瘍的病灶數(徐愛良等,2005)。

桑葉中含有豐富的氨基酸、纖維素、維生素、礦物質以及多種生理活性物質,具有降血糖、降血壓、降血脂、延緩衰老等多種保健功效 。對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患者都有輔助治療作用。這些作用都與桑葉中含有的活性成分有關與桑葉。

桑葉茶的生產加工工藝需經採桑、洗晾、切葉、殺青、揉搓、解塊、烘乾、制香等工序 。 傳統桑葉茶都是通過熱加工方法,如炒幹,烘乾等高溫加工,會導致桑葉流失活性成分,無法達到降糖效果。為改善這個問題,糖尿病現代學者不斷研究和嘗試,發現在在低溫下加工的凍幹桑葉茶,最大程度地保留了桑葉中的多糖、黃酮和生物鹼類DNJ成分,飲用後降糖效果明顯。

美容作用

桑葉為桑科植物桑的經霜樹葉,中醫藥學認為,桑葉性味苦、甘、寒,有散風除熱、清肝明目之功效。經研究證明,桑葉還有良好的面板美容作用,特別是對臉部的痤瘡、褐色斑有比較好的療效。

痤瘡,俗稱粉刺,是常見於青年人的一種炎症性面板病。男女青年進入青春發育期後,體內性激素水平增高,促使皮脂腺增生肥大,皮脂腺分泌增多,導致皮脂淤積,堵塞了毛囊口,增多的皮脂不能及時排出就形成了痤瘡。痤瘡的產生,雖然主要是由於青春期內分泌改變,雄性激素比雌性激素分泌量相對的增多而引起。但是,高脂肪、高糖飲食、長期便祕等是誘發痤瘡的重要原因。中醫認為,過食油膩辛辣食物,脾胃積熱生溼,外邪侵犯面板則生痤瘡。由於桑葉有清熱解毒的功效,有人試用桑葉煎劑治療痤瘡二百五十八例,其收效達到百分之八十九以上。

具體辦法是,每日取鮮桑葉五十克,煎水分三次服用,一般十五天見效。還有人用鮮桑葉適量,搗爛,敷痤瘡處每日三十分鐘,也取得了滿意的效果。

解毒作用

桑葉具有抗菌消炎、清熱解毒之功效。桑葉中含有的DNJ礦物質,能潤腸通便、改善便祕,有效地緩解體內毒素堆積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