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幼兒教師資格證模擬考試模擬卷

才智咖 人氣:4.69K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10小題,每小題2分。共20分)

2017幼兒教師資格證模擬考試模擬卷

1.關於我國學前教育的描述,不正確的是(  )。

A.基礎教育

B.啟蒙教育

C.屬於義務教育

D.實施全面發展的教育

2.認為教育目的和手段是不可分割的部分,反對課程作為一套活動或預先設定的目標的是(  )。

A.麥克唐納

B.杜威

C.坎薩斯

D.博位元

3.幼兒想象的發展以(  )為主。

A.有意想象

B.無意想象

C.聯想

D.創造想象

4.嬰幼兒0~1歲是言語的(  )階段。

A.形成

B.發展

C.創造

D.發生

5.傳統氣質型別分為(  )。

A.理智型、情感型和意志型

B.A型、B型

C.安全型、迴避型、焦慮矛盾型

D.膽汁質、粘液質、抑鬱質、多血質

6.能體現幼兒園一日活動組織的科學、合理性的一項是(  )。

A.中、大班幼兒在老師提醒、幫助下喝水、入廁

B.要適合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和能力

C.託班、小班幼兒獨立喝水、入廁

D.可以無需符合《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的要求

7.(  )是指用遊戲的方法來開展的語言教育活動,目標是以培養幼兒傾聽和表達能力為主。

A.講述活動

B.談話活動

C.文學教育活動

D.聽說遊戲

8.兒童按照故事、童話的內容,分配角色,安排情節,通過動作、表情、語言、姿勢等來進行的遊戲是(  )。

A.角色遊戲

B.體育遊戲

C.表演遊戲

D.音樂遊戲

9.以下活動不屬於生活活動的是(  )。

A.打掃書桌衛生

B.午睡休息

C.語言學習

D.離園

10.下列不屬於幼兒園教育評價的功能的是(  )。

A.診斷與改進功能

B.鑑定與選拔功能

C.導向與調節功能

D.阻礙功能

二、簡答題(本大題共4小題。每小題5分,共20分)

1.簡述學前教育的基本原則。

2.簡述兒童動作發展的規律。

3.在幼兒園環境創設的目標中,怎樣利用環境有效促進幼兒的發展?

4.簡要回答幼兒園的保育和教育目標。

三、論述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10分,共20分)

1.試析皮亞傑的認知理論的主要觀點及其在幼兒教育中的應用。

2.試述具有代表性的教育目的論。

四、材料分析題(共15分)

姚諸悅、唐佳琪、丁星或三人自主結成合作小組,姚諸悅為組長。通過商量,三人決定搭遊樂場中的旋轉木馬。

遊戲開始,姚諸悅、唐佳琪、丁星或三人通過簡短的商量決定要繼續搭上次沒完成的旋轉木馬。具體分工為:姚諸悅搭旋轉木馬的第二層,丁星或負責拿積木,唐佳琪負責搭夜間照明的燈。

姚:丁星或你去拿綠色和黃色的百變積木,等會我們要用的。

丁星或將積木拿來後就開始無事可做,直到教師介入。

唐佳琪不一會就把燈搭好了,東張西望了一會就開始用藍色百變積木搭另外一樣東西。師:姚諸悅、唐佳琪在搭什麼呀?

姚:他說他要搭機器人,但這不是我讓他搭的。

師:唐佳琪你搭的機器人是放在哪裡的?有什麼作用呢?

唐佳琪低頭不語。

丁:我們也不知道有什麼用,是他自己搭著好玩的吧!

請你運用幼兒遊戲活動的相關理論。對上述案例進行分析。談談上述案例中所反映出來的問題解決措施。

五、活動設計題(共25分)

以“美麗的窗花”為主題,設計一個科學教育活動,並以理論說明其中的活動目標。參考要點:目標體現出情感、態度、知識、經驗和能力素質即可。

參考答案及解析:

一、單項選擇題

1.C【解析】學前教育不屬於義務教育。

2.B【解析】略。

3.B【解析】幼兒的想象以無意想象為主,有意想象和創造想象開始發展。

4.D【解析】嬰幼兒言語的發生在0~1歲,其中,初生~3個月是簡單的發音階段,4~8個月是連續重複同一音節階段,9~12個月是學話的萌發階段。

5.D【解析】略。

6.B【解析】科學合理就是既符合《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要求,又要適合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和能力。比如對入廁喝水的要求:託班、小班幼兒在老師提醒、幫助下喝水、人廁;中、大班幼兒獨立喝水、入廁。對於託、小班的幼兒來說,主動意識處於發展時期,一定需要老師來提醒完成喝水、入廁活動;而對於中、大班的幼兒來說以培養其主動性和獨立性為目標。

