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三國演義》有感範文(15篇)

才智咖 人氣:2.55W

讀完某一作品後,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於自己的讀書感悟,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後感怎麼能落下!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讀《三國演義》有感範文,歡迎大家分享。

讀《三國演義》有感範文(15篇)

讀《三國演義》有感範文1

前一陣子,我讀了《三國演義》這本文學鉅著後,我產生了很多感受。

《三國演義》這本書主要講的是:在三國時期,有三個特別強大的國家,分別是魏、蜀、吳。這三個國家都非常想做統一三國的人。但蜀國和吳國在後期兵力不敵魏國。結果,三國之中的魏國統一了三國,並改國號為晉。

在《三國演義》裡,我覺得名聲最好的就是劉備和諸葛亮了。劉備他很有仁心,大家都很喜歡他。在他當皇帝時,他待人非常和善。還讓百姓過上了在當時相對來說,比較好的生活。

諸葛亮呢?如果不是諸葛亮一直在輔佐劉備,蜀國也不會有那麼強大。而且諸葛亮非常有智慧,是劉備的主要謀士之一。本身也是一個很有才幹的人。

我在《三國演義》這本書裡最喜歡的就是曹操和諸葛亮兩個人。我認為曹操這個人他雖然在人們眼中,是個

不折不扣的奸雄。但他非常有才能。而且也非常有智慧。就是有一點不好,就是太多疑了。當年曹操敗走華容道的時候,如果走大道的話,就不會中了諸葛亮的伏兵計了。但是,即使曹操有多疑這個缺點,也掩蓋不住他的優點。其實曹操最大的優點,還是很尊重有才能的人。就因為他很尊重有才能的人,所以他的帳下有很多賢士。

諸葛亮他很有謀略,而且他還是一個忠臣。自從劉備把他請過來以後,他都一直忠心於劉備。從未有過二心。所以說,他對劉備可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他可以說是一個足智多謀並且赤膽忠心的人。

我喜歡《三國演義》這本書。

讀《三國演義》有感範文2

一、是有關《三國演義》的主題和它的思想傾向。歷來佔壓倒優勢的見解是認為,《三國演義》宣揚了蜀漢正統的思想(在我自己論述《三國演義》思想內容的文章裡,也曾說過:“《三國演義》確實表現了很濃厚的封建正統思想”)。“正統”者,按中國歷史學的語義,就是落後的、反動的,以至阻礙社會發展的也。

因此,《三國演義》的思想傾向,至少要被戴上落後的帽子,而不能躋身於“先進思想”之林了。當然,也不能否認,《三國演義》既然是產生在封建時代,又寫的是這樣一種特定的歷史題材,就難免有封建思想。但這是否是《三國演義》獨有的思想缺陷呢?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就曾指出:“在每個時代裡。統治階級的思想就是統治的思想。”《水滸》、《西遊記》、《儒林外史》,以至《紅樓夢》,難道不也是在不同程度上存在著封建思想的糟粕麼!何厚此而薄彼呢?《三國演義》不宣揚蜀漢正統,而宣揚曹魏正統,是否就算作“先進思想”呢?恐怕那也還是脫不開封建的“正統”觀念。歷來被視為保守的正統人物的司馬光,在他的《資治通鑑》(《漢紀》六十)裡,不就有很長一段關於三國必須以魏晉為正統的“正閏”之辯的文字嗎?而所謂蜀漢傾向卻是來自民間,源遠流長。其臧否人物的標準,能否一筆抹殺呢?我想這該是《三國演義》研究中排除“左”的影響進行深人探討的重要課題。

二、與此相關聯,是一九五九年的歷史學界關於為曹操翻案的討論。直到今天,我仍然以為,對於歷史人物的曹操的歷史地位與歷史作用,做怎樣的評價,以至做“翻案”文章,這都是無關於《三國演義》研究的事,《三國演義》究也不該越俎代庖。

但是,由於那次討論,把翻案文章做在《三國演義》上。說“《三國演義》簡直是曹操的謗書”,說《三國演義》的作者“為了宣傳封建正統主義的歷史觀,他就肆意地歪曲歷史,貶斥曹操。”有的同志還做出了“全稱性”的否定,認為《三國演義》以至一切有關三國時期的文藝創作中的多數人物形象,如曹操、劉備、諸葛亮等,都是在“封建統治者要求和倡導下”創造的,都是為封建統治者服務的,“羅貫中就是封建正統主義的積極宣傳者”。有一位著名的歷史學家甚至還說:“《三國演義》,把三國的歷史寫成了滑稽劇,而且還讓後來的人把他寫的滑稽劇當作歷史。”我們不能不說,那次“翻案”的討論,給了《三國演義》研究以深刻的影響。但是,還是我那句老話:“一部流傳千古,為廣大人民所喜愛的作品,決不會被‘殺害’在歷史的謾罵裡。”

