煎中藥的方法

才智咖 人氣:2.88W

中醫現在越來越受到人們的歡迎,中醫治病也越來越被人看好,比起西醫中醫讓人比較苦惱的莫過於熬中藥,很多人都不知道該如何熬中藥,其實沒有大家想象中的那麼難,今天小編來告訴大家正確的熬中藥的步驟。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帶來的煎中藥的方法,歡迎閱讀。

煎中藥的方法

煎藥的三個步驟

第一步、備水

水是煎煮中藥湯劑的最常用溶媒,一般宜選用潔淨的冷水,如自來水、井水等。當然如果有條件的話,用蒸餾水是最好了。不要使用礦泉水,水中的礦物離子會與中藥中的有效成分螯合,影響藥效。

第二步、選鍋

瓦罐沙鍋最好。最佳煎煮器是傳統的.瓦罐、沙鍋,搪瓷、不鏽鋼亦可,忌用鋁鍋、鐵鍋和銅鍋,以防止金屬器皿與藥物發生反應,影響藥物療效甚至對人體產生危害。

將藥放在火上,用武火(即大火)熬開,沸騰後改用文火(小火)保持微沸狀態,減慢水分蒸發,有利於有效成分的溶出。改用文火後開始計時,解表藥(多為治感冒的藥)煎15-20分鐘左右,其他藥一般煎40~50分鐘。

三、浸泡

藥物在煎煮前一定要浸泡,這是因為來源於植物類的中藥多是乾燥品,通過加水浸泡可使藥材變軟,組織細胞膨脹後恢復其天然狀態,煎藥時易於有效成分浸出。

1.浸泡時間:一般以花、葉、莖類為主的藥物,浸泡時間為30分鐘;以根莖、種子、果實及礦石、甲殼類為主的藥物宜浸泡1小時。總之,以藥材浸透為準。

2.加水量:以水浸過藥材表面2-3cm為佳,或者用手輕輕摁住藥材,水面剛好漫過手背。通常一些花草類的藥物吸水量較大,在浸泡半小時後水位下降,可以另加涼水至標準水位,再開始煎煮。

四、煎煮

在藥材浸泡完成後,就可以開始煎煮了。

1.煎藥火候:一般的中藥應先用武火,煮沸後改為文火。但一些治療外感的中藥,可以在煮沸之後,繼續用武火煎煮15分鐘左右即可。

2.煎藥時間:一般中藥,頭煎應在20-25分鐘,二煎15—20分鐘;解表類中藥,頭煎10-15分鐘,二煎10分鐘;滋補類中藥,頭煎應在30-40分鐘,二煎25-30分鐘。

3.煎藥次數:理論上講,多次煎煮比一次長時間煎煮的效果好。但實踐證明,個別藥物如白頭翁一次煎煮煎出成分即可達90%以上,大多數藥物煎煮兩次能夠煎出所含成分的80%~90%,之後再煎效果不大,故一般煎中藥以煎煮兩次為佳。但滋補類中藥,可以煎煮3遍。而一些藥量較大的處方,也可煎煮3遍

五、過濾

湯藥煎煮好後,應立即趁熱過濾倒出,不宜久置鍋中。否則含膠體過多的藥液,隨溫度下降產生膠凝,難以過濾,影響藥效,同時也易造成酸敗。

其實,到這一步熬藥就算完成了。不過,在煎中藥過程中還有一些藥材需要特殊處理

六、特殊處理

1.先煎:一般是一些礦物、貝殼、角甲類藥物,因其質地堅硬有效成分不易煎出,一般要先煎30-40分鐘,再與其它藥物混合後煎煮。常見的有生石膏、生龍骨、珍珠母、生赭石等。另有毒性藥物先煎,久煎可達到減毒或去毒的目的。如烏頭類藥物久煎可使烏頭鹼分解為烏頭原鹼,其毒性只有原來的1/2000。如附子久煎不僅能降低毒性還能增加強心作用。

