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憶·慰籍·珍惜—讀《朝花夕拾》有感

才智咖 人氣:3.12W

當賞讀完一本名著後,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後感了。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讀後感而煩惱吧,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回憶·慰籍·珍惜—讀《朝花夕拾》有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回憶·慰籍·珍惜—讀《朝花夕拾》有感

回憶·慰籍·珍惜—讀《朝花夕拾》有感1

還有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魯迅首先使用了許多鮮亮的文字記敘在百草園無憂無慮的生活,接著再寫道“我”不得不告別百草園去三味書屋上學。前邊寫的百草園很好地反襯了後來在三味書屋讀書的乏味生活,體現了魯迅對舊社會私塾的不滿。裡面還有很生動傳神的人物,如長媽媽,她是個需要一分為二看待的人。

因為社會的影響,“阿長”保留了許多迂腐的習俗,像在新年的早晨要吃福橘,喜歡切切察察,喜歡告狀,還盲目地對“長毛”的故事妄加評論,甚至還踩死了“我”喜愛的隱鼠。因此,“我”對她懷恨在心。看到這,讀者在腦子裡勾勒出的是一個活脫脫粗俗、守舊的婦女形象。然而,魯迅對她的印象遠不止這些。她有可愛的一面。“阿長”知道“我”喜歡《山海經》,跑了許多路,幫“我”買來了《山海經》。由此,“我”又認為她“有偉大的神力”。在《阿長與山海經》的結尾,魯迅表達了他對阿長的愛,他希望仁慈的地母能讓阿長安息。

回憶·慰籍·珍惜—讀《朝花夕拾》有感2

“帶露折花,色香自然要好得多,但是我不能夠。”我想這描寫的就是朝花吧!作者只是想借著朝花,拾起那絲往日愉悅的回憶罷了。他想把心中那壓迫的世界遺忘,幻化成一個歡樂而又蕪雜的想法。歡樂而又蕪雜的書與文章,雖只是靈光一閃,便可忘掉整個悲傷世界,只記住了美好回憶。所以,才取其名為《朝花夕拾》吧!

其實,按常理來說,魯迅不過凡人,與我們沒有什麼不同,都是飽含七情六慾的國人。可是,因時代而改變了一切。

從魯迅先生的童年來說,既是悲傷的,又是歡樂的。魯迅先生的父親生病,卻因封建思想的迫害而未讓其度過一個安穩的晚年。《狗貓鼠》中,因為“仇貓”,諷刺了大眾的精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魯迅先生從悲傷中,尋出了開心的靈魂。可見,魯迅先生的童年可真是笑中帶淚。成年後,魯迅先生更是經歷了酸甜苦辣。

我想,朝花啊,拾起那絲回憶,想起一片風花!

回憶·慰籍·珍惜—讀《朝花夕拾》有感3

國小時期便在書架上擺放的《朝花夕拾》,那是可是一頁也看不下去,不僅看不懂,更不明白作者在講什麼。但時隔幾年再來翻看,拭去灰塵的它,卻更加奪目。

不知魯迅先生寫下這一個個文字時的心情,會不會也伴隨著當時的情緒,憶起童年時的窘迫會不自覺笑出聲,想到離別時的情形,也會輕嘆一聲。

這便是它被魯迅先生所賦予的魅力。

在燈會中扮演各路鬼神的人們,在迎神賽會前後心情的巨大反差,已顯蕭落的小院中欣喜的翻開四本書,以及櫻花樹下長長的辮子……即使是書上的文字,卻好似要破紙而出,隨便翻上的一頁,都在紙上呈現出一場精彩絕倫的電影。

在電影中,我們找到了自己的影子。

百草園院中不斷行動的身影,和雪地裡驚歎的眼神重疊。三味書屋畫上的鹿下,總有一雙似懂非懂的眼睛,伴隨著“伏羲氏以立,人質自異常”的書聲逐漸暗淡下去。一直逃避追捕報復的貓,竄入了草叢中,驚起地裡的雲雀子,眼神卻尋覓著已經隱匿在洞裡的老鼠。

