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三國演義有感(集合15篇)

才智咖 人氣:1.1W

看完一本名著後,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後感了。那要怎麼寫好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讀三國演義有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讀三國演義有感(集合15篇)

讀三國演義有感1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每當這首《臨江仙》出現在我的視野裡,耳畔就彷彿想起古典劇《三國演義》中楊洪基那深沉而雄渾的音調,令人神往令人神思。心底平靜的湖面也泛起美妙的漣漪,思想也像插上了翅膀一樣,隨著歌曲穿越千年時光,去追溯令人嚮往的歷史……而這,都來自《三國演義》——心中永遠的經典。

《三國演義》是一部歷史,e不詳盡而巨集大的歷史。它記載了從東漢末年黃巾之亂到公元280年約一百一十多年的歷史。它以陳壽著《三國志》為模版,經過作者羅貫中大膽的藝術創作而完成的,是高深難懂的正史以一種生動有趣,貼近生活的藝術表現形式展現在廣大群眾面前,併為人民所喜愛。《三國演義》又是一部小說,作者匠心獨運,以妙筆生花溝勒出桃園結義,過五關斬六將,火燒赤壁,借東風,長板橋等一系列生動的故事,為婦孺皆知。他妙趣橫生的文字,以及馳騁於神出鬼沒境界的暢快,深深地打動了我,他,也成為我心目中永遠的經典。

《三國演義》為學者們列為“四大名著”之一,而它也確實無愧於這一美譽。翻開書,就如展開了一幅畫卷。作者並不華麗卻十分準確的文字就像點點筆墨給這幅畫居然會出朵朵奇葩,使每位讀者都深深陶醉於中。這裡既有鼓角爭鳴,硝煙瀰漫的戰場,也有文臣武將爭權奪利,勾心鬥角的糾紛,也不乏風華雪月,情意深長的愛情。引人入勝的情節,讓人忘卻了這是在述說歷史。而分明是在娓娓動聽的講述一個個美麗而動人的故事,我想這大概就是經典之作與眾不同之處。

然而使《三國演義》個讓人覺得奇妙的是在於他的戰爭前後經歷的細緻描寫和塑造人物形象方面的,獨樹一幟。這恐怕是包括《史記》在內的其他史書望塵莫及的,比如赤壁之戰,戰爭的起因是劉備兵敗,曹操妄圖吞併入吳,諸葛孔明舌戰群儒,周瑜抗曹是事情的經過,而後孫曹對峙,巧施連環計,火燒戰船這一連串驚心動魄的情節,掀起了故事的高潮,最後又以曹操兵敗,關雲長義釋華容道這原本出乎意料,卻又讓人欣然接受的結果圓滿的敘述了這巨集大的戰爭。而在人物塑造方面,更可以看出《三國演義》的獨到之處,劉備的仁德,張飛,趙雲,許渚,典韋的勇猛,魯肅的憨傻都被描寫得淋漓盡致,而“寧可叫我負天下,不叫天下人負我”的曹操的毒辣,“安居平王路”運籌帷幄諸葛亮的足智多謀,還有“降漢不降曹”“義薄天雲”關公的忠義令然更是被刻畫的入木三分,讀完《三國演義》滿腦子都是那殺聲陣陣的戰場,個個形象栩栩如生,不禁佩服作者自然流暢的文筆和巧妙的構思,那種巨集大一氣呵成的氣勢,令人讀完有種無可名狀的情感,深深地感受到了它的魅力。

《三國演義》一部鉅作!僅憑我的三言兩語又怎能細說?如今,硝煙離去英雄不在,千年古事已俱成塵灰,只剩那“刀光劍影,遠氣了鼓角爭鳴”的淡淡哀傷。

讀三國演義有感2

《三國演義》這本書是四大名著之一,它由羅貫中所寫,看完了這本書,我受益匪淺。

這本書描寫了公元3世紀以曹操、劉備、孫權為首的魏、蜀、吳三個政治、軍事集團之間的矛盾和鬥爭。在這本書中我最喜歡的是諸葛亮,他神機妙算、足智多謀、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劉備知道諸葛亮學識比得過張良、姜子牙,所以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輔佐自己。剛開始關羽和張飛不服他,但是很快,曹仁大軍殺往劉備所在的新野。孔明知道這一仗必須打好,於是就設計把曹仁的大軍引到草叢裡,再一把火把二十萬大軍燒掉。通過這件事,我覺得孔明是個神機妙算的人。

孔明不僅神機妙算,還足智多謀。在這本書中,我最喜歡的經典故事是—草船借箭。周瑜嫉妒孔明的才能,一直想害他,故意找了個理由,讓孔明在十天之內造好十萬支箭。這根本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但孔明神機妙算,觀天文,知道第三天夜裡會有大霧,就趁著大霧,用草船向曹營“借”了十萬支箭,提前七天順利的完成了任務。讓周瑜的計劃破滅。通用這個故事,我看了一個心胸狹窄的周瑜和一個足智多謀的諸葛亮。他知道周瑜要害他,卻不動聲色!利用自然規律和自己的聰明不費吹灰之力“借”來曹營十萬支箭,難怪周瑜捶胸頓足:既生瑜何生亮!我對他的敬佩簡直無法用言語形容。

