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下半年教師資格考試國小班級管理知識要點

才智咖 人氣:1.37W

班級是指為實現教育目的而由學校按學生的發展水平所組成的、進行教育教學和學校生活層學生組織。下面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國小班級管理知識要點,歡迎大家閱讀瀏覽。

2017下半年教師資格考試國小班級管理知識要點

第一節 班級和班集體

一、班級的含義及教育意義

班級是指為實現教育目的而由學校按學生的發展水平所組成的、進行教育教學和學校生活層學生組織。班級是一個複雜的小社會體系,是學校行政體系中最基層的行政組織;班級是學的基層組織,是學校進行教育和教學活動的基本單位。

班級的教育意義有:

第一,有利於培養學生的集體意識和社會性,以及良好的思想品德。第二,有利於學生在完成學習任務的過程中,相互幫助,相互合作,提高效率,培養社會交往第三,可以滿足學生的尊重需要、情感需要、交往需要。第四,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自我管理和教育能力。

二、班集體

(一)概念和特徵

班集體是按照班級授課制的培養目標和教育規範組織起來的,以共同學習活動和直接性人際交往為特徵的社會心理共同體。班集體有著自己的特徵:

第一.班集體是一個以學生亞文化為特徵的社會群體,它傳導和積澱著班級制度的社會文化基因.如:教育目標、規範和組織模式等。

第二.班集體又是一個以教學為中介的共同活動體系,它以課堂教學為中介,整合學校、社會、家庭的教育影響.社會化的共同學習活動是班集體形成和發展的主要整合因素。

第三.班集體還是一個以直接交往為特徵的人際關係系統,正是交往和人際關係,動態地反映了集體與個體、個體與個體、集體與環境的相互作用,標誌著集體形成的過程。

第四.班集體是一個以集體主義價值為導向的社會心理共同體,集體心理的統一性和社會成熟度綜合反映了集體主體性的水平。

(二)構成要素

第一,共同的目標。就班級而言,其成員在文化上表現出的同質性,原因在於集體追求共同的目標。或者說正是因為共同目標的吸引力,班級中的每個成員才可能緊密地團結在一起。

第二,一定的組織結構,如班委會、小組等。班級中存在一定的組織結構。在我國由於學生規模和人數的關係,通常表現得更為明顯,比如一個班被分為幾個學習小組,有班委和小組長,不同的學科有相應的科代表,在班級中還有團隊組織等。

第三,共同生活的準則,如規章制度、班級守則等。由於是正式的集體組織,班級中通常會有各種比較嚴格的關於考試、考勤、作業等方面的一系列的規章制度,這是班級得以順利開展活動的前提和保障。

第四,一定的心理氛圍、情感紐帶。班級的互動往往都是在直接的、面對面的情況下發生的,情感在這個過程中.起著相當重要的維繫作用,對集體的歸屬感,對某種制度或榮譽的維護,對本班成員的親近感等都是班級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三)班集體的教育作用

1.班集體是促進學生社會化的重要機構

班集體是一個集體主義價值導向的規範化的組織。班集體具有積極的價值導向及符合社會發展要求的目標和教育內容。擁有組織機構和制度規範。學生進入班級集體,要成為其中的一員,必然要遵從和依照集體的規範行事.並通過承擔一定的社會角色和責任,與他人合作共事、處理人際衝突、參與制訂集體規範和評價集體中的人與事等,理解和掌握集體觀念、集體規範,學會處理人際關係,懂得做人的道理.習得扮演各種社會角色和行為的能力,從而為養成一個社會公民的基本品質奠定基礎。班集體內還有共青團或少先隊組織.這些組織既是對學生進行社會理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手段,

又是學生進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重要方式,對學生思想道德的社會化,以及提高學生社會適應能力、自我教育能力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班集體的每個學生都來自不同的社群和家庭,擁有各自不同的社會知識、經驗背景。每天,學生之間通過交流、分享、選擇,以及集體輿論的評價與引領,使學生能獲得豐富的社會知識、經驗規範和觀念。在相互交往中.可以學習處理人際關係和各種社會性問題,習得各種交往技巧與能力等等。

