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圖騰的讀後感400字

才智咖 人氣:1.46W

狼圖騰的讀後感400字1

《狼圖騰》這本書講的是主角陳陣從北京到蒙古學習的事。陳陣到了蒙古,對蒙古狼產生了興趣。蒙古人崇尚狼,他們認為狼是騰格里(也就是咱們所說的天)派來的,他們每回長嘯時,鼻子都朝著天上;他們每回打完了一大批獵物都要轉幾圈圓形才吃飯。蒙古人認為他們是再向“騰格里”報告。在蒙古,人們把打狼認為是最羞恥的事情。是侮辱上天。因為狼被蒙古人信奉,所以蒙古人死後要裹上毛毯放到馬車上在土坡上讓馬賓士直到死者被顛下來才回到家裡。死者被狼吃了以後,人們認為狼會把死者帶到天上,所以每當死人,都要讓狼吃了。在蒙古,蒙古狼很有耐心,一般伏在草叢中,一呆就是四五個小時才出手。蒙古狼被蒙古人信奉還有一個要點。是他們保住了草原,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每當春天,嫩草綠油油的,黃羊就成群結隊地出來吃草,它們吃草跟收草機一樣吃的極快,極乾淨,被啃過的草地沒一片不是光禿禿的。因此,陳陣掏了一窩狼崽又養了一隻小狼進一步觀察。

狼圖騰的讀後感400字

讀完這本書,我的感受是蒙古狼精通每一樣兵法,真讓人感慨萬千,蒙古狼彷彿有神助一般,每一次狩獵必成功!他們有團結意識,不丟棄每一個同伴,他們團結一致幹什麼事都一起幹。所以戰無不勝。我們要向蒙古狼學習,團結一心不吵架。

同學們,聽了我的介紹,你是不是很敬佩狼呢?作文

狼圖騰的讀後感400字2

小時侯,在我的記憶中,狼算是所有動物中最凶猛最恐怖的了。有不少關於狼的貶義成語,如:狼子野心,狼狽不堪,狼狽為奸。還有那狼外婆的故事伴隨了我的童年。看著這些成語和故事使我覺得狼是一種世上最惹人厭的動物,直到我讀了《狼圖騰》才改變了我對它的看法。

這本書講的是一個漢人到了草原從認識狼到崇拜狼的經理和心理活動。在這本書裡,我看到了真正草原狼的野心和頭腦。

說到狼的野心,我就得拿人的野心跟它們比比了。狼雖然老盤算著有一頓美餐,但不到萬不得已的情況下是不會攻擊人或牲畜的。它們的野心是理智的,合理的。但是人呢?人跟狼一樣會盤算著一些美好的事物,像要有權利,有名利,有金錢,有名氣等等。但有些人根本就學不會狼的自食其力,而是拿金錢或不正當的手段去換取他們想要的東西。但是這樣換來的東西還留有多少價值呢?可以說人的野心是不和乎情理的,這些野心不但不會激勵自己反而會讓我們誤入歧途。

人的野心的質量現在是比狼略遜一籌了,現在看看狼的頭腦。有句話說,“成功是準備出來的。”我認為這句話,人比狼說得次數多,可狼比人的.理解深。狼從不打無準備的戰,踩點,埋伏,攻擊,打圍,堵截等等,都組織嚴密,很有章法。好像在實踐孫子兵法。狼的頭腦,使它具有天生的軍事才能。狼頑固不屈的性格,狼的團隊精神是它有著頑強的生命力和戰鬥力。三十六計中除了美人計,說不定其餘的三十五計都是人向狼學到的。

這樣說來,狼做人的導師是輕而易舉的事情了。

沒有《狼圖騰》這本書我們又怎能相信這一現實呢?所以,謝謝狼和《狼圖騰》,你們真的教會了我很多知識和做人的道德風範!

