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庫出入庫管理制度(精選6篇)

才智咖 人氣:1.66W

在快速變化和不斷變革的今天,越來越多人會去使用制度,制度是國家機關、社會團體、企事業單位,為了維護正常的工作、勞動、學習、生活的秩序,保證國家各項政策的順利執行和各項工作的正常開展,依照法律、法令、政策而制訂的具有法規性或指導性與約束力的應用文。那麼擬定製度真的很難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冷庫出入庫管理制度(精選6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冷庫出入庫管理制度(精選6篇)

冷庫出入庫管理制度1

一、冷庫工作人員必須遵守餐飲服務中心的各項規章制度,遵守工作時間,服從工作安排,保證安全生產和物資供應。

二、製冷工要嚴格遵守操作規程,根據庫溫要求按時開機停機,要經常檢查維修保養機械裝置,發現異常要及時維修並向領導報告。

三、製冷工要經常檢查庫房內的溫度,否則,如造成經濟損失要對其進行經濟處罰。

四、製冷工工作時間內不準脫崗喝酒、睡覺或從事與本職工作無關的活動,否則按餐飲服務中心有關規定給予處罰。

五、冷庫機房不準私留非工作人員住宿閒來人員不準進入機房內。

六、冷庫內的各類副食品要按位存放,堆放整齊。食品出庫要填寫出庫單,先進的貨物要先出庫。要及時清理積壓物品,對超期,變質的物品保管員要及時向主任彙報,並妥善處理。因工作失職造成損失的,追究保管員責任並給予經濟處罰。

七、未經主任同意,任何人不得私自處理庫內物品並直接收取現金,不得為外單位或個人在庫記憶體放物品,否則追究保管員和管理員責任,視情節輕重給予50-200元或扣發當月獎金的處罰。

八、庫內儲存食品,每月清買一次,做到帳物相符。保管員必須對工作認真負責,不得粗心大意,弄虛作假,以權謀私,否則出現問題追究保管員責任。

九、按規定時間開庫,鎖庫。保管員、製冷工下班前要認真檢查庫房、機房情況,沒有問題後方可離崗。

十、冷庫值班人員要經常注意冷庫周圍情況,發現異常要及時報警,確保冷庫安全。

冷庫出入庫管理制度2

1目的

制定本規程之目的是為了生產流程程式化,規範化,使廚房每位員工更能瞭解到冷凍庫內的正確存放及保管運作,以便更好地工作,確保完成生產任務並保證餐食質量。

2適用範圍

本規程適用於廚房所有員工。

3管理制度

3.1進出冷凍庫必須隨手關門;

3.2冷凍庫只能存放廚房備用食品原料及盛器,不得放入其它雜物,員工私人物品一律不得放入其內;

3.3根據庫存食品原料的不同種類、性質來確定存放位置,分類存放,做好標識,以便取用;

3.4容易滲水的產品放入冷凍庫時,籃子底部需加用塑料盆,預防廢水滴在冷凍庫地面;

3.5保持庫房地面乾燥,庫房地面打掃時不宜用水衝,現冷凍庫地板是塑料地面,建議使用拖把做地面衛生即可;

3.6凍藏大塊原料單獨存放,小型及零碎原料置盤或筐,集中存放,所有物品必須放在貨架上,不得放於地板,堅持先存放、先取用的原則,交替存貨和取用;

3.7每月最後一天對冷凍庫進行清潔整理,檢查食品及原料數量,並對冷凍庫進行清理,由粗加工領班進行月末盤點庫存情況並上報廚師長;

3.8絕對禁止員工因天氣炎熱而開啟冷凍庫門降溫,嚴禁將冷凍庫當空調使用;

