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規》讀後感【薦】

才智咖 人氣:7.77K

讀完某一作品後,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後感了。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讀後感頭疼,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弟子規》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弟子規》讀後感【薦】

《弟子規》讀後感1

剛上國小一年級的時候,我就認識了一位我喜愛的老師,每天早上我都會搖頭晃腦地讀著她的“弟子規,聖人訓”的話語,雖然,我還不明白她的話是什麼意思,但是我喜歡!

時間長了,我對她的話有了一點理解,同時我也有了很多的變化。平時吃飯的時候,我總是不等家人一起吃飯,只要飯菜端到飯桌上,我拿起筷子,就去夾端上飯桌上自己歡吃菜,然後捧著飯菜去看電視。在家裡,我對家裡人動不動就發脾氣,大呼小叫,還亂摔東西;和外人接觸,我卻像只小綿羊,不敢大聲說話。自從讀了老師的話以後,我知道以前那樣做太沒有禮貌了,自那時起,我能大聲和別人說話了,還能主動和別人打招呼了。吃飯的時候,我靜靜地坐在飯桌前,等爺爺奶奶、爸爸媽媽來,他們拿起筷子以後我才拿筷子吃飯。吃完飯後還主動說:“我吃好了”。有時,媽媽如果給我先盛飯,我就對媽媽說不應該先給我盛飯,應該先給爺爺奶奶盛,媽媽問我是誰教你這麼聽話,是不是老師教的?我就自豪地說:“除了老師教我之外,還有一位老師。”於是我就背起“長者立,幼勿坐,長者坐,命乃坐。尊長前,聲要低,低不聞,卻非宜。”全家人聽了都笑著說;“寶寶懂事了。”從此,我就決定以後都要聽這位老師的話。

我漸漸長大了,也漸漸能夠讀懂老師的話了,我每做一些事情時都會想到老師的話。無論什麼時候出家門時,我都會告訴爸爸媽媽,因為我的老師告訴我:“出必告,返必面”;乘車時,每當我看到老年人沒有座位時,我會主動給他讓座,因為老師對我說:“長者立,幼勿坐”;每當在學校時,每當我玩得很瘋狂時,她就會耳邊提醒我“幼不學,老何為”,使我明白了小時候要好好學習,否則,長大就不會有所作為。

在我成長的歷程中,她就像一泓清泉,清洗著我的心靈,讓我變得懂事,變得慧智,她就是我喜愛的老師《弟子規》。

《弟子規》讀後感2

20xx年9月,我終於成為了一名一年級的少先隊員,不僅學會了拼音,認識了不少生字,更懂得了很多安全知識。通過和老師同學們一個學期的相處,我漸漸地融入了新的學校,變得愛上學,愛老師和同學,更能愉快的接受新的知識。

這個寒假,媽媽給我買了好多書,雖然我看的比較慢,但是我看的津津有味。其中最喜歡讀的就是《弟子規》了,這本書中講了很多做人的道理。小時候媽媽就教我背過,但是並不能理解其中的意思。 “孝敬父母,尊老愛幼”體現了還珠格格小燕子的一句話:“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它告訴了我們要孝敬老人、愛護小孩。《弟子規》中最令我感受深刻的部分是“長者立幼勿坐,長者坐命乃坐”這句話大概的意思是講的:長者站著晚輩不要坐下,長者坐下,叫你坐下才坐下。這句話使我感受到了古人對長輩是多麼的尊敬。記得有一次,我和媽媽乘公交車,上來一位年紀很大的婆婆,因為車上人很多,沒有位置,也沒有人給婆婆讓坐。這時,汽車啟動了,婆婆沒站穩差點摔倒,幸虧旁邊站著的一位阿姨及時伸手拉住了婆婆。坐在位置上的叔叔瞬間覺得不好意思了,連忙起身讓了座位給婆婆。婆婆笑著道謝後坐了下來。通過這件事加上讀過的《弟子規》使我明白了做為國小生應該尊敬老人,對長輩要有孝心;不欺負小弟弟妹妹,要愛護他們。

以前讀幼兒園的我只能聽爸爸媽媽給我講故事,自己不能獨立看書,而現在我掌握了拼音認讀,能隨時閱讀自己喜歡的書籍了。以後,我還要讀更多的書!