不但足智多謀,而且有勇有謀。孔明指揮最好的戰役還是火燒赤壁。曹操領百萬大軍殺向江南,只因北方人水土不服,無法渡江,只好先操練。龐統施連環計,騙曹操用鐵索把船拴在一起,孔明又巧借東風,讓周瑜用火攻把曹操的幾萬艘戰船燒個精光。同時孔明還讓周瑜派兵馬在曹操的兵營門前備戰,一見火光,就攻打曹操的軍營,曹操大敗而逃,百萬大軍只剩下十幾人了。這個戰役中,我覺得在那個英雄輩出的年代,周瑜也算是氣度恢廓,大率得人的統帥,但因為他性格中有著嫉賢妒能、氣量狹小的致命弱點,以致他在孔明的光環下氣勢大減。

我覺得在三國中能跟孔明才智齊名的人就是龐統。因為赤壁之戰中,龐統能智勝生怯多疑、詭計多端的曹操,讓其把所有的船拴在一起,可見其智絕才奇和出神入化的應變能力。“議取益州”更見識了龐統遠見卓識的戰略。但龐統性格孤傲、清高,因不滿孔明插手而採取逆反的行動而後折翅落鳳坡,走完短短一生,是個悲劇性人物!我想如果龐統聽取勸阻,不一意孤行,是不是後面的官途跟諸葛亮一樣輝煌呢!成就是謙虛者前進的階梯,也是驕傲者後退的滑梯。當然,我還是很佩服龐統的,只是他的“星途”在諸葛亮面前一樣暗淡無光!

聰明人常從萬物中有所感悟,因為他的才能是從萬物汲取精華。聰明是要用在造福百姓、傳播能量的正軌上,而非在歪門邪道上。從這些戰役中,我覺得孔明是個有勇有謀的人,他的聰明讓他在三國鼎立非常嚴峻的局勢下還能叱吒風雲。

讀三國演義有感3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髮漁樵江渚上,觀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這首千古名詞,是《三國演義》的開頭,也是一段神奇的歷史演義的開頭。

三國演義講述了從漢末黃巾起義開始到三國鼎立直至魏國統一三國建立晉朝這一大段時間內發生的故事。

先說說我最喜歡的蜀國。蜀國君主劉備,不說你們也知道,大大的好人。從不欺侮百姓,從不殺害俘虜,對俘獲的大將總是以禮相待,更不會傷害敵國百姓一絲一毫。再說相貌。他雙目能顧耳,兩手能過膝,是典型的豪傑形象。但是我覺得,作為一個軍事家,一個君主,一個政治家,他這樣未免太仁慈了。說到徐謙讓徐州之事,如果是我,我一定毫不猶豫地答應了,並把徐州歸為己有。然而,劉備卻已不能乘人之危為理由推辭了,就連他的軍師諸葛亮都說我的主公真是好心啊。

關羽呢,他是蜀國的五虎將之一,使一杆青龍偃月刀,雙目如電,面如重棗,他為人頗講義氣,再加上武藝高強,所以很為三國英雄們所敬佩。

小弟張飛,使一支丈八蛇矛,為人也講義氣,武功也高,只是脾氣火爆,言語粗魯,喜歡鞭打士兵。其實,他的死,也是因為他脾氣不好,性子急,跟士兵過不去造成的。

蜀國還有幾員神勇之將,乃趙雲、魏延、黃忠,在此不一一細說。

魏國君王曹操,眾所周知,奸賊一個,其惡劣程度,不亞於董卓。打仗時總是使些拷打敵將父母、妻室的下三爛手段,迫使敵方有孝心的將領前來歸降。然而令人頗為奇怪的是,他如此惡劣,他手下的有勇無謀的兵將為何對他如此忠心耿耿?

吳國最有名的還不是君主,而是大將軍周瑜。他十分小雞肚腸,見不得別人比自己強,比自己高明。他就因為這一點,被蜀國軍師諸葛亮活活氣死了,死之前還不忘仰天長嘆:既生瑜,何生亮!!

然而,依我看,《三國演義》中還有一人不得不說,就是呂布。他向來在人們口中沒有好名聲,我也如此認為。他最令人忌憚的便是貪戀美色,貪戀財物,為人不講義氣,為了錢財美人竟能幹出殺害義父的傷天害理的勾當來。而之所以有那麼多人用美色錢財來誘惑他,之所以有那麼多人慘死在他戟下,還不是因為它武藝太高強,太令各君王眼饞麼。如果每個想得到他的君王,都有曹操那般的意志力的話,就不會讓關於呂布的佳話遺臭萬年了。

同樣,還是有一點不得不提。三顧茅廬也是極其精彩。雖然沒有打打殺殺的場面,不那麼令人熱血沸騰。但裡面卻隱含了濃濃的情誼。更體現了劉備的尊敬賢士、關羽張飛的性格火爆。

最後,羅貫中說三國歸於晉帝司馬炎,結束了鼎立局勢。全書也就這樣結束了,一段長長的歷史也就這樣結束了。然而如書中所述的故事一樣的事是永遠不會結束的。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絕對是真理。

讀三國演義有感4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每當看到這首氣勢磅礴的詩句,詩中的千古風流人物,就會讓我想起三國演義中的人物,有勇有謀的曹操,少年大志的孫權,籠絡豪傑,深得人心的劉備,足智多謀的諸葛亮……他們都是何等的英雄豪傑啊!想起這些,我心靈的湖面就水波盪漾,真想坐著時光機回到古

