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三國演義有感【薦】

才智咖 人氣:5.37K

讀三國演義有感1

讀三國演義有感【薦】

在我讀過的四大名著中,給我記憶最深刻的還是三國演義。在這本書中,讓我認識了一些人物,他們是周瑜,劉備,諸葛亮等人物。但也有一段特別精彩,讓我講一講給你們聽吧!話說赤壁大戰之後,周瑜一心想收回荊州,可當時荊州被劉備佔據了。於是,周瑜想出一條計策,他差人把魯肅叫來說:“我主有個妹,正在結婚年齡。如果以招親為名,吧劉備騙來殺了,荊州就能得到了。”後來,劉備與周瑜派來的呂範聊天,諸葛亮在屏風後偷聽,終於,諸葛亮瞭解了情況,就叫劉備先去趟江東,因為諸葛亮知道了周瑜的小計。後來,孫權把妹妹配給了劉備,假戲成真,但周瑜又想出了一條計策:用金錢和美女來引誘劉備,劉備還真把荊州的事忘到了九霄雲外。

諸葛亮就叫趙雲送信給劉備叫他回來。劉備在回來的途中被周瑜的一些周瑜派來的兵追殺。但在後來,劉備脫險了。接著,陳武等人就追了上來,就在劉備無路可走時,忽然見江岸邊一字排開二十多隻船,諸葛亮已在這等候多時了。然後周瑜自己率領水軍趕到這兒。看見劉備登船逃走,心急如焚,催士兵快追。到了後來,眼看就追上來了,兩旁山坡上響起隆隆戰鼓聲,關羽在那,周瑜被嚇得膽戰心驚,想後退卻惹得東吳軍隊軍心大亂。等周瑜在眾將拼死保護下逃上大船時,江岸上響起一片喊聲:“周郎妙計耍天下,賠了夫人又折兵!”周瑜心想:“我的計策到底沒能騙過諸葛亮!”他氣得大叫一聲,昏倒在船艙裡,周瑜有一次遭到了慘敗。這就是三國演義中的賠了夫人又折兵的故事,有興趣的同學多去讀讀四大名著。

讀三國演義有感2

暑假裡,我讀了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書中主要講了東漢末年和整個三國時代以曹操、劉備、孫權為首的魏國、蜀國、吳國三個政治、軍事集團之間的矛盾和鬥爭。裡面描寫了許多鮮活的人物,下面我就來給你簡單講一下吧!

書中寫了重情重義,重視人才的劉備;有義薄雲天,忠心耿耿的紅臉大漢關羽;有有勇無謀,粗中有細的張飛;有聰明機智,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諸葛亮;有雄才大略,陰險狡詐的曹操……真是數不勝數。我最喜歡的是諸葛亮,他足智多謀,料事如神,讓我欽佩。

一次,諸葛亮帶領五千士兵孤守西城,這時,司馬懿帶領了十五萬大軍來到西城,諸葛亮應經無路可逃了。怎麼辦呢?他想了一會,果斷下令,將所有旗幟全部放倒,一個士兵也不能暴露,留下少數人扮成老百姓,灑水、掃街。諸葛亮則身披鶴氅,頭戴綸巾登上城樓,和兩個童子悠閒地彈起琴來。魏軍衝到城下,見到這樣一副景象,於是司馬懿讓原來撤回,有人問他:“你為什麼要撤走呢?”司馬懿說:“諸葛亮一生謹慎,從來不做冒險的事,現在他開啟城門,裡面一定有埋伏。如果進城,就中了他的詭計。”因此後來流傳著這樣一句歇後語:孔明大擺空城計——化險為夷。真讓我佩服!書中“草船借箭”、“三氣周瑜”、“七擒孟獲”,“死諸葛嚇走活仲達”等等,無一不體現了諸葛亮的足智多謀,真是太精彩了!

《三國演義》的人物和精彩故事還有很多,有時間的話,一定要讀這本書哦!