《弟子規》讀後感3

利用暑假,我好好學習了《弟子規》。《弟子規》裡教我們許多良好的習慣、品質,對我們與人、親友、社會交往,培養良好的品質有著很大的幫助。在學習《弟子規》的過程中,令我印象最深的一句是:“讀書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方讀此,勿慕彼,此未終,彼勿起。”

當我讀到只一句時,對這句中的“心眼口,信皆要,方讀此,勿慕彼,此未終,彼勿起。”不怎麼明白,於是便好奇地翻開這句的解釋:讀書的方法要注意三到,就是通道、眼到、口到。這三到都要實實在在地做到。讀書是正在讀這一段就不要想到別的一段。這段還未讀完,不要應為沒有興趣,失去了好奇心,就跳到別的一段,而東翻西閱,比坑定寫信來,按部就班地讀完。讀書是要有規範,讀一本書或一門功課,要有比較寬裕的期限,但是不能因為時間多餘,等期限快到了才開始用功,一急之下反而耽誤事情,所以一規劃好就要開始趕緊用功。原來是這意思。看來,《弟子規》中的文言文字雖少,但表達的意思卻很深奧,值得我們去學習,探究裡面豐富多彩的人生哲理。

平時,我在寫作業時經常分散注意力,一會兒玩筆,一會兒喝水,一會兒想別的事。記得有一次,我汗流浹背地走回家,喝了水,吃了東西后,就急忙開啟語文評價手冊來訂正。沒有仔細看原文,草草地看了題目就盲目地把答案寫了下來。結果,第二天老師批改完後發下來,我開啟本子,上面寫著三個鮮紅而又醒目的字:看原文。我只好仔細的熟讀原文。“找到了,找到了。”就是這句,我高興地說。看來,只有認真仔細地理解、思考才能把每一件事做好,做完美。

《弟子規》裡還有著許多“規矩”,等著我們去學習,去理解,去體會。

《弟子規》裡這些“規矩”看似平常無奇,但做起來卻不容易,如果我們認真去踐行,給父母開來的快樂是無限的,給自己帶來的收穫也是巨大的,所以,我們從小就要養成好的言行舉止、生活習慣、學習習慣,將來,一定會有令人意想不到的成就。

《弟子規》讀後感4

我有一個要好的夥伴,它既是我的一位良師,也是我的一位益友,它教給了我許多道理,它告訴我怎樣做人,他是誰呢?他就是《弟子規》。

記得20xx年新年時,我和表妹去一家很氣派的西餐廳吃飯,我和表妹一看到訂的房間桌上琳琅滿目的水果,紅燒肉,魚和餃子,饞得連口水都流出來了,我們像被吸了魂似的不顧一切地衝了過去準備大吃一通,但這時我想起了弟子規上寫的“或飲食,或坐走,長者先,幼者後。”我趕緊叫住正要去搶飯吃的表妹,告訴她弟子規上是怎麼說的,我們便等大人們過去了才動地方,吃完飯後大人們都誇我們有禮貌。

又有一次學習時我寫錯了一個字,看到表妹的米色書桌上放著我正需要的修正帶,我不假思索地用手去拿修正帶用,這時,我又想起了弟子規上寫的“用人物,需明求,倘不問,即為偷。”於是我禮貌地問了問表妹,經過許可後才拿來用修正帶改錯,用時,我覺得非常的踏實。

還有一次,我和表妹吵了一架,吵得昏天黑地,然後就誰也不理誰,原因就是因為表妹少了2元錢,認為是我偷的,我矢口否認,於是就吵起來了,互相對罵,最後還打起來了,表妹把我的臉劃出血了,我把表妹的膝蓋打青了,當我平下心來看弟子規時,我看到了“財務輕,怨何生,言語忍,憤自閔。”我看完後想了想,主動去找表妹和解並讀給她弟子規,我們便重歸於好了。

弟子規讓我們養成了良好的習慣,生活離不開弟子規,孝敬父母,尊敬長輩,言而有信,友愛他人,努力學習。都能從弟子規裡感悟,讓我們一起學習弟子規吧!