代,去感受著那段令人神往的歷史……

《三國演義》是一部歷史著作,他不亞於《史記》、《西遊記》,因為他是一部詳盡而巨集大的歷史。他記載了從東漢末年黃巾之亂到公元280年約110多年的歷史。他是羅貫中大膽的藝術創作而完成的一門高深難懂、深奧的文學寶玉,他像古代寶玉玉如意一樣美麗,他像東方明珠塔一樣閃耀著燦爛的輝煌,像斷臂的維納斯、大衛像一樣被人們說崇拜,併為人們所喜愛、傳頌。

《三國演義》又是一部小說,一部內容豐富蘊含深刻的小說,作著獨具匠心,以妙筆生花的筆跡勾勒出了桃園三結義的豪爽,過五關斬六將的霸氣,火燒赤壁,借東風的神奇等一系列的故事,為婦孺皆知。有時候,我看他的時候,被他妙趣橫生的筆觸所打動了,以及馳騁於神出鬼沒的境界,他是我最欣賞的作品之一,有時候我真為羅貫中的神奇的腦袋所為之震驚,他一個人竟然能寫出這樣的著作,他記憶力可真好,竟把110多年的歷史寫得這麼詳細,真印證了一句話“下筆如有神”啊!

《三國演義》是中國的四大名著之一,就像中國的四大發明一樣,而且它正好配得上這個榮譽。封面就是關羽,他手舞著大刀,像有一對無形的翅膀一樣騰空在奔騰的黃河之上。有時我對關羽過五關斬六將的豪氣所敬佩,又對華容道關羽放曹操而感到憤怒,如果當時關羽一刀殺了曹操,三國早已統一在劉備手中,這樣張飛、關羽、諸葛亮、劉備也不會紛紛死去,讓這江山落入曹操之手啊!翻第一頁,就是“宴桃園豪傑三結義,斬黃巾英雄首立功”,三個豪傑中,張飛算是一個最勇猛但無智謀的勇漢,說到這裡就想到馬謖,他表面看來智勇雙全,為諸葛亮所重用,但實際上只善於紙上談兵,沒有實戰經歷,最後還是輸了。說說劉備,他是一個賢明的君主,在許多時候,他看見百姓沒飯吃,餓得不行,他都會幫助他們,我覺得這樣仁德的君主才是我敬佩的君主。再來談談諸葛亮吧,想當年劉備三顧茅廬的誠意,終於打動了諸葛亮出山,如果沒有諸葛亮,劉備連3分天下也沒有,說到諸葛亮又會想起龐統,有個說,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可劉備得到了兩個,卻依然敗給了曹操,我真為諸葛亮和龐統感謝到可惜啊!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迎,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三國演義》——我心中永遠的經典。

讀三國演義有感5

也許大家都聽過在中國歷史上有一段三家分漢的故事,這段故事不僅此後各朝各代的文人都知道,就連現在的人們也不忘那分漢的壯觀場面——這就是《三國》。

說起《三國演義》,大家便會很自然的想起了胸懷大志、仁義之至的劉皇叔;想到智謀超群、神機妙算,為蜀漢大業鞠躬盡瘁的諸葛孔明先生;想到英武非凡、忠心耿耿、義重如山的漢壽亭侯關羽;想起藝高勇猛、正氣凌然、堅不可摧的莽張飛;想起老奸巨猾、假仁假義、居心不良的曹孟德;忘恩負義、陰奉陽違的孫權……

《三國演義》共一百二十回,回回引人入勝,無論是“桃園三結義”、“過五關斬六將”,還是“草船借箭”、“火燒赤壁”,無不叫讀者拍手稱快,就連我也被書中人物那料事如神的英雄氣概所打動,所吸引。

其中諸葛亮的'形象深深地打動了我。他未出茅廬先知“魏蜀吳三分天下”;“博望坡”設計燒曹營;“新野”留空再敗曹營,又以“三寸不爛之舌”舌戰群儒,使東吳百官無言以對;智激周公瑾;連吳蜀之力共謀興漢大業;又以“苦肉計”火燒赤壁而使曹操望而生畏……

在讀到“諸葛亮三氣周公瑾”時,我再一次佩服諸葛亮的計謀,而為周瑜的才智出眾,但終因心胸狹窄而氣絕身亡感到惋惜,從中我悟出了一個道理:我們做人不能嫉賢妒能、心胸狹窄,更不能瞧不起別人,如果想方設法去陷害別人,自己終會嚐到苦果的。

“為將者,而不通天文,不識地理,不知奇門,不曉陰陽,不看陣圖,不明兵勢,是以庸才也……”古人在沒有任何先進儀器的情況下,上知天文,下曉地理,琴、棋、書、畫樣樣精通,再瞧瞧我們呢?我們生活在幸福的年代裡,有先進的科學技術和浩瀚的圖書,我們又有什麼理由不刻苦學習呢?

孔明的一生是短暫的,但他耗盡心血,鞠躬盡瘁,效犬馬之勞,為蜀漢大業奉獻了多少力量。可還沒來得及享受一下榮華富貴便“大漢丞相歸天了”。想到這,我的心便隱隱作痛。哎!諸葛孔明先生一生坎坷,不顧身體虛弱,為蜀漢日夜操勞,正可謂是“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啊!我們不也應該向他學習嗎?我們雖然沒有諸葛先生那樣聰明的頭腦,但也應該效仿古人,好好學習!

我願立諸葛武侯之志,為國為民盡我全部力量,振興中華!