一雙經歲月渾濁的眼睛,在背後望著這一切。

良久,聽到筆落下的聲音,聽到燈燭熄滅的嘆息。

歲月靜好。

回憶·慰籍·珍惜—讀《朝花夕拾》有感4

魯迅先生的文筆一向尖刻,直抵“正人君子”的痛處,以盡其嬉笑怒罵之風,將黑暗社會、宗教、禮孝一一揭示,毫不留情。

但我分明在《朝花夕拾》中看到一個無比溫情的魯迅,一個在童年時調皮搗蛋但心懷慈悲的迅哥兒。

《朝花夕拾》原名《舊事重提》,是45歲的魯迅對往事回憶的十篇散文編合而成。雖45歲不應是一個特別容易沉溺於回憶間,沉陷於往事的年齡,但對於魯迅,用筆用心用文字抒發了一種滋心潤肺的慰藉。是的。慰藉。

當生活的顛沛流離,社會的黑暗,因擾著這位大師時,心中那股故鄉的愛,老鄰舊友的回憶就更如一枚橄欖澀而濃郁。百草園中蔥蒼的植物世界,忙碌而豐富的昆蟲大觀,此時的魯迅應該早已幻化成那幼年的模樣,做著童年的夢境罷。

如煙的過往帶走了一段永不折返的時光,留下的是那濃郁厚重的情感濃烈要噴薄而出。是對往事的重新思考,還是對回憶的一種深深愧疚,都昭示著珍惜。是的,珍惜。

魯迅的童年承載著太多的愛:慈愛的長媽媽,嚴厲博學的父親;而幼時的魯迅則常常懷著對長媽媽的深切不滿,覺得她嘮叨,愛講閒話,踩死隱鼠;但回憶那種童年被認為無所不能的長媽媽帶來的《小海經》,照顧陪伴他“黃胖而矮”的身影早已被綻成一種珍惜,而化成一句:“仁厚黑暗的地母呵,願在你的懷裡永安她的魂靈”。

在歡天喜地看五猖會時被父親強迫背《鑑略》那種對父親的腹非,不滿在夕拾中卻只有對父親病的耽誤,迷信而深摯的懺悔之情,從而將魯迅內心柔軟,溫情的心靈一面展現成一道罕見的風景。

也許人生就是如此,到需要回憶來慰藉時,發現手中的卻是自己失去的最珍愛的東西從而追悔莫及。連大師都難免如此,而凡人又何嘗不是呢?只求暮年時,感概多一些,遺憾少一些;感動多一些;悔恨少一些而已。

回憶·慰籍·珍惜—讀《朝花夕拾》有感5

鮮花因為陽光的照射變得光彩奪目;青山因為小溪的附和變得雄偉壯觀;小草因為雨水的滋潤變得生機勃勃;而我因為書籍的哺育變得才華橫溢。

在這個豐富多彩的暑假裡,我讀了《朝花夕拾》這本書,裡面動人的情節是我的心情跌宕起伏,久久不能平靜。《朝花夕拾》分為10篇散文,其中,最讓我難忘的還數《瑣記》這篇文章。

這篇散文主要講了魯迅的少年時代印象中,有一個似乎對孩子很好的衍太太,其實她是個表裡不一、令人厭惡的人。後來又寫了作者對自己離開家鄉去南京求學的過程。當時的江南水師學堂和礦物鐵路學堂的種種弊端和求知的艱難,批評了洋務派辦學的“烏煙瘴氣”。作者也記述了最初接觸進化論的興奮心情和不顧老被反對,如飢似渴地閱讀《天演論》的情景,表現出探索真理的強烈慾望。

讀到這裡,我不禁聯想到我們曾學過的一篇課文《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這篇文章通過列舉事例來論證觀點,告訴我們只有多思考的人和那些具有鍥而不捨精舍的人才能找到科學的答案,從而激勵我們樹立正確的學習態度和生活態度。是啊,其實發現真理並不難,只要你從細小的,習空見慣的現象中發現問題,追根求源,反覆研究,就能發現真理。

回憶·慰籍·珍惜—讀《朝花夕拾》有感6

今天我讀了魯迅先生的朝花夕拾,本文寫了魯迅先生的兒時到老了的事。本文寫出了寫出了一個以筆代槍,同惡勢力不屈抗爭的偉大斗士,此刻成了一個遠遊歸來的慈愛溫和的長者,在自己魂牽夢縈的故鄉和心靈的家園中輕輕拂去歲月的積塵,而後,氣定神閒地娓娓道出一個個生動清晰的故事,一個個鮮活形象的人物——長媽媽、衍四太太、五猖會上的無常、百草園中的美女蛇……

