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東南飛》教學設計

才智咖 人氣:2.43W

《孔雀東南飛》主要記敘了劉蘭芝嫁到焦家為焦母不容而被遣回孃家,兄逼其改嫁。新婚之夜,蘭芝投水自盡,焦仲卿亦殉情而死。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孔雀東南飛》教學設計,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孔雀東南飛》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在熟讀的基礎上把握主要情節,理解課文內容,感知古代社會生活。

2、把握人物形象,瞭解漢樂府民歌,瞭解敘事詩的主要特點。

3、繼續培養詩歌鑑賞的基本技巧、能力、積累有關文言詞句。

【教學重難點】

1、瞭解敘事詩特點。

2、鑑賞、背誦。

【教學方法】

誦讀法,討論法,探究法。

【教學課時】

3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

〖教學重點〗

理清情節,感知主人公形象。

〖教學過程〗

一、匯入

“問世間情是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許?”千百年來愛情是個永恆的主題。關於愛情,我想化用泰戈爾的一句話: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卻有各自的不幸。那就是:幸福的愛情是相似的,不幸的愛情卻有各自的不幸。在和平民主的時代,人們可以自由地選擇自己的伴侶,過自己想要的生活。而在古代封建社會下的人們,是否也一樣呢?我們一起走進《孔雀東南飛》,去感受古代的社會生活。(板書課題)

二、結合註釋

1、簡介作品:

《孔雀東南飛》選自南朝宋代徐陵編的《玉臺新詠》卷一,原題為《古詩為焦仲卿妻作》。它是我國最早的、古代最長的一首長篇五言敘事詩,也是我國最優秀的民間敘事詩,也北朝的《木蘭辭》並稱“樂府雙璧”,被譽為“古今第一長詩”,“長詩之聖”,對後世詩歌創作有較大的影響。

2、樂府:這首詩歌屬於樂府歌辭。“樂府”本是漢武帝時設立的音樂機構,它的職責是採集民間歌謠或文人的詩來配樂,以備朝廷之用,它所蒐集整理的詩歌,後世就叫“樂府詩”,或簡稱“樂府”。

三、整體感知

1、敘事詩:藉助於故事情節塑造的人物形象,來抒發作者的思想感情,表現詩歌的主題思想。記敘文一般由事情的開端、發展、高潮、結尾、尾聲結合。

2、疏通小序,通過小序敘述故事內容。故事的主要人物是那些人?他們之間發生了哪些事?

明確:劉蘭芝、焦仲卿、仲卿母、“其(劉蘭芝)家”。

3、默讀課文,根據小序內容將課文分成五部分,並概括主要情節。

明確:

蘭芝被遣(2)(開端)

夫妻誓別(3~12)(發展)

蘭芝抗婚(13~22)(進一步發展)

雙雙殉情(23~32)(高潮)

告誡後人(33)(尾聲)

四、感知主要人物形象

引導:在這篇文章裡,我們可以看到幾個人物,個個形象鮮明。而其中最引人注目的當屬劉蘭芝,她也是本文當之無愧的主人公。為什麼劉能夠給我們留下深刻的印象呢?課文又是怎樣塑造的?她究竟是怎樣的一個人?根據下面幾個問題來思考,並點讀相應段落。

1、詩中有兩段詩句幾乎完全一樣,請找出來,簡析這種繁筆(不厭其煩,細加描述)的作用。

明確:在第⑵段和第⒀段。突出蘭芝多才多藝,有教養,是個本應無所指責的好媳婦。為下文的被遣作鋪墊。

2、芝離開焦家時,詩中特意寫她的晨起嚴妝。其作用是什麼?

明確:妙地對蘭芝的美作了必要的補敘,為下文縣令和太守的兩度求婚作了張本,而且有力地突出了蘭芝那種冷靜、鎮定、外柔內剛、不卑不亢的性格。(運用了誇張、渲染的手法)

3、比較蘭芝與婆婆、小姑離別時的言行,試作簡要分析。

明確:

對婆婆:突出其倔強貌似謙卑,實含激憤不平之意。修養,識大體並沒出口傷人

對小姑:心地善良,“知禮節”。

4、詩中用了較多的筆墨寫了太守迎娶的排場,作用何在?

明確:突出表現蘭芝形貌美,人品好(不慕榮華富貴,愛情專一),反襯其悲劇命運,加劇悲劇氣氛。

5、蘭芝投水,表現了她什麼性格特點?

明確:忠於愛情。

五、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理清了故事的情節,認識了一位既美麗又有魅力的女子劉蘭芝,可以說這樣一位智慧與美貌又不乏勤勞的女子,為何會遭遇“被遣”的命運呢?我們下節課再探討。

六、佈置作業

1、找出你最喜歡的詩句,並說說喜歡的理由,背誦“精妙世無雙”段落。

2、找出描寫其他人物的詩句,概括每個人物的形象。

〖小結板書〗

足頭腰耳指口步

形體美

精妙世無雙

勤勞:蘭芝自訴

品質美 善良:與小姑別

知書達禮:與婆婆別

反抗性焦母

精神美

兄長

一個聰明美麗、勤勞能幹善良、知書識禮、堅強忠貞、富有反抗精神的婦女形象。

第二課時

〖教學重點〗

塑造人物的方法、主題的提煉、其他人物形象的概括。

〖教學過程〗

一、提問思考

劉蘭芝的'美是通過哪些方面來表現的?除了正面的外貌、語言神態描寫,還有他人的評價,這屬於側面描寫。這體現在課文的哪些地方呢?(點讀)