讀三國演義有感6

靜靜地,我帶著四大名著開始了屬於我的寒假,媽媽說要好好利用年底的這段時間,多讀讀書來充實自己。我在家裡看了四大名錶中的《三國演義》,受益良多。

這本《三國演義》是羅貫中寫的。書中充滿智慧和激烈打鬥的故事和情節無時無刻都讓我興奮,這本書講述了從東漢末年黃巾起義到西晉統一三國的一段歷史故事,讓我特別影響深刻的人物就是《三國演義》中的“三絕”了,:曹操的奸絕和智慧;另外兩個是智絕諸葛亮和義絕關羽了。

這本書不僅僅讓我學到了很多,他還給我們每一個國小生後代留下了一些經典的故事,其中最有智慧的就是草船借箭的故事了:周瑜對諸葛亮產生嫉妒。刁難諸葛亮三天做好十萬支箭,並下了軍令狀。到了第二天,諸葛亮只求魯肅要二十艘船,裝滿稻草,說第三天一定有十萬支箭。第三天夜裡,江面起了大霧。曹操怕有埋伏,便向江面放十萬支箭,那些箭像雨點般射來,全紮在稻草身上。諸葛亮憑自己的智慧才能,保住了性命。

從中我們要向足智多謀的諸葛亮一樣把自己的劣勢轉化為自己的優勢。就和古詩裡寫的那樣“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樹花明又一村。”

俗話說:“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我們要多看書,來增加我們的知識,同時也豐富我們的語句!

讀三國演義有感7

我是一個愛看書的人四大名著早已讀的滾瓜爛熟。可班裡突然湧起三國演義的高潮。我只好在湧進書海讀起來。

三國演義主要講了:由於張角的黃巾起義而湧出了三位豪傑,也就是本書的三位主人公:劉備,關羽,張飛。同時還湧出了一代奸雄曹操。於是劉關張三人和幸運兒孫權還有曹操可是了三國鼎立的形勢。

後來就講了關羽過五關斬六將,劉備得諸葛亮如魚得水等多個劇情。這裡我最佩服的是趙雲。俗話說的好:一呂二趙三典韋。雖然趙雲沒有不孝子呂布勇猛,可我佩服的還是趙雲,因為趙雲有勇也有謀,可呂布為了錢連自己的義父都敢殺。中國自古以來講求文武皆備,即所謂劍膽琴心。但真正的做大事者需要劍膽赤心。赤心,也叫赤子之心,既有善惡之別又能懲惡揚善,向劉備一樣。如果劉備沒有赤子之心那麼他們三人永遠成不了世界上的亮點。呂布可謂勇猛但是他缺少一顆赤子之心,乃成為三姓家奴。所以真正的第一應該是趙雲!話說趙雲因為夜晚被曹軍突襲而和大部隊走散,隻身一人穿行於曹軍之中猶如無人之境。終於尋得了劉備的兒子阿斗才殺回來,這才有了劉備摔阿斗的典故。現在你們瞭解趙雲了吧!可事情恰恰與我預料的相反。不是我所希望的蜀國得到江山而是我所反對的魏國得到江山,也就是曹操一方。

再說曹操。曹操年輕時父親曾給他看過一掛。算卦的人說曹操在太平盛世裡是忠臣。可在亂世裡是個奸雄。可是偏偏實現了最不好的那一預言,曹操偏偏在亂世里長大。於是它成為了一代奸雄。其實曹操也挺厲害的,沒有軍師也能成就天下大業。可曹操是是是刻刻為自己著想,所以殘害了許多無辜。劉備是時時刻刻為百姓著想,所以他得了許多民心。可曹操也挺注重有才之士。比如在官渡那一戰,許攸去投奔曹操,曹操聽了,來不及穿鞋就去見他,這才有歷史上官渡這一篇。還有幸運兒孫權。孫權的江山完全是靠他爸爸孫堅打下來的。在江東有一個傳說,找文官就找張昭,找武官就找周瑜。其實孫權就是一普普通通的人物。他就會防守,不會攻擊。要不是他爸爸,他才不會成為吳國的帶領人呢!

這本書也只能介紹到這了,如果我們班又進行某一本書的高潮我很願意為你講解哦!

讀三國演義有感8

《三國演義》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是我國經典的名著,我讀了後,深有感受是我受益匪淺。

這部書主要記錄了從東漢末年到晉初。主要寫了東漢末年,黃巾起義,劉關張三人起兵鎮壓。後來董卓專政,曹操伐董,成功後挾天子以令諸侯。赤壁之戰曹操打敗,之後因吳國殺了關羽和張飛,劉備報仇未成功死於白帝城。諸葛亮在此之後八出祁山,卻死在營中。後主劉禪被擒,司馬氏統一了天下。

這本書中有許多英雄好漢讓我佩服。趙雲便是一個忠實的英雄,單騎救主顯出他的勇猛以及忠心為主,定計取桂陽可以看出他的智慧。再比如關羽降漢不降曹的典力,對兄弟,對主公,對劉備真是赤膽忠心。還有許褚,在曹操被追殺時保護曹操,真乃肝膽相照。郭嘉、諸葛亮、龐統的智謀讓我折服,典韋、張飛、太史慈的勇猛另我敬佩。都令我深有感受。

讀了這本書後,我深有感受:我們為人應該心胸寬廣,海納百川,不應該像周瑜那樣心胸狹窄、嫉妒賢才,那樣終究沒有好報。我們還應該像魯肅那樣愛與人交往,廣結好友,這樣才不會引來禍患,畢竟“禍患”常積於微乎。我們再行事方面也應該小心謹慎,不要驚慌失措,輕易行事。要不然會想馬謖一樣大意失街亭。在平常,我們應該履行做人之道,這樣為人處事才會更進一步。

《三國演義》真是令我受益匪淺呀!