本文中還多次寫出了魯迅先生在國外的教師,如在《藤野先生》中,魯迅日本的醫學導師藤野先生是一位穿著不拘小節的人,“這藤野先生,據說是穿衣服太模糊了,有時竟會忘記帶領結;冬天是一件舊外套,寒顫顫的……”。但藤野先生對工作是極其認真的,他把“我”的講義都用紅筆添改過了;血管移了一點位置也要指出。這個對比手法,較好地寫出了藤野先生的高貴品質,寫出了魯迅對他的景仰。另外,藤野先生對中國留學生孜孜不倦的教誨及對學生的一視同仁,這與日本學生對中國學生的輕蔑態度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體現出藤野先生是個真正的君子。 在《朝花夕拾》中魯迅先生用自己那有沒的筆法,寫出了自己兒時的見解與感悟。

回憶·慰籍·珍惜—讀《朝花夕拾》有感7

魯迅先生就是中華民族優秀的思想家,他的許多作品,既是他獨特的生活歷程的寫照,也是全民族所經歷的心理歷程的反射。讀《朝花夕拾》讓我走進了魯迅自己的記憶的視窗,站在作者自己的思想高度上,觀望作家的童年記憶和青年曆程。散文集是對逝去歲月的回憶,有真摯的情懷,有無奈的感傷。歡快的時候,我感到有沁人心脾的馨香襲來;鬱悶不樂的時候,我感到無名的寂寞前來吞噬。這一切,確實是能真切的感受得到的。在此書中,當然也有魯迅先生一貫的諷刺辛辣,但更多的,卻是一種老年人回憶往事時的脈脈溫情。

過去的日子裡,我們的國家有著太多的屈辱,我不得不為我生在如此繁榮富強的社會感到慶幸,但同時又感到壓力之大:從過去的時間裡,中國人民已深深感受到“落後就要捱打”,所以作為未來祖國的棟樑,我們要肩負起富強祖國的大任!

回憶·慰籍·珍惜—讀《朝花夕拾》有感8

有人說柔軟的舌頭是最傷人的武器,也許魯迅先生正是想達到這個目的吧在《朝花夕拾》中,魯迅大量使用了對比和諷刺的手法。如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魯迅首先使用了許多鮮亮的文字記敘在百草園無憂無慮的生活,接著再寫道“我”不得不告別百草園去三味書屋上學。前邊寫的百草園很好地反襯了後來在三味書屋讀書的乏味生活,體現了魯迅對舊社會私塾的不滿。在《藤野先生》中,魯迅日本的醫學導師藤野先生是一位穿著不拘小節的人,“這藤野先生,據說是穿衣服太模糊了,有時竟會忘記帶領結;冬天是一件舊外套,寒顫顫的......”。

但藤野先生對工作是極其認真的,他把“我”的講義都用紅筆添改過了;血管移了一點位置也要指出。這個對比手法,較好地寫出了藤野先生的高貴品質,寫出了魯迅對他的景仰。另外,藤野先生對中國留學生孜孜不倦的教誨及對學生的一視同仁,這與日本學生對中國學生的輕蔑態度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體現出藤野先生是個真正的君子.魯迅在《朝花夕拾》中對一個人用了相當多的筆墨,那便是魯迅的保姆“長媽媽”,她是個需要一分為二看待的人。因為社會的影響,

回憶·慰籍·珍惜—讀《朝花夕拾》有感9

永別了,那段年少的時光!