班集體內有各種非正式群體。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朋友且隸屬於一定的非正式群體。在集體積極價值的引導下,這些由學生自發形成的各種非正式群體對學生的社會化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各種非正式群體中,可以學會如何遵守規則,如何合作、忍讓,如何組織共同活動和承擔角色責任等等。

2.班集體是滿足學生個體心理需要的場所良好的班集體具有相互關愛、尊重平等的人際關係和自由安全的心理氛圍。學生作為其中的成員.能得到集體的尊重、關愛,能感受自由、安全、愉悅的集體心理氛圍。這對學生的心理健康而言,元疑是一種最好的保護劑。同時,學生作為集體中的一員,能在關愛、尊重他人和承擔集體責任中發現自己的價值.從而獲得人格上的自尊感。3.班集體是促進學生個性和諧發展的平臺班集體的自主管理為學生提供了不同的責任崗位,擔任不同的角色,學生在承擔集體責任和角色時.產生對自我的積極期望,並在努力發揮作用中,促進個性情感、能力、社會性、行為等方面發生積極變化。同時,集體生活中展開的各種評價,有利於形成學生積極客觀的自我意識,喚起積極的自我價值追求,從而促使其個性和諧健康的發展。

(四)班集體的形成與培養

1.確定班集體的發展目標是集體發展的方向和動力,一個班集體只有具有共同的目標,才能使班級成員在認識上和行動上保持統一。才能推動班集體的發展。為此,教師要精心設計班級發展的目標。在實現班集體的.目標過程中,教師要充分發揮班級成員的積極性,使實現目標的過程成為教育與自我教育的過程。

2.建立班集體的核心隊伍一個良好的班集體都會有一批團結在教師周圍的積極分子,他們是帶動全班同學實現集體發展目標的核心。因此。建立一支核心隊伍是培養班集體的一項重要工作。班集體中的積極分子有多種型別.可以是全面發展的,也可以是單項突出的,而且,積極分子的隊伍不是一成不變的。建立班集體核心隊伍的要求:第一,教師要善於發現和培養積極分子。這就需要教師在瞭解學生的基礎上.及時發現在班級活動中湧現出來的積極分子,並從中選拔出能熱心為集體服務、能團結同學、且具有一定管理能力的學生當班幹部。第二,教師應把對積極分子的使用與培養結合起來。既要鼓勵他們獨立開展工作,又要耐心幫助他們提高工作能力;既要維護他們的威信,又要對他們嚴格要求;既要肯定他們的工作成績,又要指出他們工作中的不足。

3.建立班集體的正常秩序;班集體的正常秩序是維持和控制學生在校生活的基本條件,是教師開展工作的重要保證。班集體的正常秩序包括必要的規章制度、共同的生活準則以及一定的活動節律。教師在班集體的組建階段,就應著手正常秩序的建立工作,特別是當接到一個教育基礎較差的班級時,首先就要做好這項工作。在建立正常秩序的過程中,教師要依靠班幹部的力量,由他們來帶動全班同學;一旦初步形成了班級秩序.不要輕易去改變它;不斷讓學生體驗到正常的秩序對他們的學習、生活所帶來的便利與成效。

4.組織形式多樣的教育活動

班集體是在全班同學參加各種教育活動中逐步成長起來的,而各種教育活動又可使每個人都有。機會為集體出力並顯示自己的才能。設計並開展班級教育活動是教師的經常性工作之一。

根據班級教育活動的時問分佈,主要由日常性的教育活動與階段性的教育活動兩大部分組成,所涉及的內容有主題教育活動、文藝體育活動、社會公益活動等。

5.培養正確的輿論和良好的班風

班集體輿論是班集體生活與成員意願的反映。正確的班集體輿論是一種巨大的教育力量,對班集體每個成員都有約束、感染、同化、激勵的作用,是形成、鞏固班集體和教育集體成員的重要手段。教師要注意培養正確的集體輿論.善於引導學生對班集體的一些現象與行為進行評議,要努力把輿論中心引導至正確的方向。

良好的班風是一個班集體輿論持久作用而形成的風氣,是班集體大多數成員精神狀態的共同傾向與表現。良好的班風一旦形成,就會無形地支配著集體成員的行為,它是一種潛移默化的教育力量。教師可通過講清道理、樹立榜樣、嚴格要求、反覆實踐等方面培養與樹立良好的班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