讀三國演義有感9

三國,是一個風雲變幻、波詭雲譎的時代;三國,是一個鐵馬金戈、轟轟烈烈的時代。

我想,只要一提《三國演義》裡的人物,大家一定眾說紛紜。有的會說:“關羽是一個仗義執言、豪爽、武藝高強、勇敢的人。”也有人說:“我喜歡張飛,他義氣過人,膽量無人能比,而且有時還會用一點小計謀。”我想大部分人一定喜歡諸葛亮,因為他足智多謀,但我卻不喜歡他們,我最崇拜的人物就是曹操。大家一定大為驚訝,肯定會說,你怎麼崇拜這樣的奸雄呢?

以往,我也這麼認為。可是後來,爸爸告訴我,《三國演義》的作者站在蜀國一邊,對諸葛亮和劉關張特別喜歡,所以,與他們為敵的曹操就倒了大黴啦。其實我們的安徽老鄉曹操是一個擁有雄才大略的人物,他不僅是軍事家、政治家,甚至還是文學家。

接受爸爸的指點,我又一次重讀了《三國演義》。這次,我不再像以往那樣戴有色鏡看曹操,越讀越發現曹操令人起敬。

曹操!我為你的軍事才能所折服,對你的人格魅力無比欽佩。更為你的生機勃發,勇於進取的政治家風度所讚歎!是你為統一亂世做出了巨大貢獻。是你讓多年的東征西戰停止,讓長江以北大片土地上的百姓擺脫了戰亂之苦。還是你通過屯田制度解決了大部分老百姓的溫飽問題。你體恤百姓,保持農業生產,以民為本的思想,深得民心。在當時的亂世能給一方百姓統一安定的人,無論如何都應該受到尊敬。

曹操你求賢若渴,為了選拔更多的人才,你提出“唯才是舉”的用人方針,經過不懈努力,你搜羅了大量人才。一時間猛將如雲,謀臣如雨。

對於有才幹的人,你不計前嫌。陳琳本來是袁紹的部下,曾經替袁紹起草檄文,罵了你的祖宗三代。袁紹失敗後,陳琳歸降於你。你問他:“你從前為袁紹寫檄文,罵我一個人就可以了,為什麼要罵到我的祖宗三代?”陳琳連忙請罪。你不僅不治罪,還照樣任用他。

曹操你值得我們敬仰,還因為你有著廣闊的胸懷。赤壁之戰慘敗後,你並未一蹶不振,而是笑著說:“今北方仍由我所據。”甚至為此三次大笑,足見你對待挫折的樂觀態度。

曹操我欣賞你的文學素養,更喜歡你的詩賦文章,即使大戰在即也情趣不改。據我查閱有關資料,你的許多詩作都是樂府中的名篇。甚至連你的兩個兒子都深受你的影響,成為文學史上千古流芳的人物。我們偉大領袖毛澤東在詩詞中寫到“往事越千年,魏武揮鞭,東臨碣石有遺篇。”

可以說,曹操德才兼備,為國為民立下了不朽功勳。儘管你有這樣那樣的缺點,但都無損於你的高大,你的雄才大略,你的才華橫溢,你的名傳千古。

史書評論曹操:“明略最優”,“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曹操自己也感性地說:“使天下無有孤,不知當幾人稱帝,幾人稱王?”事實也的確如此。

《三國演義》是我國文學史上的不朽名著,它不能被當作歷史去讀。我感謝它的作者羅貫中老先生,儘管老先生不喜歡曹操,但還是高度肯定了曹操的大智大勇,曹操的堅韌不拔,曹操的氣吞山河。我們中華民族一度沉淪多年,如今正處於全面復興的新時期。讓我們從老祖宗那些可歌可泣的英雄身上汲取智慧,汲取道德素養,汲取奮發向上的力量,去迎接時代的挑戰吧!

讀三國演義有感10

主要內容:我讀的主要內容是關羽過五關斬六將的故事。在曹操請劉備大敗後,劉皇叔無奈之下,只能投靠去了袁紹。而關羽則在大戰的時候被困在了一座山嶺上。張飛也不知去向,他們三個兄弟就這樣子分開了。關羽本打算在山上自盡,但這個時候,曹操的手下大將,也是關羽的老朋友,張遼上來了。在張遼的勸說下,關羽投奔了曹操。但跟曹操講了幾個要求:

一,他只降漢不降曹。

二,要照顧好劉備的兩個夫人。

三,他若知道劉備的去向,不管千萬裡,他要也要趕過去。

曹操答應了。因此,也把關羽收入了自己的麾下。曹操一心想留下關羽,所以,三天一小宴,五天一大宴的,招待關羽。關羽是受寵若驚。曹操為了留下關羽,還給了關羽向大禮物,這下禮物可不輕啊。那就是當年從呂布那裡奪來的赤兔馬。當時,在曹操身邊的許多大將都有些嫉妒,他們跟著曹操出生入死很多年了,也沒有得到過如此厚愛,而一個關羽新人,卻得到如此賞識。曹操還給關羽封金掛印。