《弟子規》讀後感5

剛拿到《弟子規》,我認為這是一本普普通通的書,但是語文老師為什麼要我們背、抄、讀以後還要默呢?難道這本書像別人說的那樣有“金”?古人云“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在這我要告訴大家,這本書中真的有“金”。不,應該說比金還要值錢。想知道是什麼嗎?請聽......從五年級開始,我們就開始讀《弟子規》,《弟子規》是一本教人道理的書,從《弟子規》中,我先是學到孝順。

同學們,十三年來,父母付出了多少,讓我們擁有無私的母愛,偉大的父愛,給我們提供了許多的生活用品,讓我們過著美好的生活,而我們呢?我們卻不懂得珍惜父母給我們的一切,還一次次的辜負他們的好意,有時父母叫我們做事,我們總覺得父母太煩太懶了,自己又不做,每次都叫我們做。就拿我來說吧!以前媽媽經常叫我幹這樣,幹那樣,我總覺得她太懶了,每次都叫我幹。自從我讀了《弟子規》的“入則孝出則悌”後,我懂得了父母叫我們做的一切都是為了我們好,有哪個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兒女成龍成風呢?從這以後,父母叫我的,我都會及時答應,不會拖延,父母要求我做的事,我都會認真去做,再也不會偷懶,不會埋怨。身為子女的我們,應該要孝敬父母,因為他們為我們付出的實在是太多了。

我從《弟子規》當中還學到了誠信。

同學們,相信大家都知道一個人最起碼的品質是誠實,失去了誠信,就沒人再相信你,那麼我們的生活不再是五彩斑斕,我們活著就無意義了。正所謂,生活不可能從謊言中開出燦爛的鮮花。讀了《弟子規》的“謹而信”,讓我每次說話時或做每一件事時,眼前就會出現兩個字,那就是......誠實

讀《弟子規》,我得到了比金更重要的東西。我會好好的保管這本書,因為它比任何東西都重要。

《弟子規》讀後感6

當我第一次翻開《弟子規》這本書時,我就被它深深地吸引住了——封面,是如此精美,飄著淡淡的書香;內容,是如此豐富,讓我深深地喜歡上了它。是它,讓我懂得了:人,原來是這樣做的!“弟子規,聖人訓,首孝悌,次謹信……”這首悅耳動聽的三字歌謠,就是《弟子規》。“入則孝”這一部分,向我們講述了在家要孝敬父母、孝敬長輩,這是做人的基本原則;“出則悌”、“謹而信”敘述了日常生活和為人處世的行為規範;“泛愛眾”、“親仁”進一步講述瞭如何為人處世;“餘力學文”敘述瞭如何讀書求學的道理。讀了“財物輕,怨何生;言語忍,忿自泯”這一句的時候,我思緒萬千。現在,很多人都把錢看做第一位,甚至為了錢,和朋友、兄弟反目成仇,想盡一切辦法,用盡一切手段來謀取財物。我感到這樣很可笑:錢算什麼?它只是一個可有可無的東西罷了。

把錢過分地看重,自然會產生一些負面影響:仇恨、誤會……“要是聽到別人指出你的過錯就生氣,聽到別人的表揚就高興,那麼,對自己有害的人就會來到,對自己有益的人就會離去。”是啊!現實生活中,總是存在著一些愛聽別人讚美的人,他們往往不知道,這正是一個敗筆。對自己有害的人會逐漸加害你、利用你,後果真是不堪設想啊!但如果相反,你得到的益處會越來越多。《弟子規》,教會了我諸多的人生道理還有禮儀規範,以及學習的技巧。擁有一本《弟子規》,就如同有了一顆熠熠生輝的鑽石,讓你在以後的人生路途中,受益無窮。《弟子規》,你散發的那淡淡的書香,將會陪伴我,在漫長的人生旅途中暢行!

