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文化節目朗讀者青春觀後感

才智咖 人氣:1.62W

就在上週六,現象級文化類綜藝節目《朗讀者》,在以“青春”為主題的朗讀聲中,迎來了本季最後一期節目。不過,繼《朗讀者》後,還有一大波文化類綜藝襲來。但問題是,這些文化綜藝和電影,是緩解我們國人文化焦慮的良藥嗎?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帶來的朗讀者十二期觀後感,歡迎閱讀。

央視文化節目朗讀者青春觀後感

  【1】央視文化節目朗讀者青春觀後感

央視《朗讀者》5月6日(週六)晚播出了第一季的最後一期節目。在這場以“青春”為主題的收官朗讀中,董卿邀請到歌手老狼、詩人餘秀華、導演馮小剛、女排總教練郎平、北汽集團董事長徐和誼、丁一舟賴敏夫婦,分享有關青春的故事。節目尾聲,更有8位特別的朗讀者獨家獻聲。他們中最年輕的75歲,最年長的102歲,都是德高望重的藝術家和文學家。雖然他們的普通話並不標準,聲音甚至還有些顫抖,但對觀眾的觸動卻是巨大的。網友直呼:“這個逆天陣容!給節目組跪了。”

百歲文藝大家致獻青春獲贊

這8位文藝界大家的獻聲,實屬不易。錢穀融,現當代文藝理論家,著有《論“文學是人學”》,這次是在醫院為節目朗讀的;韓美林,北京奧運會福娃的設計者;余光中,《鄉愁》的作者,他說如今自己仍對讀者有責任;馬識途,已102歲高齡,其作品《夜譚十記》被改編成電影《讓子彈飛》;馮驥才,《珍珠鳥》等作品多次入選中國小和大學語文課本;方成,將中國民間傳說和古代文學作品中的人物繪形紙上,比如鍾馗、濟公等俠義之士皆栩栩如生,因身體原因已很難說話,但仍堅持拍攝;賀敬之,和丁毅執筆集體創作了我國第一部新歌劇《白毛女》;喬羽,是歌曲《讓我們蕩起雙槳》和《難忘今宵》的詞作者。

從這8位加起來700多歲的大家眼中,青春是“充滿希望,充滿生命的活力”,也是“可以做任何傻事”的年紀,是《初戀》中“乍甜還酸的青蘋果”的美好,也是“把這時光變成希望的一切”的堅決。 這些歷經歲月的青春感悟令網友們在震撼的同時深受感動,不少網友表示“看到這個結尾真的很驚喜。”

郎平憶艱難訓練歲月勵志朗讀感動網友

2016年,郎平帶領中國女排在里約奧運會上大放異彩,奪得2016年裡約奧運會的金牌,時隔12年重回世界之巔。而其實早在幾十年前,正值青春年華的郎平所取得的輝煌成就絲毫不弱於現在。節目中,郎平回憶起當時那段艱難歲月,直言:“現在想起來都出汗”。除了每天都要完成高強度的量化訓練,身為主攻手的郎平還得單獨拎出來“加班吃小灶”,經常練到自己都控制不住身體被隊友抬出去。如今作為中國女排總教練的郎平回想起來,對於這樣的安排也十分理解:“我覺得教練就是折磨你,讓你在特別困難的時候還得平復情緒,保留鬥志。”

現場,郎平朗讀了一段勃蘭兌斯的《人生》獻給一直支援著女排的人,“他們保持著青年的全部特徵:愛冒險,愛生活,愛爭鬥,精力充沛……好像鮭魚迎著激流,他們天賦的本性就是迎向歲月的激流。”充滿力量的語言令網友們直呼:“這段話簡直就是郎導和女排的真實寫照,太勵志了!”

《朗讀者》的第一季在觀眾的不捨中收官,至於未來的第二季,除了節目中董卿的一句“明年見”,節目組也暗藏“彩蛋”:《難忘今宵》的詞作者喬羽算是節目中最後一位出場的“朗讀者”,“明年春來再相邀,青山在,人未老”正道出了節目與觀眾相約來年的心願。

  【2】央視文化節目朗讀者青春觀後感

誰也沒想到,2017年第一季度霸屏的綜藝節目不是音樂選秀和戶外真人秀,而是文化類綜藝。就在上週六,現象級文化類綜藝節目《朗讀者》,在以“青春”為主題的朗讀聲中,迎來了本季最後一期節目。不過,繼《朗讀者》後,還有一大波文化類綜藝襲來。但問題是,這些文化綜藝和電影,是緩解我們國人文化焦慮的良藥嗎?

《朗讀者》收官還有蔡康永、高曉鬆帶你飛

11期不同主題的朗讀為觀眾帶來了幾十篇美好的文章和朗讀者背後的故事,由此《朗讀者》和文化類綜藝節目也引發了現象級討論。就在6日晚,《朗讀者》迎來本季的最後一期節目,在這場以“青春”為主題的朗讀中,翻譯家屠岸、歌手老狼、導演馮小剛、中國女排總教練郎平、青春偶像王源等共同向“青春”致敬。

隨著《朗讀者》收官,不少觀眾已經表示“空虛”,《朗讀者》之後還會不會看到能夠引發廣泛關注的文化類節目?記者瞭解到,5月8日,馮德倫、李治廷、李誕和張宥浩等幾位集腦力和顏值於一體的“男神”,將在《腦力男人時代》集合登陸騰訊,用節目組的話是“秀顏值秀身材不如秀腦力”,節目還特別請來娛樂圈眾所周知的“讀書人”蔡康永擔任嘉賓。