明確:

丈夫:幸復得此婦

社會:縣令遣媒來

直說太守家

太守家迎娶的排場

從側面寫出劉蘭芝的形貌美,人品好,得到了眾人的認可,更表現了她不慕榮華富貴,愛情專一,反襯其悲劇命運,加劇悲劇氣氛。

二、這樣一個為人稱道的好女子,卻遭到了的遣歸,仲卿母是什麼身份?她為什麼能遣歸成功?(主題)

明確:封建家長、在封建社會,人的行為受著封建禮教、封建倫理道德的束縛,不能越軌,否則就視為離經叛道,空子就著有《孝經》來約束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宣傳封建倫理道德。比如大家熟悉的“三綱五常”,就是董仲舒對《孝經》的具體發揮。對婦女的要求就更多了,例如:

三從四德三從:未嫁從父、既嫁從夫、夫死從子

四德:婦德、婦言、婦容、婦工(婦女的品德、辭令、儀態、女工)

劉蘭芝可以說是符合封建婦女標準,可還遭到遣歸,這是因為她違反了“七出”裡的一項“不順父母去”,焦母認為:此婦無禮節,舉動自專由,即使劉沒有做過這樣的事,在封建家長看來你“自專由”就是“自專由”了,要你出,你就不得不出了。焦母背後有著強大的封建倫理道德和體制在支撐著她,所以她能夠隨心所願,遣送蘭芝。

(封建制度規定:婦女有“七出”(“七去”“七棄”):不順父母去,無子去,淫去,妒去,有惡疾去,多言去,竊盜去。(《大戴禮記》)無子,淫泆,不事舅姑,口舌,盜竊,妒,惡疾(《儀禮·喪服》))

三、分析其他人物形象,分角色朗讀,思考、提問

1、你認為焦仲卿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你喜歡他嗎?

2、仲卿對蘭芝的感情始終如一,而對母親的感情卻有所變化。試指出這種變化,並體會其對錶現人物性格的作用。

明確:

開始──既孝又怨,不敢違抗。

後來──對愛情的忠貞戰勝了對母親的孝順、屈從,不顧“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的封建禮教,自縊於庭樹,作了最強有力的反抗。

一個忠厚善良,忠於愛情,由順從到抗爭(消極抗爭)的叛逆形象。

3、通過蘭芝兄長的幾句話我們可以看出他是個怎樣的人?

明確:劉兄只有七句話,但這七句話寫得極有個性。其中有質問:“作事何不量”;有利誘:“先嫁得府吏,後嫁得郎君。否泰如天地,足以榮汝身”;也有威脅:“不嫁義郎體,其往欲何雲?”短短几句,把一個自私橫暴、趨炎附勢的阿兄形象刻畫得十分深刻和逼真。

四、探究拓展

1、蘭芝和焦仲卿相約“黃泉下相見”,蘭芝死時毫不猶豫,仲卿卻“上堂拜阿母”“徘徊庭樹下”之後才“自掛東南枝”,為什麼?

明確:二人的行為都符合他們的性格發展。蘭芝早已看透封建家長制的本質,這是她那堅強的性格所不能忍受的,所以她去的決絕。仲卿出身於官宦世家,生性懦弱,而且又孝順母親,所以他要有一個彷徨的過程,但是對愛情忠貞卻使他也富有叛逆精神的。

2、如何理解結尾的“化鳥”這樣的情節安排?

明確:這首詩運用現實主義的表現手法精心塑造人物形象,在結尾安排了“化鳥”這一情節,是浪漫主義創作風格的具體體現。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的巧妙結合則充分地表現了焦仲卿和劉蘭芝矢志不渝的愛情,表現了人們對幸福婚姻的嚮往,對封建制度的抗議嘲弄,從而更充分地表現了本詩反抗封建禮教的主題。

五、作業佈置

1、找出本文的通假字、偏義複詞。

2、填空:

本詩以為順序,以劉蘭芝、焦仲卿的愛情和的迫害為矛盾衝突的線索,揭露了的罪惡,歌頌了劉、焦的和。

第三課時

〖教學重點〗

探究學習,研究作品的思想意義,掌握文言詞句,小結藝術特色。

〖教學過程〗

一、檢查背誦

二、檢查預習情況(可在解讀文字時串在其中講,最後再小結)

1、通假字:

“取”同“娶”。例如:終老不復取。

“簾”通“奩(lián)”,嫁妝。例如:箱簾六七十

“丁寧”通“叮嚀”。例如:府吏見丁寧。

“冥冥”通“暝暝”,日落。例如:兒今日冥冥。

“奄”通“晻”,陰暗不明。例如:奄奄黃昏後。

“傍”通“旁”,旁邊。例如:合葬華山傍

2、詞句難字:

無所施:用

白公姥:稟告

啟阿母:告訴

致不厚:招致

縈苦辛:被纏繞

卒大恩:盡,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