3.9保持冷凍庫達到規定的溫度,使用過程中,如發現溫差、損壞等問題應及時上報廚師長,與工程部聯絡維修,不得自行修理。

冷庫出入庫管理制度3

1、冷庫設專人管理,明確責任人,並且在冷庫門邊作出明顯標示,標示出責任人跟檢查監督人。

2、冷庫管理人員也必須遵守公司的各項規章制度,遵守工作時間,服從工作安排。

3、冷庫管理人員從接到來貨通知後,要檢查冷庫庫存,確定貯存位置,聯絡好裝卸人員。

4、貨物到公司前,要預先通知化驗員到貨時間以便進行取樣進行化驗,檢查三證(出境動物產品檢疫合格證明、非疫區證明、動物及動物產品運載工具消毒證明)並從外觀檢查貨物裝載是否有異常,有無化凍等質量情況。

5、確保檢查符合要求後,立即開始組織卸貨,需要做到輕拿輕放,並抽檢每件重量是否符合包裝要求。

6、冷庫內的各類物資最好要按位存放位堆放要整齊,要做到下有木托盤或者塑料托盤。四周不靠牆,上不靠頂棚,每批次均要有標籤,標明來貨時間、廠家、規格以及數量。

7、入庫工人必須按照規定著工作裝入庫,專人開關庫門。

8、叉車入庫後不得在庫內停留等待。

9、貨物根據出庫單進行發貨,要做到先進的`貨物需要先出庫,並做好記錄和監督。

10、每間隔兩小時要檢查一次冷庫溫度,並且做好記錄,夜間要加強巡檢,發現溫度異常要立即報告給倉儲部經理。

11、要管好庫門,貨物進出時要隨手關門,發現門損壞不能密封要及時維修,做到開啟靈活、關閉嚴密、不逃冷氣,絕對禁止開著冷庫門進行作業。

12、正常使用冷庫,保證安全生產,防止水、汽滲入隔熱層,嚴格把好“冰、霜、水、門、燈”五關

13、庫房的牆、地坪、門、頂棚等部位有了冰、霜、水要及時清除。

14、庫內排管和冷風機要及時掃霜、融霜,以提高製冷效能、節約用電。

15、嚴禁無關人員進入冷庫。

16、冷庫內不得堆放雜物,保持冷庫整潔有序。

17、每天要對庫存貨物進行檢查,每週在倉儲部經理組織下進行貨物盤點,做到帳、物、標籤數量完全吻合。

冷庫出入庫管理制度4

1、經常檢查和確認電源的電壓是否符合要求,電壓應為380V±10%(三相四線)。冷庫裝置長期不用時,應截斷冷庫的總電源,並確保製冷機組不受潮、不被灰塵等其它物質所汙染。

2、製冷機組上的冷凝器很容易被沾汙,應根據實際情況定期進行清洗。以保持良好的傳熱效果。散熱好,製冷才好。製冷機組周圍不要堆放任何雜物;

3、製冷機在運轉過程中應避免振動,振動除了增加機械磨損外還會導致機組上連線管鬆動或者斷裂。機器在運轉過程中若發現噪聲異常,應停機檢查,排除後再執行。製冷壓縮機組的保護功能均已事先設定好,無須調整。

4、定期檢查製冷機組的各連線管、閥件上的連線管是否牢固,是否有製冷劑滲漏(一般滲漏的地方會出現油跡)。檢漏最實用的方法是:用海綿或軟布沾上洗滌劑,揉搓起沫,然後均勻塗在要檢漏的地方,觀察數分鐘。若滲漏會有氣泡出現。在滲漏的地方做上記號,然後做緊固或氣焊處理(由專業製冷工作人員進行檢修操作)。

5、冷庫的電器裝置應避免受潮,以免漏電造成觸電事故。

6、冷庫的門的鉸鏈、拉手、門鎖應根據實際情況定期新增潤滑油。

7、冷庫的電器裝置檢修應有由電工或懂得用電知識的人員來操作,任何檢修都必須切斷電源,以確保安全。

8、冷庫的上面(頂板)不應堆放雜物,否則冷庫的庫板會變形而影響保溫效能,並保持冷庫周圍通道暢通無阻,只有確保散熱良好,製冷才能良好。安放冷庫的位置應保持乾燥、潔淨、無易燃易爆物品、確保沒有任何安全隱患。蒸發器前不得堆放物品(預留一定的空隙),以免影響製冷效果。