狼圖騰的讀後感400字3

以戰術取勝的草原民族,曾多次統一中原,據說他們的戰術戰法取之狼道。正因為這樣,狼的智慧、狼的勇氣、狼的耐力、狼的團結再他們身上有了完美的體現,正是這樣,使遊牧民族所向無敵。

相比之下華夏民族的龍圖騰缺少遊牧民族的狼圖騰團結的精神,真因為缺少這種團結精神,所以華夏民族被遊牧民族統治。是呀,如果一個國家少了團結,這個國家只能被別的國家欺辱,而無反抗的力量。在生活中團結也是不可或缺,如果一個集體缺少了團結,那麼他將被這個社會所淘汰。而以狼為圖騰的遊牧民族正因為學習到了草原狼的團結才以少勝多攻下了華夏民族。

草原狼的存在為中國名勝也做出了不可小視的貢獻。如果沒有草原狼,那麼遊牧民族也不可能如此強大,如果沒有如此強大的遊牧民族華夏民族也不可能修建長城防禦外敵。正因為草原狼的存在使中國有了歷史性的改變。

草原狼的智慧、勇氣、耐力、團結的精神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如果我們學到並學會了這幾種精神,那麼我們的祖國將無比強大、無比富強。

狼圖騰的讀後感400字4

《狼圖騰》這本書是一個阿姨借給我的。當我翻開它的第一頁時,就被它那精彩的語句吸引住了。

《狼圖騰》這本書講了:作者在額侖草原插隊十一年,在這期間,他觀過狼戰,打過狼,養過狼。在與小狼的親密接觸中一次又一次地感悟“狼圖騰”的真諦。在小狼死去時,他見到了自己心中真正的“狼圖騰”。而草原也因為外來戶的侵蝕和草原狼的滅絕美景盡失。

《狼圖騰》這本書可以稱得上是一本奇書。它是迄今為止唯一一部描寫草原狼的書。如今,狼在我們心目中早已變成謾罵與詛咒的物件,毫無崇拜可言。但在這本書中,狼可敬可畏,更多的是狼的優秀品質。從中,我也學到了狼優越的團隊性與扶老攜幼的品質。煌煌五十萬言,顯示出了作者的勇敢與智慧,還有充分的閱歷。我也讀出了草原狼的深沉與豪放,狼媽媽們急切的尋子願望。其中生動的語句讓我歡樂,讓我憂愁,也讓我悲傷。

這本書讓我的心靈昇華,也讓我積累了許多好詞好句。我愛這本書!

狼圖騰的讀後感400字5

今天讀了狼圖騰第一章,不愧是一本好書,才看到第一章就帶給人如此的震撼,其實很早以前就知道這本書了,那是去年九月份在北京,我媽媽看了這本書,跟我說這本書不錯,表面寫狼,實則寫人。當時我很不以為然,後來又聽文學院一個同學盛讚這本書,才有了想看看這本書的願望,今天總算看了這個第一章。

表面寫狼,實則寫人。其實我覺得狼比人還要優秀,突出的戰鬥技巧,完美的團隊精神,精確的作戰指揮,人恐怕也比不上,其實狼好比商場上的人,商場上的戰士正是需要這種精神才能戰無不勝。正如張瑞敏所說,擁有狼的精神的團隊是可怕的,因為他是最勇敢,最厲害的。以前總覺得江狼尊為圖騰是可笑的,世界上又有什麼動物比得過人呢?不過現在明白了,狼豈止是狼,他簡直是神!

通過看這本書,我對草原上終日和狼打交道的人有了崇高的敬意,他們並不是一個因為閉塞而落後愚昧的群體,二是一群偉大的衛士。與狼作鬥爭,保衛自己的家園,在與狼作鬥爭的過程中,他們形成了我們自以為天之驕子的大學生所無可比擬的智慧和勇氣。

向狼群學習吧,向草原衛士學習吧!

狼圖騰的讀後感400字6

《狼圖騰》讓我瞭解到了遊牧民族與農耕民族之間的差異,在人與自然、人性與狼性、狼道與天道之間似乎存在著追求關注和焦點。閱讀此書,我瞭解了這個時代關於狼圖騰的知識。因為它的厚重,因為它的不可再現。因為任由蒙古鐵騎和蒙古狼群縱橫馳騁的遊牧草原正在或者已經消失,所有那些有關狼的傳說和故事正在從我們的記憶中退化,而取而代之的則是人們對狼的誤解。

這部以狼為敘事主體的小說,給我們展示了在寬廣、遼闊、深沉、靜謐的蒙古大草原上,蒙古遊牧民族對狼圖騰的崇拜,演繹了自然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價值,也從新的角度給我們探討了狼性和羊性以至國民性的深刻哲理。