此外,沉澱了5年的《曉說》也在近日迴歸,並創下播放新高。據悉,《曉說2017》首播當期,全網累積播放量即超過4600萬,一舉打破此前《曉說》《曉鬆奇談》曾創下的紀錄。《曉說2017》在內容上延續此前定位,既有對當代熱門話題的評議,也有對傳統文化的多元解讀。如最近“矮大緊老師”在節目中飆車大講《金瓶梅》,並特立獨行把“天下第一水性楊花的女人”潘金蓮和弱柳扶風的林妹妹強行合體,講完了潘金蓮還要再說說西門慶創業史。對於新一季的《曉說》,“矮大緊老師”還認為,他在節目中分享的是“知識”中的“識”,即對事務的見解與看法,“把肚子裡陳芝麻爛穀子的‘知’都拿出來沒意思,但‘識’會隨著你的年紀增長而提高。”

文化類節目大熱的背後其實隱藏的是文化焦慮

相比往年娛樂性較強的節目佔主導的情況不同,2017年始料不及的是文化類綜藝、正劇等先後霸屏。《中國詩詞大會》讓我們體味到詩詞之美,《見字如面》讓我們感受到書信之雋永,《朗讀者》更讓我們被一個個真實的中國故事而打動。中國傳統文化的力量,正藉助綜藝的形式,直抵人心。

這些新晉“網紅”彷彿告訴我們,當文化走下神壇,文化人有了煙火氣,一不小心就會勾到人們心裡曾經忘在某處的過去,就能產生共鳴。但在業內人士看來,如今文化類節目的火爆,歸根結底還是因為它們戳中了當下中國人的`痛點——文化焦慮。的確,眼下正處在一個資訊大爆炸的時代,碎片化閱讀成為主流,而傳統的深度閱讀日漸式微。強大的生活壓力迫使人們放下書本,把大部分精力投入到工作中。但是,看多了娛樂化的節目、影視劇,精神上的貧乏日益凸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文化類節目的出現,從某種程度上迎合了國人的需求。

  【3】央視文化節目朗讀者青春觀後感

誰也沒想到,2017年第一季度霸屏的綜藝節目不是音樂選秀和戶外真人秀,而是文化類綜藝。就在上週六,現象級文化類綜藝節目《朗讀者》,在以“青春”為主題的朗讀聲中,迎來了本季最後一期節目。不過,繼《朗讀者》後,還有一大波文化類綜藝襲來。但問題是,這些文化綜藝和電影,是緩解我們國人文化焦慮的良藥嗎?

《朗讀者》收官還有蔡康永、高曉鬆帶你飛

11期不同主題的朗讀為觀眾帶來了幾十篇美好的文章和朗讀者背後的故事,由此《朗讀者》和文化類綜藝節目也引發了現象級討論。就在6日晚,《朗讀者》迎來本季的最後一期節目,在這場以“青春”為主題的朗讀中,翻譯家屠岸、歌手老狼、導演馮小剛、中國女排總教練郎平、青春偶像王源等共同向“青春”致敬。

隨著《朗讀者》收官,不少觀眾已經表示“空虛”,《朗讀者》之後還會不會看到能夠引發廣泛關注的文化類節目?記者瞭解到,5月8日,馮德倫、李治廷、李誕和張宥浩等幾位集腦力和顏值於一體的“男神”,將在《腦力男人時代》集合登陸騰訊,用節目組的話是“秀顏值秀身材不如秀腦力”,節目還特別請來娛樂圈眾所周知的“讀書人”蔡康永擔任嘉賓。

此外,沉澱了5年的《曉說》也在近日迴歸,並創下播放新高。據悉,《曉說2017》首播當期,全網累積播放量即超過4600萬,一舉打破此前《曉說》《曉鬆奇談》曾創下的紀錄。《曉說2017》在內容上延續此前定位,既有對當代熱門話題的評議,也有對傳統文化的多元解讀。如最近“矮大緊老師”在節目中飆車大講《金瓶梅》,並特立獨行把“天下第一水性楊花的女人”潘金蓮和弱柳扶風的林妹妹強行合體,講完了潘金蓮還要再說說西門慶創業史。對於新一季的《曉說》,“矮大緊老師”還認為,他在節目中分享的是“知識”中的“識”,即對事務的見解與看法,“把肚子裡陳芝麻爛穀子的‘知’都拿出來沒意思,但‘識’會隨著你的年紀增長而提高。”

文化類節目大熱的背後其實隱藏的是文化焦慮

相比往年娛樂性較強的節目佔主導的情況不同,2017年始料不及的是文化類綜藝、正劇等先後霸屏。《中國詩詞大會》讓我們體味到詩詞之美,《見字如面》讓我們感受到書信之雋永,《朗讀者》更讓我們被一個個真實的中國故事而打動。中國傳統文化的力量,正藉助綜藝的形式,直抵人心。

這些新晉“網紅”彷彿告訴我們,當文化走下神壇,文化人有了煙火氣,一不小心就會勾到人們心裡曾經忘在某處的過去,就能產生共鳴。但在業內人士看來,如今文化類節目的火爆,歸根結底還是因為它們戳中了當下中國人的痛點——文化焦慮。的確,眼下正處在一個資訊大爆炸的時代,碎片化閱讀成為主流,而傳統的深度閱讀日漸式微。強大的生活壓力迫使人們放下書本,把大部分精力投入到工作中。但是,看多了娛樂化的節目、影視劇,精神上的貧乏日益凸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文化類節目的出現,從某種程度上迎合了國人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