青年時期的魯迅,彷彿活在黑暗中一般。青年時期,魯迅可謂嚐盡了酸甜苦辣。在各地的求學生涯使他了解了那個年代真正的面目。這其中,既有待魯迅和藹可親的藤野先生,也有為了給父親治病而不斷與魯迅周旋的`名醫,就在那些匆匆流逝的時光裡,魯迅漸漸地變了。他變得更加正直、嚴肅,更願意用他的神來之筆去抨擊、去諷刺。

我想,在青年時期,魯迅也一定有遺憾的事。常年在外漂泊求學,使得他陪伴家人的時間愈發漸短,尤其對待父親的死,魯迅一直耿耿於懷。看到父親喘得厲害,魯迅只希望父親能走得安詳,沒有痛苦。光是這一點,就已看出他與舊時中國人的不同,他的思想,是更勝人一籌的。

爾後,就是那個我們熟知的魯迅了。他亦會在百忙中抽出時間,整理並寫下《朝花夕拾》。我想,這正是他對曾經那段美好或痛苦的時光的緬懷吧!

回憶·慰籍·珍惜—讀《朝花夕拾》有感10

當看完這本散文集時,我深切感受到作者對童年生活的懷念。其中讓我感受最深的是《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譜寫了一曲童年往事。文中作者描寫了色調不同、情韻各異的兩大景區,先寫百花園,後寫三味書屋,百花園是個荒涼的地方。可是,他是作者的樂園。三味書屋是個私塾,如作者所說,“是全城中稱為最嚴厲的書塾,”樣子很是古老,兒童在那裡受到規矩的束縛,自由是沒有的,但作者也沒有把書塾寫成兒童的囚牢,在那枯燥乏味的三味書屋裡,卻有一股親切的氣氛流動其間,這就是兒童的諧趣。

百草園和三味書屋在結構上確實形成鮮明的對比,但書屋雖然是典型的私塾,而作者並沒有批判它,題目《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就點出了創作本意和內容,即敘寫自己從無限樂趣的樂園到全城最嚴厲的書塾的過程和心路歷程。

這篇回憶性散文,語言上簡潔清新 ,生動自然,輕鬆流暢,饒有風趣,給人面目一新之感。

回憶·慰籍·珍惜—讀《朝花夕拾》有感11

魯迅先生是一位眾所周知的大作家,其作品不遮掩、不用華麗的文字去渲染,書中從未有過一個壞形象,但卻能簡潔的表現出封建社會的醜惡與對人們的殘忍。因此,我更加喜愛他的作品。

他童年並不絢麗,同時也並不乏味。

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百草園無憂無慮的兒時生活甚是讓我羨慕,可是待我讀到三味書屋中私塾先生的嚴厲讓我感到忽如一陣寒風襲過。兒童喜歡玩樂的天性與封建式私塾教育的束縛。充分表明了魯迅先生對舊社會私塾教育給予極其不滿的態度。“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是的,但是這樣做,不就是讓孩子在起跑線上沒了信心嗎?所以應當讓孩子健康活潑成長。

《朝花夕拾》用通俗易懂的文字,活靈活現的人物,富有飽滿內涵的童年故事,抨擊著監獄般囚禁人們的舊社會。一切的感受,都是這麼天真,都是這麼的爛漫。最值得讚歎的是,作者以一個小孩的眼光去看待世界,讀起來讓我感到無比的親切,時不時還會引起我心中的共鳴。

時間的推移,童年漸漸遠去,留下的只是些朦朧不堪的記憶。細細的品味著《朝花夕拾》感受著那段不同年代的童年夢,與魯迅先生一起熱愛自然,嚮往自由吧!

回憶·慰籍·珍惜—讀《朝花夕拾》有感12

“我常想在紛擾中尋出一點閒靜來,然而委實不容易。”

兒時的美好事物,久別之後再嘗,滋味“不過如此”,但是留存在記憶中的,永遠都是“酸甜可口”的。浸潤著歲月的沉澱,賦予了原本事物不曾有過的美。所以,魯迅先生甘於記憶的“哄騙”,時而反顧。

文章中寫道,編定《朝花夕拾》時,天氣炎熱逼人,作者的心境是紛擾蕪雜的,但回憶那盆水橫枝,卻清涼怡人。

文章《狗貓鼠》表面上寫的是三種動物,其實“項莊舞劍,意在沛公”,寓意頗深。

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每一位子女的義務。但孝不可是盲目的,反人性的。讀《二十四孝圖》,感受到其中要求的“孝”比尋常所認為的更難幾十幾百倍。