但是在最後,關羽得知了劉備在袁紹的手下。他就千里走單騎,獨自一人去尋找劉備。在一路上,他過五關斬六將。斬了曹操的許多大將。但曹操卻說,讓他過江去吧,讓他們兄弟團圓吧。關羽走的最後一關的時候,發現把守這一關的人正是他的兄弟張飛,張翼德。最後他們三兄弟就這樣團圓在了一塊,當然趙雲也跟他們在一塊兒了。

讀三國演義有感11

今年暑假,我閱讀了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由羅貫中編寫的《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描寫了從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之間近百年的歷史風雲,以描寫戰爭為主,訴說了東漢末年的群雄割據混戰和魏、蜀、吳三國之間的鬥爭,最終司馬炎一統三國,建立晉朝的故事。書中一個個英雄人物,譜寫傳奇;一個個精彩故事,膾炙人口。

我覺得三國中最聰明的人物就是諸葛亮了。他神機妙算,通曉天文地理,想出了許多奇謀:草船借箭、火燒赤壁、三氣周公瑾、巧布八陣圖、七擒孟獲、六出祁山……即將去世的時候還用木像嚇退司馬懿、以錦囊妙計巧殺魏延,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他的聰明機智,為蜀國立下了很多的功勞,是蜀國三分天下不可缺少的一個人。設想一下,在關張二人都懷疑諸葛亮的時候,劉玄德說罷就罷,那麼蜀國還會有嗎?還能三分天下嗎?所以諸葛亮的到來,才使得蜀國能強盛。

關羽是忠義勇猛的代表。溫酒斬華雄,殺顏良誅文丑,過五關斬六將,單刀赴會……他讓華佗刮骨療毒,一邊飲酒吃肉,一邊與馬良下棋,眾官見了大驚失色,而他談笑自若,全無懼色。勇猛兼忠義,當他迫降曹操,曹操以厚禮待之,他還要過五關斬六將,尋找主公;在華容道曹操被他捉住,他義釋曹操;而呂蒙用計,關羽雖然大意戰敗,臨死也不肯投降。那是因為他心中知道:我桃園三結義,同心協力,報效祖國,視死如歸!

讀完了《三國演義》,我最大的感慨就是魏蜀亡國,江山皆歸司馬炎。蜀主劉備和諸葛亮、關羽、張飛、趙雲等文臣武將辛辛苦苦打下了江山,可是,關羽、張飛不幸離世,劉備去世後劉禪即位。在諸葛亮去世之前,他還能聽取諸葛亮出師表之言,管理好國家;可諸葛亮在最後一次出祁山的時候不幸病死,只有姜維這員大將了。本來需要養精蓄銳的時候,姜維又急於攻打魏國江山,九伐中原都失敗了,雖然也打過一些勝仗,可最終還是沒有取得成功。後主劉禪在蜀國後期寵信黃皓,這位蜀國的君主,竟沒有一點義節,視社稷為兒戲,屈身降魏,樂不思蜀;又無治國之能,沒有賢臣輔佐,國家不富強,是致使蜀國走向敗落的原因。而魏國比蜀國先前要更繁榮一些,可是後面司馬氏專權,威逼魏國最後的皇帝曹奐讓位,是導致魏國亡國的根本原因。如果當時的魏國皇帝自己再強大一點,爭取主動,那麼可能也就不會讓江山變成晉帝司馬炎的了。

總的來說,《三國演義》中的人物千姿百態,故事跌宕起伏,讀過這本書之後我大開眼界,既瞭解了書中人物的傳奇,古人的胸懷,讓我更加知道了以史為鑑。這就是《三國演義》的魅力。

讀三國演義有感12

我很早就讀過《三國演義》這本書,可到現在書裡的內容仍舊牢記心間。什麼原因使我忘不了它呢?因為它的內容很精彩,情節曲折離奇。這使我看完後拍案叫絕。

在本書裡,最讓我讚歎的是三國魏蜀吳互不相讓,龍虎相爭。他們有時候邊打邊退,有時候橫衝直撞,還有時候會在敵方必經之路上設陷阱,弄得敵軍魂飛魄散。起先魏國較強,後來因為蜀吳聯合,赤壁一戰,將曹操打的一敗塗地,帶來的幾十萬人馬只剩下兩三百人了,從此,三國形成了鼎立之勢一直到最後,中國被司馬氏所佔領。這些是為什麼呢?因為在每個國家都有幾位軍師給他們的首領獻計來攻擊敵軍。在三國中,我最喜歡蜀國的五個人,分別是:諸葛亮,劉備,趙子龍,關羽和張飛。劉備為人講義氣,他志向遠大,信心十足,完全有能力統治中國,可惜因太疲憊而病死。常山趙子龍,關羽,張飛是劉備的愛將之一,都被劉備封為五虎將,其中關羽被列為五虎將之首,諸葛亮足智多謀,被世人稱作伏龍先生,與鳳雛先生齊名,人稱他倆為臥龍藏虎,諸葛亮曾經在敵強我弱的時候用空城計退敵。