在環環相扣的“狼故事”的緊張氛圍中,蒙古狼卓越的智慧、機警的作戰、堅強的意志、忘我的忠義、濃厚的親情歷歷在目,還有以畢利格老人為代表的蒙古草原的遊牧文化也是文明悠長。

主人公陳陣養的小狼活靈活現,把狼性的熱愛生命與頑強的忍耐力更刻畫的栩栩如生:在對待食物上,小狼對喜愛的食物居然可以先觀察在偷襲;對烈日的暴晒,小狼能想出用挖洞的方法隱藏身體;對脫離家園的遷移小狼可以一次次寧死不屈的和牛馬車抗爭也不妥協。現代社會是競爭的社會,也是合作的社會,社會分工越來越細,單靠一個人的力量是無法把工作做好的。所以我們得像狼一樣有團隊意識,充分的信任工作夥伴,各司其職而又互相幫助,這樣才能取得最大的利益。

狼圖騰的讀後感400字7

在茫茫書海中,我終於找到了一本合我心意的好書,它就是姜戎之作——《狼圖騰》。

我讀過傑克。倫敦《熱愛生命》中頑強掙扎的病狼,我讀過西頓《狼王洛玻》中威猛勇敢的狼王,可《狼圖騰》卻是我看的第一本描寫、研究草原狼的奇書。這部作品生動刻畫了草原狼的一舉一動,草原狼是個奇特的物種,聰明智慧而又勇敢團結,它是縱橫草原強大的蒙古兵的老師。草原狼教會了他們各種戰術、生活方式和牧場的繁殖。如果沒有草原狼,恐怕整個蒙古民族就會從世界上消失。

如今,蒙古鐵騎和蒙古狼群縱橫馳騁、自由穿行的遊牧草原已經一點點、一點點逐漸的從人們腦海中消失淡化。如果不是此書,曾經令人記憶深刻的草原狼,也會漸漸在我們生活中淡化,像灰塵一樣消失。

《狼圖騰》是一本非常值得一看的書,不但寫了令人害怕的狼群,還寫了蒙古大草原的美麗景色。那裡美如仙境,羊群在茂盛的草叢中吃草,不時,去湖裡喝水。綠樹成蔭,鮮花盛開。要說景好、樹美、花香,還得說是姜戎先生寫得好!

本書還有一個非常經典的地方:就是情節生動,親切自然。作者並沒有用華麗的詞藻堆砌,而是按自己的真實想法,自然的去寫,非常感人。文中的主人公——北京知青陳陣,經歷了許多事:他掏過狼崽,養過小狼,與狼戰鬥過,也與狼纏綿過,並與他親愛的小狼和獵狗共擔苦難,經歷了青年時代痛苦的“精神遊牧”。

好了,讀到這裡,你們也會有一個個大大的問號了吧!不用問我,只要開啟這本書,問號就會一個個圓滿的解決!

狼圖騰的讀後感400字8

這是世界上迄今為止唯一一部描繪、研究蒙古狼的“曠世奇書”。只要你閱讀這本書,將是他們這個年代享受不盡的關於蒙古草原狼的精神盛宴。因為它的厚重,因為它的不可再現。因為任由蒙古鐵騎和蒙古狼縱橫馳騁的遊牧草原正在或者已經消失,所有那些有關狼的傳說和故事正從我們的記憶中退化,留給我們的僅僅是一些道德詛咒和刻毒謾罵的文字元號。感謝這本書的作者姜戎。32年前,作為一名北京知青,他自願到蒙古邊境的額侖草原插隊,長達11年。在草原上,他鑽過狼洞,掏過狼崽,養過小狼,與狼戰鬥過,也與狼纏綿過。還與他心愛的小狼共同患難,經歷了青年時代痛苦的精神“遊牧”。

不僅這樣,文學批評家—孟繁華還對這本書寫道:

《狼圖騰》在當代中國文學的整體格局中,是一個燦爛而奇異的存在,如果將它作為小說來讀,它充滿了歷史和傳說;如果將它當作一部文化人類學著作來讀,他又充滿了虛構和想象。作者將他的學識和文學能力奇妙地結合在一起具體描述和人類學知識又相互滲透得如此出人意料、不可思議。顯然,這是一部情理交織、力透紙背的大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