《朝花夕拾》裡還有很多童年的趣事,給魯迅的一生帶了滋養與快樂。現在,我們都在為學習而努力,再也不能享受那種單純的快樂了。

回憶·慰籍·珍惜—讀《朝花夕拾》有感13

《朝花夕拾》中有13個小故事,其中,我最喜歡《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了,《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主要講:魯迅小時候家後面有一片很大的園子,名叫:百草園,百草園是魯迅小時候的樂園,他最喜歡到那裡去玩,百草園中有何首烏、木蓮、覆盒子等等。他冬天時在百草園中捕鳥,捕到的一般都是麻雀。家裡人送他去書塾,他一直不明白為什麼,書塾名叫三味書屋,三味書屋後面也有一片園子,但很小,他們都喜歡去園子裡玩,直到先生叫他們了,才回到書屋。先生讀書很入迷,他們就在先生讀書時,偷偷的玩,魯迅他卻在畫畫,最後,書沒讀好,畫倒是畫了不少。

讀完以後,我笑了,覺得魯迅的童年和我的童年一樣,都是那麼有趣,我在讀書時,見父母不在,也會偷偷的玩一會。《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生動地描繪了當時的水鄉景緻、民俗風貌,世態人情。讓人覺得那麼親切,好像回到了自己的童年一樣,使人心情愉快。

童年是美好的,童年是令人懷念的。

回憶·慰籍·珍惜—讀《朝花夕拾》有感14

我手捧魯迅先生的《朝花夕拾》,品味著從字裡行間透漏出的年少時的童真,神思似乎也飄向那些曾經屬於我們的逍遙日子。

《朝花夕拾》這本膾炙人口的鉅作,正同於它的名字一樣,是魯迅先生在中年寫下的回憶錄。老了,累了,回味起童年時的點點滴滴,心中還是會有當初的味道,想必別有一番滋味吧。清晨綻放的鮮花有了晨曦會顯得更加嬌豔,到了夕陽西下時分去摘取,雖失去了剛剛盛開時的嬌豔與芳菲,晚霞的照射卻使它平添了一種風韻,那若有若無的清香在風的導送下讓人浮想聯翩,像是在嘗一道佳餚,細細咀嚼,幼年時童真的味道留在心頭,慢慢漾開。

魯迅現實的童年並不乏味。他懷念在百草園無憂無慮的日子,與小動物為伍,彷彿這樣的童年才夠精彩。趁大人們一愣神,以神不知鬼不覺的速度鑽進百草園。油蛉在這裡低唱,蟋蟀也來伴奏。魯迅的童年似乎是在首大自然圓舞曲中度過的。

枯燥,乏味。是對魯迅先生在三味書屋生活的最好的詮釋。稍稍偷懶一會兒,也會被壽鏡吾老先生的一句:“人都到哪裡去了?”喊回來。整天除了讀書還是讀書十分無趣。這就是讀《朝花夕拾》有感。

回憶·慰籍·珍惜—讀《朝花夕拾》有感15

今天,我讀了魯迅先生所著的散文集《朝花夕拾》。這篇散文記敘了已到晚年的魯迅的童年回憶。使人浮想聯翩,回味無窮。

魯迅先生是鄉下人,卻能和城裡人一樣去讀書。少了鄉下孩子的粗狂,多了一份知書達理。少了城裡孩子的嬌氣,多了一種大度氣派。他童年時追求自由自在的日子,經常趁大人們一分神,就以神不知鬼不覺的速度,鑽進百草園,與百草園的萬物玩耍起來。油蛉在這裡低唱,蟋蟀也會來伴奏,魯迅的童年似乎是在一首大自然圓舞曲中度過的。他的童年多姿多彩,無憂無慮。

我想想自己,自己也曾擁有過那樣的光輝世紀。我以前住在一個小村莊,每天最喜歡的就是坐在河岸邊看著鴨子從身前遊過,頒著手指頭細數“一隻,兩隻……”;還喜歡捉迷藏時,躲在一個隱祕的地方,玩伴找我找得滿頭大汗,可自己卻在一邊偷偷竊喜……

美好的童年已經過去,現在我應該面對現實,努力學習。靠自己的堅持、努力、堅強,克服種種困難,戰勝種種挫折,為自己的人生添光彩。《朝花夕拾》使我受益匪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