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形成正確的自我意識

才智咖 人氣:1.8W

正確的自我意識有利於人的心理健康,有利於人對自身行為進行適宜的調控,實現自己的義務和責任,走向全面發展與成功。那麼,如何形成正確的自我意識呢?

如何形成正確的自我意識

如何形成正確的自我意識1

一、正確地認識自我

認識自我是人類從古到今一個永恆的話題,正確地認識自我是培養形成健全的自我意識的基礎。古人云:"人貴有自知之明。"如果一個人能對自我有一個較全面、客觀的認識和評價,就能揚長避短、取長補短、發展自己、完善自己。筆者建議可從以下三個方面做起。

1、全面深刻地瞭解自我,找準自己在現實環境中的位置。要正確地認識自我,首先要從生理的自我、心理的自我、社會的自我三個方面來全面深刻地瞭解自己。為此,要努力拓寬自己的知識面,增強資訊來源,提高文化水平和修養;多與人交流思想,多徵詢他人對自己的看法,以適當的參照系來了解自己。對理想自我的構建、自我的發展以及人際關係的處理大有裨益。

2、客觀準確地認識自我,建立自信。注意從多個角度、多個側面來客觀評價自我。一方面,既要進行縱向比較,將現實的自我和理想的自我作比較,看到自己的差距;同時,也要將現實的自我與過去的自我作對照,看到自己的進步。另一方面,又要進行橫向比較,與超過自己的、與自己相似的、比自己稍差的人作比較。要將上述各個方面獲得的資訊綜合分析,以獲得較為客觀的評價。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夜郎自大。

3、獨立、穩定地認識自我。在評價自我時,避免盲目地接受他人的暗示和對權威、群體性心理的完全依賴。要有自己獨立的意志,同時還要避免以一時、一事作為衡量評價自我的尺度,要對自己有一個穩定的、概括的評價。

二、積極地悅納自我

悅納自我是發展形成正確自我意識的核心和關鍵。一個人首先應自我接納,才能為他人所接納。悅納自我就是要無條件地接受自己的一切,無論是好的或是壞的,成功的或失敗的。要平靜而理智地對待自己的長短優劣,要樂觀開朗,以發展的眼光來看待自己;既不消極迴避自身的現狀,自欺欺人,更不以哀怨、自責甚至厭惡來否定自己。在自我悅納的基礎上,培養自信、自立、自強、自主的心理品質,從而發展自我、更新自我。

三、有效控制自我

自我控制是人主動、定向地改變自我的心理品質特徵和行為的心理過程。有效地控制自我是健全自我意識、完善自我的根本途徑。缺乏自我控制意識的人將是一個情緒化的、缺乏承受力的、一事無成的人。對自我的有效監督和控制,離不開意志的力量。只有意志健全的個體才會做到對自我的有效控制,從而最終實現理想的自我。因此 ,每個人都應從培養健全的意志品質做起,增強對挫折的承受力,提高自控能力,從而達到自我實現,使理想的自我和現實的自我統一。

總而言之,正確自我意識的形成與健全需要付出艱辛的努力和沉重的代價,它是每個追求卓越、追求自我實現的人的終生課題。

如何形成正確的自我意識2

知道自己是誰意味著意識到自己是一個有思想、有自我意識的獨立個體,自己有自己的腦子,而不是被外界的聲音淹沒,或者被貼上“我是135號”的標籤。而我們的學校教育有時候過分死板,在追求秩序和整體化的同時忘卻了孩子自我意識的培養。兒童心理教育中,孩子沒有充分的自我意識、個體意識,自然不知道自己是誰,自己長大了要做什麼。

那麼,怎樣培養孩子的自我意識,讓孩子知道“我是誰”呢?