9、冷庫的庫內溫度、溫差等引數,這些都應根據冷庫的實際情況而設定,不可任意改變引數。冷庫出廠時已根據使用者要求而定製,要了解冷庫的技術引數後再進行控制器上各項引數的設定。

10、如因空氣溼度過大、化霜間隔時間長、庫溫設定不正常,所有這些都會導致庫內蒸發器上霜層增厚,庫溫不降。這時就應進行化霜(除霜)處理。並及時觀察,等霜層消失立即停止化霜。稍等片刻後再啟動裝置。石家莊冷庫

11、壓縮機應避免頻繁啟動,每次停機間隙時間不應少於6分鐘。發現壓縮機視油鏡油位下降或變髒時,需及時新增或更換,不能加入牌號不對和長期暴露在空氣中致使含水量多的不合格冷凍機油,否則會引起高溫碳化、低溫析蠟、電機絕緣受損、系統回油困難等故障。經常注意壓縮機外殼、機身及氣缸蓋處的溫度變化以判定壓縮機運轉是否正常。製冷壓縮機組在通常情況下不須加油。如果確定需要加油,應由專業人員加入壓縮機專用油,加油量由專業人員制定,不得盲目新增。

12、定期檢查電源電壓是否正常(三相四線),檢查電源總閘的保護功能是否正常有效。

冷庫出入庫管理制度5

1、冷庫裝置初期運轉機組:要經常觀察壓縮機的油麵、回油情況、油的清潔度,發現油髒或油麵下降要及時更換和新增,以免潤滑不良造成燒燬壓縮機。

2、對於冷庫裝置的冷風機:要經常檢查除霜情況,除霜是否徹底,除霜不好導致製冷慢並造成系統回液。

3、對於冷庫裝置的風冷機組:要經常清掃冷凝器使其保持良好的通風、換熱壯態。

對於冷庫水冷機組:要經常檢查冷卻水的混濁程度,如冷卻水太髒,要進行更換。檢查供水系統有無跑、冒、滴、漏問題。水泵工作是否正常,閥門開關是否有效,冷卻塔風機是否正轉。石家莊冷庫

4、仔細傾聽壓縮機,冷卻塔、水泵或冷凝器風機運轉聲音,發現異常及時處理,同時檢查壓縮機、排氣管及地腳的振動情況。

5、經常觀察壓縮機執行狀態,檢查其排氣溫度,在換季執行時,要特別注意及時調整系統供液量。

6、對壓縮機的維護:初期系統內部清潔度較差,在執行30天后要更換一次冷凍油和乾燥過濾器,在執行半年之後再更換一次(要根據實際情況而定)。對於清潔度較高的系統,執行半年以後也要更換一次冷凍油和乾燥過濾器,以後視情況而定。

冷庫出入庫管理制度6

a、經常檢查及確認電源來線的電壓符合要求,電壓應為380V±10%,三相四線或五線;

b、蒸發器前不得堆放物品。以免影響製冷效果;

c、製冷壓縮機組周圍不要堆放雜物;

d、製冷壓縮機組在通常情況下不須加油。如果確定需要加油,了應由專業人員加入壓縮機專用油專用白油,加油量由專業人員制定,不得盲目新增。石家莊冷庫

f、製冷壓縮機組的保護均已事先設定,不須調整;

g、定期清潔製冷機組及冷凝器並觀察油麵。

h、嚴格把握入庫量,每日入庫量應不超過總庫容量的15%

i、觀察控制櫃運轉情況或觀察溫度表變化情況。

j、禁止將電器部分及電腦控制櫃接觸水,以免損壞。

k、定期觀察蒸發器融霜情況。

l、不要隨意有控制櫃內連線其它電器的電源。

m、不要隨意拆卸製冷機組及電腔元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