《弟子規》讀後感7

《弟子規》是根據《三字經》編寫的。其中的禮儀規範是做人的根本。就像大樹,只有根扎得牢,樹才會長得茂盛。做人,只有將最基本的道德建立起來,一個擁有謙虛恭敬仁慈博愛的心的人,才會在今後的生活、工作中立於不敗之地。就像畫畫,讓沒有繪畫基礎的孩子發揮想象創作是不會創作出一幅優秀的作品的。不懂得做人的.基本道理,憑著自己的意願任意胡為,那他不會被別人接受,他的人生不會快樂。我也沒有接受過正規傳統文化教育,在學習了弟子規後,我就覺得自己有責任和義務在正確理解古老地中華文化的基礎上將這塊文化瑰寶傳承下去。真心希望我們每位教育工作者能夠認識到這一點,從我們班級教育的一點一滴做起,幫助每一位學生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

算起來,真正意義上接觸傳統文化已經有一年的時間了。其實,這麼算也不見得正確,因為生活在中國大地上的每一個人都隨時受到傳統文化的影響。畢竟,文化是一個連續的傳遞過程。就好比我的一位語文老師講的“無論世家子弟還是山野村夫,無論略識文字還是一字不識,他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無不顯現儒家文化的教養”。這句話,我是感受越來越深。一種思想理念在中華大地上延續了幾千年,這裡的人民哪裡還可能不會受到影響呢?雖然傳統文化在近代屢遭浩劫,她還是在中國大地上有很強的生命力。

在我看來,《弟子規》包含了《孝經》《禮》等傳統思想,特別是在行動方面做了規範。所謂弟子規的規,也就是規範的意思。本來這本書是作為兒童啟蒙讀物的,大約和《三字經》的效用差不多。可是,我們現在的人,普遍缺乏這種教育,所以現在學習這本經典也是恰當的。特別是當今,社會倫理失綱,人心不古,有志之士呼籲重新定位我們的教育,突出人本思想,突出人文關懷,建立和諧社會,和諧世界,學習經典也就顯得尤其必要。

《弟子規》讀後感8

“弟子規 ,聖人訓 ;守孝悌 ,次謹信; 泛愛眾, 而親仁 ;有餘力, 則學文……”從幼兒園開始,我就能隨口吟誦《弟子規》,背得琅琅上口。然而那時,我並不大明白裡面所講的含義。

上了國小後,學校讓我們多誦讀國學經典,瞭解我們祖國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每天晨讀都有《弟子規》、《三字經》、《千字文》之類的國學經典。漸漸地,我便對《弟子規》內涵有了進一步的理解。

《弟子規》相傳是清朝李毓秀所作。它是中國舊時的啟蒙課本,主要記載了聖人對學生的訓示,教育我們如何孝敬父母、如何禮貌待人、如何為人處事……它讓我們不僅瞭解古文化知識,還能汲取先人的智慧。

讀了《弟子規》,最令我印象深刻的部分是:“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這兩句的含 義是:在家中父母叫我們的時候,我們要及時迴應,不能慢吞吞地回答。父母有事要我們 去做的時候,要趕快行動,不要藉故拖延,懶得去做。

父母教導我們時,必須 恭恭敬敬地將父母的話記在心裡。當我們犯錯的時候,父母責備時,我們應當順從地聽父母 的教誨,並且承擔自己所犯下的過失,不可以頂撞父母,再讓他們傷心生氣。記得有一次我生病了,媽媽帶我去看中醫,帶回幾包中藥回家煎熬。藥煎好後,媽媽盛了一碗藥湯讓我喝,我剛喝感覺有點燙,就說:“那麼燙叫我喝!我不喝!”媽媽急忙去把藥湯降溫,我喝了一口太苦了,大鬧不喝了。媽媽苦口婆心的勸導,我不停頂撞,氣在心頭我就把藥湯倒掉;媽媽兩眼充滿淚光,默默無言的走進房間傷心落淚!我愣了一下,不知如何是好。父母含心茹苦把我養育,我尚末為他們分擔,還讓他們生氣,真不該。此時,“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在我心中迴響,我急忙去廚房煎藥。

學習《弟子規》,可以引導我們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常常讀《弟子規》等國學經典,真是讓人受益匪淺啊!