首先,淡化社會標籤對孩子的影響,經常啟發孩子思考比較個體化的問題,比如“你喜歡什麼”,“你長大了想要做什麼”,“你為什麼喜歡這個同學不喜歡那個同學”等。

其次,淡化學習成績對孩子的單一影響,而採用多元化的視角,發掘孩子在學校裡學不到的方面,讓孩子過豐富多彩的生活。這也有利於孩子形成非標籤化的視角,從各個方面發現自己。

第三,當孩子進入青春期以後,鼓勵孩子探討人生價值、人生意義方面的.話題,激發孩子自我意識的形成。

另外還有:

1.培養孩子的自我認識。

通常來講,國小生要清楚準確地認識自我是比較困難的。儘管如此,也要逐漸引導孩子認識自己,因為童年時期的自我認識是成年後自我認識的雛形。家長引導孩子進行正確的自我認識,主要是要引導孩子解決兩個矛盾:孩子自己心目中的“我”與實際的“我”的矛盾;自己心目中的“我”與他人心目中的“我”的矛盾。

引導孩子認識實際的“我”,可以通過一些比較,使孩子逐漸對自己有準確的認識。家長可以讓孩子同過去的“我”比較,用筆記、攝影、錄音記下孩子的成長過程,過一段時間拿出來讓孩子看看、聽聽,讓孩子由此知道“我”的進步、退步或停滯。讓孩子與同齡的孩子比較,認識自己的發展狀況和能力水平,瞭解自己的長處和短處。讓孩子與成人和優秀人物比較,認識自己的差距,提高孩子努力和進取的意識。讓孩子同進行活動前後的“我”比較,給孩子佈置一些孩子做起來吃力,但經過努力可以完成的任務,使孩子瞭解自己潛在的能力。

引導孩子認識他人心目中的“我”,主要靠家長及時把聽到、看到的別人對自己孩子的評價和印象,以適當的方式告訴孩子,讓孩子知道他人對自己的看法。這些看法,孩子一般不易瞭解到,家長要做有心人,當好孩子的“耳目”。

2.培養孩子的自我評價能力。

實驗研究表明:我國兒童形成自我評價能力的年齡為3至4歲之間。4歲的孩子開始有一定的自我評價能力,能夠根據一定的行為規則來評價自己。5、6歲的兒童絕大多數已經能夠進行自我評價。自我評價是自我意識的核心,它對於兒童道德品質的形成、道德行為的培養是極為重要的。家長應當為孩子創設自我評價的情境,促進孩子自我評價能力的發展。孩子的自我評價能力最初是根據成人對他的評價而形成的。

因此,家長對孩子的評價應當比孩子的實際情況略高一點,使孩子經過努力可以達到,這樣有利於培養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孩子能夠用積極的、向上的要求來評價自己。另外,家長要努力安排一些孩子經過努力能夠取得成功的活動。成功的次數越多,孩子對自己成功方面的評價越高;成功的範圍越廣,孩子對自己的全面評價也就越高。這樣有利於培養孩子自信、自我接受、勤奮、樂觀的個性,使自我意識中積極的成分佔主導地位,從而促使孩子獲得更多、更大的成功。

3.培養孩子的自我觀念。

也就是要幫助孩子建立積極的自我形象。自我觀念是孩子對自身能力和自我價值的認識和體驗。具有積極的自我觀念的孩子,自信心和獨立性強,認為自己有能力辦好各種事情,自己的行為對社會對個人都有價值,也容易受到家長和他人的歡迎和好評。孩子的自我觀念,實際上反映了他對自己過去的總結和對將來的預見。

4.使用描述性語言客觀評價孩子的行為

當孩子做出了一些好的或者不好的行為舉止時,我們就需要通過描述性語言對他的行為進行客觀評價,比如“你主動把玩具收拾好啦,真是個懂事的孩子”“你今天把陽陽推倒在地,這是錯誤的,下次不能這樣啦”“你都可以自己洗臉啦,真棒”等等。

5.經常跟孩子談論有意義的事情

父母要經常與孩子談論那些一起經歷過的事情,比如到野生動物園或者迪士尼樂園遊玩後,可以問問孩子:“還記得上個週末我們去哪兒玩了?”“你最喜歡野生動物園裡面的什麼動物?”“你覺得迪士尼樂園最好玩的是什麼?”等等。

TAGS:自我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