讀三國演義有感3

手捧《三國演義》,好似墜入歷史長河,探尋那觸手可及的寶藏。

《三國演義》的作者是元末明初的著名小說家羅貫中。《三國演義》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還是我國古代歷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學名著。從三國大亂到諸侯割據,從三國鼎立到重歸統一,這是一個英雄輩出的時代,這是一段撲朔迷離的歷史。

《三國演義》中的故事個個引人入勝,娓娓動聽:欲擒故縱的七擒孟獲,禮賢下士的三顧茅廬;熱血沸騰的桃園三結義,氣氛緊張的煮酒論英雄;義薄雲天的千里走單騎,勇冠三軍的大戰長板坡……

在《三國演義》中,我最佩服的人是關羽,他不但武功好,而且品質也好。在與曹操打仗時,他因帶著二嫂,所以才假裝投降。其實他還是一心想找到劉備,保護好二嫂的。等到他得到赤兔馬時,便立即騎著赤兔馬又去找劉備了。在山下遇見二嫂,他也不忘把二嫂帶回去,真是一名當之無愧的好漢。

他降漢不降曹、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後來又在華容道義釋曹操。他忠於故主,因戰敗降敵,但一得知故主訊息,便不知千里萬里往投。我認為他雖降了敵,但他最後還是回來了,他不但忠,而且還要算一種難得可貴的忠。

曹操的詭詐,劉備的謙遜,諸葛亮的謹慎,周瑜的狹隘,每一個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

在三國中,曹操和司馬懿都是用兵如神。但是兩個人都有自己致命的弱點:曹操多疑,司馬懿太過陰險。再說蜀國,首當其衝的必定是伏龍——諸葛亮。他那過人的機智,嫻熟的兵陣,無不讓後人歎為觀止。

這些人物和國家我們不難看出人的性格的重要性。性格關係著成功。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不要忠義,也應該要有誠信吧。誠信是一個人的永久身份證,我想,如果沒有了誠信,就不會得到大家的信任,大家都不想做一個缺點多的不勝列舉的人吧!

品《三國演義》,“誠信”二字便是其精華……

讀三國演義有感4

我是一個小書迷,看過許多書,其中,最令我深受啟發的書就是《三國演義》了。

《三國演義》作者是羅貫中,書中主要講述的是東漢末年魏、蜀、吳三國征戰的故事。在那個動盪的年代,諸侯四起,群雄逐鹿。書中情節的生動描述,人物的鮮明刻畫,引人入勝,讓我彷彿置身於那個烽火連天的時代。曹操的狡詐多疑、劉備的仁義寬厚、關羽的忠勇無雙、周瑜的英姿勃發,尤其是諸葛亮的足智多謀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三國演義》裡面有很多的計謀,成就了很多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經典戰例。

讀完這本書,我更加懂得了遇到困難要用智慧取勝,切不可魯莽行事。就拿我的一次圍棋比賽來說吧:在那次圍棋比賽中,對手一開始就顯示出了強勁的實力,很快就佔盡先機,我連連退縮,一時感覺無力招架。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我情急之中,突然發現他的一個並不起眼的漏洞,我想到了“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之計,表明上我疲於應戰,實際在為進攻做準備,我繞到了對方的漏洞處,出其不意的打了一個措手不及,切斷了兩處斷點,成功的將他的一地棋分開,很快便豁然開朗,扭轉乾坤。我勢如破竹,越勇,終於拿下這盤棋。

《三國演義》是歷史故事,同時也是一部充滿謀略和人物思想的的經典名著,它值得我們細細品讀。

讀三國演義有感5

在這個寒假中,我看了《三國演義》這部書,經歷了不同的人和事,明白了做人與處事的道理。

這部書講的是東漢末年,漢帝無能,導致朝庭潰敗,天下大亂,諸侯紛起,各佔一方,自封為主。經過無數次的戰鬥後,司馬炎統一“三國”,自立國號為“晉國”。在這當中,有許多英雄偉人,他們盡忠、盡職,為人正直,有骨氣,值得我們學習。也有陰險狡詐、爭名奪利,讓我們感得恥、恨。

東漢末年,黃巾造反。大將軍何進一邊派人鎮壓,一邊張榜招賢,共滅黃巾的起義軍。各路諸侯接到榜文後,紛紛起兵,共滅黃巾,保護朝庭。這讓我明白了做人要盡忠報國,為了國家寧可犧牲一切的道理。