7.D【解析】聽說遊戲屬於規則遊戲,是用遊戲的方法來開展的語言教育活動,目標是以培養幼兒傾聽和表達能力為主。

8.C【解析】略。

9.C【解析】語言學習屬於狹義的教育活動。

10.D【解析】幼兒園教育評價的功能主要表現在診斷與改進功能、鑑定與選拔功能、導向與調節功能三個方面。

二、簡答題

1.【答案要點】

(1)獨立自主性原則。

(2)發展適宜性原則。

(3)保教結合原則。

(4)綜合性原則。

(5)活動性原則。

2.【答案要點】

(1)從上到下,又稱上下規律,即先會抬頭,然後坐、站立、走路。

(2)由近及遠,即先從靠近軀幹的動作開始,然後出現離軀幹遠的動作。

(3)由粗到細,或是由大到小。

(4)由整體到分化。

(5)從無意到有意。

3.【答案要點】

(1)幼兒園的空間、設施、活動材料和常規要求等應有利於引發、支援幼兒的遊戲和各種探索活動,有利於引發、支援幼兒與周圍環境之間積極的相互作用。

(2)幼兒同伴群體及幼兒園教師集體是寶貴的教育資源,應充分發揮這一資源的作用。

(3)教師的態度和管理方式應有助於形成安全、溫馨的心理環境;言行舉止應成為幼兒學習的良好榜樣

(4)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應本著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援和主動參與,並積極支援、幫助家長提高教育能力。

(5)充分利用自然環境和社群的教育資源,擴充套件幼兒生活和學習的空間。幼兒園同時應為社群的早期教育提供服務。

4.【答案要點】《幼兒園工作規程》第一章第五條規定,幼兒園保育和教育目標是:

(1)促進幼兒身體正常發育和機能的協調發展,增強體質,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衛生習慣和參加體育活動的興趣。

(2)發展幼兒智力,培養正確運用感官和運用語言交往的基本能力,增進對環境的認識,培養有益的興趣和求知慾望,培養初步的動手能力。

(3)萌發幼兒愛家鄉、愛祖國、愛集體、愛勞動、愛科學的情感,培養誠實、自信、好問、友愛、勇敢、愛護公物、克服困難、講禮貌、守紀律等良好的品德行為和習慣,以及活潑、開朗的性格。

(4)培養幼兒初步的感受美和表現美的情趣和能力。 三、論述題

1.【答案要點】

(1)皮亞傑提出兒童心理髮展有四個基本要素:成熟;練習和習得的經驗;社會性經驗;具有自我調節作用的平衡過程。

(2)皮亞傑根據兒童認知發展將兒童劃分為四個階段:感知運動階段(0~2歲);前運算思維階段(2~_7歲);具體運算思維階段(7~11歲);形式運算思維階段(11~15歲)。

(3)在教育中的應用,要根據兒童思維發展的年齡特點對兒童進行教育。

2.【答案要點】

(1)神學的教育目的論。

一些教育思想家從宗教的角度或從信仰出發論述教育目的,這就形成了.所謂的“神學的教育目的論”。捷克教育家誇美紐斯曾經認為:“今生只是永生的準備。”教育目的正是為人皈依上帝,獲得“永生”做準備。在現當代,持類似觀點的還有法國教育思想家雅克•馬裡坦和日本教育思想家小原國芳等人。他們都認為,人有肉體也有靈魂,但靈魂才是人的本質。他們主張迴歸宗教教育,主張以培養青年對於上帝的虔誠信仰作為教育的最高目標。

(2)社會本位的教育目的論。

社會本位的教育目的論的基本主張是以社會的穩定和發展為教育的最高宗旨,教育目的應當依據社會的要求來決定。社會本位的目的論主要反映的是古代社會的特徵和要求。

(3)個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論。

個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論認為,個人價值遠高於社會價值,因此應當根據個人的本性和個體發展的需要來確定教育目的。持個人本位目的論的教育學家為數甚多,代表人物有盧梭、福祿倍爾、裴斯泰洛齊等人。個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論往往強調人的自然本性,希望教育按照人的本性而不是違背這一本性辦事。個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論具有強烈的人道主義特色。

(4)教育無目的論。

教育無目的論主要是美國教育思想家杜威的觀點。杜威教育思想中一個引人爭議同時又獨具價值的方面就是他的“教育無目的”理論。杜威曾經指出,“教育的過程,在它自身以外沒有目的,它就是自己的目的”,“我們探索教育目的時,並不是要到教育過程以外去尋找一目的,使教育服從這個目的”,“我們假定教育的目的在於使個人能繼續他們的教育,或者說學習的目的和報酬是繼續不斷生長的能力”。

四、材料分析題

【答案要點】在這個案例中,可以看到孩子們雖然已經掌握了一些合作的基本步驟和簡單方法。但是,他們在實際運用過程中還存在很多問題。

(1)遊戲前商量不夠充分。

協商是合作的前提,充分的協商能使接下來的合作變得更加順暢和有效。

在結構遊戲前,我們都給予幼兒一定的商量的時間。在這段時間中幼兒可以就搭建內容、搭建方式(包括使用何種建構材料、選用的顏色)、合作成員的分工等內容進行充分的商量。

但是,在遊戲中,孩子們往往急於開始遊戲,對於商量這個環節做得不是很充分。在案例中,三個孩子商量完畢,遊戲開始了,姚諸悅第一句話就是對丁星或說:你去拿綠色和黃色的百變積木,等會我們要用的。用何種積木、什麼顏色,本來應該在商量階段中,合作成員共同商議決定的。但是,由於他們沒有做到充分的商量,就開始了遊戲,最後導致了這樣的局面——搭建材料的選擇成了姚諸悅一個人的決策。