《弟子規》讀後感9

“從前從前,孔夫子的語言, 我們沉澱 那論語學而篇 兩代之間 從弟子入則孝……” 這是一首優美的中國風的歌曲——“弟子規”。

相信大家一定看過“20xx湖南衛視的春節聯歡晚會”,那麼你知道晚會這次晚會的主題曲是什麼嗎?對了,就是這首與清代大作家李毓秀根據我國古代偉大教育家、思想家孔子的教誨編成的優秀書籍同名歌曲《弟子規》。

《弟子規》雖然是一本只有一千來字的小冊子。但是,就是這一千多個字,含了儒家思想提倡的孝、弟、謹、信、泛愛眾、親仁、餘力學文等思想,都在《弟子規》中,有明確的行為規範;《弟子規》,是我們大家生活中的典範,是教導大家做人處事的規範;《弟子規》,是儒家的基礎,是人性的基礎。這本書,是清代大作家李毓秀根據我們的我國古代偉大教育家、思想家孔子的教誨編成的。

初讀弟子規,我就受益匪淺: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語行為中要小心謹慎,要講信用。和大眾相處時要平等博愛,並且親近有仁德的人,向他人學習,這些都是很重要非做不可的事,如果做了之後,還有多餘的時間精力,就應該好好的學習六藝等其它有益的學問。

所謂六藝,就是指古代儒家要求學生掌握的六種基本才能:禮、樂、射、御、書、數。弟子規告訴我們這麼多隻是和做人的道理,這樣一本好書,怎麼能不吸引人呢?

讓我們大家一起學《弟子規》、品《弟子規》、仿《弟子規》、行《弟子規》。

讓我們把弟子規牢牢記在心中!

《弟子規》讀後感10

《弟子規》講述的是我國古代人民是如何孝親父母的,古代人民勤奮好學的故事。它不只有一個故事,而是有很多故事,比如說湧泉躍鯉、孟宗泣竹、孔融讓梨、溫公警枕……很多很多故事。

湧泉躍鯉講述的是古時候,有個叫姜詩的孝子,侍奉母親十分周到。姜詩的媳婦龐氏,對婆母更是孝順。婆母非常愛喝江水,龐氏便不怕路途遙遠,到江邊挑江水回來給婆母喝。母親特別喜歡吃切細的魚肉,姜詩夫婦便把魚精心製作後讓母親吃,並且每次都要請鄰居的母親來作陪。有一天,在他們住的屋子旁邊,忽然噴湧出一股泉水,泉水的味道和和江水一樣,泉水中每天還蹦出兩尾鯉魚,姜詩夫婦正好可以取來供母親食用。人們都說是姜詩夫婦的孝心感動了上蒼,才出現了“湧泉躍鯉”。

孟宗泣竹講的是從前,楚國有個叫孟宗的孝子,和後孃一起生活。後孃經常打罵他,鄰居都為孟宗打抱不平,可孟宗卻說:“那是娘心情不好。”一年冬天,非常寒冷,後孃突然病了,什麼也不吃。孟宗很著急地問:“娘,你想吃什麼?”後孃說:“我只想喝一碗新鮮的筍湯。”孟宗聽完,馬上來到一片竹林。他跪在地上,用手扒開泥土到處找,可就是找不到筍。他急得哭,眼淚一滴一滴地掉在雪地上,忽然他聽到一種聲音,原來孟宗的眼淚融化了雪,地上長出了嫩綠的筍。他趕緊把筍挖出來,回家做了一鍋鮮美的竹筍湯,後孃喝了湯,病就全好了。

其中,孟宗泣竹的故事給我留下的印象最深刻。因為孟宗的後孃對他那麼壞,而孟宗卻還那麼孝親他後孃,真是個孝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