何進死後,董卓造反,要廢少帝,把握朝政。丁原挺起,與董卓公開對抗,以保少帝,保住漢王朝。這說明做人要不畏強權,不怕犧牲,勇敢的與惡勢力鬥爭。

吉平與董承等合謀共誅國賊曹操。後被曹操抓住,嚴刑烤打吉平,逼他說出同黨,吉平被折磨、拷打,死也不供出同黨。教育了我們對於一些重大的機密,要守口如瓶,無論如何也不能告訴敵人與外人。

曹操圍攻徐州,關羽被俘,曹操要關羽投降。關羽為了不出賣劉備,不害兄弟,寧死不降。讓我明白:手足之情重於一切,無論怎樣,也不能加害親人,出賣友誼。

劉備心地善良,待人寬厚,得到各路諸侯的喜愛、敬佩,後來有了一份偉大的基業。告訴我們:要待人寬厚,只有你對別人熱情,給予幫助,你就有同樣的回報。

曹操在三國中評論甚多,有人說他是英雄,有人說他是梟雄,有人說他是奸雄。我認為他是一個“賊“,一個實實在在的賊。他把曾經給他出謀劃策的人通通殺死,或迫害。他逼死荀或,囚禁毛階,殺死崔琰,斬死楊修。這種人遭厭惡。

而諸葛亮是一個智慧的化身。他幫劉備出謀劃策,忙前顧後。在先主死後,一心一意輔佐阿斗,鞠躬盡瘁,受到後人的敬仰,我們應該學習他這種一心輔國,為國家盡力的優秀品質。

《三國演義》寫的真好看,我從中瞭解到了許多的歷史故事,也讓我明白了許許多多的人生哲理。

讀三國演義有感6

放下沉甸甸的《三國演義》,那淋漓盡致的情節、拍案叫絕的計謀,還有的餘音繞樑,豐富的句子、富有表達性的好詞佳句,都深深在我腦子裡紮了根。 回想起關羽、張飛、劉備桃園三結義,劉備參軍時,遇到一位威風凜凜、個子一尺七左右,於是便擺酒設宴,酒興發了一半,一名個子一尺八長的好漢推著車過來了,三鳳眼,於是,他們便坐下談天說地。那“把酒問青天”的豪邁氣概、爽快的性格,真可謂是英雄啊!

放下沉甸甸的《三國演義》,那淋漓盡致的情節、拍案叫絕地計謀,還是餘音繞樑,豐富的句子、富有表達性的好詞佳句,都深深在我腦子裡紮了根。

回想起關羽、張飛、劉備桃園三結義,劉備參軍時,遇到一位威風凜凜、個子一尺七左右,於是便擺酒設宴,酒興發了一半,一名個子一尺八長的好漢推著車過來了,三鳳眼,於是,他們便坐下談天說地。那“把酒問青天”地豪邁氣質、爽快的性格,真可謂是英雄啊。他們三個原本都是些粗魯地農民,但是倉促的招兵起義,志同道合的三位好漢在此相遇。

想起三人戰呂布,那才喝為精彩,關羽甩了甩青龍偃,拍馬迎戰,刀光劍影,雁氣長吼的蒼穹下,兩道閃電在殊死搏鬥,呂布來了個橫劈,關羽往後一躺,說時遲,那時快,立刻向呂布腋下刺去,好個呂布,來了個半腰擋,把刀彈了回去。張飛見久戰不宜,也拽著長槍,拍馬飛去。又鬥了幾十回,劉備也出馬,三人揮起手中的兵器,向呂布砍去,呂布見不妙,虛刺一槍,逃離戰場,那精彩刺激的情節、豐富的語句,讓我越看越入迷,陶醉其中。回到應內,便舉杯慶祝,也讓我有了勝利感。後來,兄弟三人經過南征北戰,建立起了兵力厚實的軍隊。

劉備三次拜訪諸葛亮,終於請出了山,開始輔助大業。絕世奇才諸葛亮略出計謀,讓久經沙場的軍隊百戰百勝。

我也從中學到了許多計謀,課外知識也增加了許多,《三國演義》,讓我的性格從開始孤僻走向開朗,從心胸狹窄變成體面大方。

讀三國演義有感7

在今年的暑假我讀了三國演義。這本書講的是黃巾軍大亂到晉王朝的司馬炎統一中國。這本書中的重要人物有劉備,孫權,曹操。他們各自統領了魏,蜀,吳三個國家,每人都有本領,都讓我很佩服。