針對這個問題,可以採取以下措施來督促幼兒做到遊戲前充分商量:

①觀察各組幼兒商量情況,鎖定經常性商量不充分的小組,採取教師旁聽指導的形式,引導幼兒充分商量。

教師的旁聽可以是“隱蔽”的,儘量在不影響幼兒的情況之下留意聽他們的商量情況。教師的“指導”應是及時的,如發現幼兒商量有何不足之處,應在他們商量環節結束後立即進行小組交流和引導。防止幼兒經過~段遊戲時間後,忘記當時的商議情況而降低引導效果。

②用多媒體手段記錄兩組幼兒的商量、遊戲過程。運用對比教育的手段告訴幼兒充分商量的重要性。並學習較好的一組是怎麼商量的,達到教育的目的。

(2)遊戲中個別幼兒對合作同伴的主導性較強。

在任何一個合作小組中,組長與組員的關係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領導與被領導的關係。組長在小組中起著協調意見想法的作用,將組員的意見協調統一成為該組的一致意見,以促進合作的順利開展,而不能直接作為幼兒的策劃者和指揮者。但在案例中,組長姚諸悅的言行都透露著他對這個小組成員的“高控制”,忽視了與成員間的商量。

針對這樣的情況,可以採取以下措施:

① 關注合作成員的組合,教師可在幼兒自主結對的基礎上對一些小組成員進行必要的調整。

調整時需符合的原則有:

避免小組成員能力差異懸殊。如果在同一個小組一個孩子能力很強,其餘孩子能力在平均水平以下,那麼能力弱的孩子容易被能力強的孩子“領導”。

調整徵求孩子的意見。教師在進行調整是需要得到幼兒的同意,以免打擊孩子們的積極性與自主性。

組長的人選應儘量引導孩子們選擇交往能力強的幼兒,而不是建構水平高的幼兒。因為,組長的作用在於與組員間的協調,屬於同伴交往範疇。如果選擇建構水平高的孩子也容易產生一言堂的現象。

②讓孩子們先學會商量的語言,再用語言影響行為。

孩子們的行為往往是語言先行的,說什麼樣的話接下來就會出現什麼樣的行為。因此,教師可以在講評環節中跟孩子們一起想想在商量時應該用什麼樣的好聽的話。引導幼兒不用命令式的語氣,多用徵求他人意見的疑問句。

(3)遊戲中缺乏進一步的商量。

事實上,商量應該是貫穿於整個結構遊戲始終的,最初的商量不能預計到隨著遊戲的程序會出現的新狀況。因此,遊戲時進一步的商量也十分重要。

在上面這個案例中,唐佳琪搭完了最初商量時的任務,就開始自顧自搭別的東西,完全脫離了他們這個小集體。如果這時他們能就唐佳琪接下來該幹什麼進行商量的話,那麼唐佳琪就不會浪費那麼多時間搭沒有用的機器人了。

為了引導幼兒在遊戲中能繼續商量,我們可以採取這樣的辦法:給孩子們講述類似案例,以“他們這樣做好不好?為什麼?那你有什麼好意見嗎?”這幾個問題引導孩子們發現在遊戲過程中也是需要商量的。

五、活動設計題

【設計案例】《美麗的窗花》

活動目標:

1.能在一段時間內連續觀察冬天玻璃上凍成的窗花,發現窗花的變化,並能充分想象。2.初步瞭解窗花形成的原因。

3.對探究霜的奧祕產生興趣。活動準備:

蠟筆、畫紙若干。活動過程:

1.教師引導幼兒連續三天觀察自己家或幼兒園玻璃上凍成的窗花,並通過繪畫等形式記錄觀察的結果。

2.在正式的集體活動中觀察窗花。

(1)教師引導幼兒觀察活動室窗上的窗花。

(2)討論:“你剛才看到的窗花像什麼?”“你在家裡每天觀察到的窗花都一樣嗎?它們都像什麼?”“玻璃窗上凍成的窗花是什麼?”(霜)“霜是什麼樣子的?”“你還在什麼地方看見過霜?”

3.討論瞭解霜形成的原因。

提問:“什麼季節才會看到有霜?”“霜是怎樣形成的?”

4.繪畫。

(1)教師提要求:“將你觀察到的美麗窗花畫出來。”

(2)組織幼兒繪畫。

(3)請幼兒講一講自己的畫。活動延伸:

早晨來園後,可以帶幼兒去戶外觀察地面或植物上的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