空城計

有一天,蜀軍打了敗仗,逃回營中,但是曹兵追過來了。面對著幾十萬曹兵的猛烈攻擊,蜀兵們個個都準備投降,但這時軍師諸葛亮傳下命令:5分之一的士兵打扮成老百姓,剩下的人躲在營裡不出聲也不能露面,戰旗全部倒下,而他自己卻坐在樓上彈琴。將領們想問諸葛亮:為什麼要怎麼做。但想想他是軍師,這麼做肯定有他的理由,便將疑問壓進肚子裡。嗒嗒,嗒嗒戰馬的腳步聲離蜀營越來越近,曹軍到了城門口,愣了一會,只聽司馬懿說道:退兵!於是曹兵回營了。一位將軍問諸葛亮:為什麼司馬懿要喊退兵?因為他知道我做事一向很謹慎,而我將大門敞開一定有其原因,可能會有埋伏,所以就要撤兵了。諸葛亮答道。聽了這話,大家更佩服諸葛亮了。

別以為只有蜀國最強,如果你這樣認為的話,那就大錯特錯了(魏吳兩國見蜀國最強,他們當然不甘心,肯定會想辦法使自己變得更強)。魏國的武將也不少:許褚,張遼,張頜,典韋,李典,夏侯三兄弟,樂進只有武將沒有謀士可不行啊,郭嘉、荀攸等人都是學富五車的大思想家。吳國也不甘示弱,武有太史慈,甘寧,淩統,潘璋文有張昭,周瑜,魯肅

讀這本書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很多謀士所用的計謀都神機妙算,有點可將敵軍嚇得魂飛魄散,有的則將敵軍打的落花流水。這些都讓我刮目相看,不愧是羅貫中作品啊!

讀三國演義有感13

書是我的好朋友,我喜歡看書,對於我來說,讀童謠,讓我想象力豐富;讀歷史,讓我明白社會發展的規律;讀科學,讓我產生探索宇宙奧祕的興趣。但我最喜歡的還是羅貫中的《三國演義》。

羅貫中以如梭之筆,運用章回體小說的形式,記敘了東漢末年至三國時期的社會發展歷史,感動塑造了智傑、諸葛亮、義傑、關羽、奸傑、曹操等眾多個性鮮明的歷史人物形象,為後人樹立了學習的榜樣

《三國演義》的故事情節驚心動魄比比皆是,曹操煮酒論英雄談笑間留下了“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如孫仲碟”的佳話,火燒赤壁曹操統率八十萬大軍南下,來勢是何等之凶,可又在一把大火中灰飛煙滅,讓人扼腕·······

智勇雙全,謙虛謹慎——趙雲

我最敬佩的還是長阪坡趙雲孤身救幼子。你想一想,當年趙雲孤身一人,卻敢衝進曹軍幾十萬大軍之中,儘管他驍勇善戰,可換作別人,有這麼大的膽量嗎?這一場殺,趙雲左衝右突,如入無人之境。他衝進曹營找到了劉備的夫人,讓出自己的馬讓她騎,反又殺死夏候嬰,奪得青缸劍,最後才救出小主人阿斗。又衝出敵陣,終於保證了劉備唯一一個兒子的生命安全。而當趙雲拼死救回阿斗,見到劉備時,不表有功,卻言有過,他的謙遜之心,一至於此,著實令人欽佩。英勇善戰、謙虛謹慎、赤膽忠心是對趙雲最好的寫照。難怪讚頌趙雲的詩曰:血染徵袍透甲紅,當陽誰敢與爭鋒,古來衝陣扶危主,只有常山趙之龍。

曠世奇才——諸葛亮

諸葛亮的聰明才智更讓我羨慕。隆中對簡短話語中,體現出他對天下大勢的精闢分析,洞察未來,奠定鼎足天下的基礎。借東西,將氣象知識靈活應用於軍事之中,創立了典範。空城計更加淋漓盡致地體現出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在那時候,諸葛亮手下只有五千士兵,其中的一半還運糧去了,手中只有不到三千的士兵,但他不慌不忙,從容地應對司馬懿帶領的十萬大軍,利用司馬懿的弱點,虛虛實實,無兵勝似有兵,直接用氣勢嚇走了司馬懿的十萬大軍。真是非一般人能有的膽識和智慧!在他為劉備爭天下的過程中,處處體現了其超凡的智慧。從“博望城火攻李典”,“火燒新野拒曹軍”,到“智激周瑜”,“智處華容”,“智取漢中”再到穩定漢中,出師南征和兩次出師伐魏。就連作者,在字裡行間也對諸葛亮充滿了深深的敬佩。

徐庶讚歎諸葛亮時說:“此人有經天緯地之才,出神鬼沒守計”,而諸葛亮在今早已成為智慧化身,聰明的代名詞。

義薄雲天——關羽

關羽的“義絕”對我啟發也很深,他武藝高強,神勇蓋世,同時又“義不負心,忠不顧死”,是忠義的化身。他義釋黃忠這件事上,他的“義”對我感觸很深。在即將可以取下長沙時,放回了黃忠,讓他換馬來戰。這不正說明服人更要讓人心服,義薄雲天。

三個歷史人物鮮明的性格特徵在我心裡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勇有謀、謙虛謹慎不也正是這個時代對我們的呼喚嗎?在《三國演義》中我體會到了戰馬奔騰與士兵奮戰之聲,感受曹操“對酒當歌,人生幾何”的壯懷激烈,我還聆聽到了劉關張他們桃園結義的誓言。風雲變幻,刀光劍影的三國時代,文爭武鬥,英傑輩出,那一幅幅蕩人心絃的畫面凝固遠去,成為歷史的瞬間。