在三國中,我最喜歡的人物就是魏國曹操。曹操精通用兵,所以他統治的魏國是當時三國中最強大的。

而在蜀國中我最佩服的是諸葛亮,他既善於用兵有善於用計。因此在他的幫助下,劉備漸漸的強大起來。直到後來取了西川稱王稱帝,諸葛亮功不可沒。劉備死後他的兒子劉禪繼承了帝位。他的無能使蜀國被魏國打敗。在魏國他每天喝酒取樂。

劉備生前最害怕曹操來攻打他,於是他和吳國結盟。吳國的主人孫權有很多的大將。周瑜就是其中之一。但是他的心胸狹隘,最最後因嫉妒諸葛亮而死。但是他也是個足智多謀的人。在火燒赤壁中打敗了曹操的一百萬大軍。

在三國中雄心起伏,誰都想稱霸天下。演繹了中國的一段歷史。讀了這本書我懂得了很多歷史知識。

讀三國演義有感8

你知道什麼是忠誠?你聽到或看到過忠誠嗎?忠誠就是武聖人關雲長被曹操俘獲後在名利和金錢的誘惑下依然不肯背叛自己的主公劉備。這是要有多大的定力才能守住底線。在看罷《三國演義》我對忠誠有了更多的認識。

在《三國演義》這本書中有兩個故事最能體現出關雲長的`忠義。在劉備投靠袁術時,曾奉命去平定叛賊曹操,在一個戰鬥中劉備手下的一名大將被曹操俘獲,這時我心裡一驚,在想這一員猛將難道就這樣犧牲了?但是曹操十分愛才,不忍把這樣一員猛將殺害,於是就送給關羽大量的財寶和戰馬,赤兔就是當時曹操給關羽的禮物,但關羽不為所動,曹操又封關羽為大將軍,關羽也不投降,一心想著主公劉備,後來歷經艱辛終於逃了出來。

第二個故事是發生赤壁之戰後,關羽被派到麥城去保護荊州。當時魏國不甘失敗,就再次發兵去攻打荊州。去荊州必定要經過麥城,劉備知道魏國要進攻麥城,急忙把關雲長召回來,但是關羽拒絕了,他說:“我走後,荊州必然失守,不能再讓魏國這隻猛虎壯大起來了,我必須留在這裡。”關雲長真是義薄雲天啊!他不顧自己性命也要把曹軍打敗。不久,魏軍進攻麥城,關羽英勇殺敵,殺了一波又來一波,曹軍以人數上的優勢壓制了關羽,雙拳難敵四腳,一代梟雄就這樣犧牲了。

關雲長的忠誠真讓我們敬佩,在我們平時生活中也要牢記忠義二字,對待知己更要忠義,朋友有不愉快的事向你傾訴,你如果一時嘴癢把他不愉快的事情偷偷地告訴了別人,別人會因為這件事情取笑你的朋友,你讓你的朋友面子往哪放?這就是對朋友最大的不忠義,我們要時刻警記“忠義”二字,不要讓我們失去一個又一個朋友。

讀三國演義有感9

中國的四在名著,大家應該都知道,有《西遊記》、《三國演義》、《水滸傳》、《三紅樓夢》,我看的第一本就是《三國演義》,這,是我最喜歡看的名著之一。

三國演義講了一個哲理,即“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故事開頭,便是統一的東漢搖搖欲墜,黃巾起義、董卓生亂。接著,曹操與袁紹大戰,勝利之後建立了魏國,率兵進攻住在江南的孫吳,於是引出赤壁之戰。赤壁一戰後,三國漸漸形成。可最後,魏國也被晉取代,晉國消滅了蜀國與吳國,最終天下一統。這就這樣道出了一個重要的歷史規律。

在《三國演義》當中,我最喜歡以最敬佩的人是諸葛亮,他十分的機智、勇敢。知天時、曉地利,識人心,巧妙地解決了一個個不可能的難題,又給對手一個有力的回擊,最終往往會取得勝利。比如草船借箭,他算出三日之後必有大霧,又算出周瑜心胸狹窄,魯肅老實,曹操生性多疑,並計算好了逃跑時的速度。看到這裡,我的腦海中彷彿浮現了這樣的畫面:一艘艘扎著草人的船在大霧中朝曹操大本營駛去,然後曹操讓射手朝船放箭,當稻草人上扎滿箭後,順流而下,回到了吳軍的大本營,讓周瑜甘拜下風。