2.後下:一般是氣味芳香含揮發油或不易長時間煎煮的藥物,要在藥物煎好前10-15分鐘投入鍋內。常見的有霍香、鉤藤、大黃等。如鉤藤所含的藤鹼,煎煮時間超過20分鐘其降壓成分易被破壞。大黃具有瀉下清熱作用的成分是大黃甙,但其對熱不穩定,長時間加熱會分解。而大黃甙瀉下作用又比甙元強,故不易久煎,多采用後下方法。

3.包煎:一般是種子和各別的花粉藥物,用紗布袋裝好放入群藥內共煎煮。常見的有車前子、旋復花等。如車前子易粘鍋糊化、焦化,所以需包煎。旋復花包煎則可避免絨毛脫落混入湯液中刺激咽喉。

4.溶化:用熱藥液將藥物溶化後服用。常見的藥物有玄明粉、芒硝。

5.烊化:主要是一些膠類藥物,用熱藥液烊化後服用。如果混煎會使藥液粘性大,影響其它成分的浸出,膠類藥物也有一定的損失,所以採用烊化服用的方法。常見的有生阿膠、鹿角膠、龜板膠。

6.另煎:一些貴重藥要單獨煎煮後,再將藥液兌入到一起服用。常見的有人蔘、西洋參、鹿茸等。

7.沖服:一些貴重的藥物細粉不能與群藥一起煎煮,多采用沖服的方法服用,即將藥粉溶於藥液中服。這樣既有利於發揮藥物的作用還又可節省藥材。常見的有三七面、羚羊角面、牛黃面等。

煎藥時間

煎藥的時間從水開後算起,分為三種情況:

1.用於治療急性熱病、四季外感風寒、風熱類疾病的清熱發散性藥物。頭煎從沸後用中火偏大煎煮15~20分鐘,第二煎沸後再煎10~15分鐘左右。

2.用於治療一般常見的慢性病,如:脾胃病、臟腑功能失調、高血壓病、心血管類疾病的調理性藥物。頭煎從沸後中火煎煮20~30分鐘,第二煎沸後再煎15~20分鐘左右。

3.用於治療虛損性疾病的補益藥,如:氣虛、血虛、腎虛等各類虛損病症的藥物。頭煎從沸後小火(文火)煎煮30~40分鐘左右,第二煎藥沸後再煎20~30分鐘。

煎藥的次數

一般一付中藥煎煮2次為宜,煎煮次數太少,提取不完全,藥材損失大;煎煮次數太多,有效成分含量將減少,達不到療效。解表藥煎煮一次即可。

如一付藥的量較少,可以在多放些水煎煮一次。一付藥的量很大也可以煎煮三次。

要注意的是:不論煎煮幾次都應該將每次煎好的藥液混兌在一起後再分開服用,這樣可以使得每次服用的藥力均勻。

煎藥中藥用什麼鍋

煎煮中藥,選擇器皿是很重要的。熬藥首選砂鍋、瓦罐,接下來是搪瓷器皿、不鏽鋼鍋,最忌諱使用鐵鍋和銅鍋。砂鍋、瓦罐的化學性質穩定,受熱均勻,傳熱緩慢,煎藥時水分不容易蒸發。

需要注意的是,砂鍋驟然受熱或受冷會形成裂紋。

因此,剛煎過藥的砂鍋不要立即用涼水清洗,可在幹木片或架子上放涼後再把藥垢清洗乾淨,砂鍋上的油漬不能用洗潔精浸泡,以防汙水滲入細孔中,可用喝剩的茶葉渣擦拭,也可用淘米水浸泡烘熱,再用刷子刷洗。

不鏽鋼鍋傳熱太快,煎藥時要經常攪拌,否則藥材黏在鍋壁,稍不留神就容易糊鍋。提醒大家特別注意的是,千萬不能用鐵鍋和銅鍋煎藥。因為鐵和銅是活潑元素,容易與中藥裡的多種化學成分發生反應,產生毒副作用。

TAGS:中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