不僅如此,我還從書中還學到了許多的知識,比如研究歷史的規律、分析人物的性格、分析事情的前因後果成敗原因和兵法韜略。名著是經得起反覆閱讀和推敲的,《三國演義》中精彩的人物和歷史使我百讀不厭!只要有時間,我一定會再次捧起《三國演義》,進入三國這個亂世英雄的舞臺。

教師點評

小作者對於《三國演義》的故事如數家珍,具有一定的文學功底和閱讀經歷。特別是他對三國中三個不同人物的性格理解上升到了一定的高度,我們都知道趙雲驍勇善戰,但是很多人只知其勇,不知他還很謙虛,小作者正是抓住了他孤身救劉備之子這件事,從趙雲事後的言行中得出了他性格中的謙虛謹慎,深明大義。如果不是對這本書的極深研幾,小作者也不可能得出如此的感悟。諸葛亮我們都知道他聰明絕頂,小作者對他“智慧”的描述種種事例是信手拈來,讓我們驚歎。最後由三國中印象最深刻的人物性格聯想到我們這個新時代也需要呼喚這樣的平民“英雄”,也引導著小作者朝著這個方向成長!

讀三國演義有感14

書,是快樂的源泉,指引我們前進的方向;書,是一條清澈見底的溪流,一年四季奔流不息浩浩蕩蕩地流進大海;書,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吟誦著一首又一首奇麗的小詩;書,是知識的天空,任我自由翱翔;書,是一隻辛勤採蜜的蜂,一天到晚從不停留;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教導我們堅持不懈,持之以恆地學習和工作。所以我喜歡讀書。

最近我又拜讀了《三國演義》。《三國演義》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歷史性的長篇小說。書中刻畫了成千上百個栩栩如生的英雄人物形象,刻畫了無數個軍事謀略家。它描寫的主要人物有:曹操、劉備、孫權、關羽、張飛、諸葛亮、周瑜、魯肅、陸遜等,這些人物給我留下了最深刻印象的有:曹操,他“寧可我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我”;周瑜“心胸狹窄,妒忌心強,爭強好勝”;諸葛亮“料事如神,百戰百勝”;劉備為“復興漢室天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戰神關羽“威風凜凜、智勇雙全、戰無不勝、攻無不克”;趙雲“赤膽忠心,驍勇善戰”……可我最喜歡的兩個英雄人物是諸葛亮和趙子龍。

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是個忠臣。一生謹慎,鞠躬盡瘁,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足智多謀,非常善於用計:“草船借箭”、“借東風”、“三氣周瑜”和“空城計”等故事家喻戶曉。趙雲對劉備忠心耿耿、驍勇善戰,在“單騎救阿斗”中,趙雲一個人殺了魏國好幾十個猛將,為自己和阿斗殺出了一條血路,最後他們都勝利地回到了劉備身邊。

我佩服諸葛亮,因為他足智多謀、智者風範,為三國的鼎立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我多麼希望自己像諸葛亮一樣擁有無窮無盡的知識,我更知道要像諸葛亮一樣,只有腳踏實地的努力學習才有像臥龍先生一樣的聰明才智;我還佩服趙雲,因為他那威武勇猛、百戰百勝令多少男生夢寐以求,他忠義雙全的高尚品質永遠是我們學習的榜樣。讀書能讓我們學會做人,學會生活。

書在我們心中,她是一位位孜孜不倦的老師,一群群心靈高尚的朋友,一盞盞人生的明燈……一本好書會使人開闊視野,陶冶情操……我願與書相伴。

讀三國演義有感15

中國有四大名著——《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和《紅樓夢》。其中,我最愛不釋手的是《三國演義》。因為,《三國演義》不但寫得生動有趣,也讓我瞭解了一些道理。另我最印象深刻的道理,莫過於團結合作了。

當初赤壁之戰時,曹操率大軍二十萬,對外號稱八十萬,一路南下,揚言要滅了東吳。東吳國君孫權憂心忡忡。大將周瑜自信地說:“主公只要和劉備聯合起來,我只需三萬精兵,便可破操。“孫權覺得這是一條良計,便派使者勸說劉備與其合作。劉備聽了猶豫不決,諸葛亮耐心地說:”主公,雖然我們和東吳實力薄弱,但只要我們團結一心,互相支援。曹軍並非堅不可摧。“於是劉備派趙雲、關羽等大將領軍二萬,支援東吳。在劉備和孫權的緊密配合下,以五萬兵力擊敗了四倍於自己的二十萬曹軍。這就是團結合作的力量!

團結體現在學習、生活的各個方面,比如籃球比賽。有一次,我們籃球訓練時打了一場練習賽。我們正在有條不紊的進行著。突然,我的隊友搶到了球,他的突破能力十分優秀,運著球一個靈活的轉身就晃開了第一個防守隊員。可第二個防守隊員馬上又上來防守,第一個防守隊員也立刻轉身防守。這時,我已經跑到了籃下並拍手示意。可他一意孤行,接著強攻。但一個人畢竟難突破兩個人,於是,他沒有成功,也沒有把球保護好,球被搶斷了。輪到對方進攻了,他們一起進攻,互相配合,擋拆、傳球、假動作……所有能消耗我們體力的招兒全部都用上了。我們一下子就感覺體力不支了,他們乘機突破我們的防線,上籃得分。就這樣,對方贏得了比賽。

正所謂“人心齊,泰山移。“團結的力量是無窮的。團結會讓你在社會上獲得成功,有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