在三國中,我最喜歡的場景是火燒赤壁。它講的是曹軍與吳軍在赤壁決戰,諸葛亮算到東風來臨之時,假裝上祭壇求風。周瑜與黃蓋也擺了苦肉計,讓曹操誤以為黃蓋是來投降的。當然,他們也在曹操的軍隊中插入了內奸“龐統”,龐統想到曹軍團隊許多軍人水土不服,就假意向他獻策,讓曹操把戰船鎖在一起。然後東風來了,黃蓋奮不顧身點燃了曹操軍的戰船,在東風下,又由於戰船鎖在了一起,曹操的軍隊要麼被淹死,要麼被燒死,要麼被隊友踩死,要麼被周瑜的隊伍殺死,總之,曹操在赤壁之戰中元氣大傷,只剩下一隊殘兵敗將,又敗走於華容道,最終活著回到許都的寥寥無幾。

我喜歡赤壁的原因,是因為吳軍十分機智,把計策安排的的十分完美,把事情做的十分完美,不讓一點點缺少導致戰鬥的失誤。他們知道自己的兵力不能與對手硬碰硬,就懂得用智慧,而不是用蠻力將對手打敗。這一點我十分敬佩。

《三國演義》是一本好書,你值得擁有。

讀三國演義有感10

話說三國,各路英雄豪傑,不勝列舉。要論其中翹楚,非諸葛孔明莫許。作為諸葛“半仙”的鐵桿粉絲,他的英雄事蹟我可以說上三天三夜!可你若認為我今日是為了“吹捧”偶像的無雙智謀,那可就失算了。預知詳情如何,且聽我慢慢道來。

鏡頭回放——與亮同行

冬靄沉沉,四面大霧環繞,曹營諸將尚在酣睡之中。忽然,只聽擂鼓之聲猶如天雷滾滾,從江上傳來。曹操大驚,乃知蜀吳聯合來犯,忙召弓箭手速速趕來,萬箭齊發。不料諸葛先生早有準備,命草船一面受箭後立馬調轉方向,讓另一面船身也來受箭,待草船“借”滿箭後,喊過一聲“多謝曹丞相!”便欣然離去。望著滿載而歸的諸葛亮,望著眼前如期而至的十萬之箭,本想借機陷害諸葛亮的周瑜自嘆不如。

氣度不凡——可敬可嘆

初讀《草船借箭》,我只覺諸葛先生是位神機妙算、臨危不懼的謀士。可在反覆咀嚼這篇課文後,我逐漸對諸葛亮這位英雄有了別樣的看法——氣度不凡。想那諸葛亮何等聰明,豈不知周瑜對他有謀害之心。但他並不揭穿周瑜,而是將計就計,把自己的實力展現給周瑜。而且在借箭成功之後也未曾驕傲,藉機打壓周瑜,而是以大局為重,聯合周瑜合力抗曹,可見諸葛先生氣度之寬廣。

退而結網——身體力行

諸葛先生有此等氣度,我作為他的鐵桿粉絲若只知不學,那豈不失職?暑假如期而至,我與弟弟閒來無事各自隨性作畫,起初我二人有說有笑,但不知怎的,弟弟的眼中流出淚珠,口裡也漸有嗚咽聲,我簡直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於是上前一看——原來弟弟作畫的本子乃我的暑期作業。估摸著因為上回表妹在我的字帖上作畫被我狠狠訓了一通,弟弟意識到自己也“闖禍”了。我眼睜睜地看著自己認認真真完成的假期作業被弟弟弄得一團亂,氣不打一處來。剛要開始我的“河東獅吼”,一個念頭跑進了我的大腦:諸葛先生知曉周瑜要陷害他,他也不生氣、不計較,我的偶像有氣度我也得有,更何況弟弟用鉛筆作畫,擦掉也不是件難事。如此想著,我便抱起弟弟幫他擦乾眼淚……

氣度,讓英雄更顯魅力,也讓我更具胸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