二十四年過去了。一九八三年四月,終於在蜀漢都城成都召開了第一次《三國演義》學術討論會,而如何看待《三國演義》研究領域的這段經歷,也成了這次學術討論會熱烈爭鳴的中心,這是一個很大的進步。成果之一,就是四川省社會科學院編選的這第二本《三國演義研究集》的即將出版。儘管它所收輯的,並非完全是這次討論會的論文,但卻代表了這一時期的主要成就。當然,人們看了這本論文集的目錄,或許會認為,其中系統地探討《三國演義》思想藝術的論著似不夠多。論文三十一篇,涉及的範圍雖比較廣泛,但接觸的問題卻有些駁雜。不過,這本論文集比之一九五七年出版的第一本,畢竟是已將《三國演義》的研究推進了一步,對重要的原則的分歧,有了商榷的駁難,而《三國演義》第二次學術討論會,又將於明年牡丹盛開之日,在魏的故都洛陽召開,這對《三國演義》研究的深入開展,無疑的,將是一個可喜的資訊。

讀《三國演義》有感範文3

四大名著是中國乃至全人類共同擁有的寶貴文化遺產,在整個華人世界中有著深遠的影響。四部著作歷久不衰,其中的故事、場景,已經深深地影響了中國人的思想觀念、價值取向。四部著作都有很高的藝術水平,細緻的刻畫和所蘊含的思想都為歷代讀者所稱道。他也影響到我周圍的人。毛爺爺曾說過:“生子當如仲謀,交友如魯達,信心如唐僧,讀書就讀四大名著。”研讀中國四大名著,是瀏覽中國古典文學的智慧之海,也是閱歷中國傳統人文、社會、倫理、歷史、地理、民俗、心理、處事策略的知識之庫。所以我周遭所有的人都叫讀一讀中國的四大名著《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紅樓夢》。但我總是覺得跟我的取向不同,沒那興趣,可是這個寒假老師去佈置了這樣的一個任務——讀《三國演義》。

今天,持有一顆逼於無奈的心情拜讀了中國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真是不讀不知道,一讀丟不掉。今天我也終於知道四大名著為什們被大家及所有的世人廣為流傳,家喻戶曉了,因為故事裡講到的的能人賢士、文武之士、英雄之士、愛國之士實在是太多太多了。《三國演義》故事開始於劉備、關羽、張飛桃園三結義,結束於王浚平吳,描寫了東漢末年和三國時代魏、蜀、吳三國之間的軍事、政治鬥爭。大大小小的戰爭,構思巨集偉,手法多樣,文字淺顯、人物形象刻畫深刻、情節曲折、結構巨集大。使我們清晰地看到了一場場刀光血影的戰爭場面。其中官渡之戰、赤壁之戰等戰爭的描寫波瀾起伏、跌宕跳躍,驚心動魄。但是我唯獨對諸葛亮這位大智大賢的化身,敬佩有加。他精通三韜六略,胸中常戰將,腹內隱雄兵,神機妙算,真是不愧對世人對他的種種美名雅稱,但是他沒有統一中華復興蜀漢。這也許就是他一生中最大的憾事吧!

今天我也終於知道為什們大叫都叫我看這本著作了,它裡面不僅包含了那一個個動人的故事,同時也蘊藏了一一個鮮活的道理。我從中深刻體會到:“人生中不管是做事還是做人都不能因小失大,釀成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後果。書中劉備就因東吳殺了關羽和張飛一賭氣便率領七十五萬蜀軍進攻東吳,結果被陸遜火燒連營,且燒得片甲不留。那一仗,就牽連到蜀國後來的.命運。七十五萬大軍,就為了一口沒爭得的氣而全的命喪黃泉,可惜呀!本來,蜀國糧食充足,兵多將廣,武有五虎,文有臥龍鳳雛,但自從那場仗後,就開始走下坡路了。

做人就因該能屈能伸,劉備就是為了自己的二弟三弟的死而賠上了更多兄弟命。這實在是不值啊!能屈能伸,還得謹慎;否則,你也會失誤的很多很多的。

讀《三國演義》有感範文4

先哲曾把讀書譽為“靈魂的壯遊,一卷在手,日月山川,興衰變遷如沿途的的風景撲面而來,鑄就了人類仰望的姿態,從而達到精神的高度。而《三國演義》讓我登上了心靈的頂峰。

《三國演義》這一部古典名籍,使我回首了一段歷史,從東漢末年到西晉一百多年的風雲。讓我身臨其境地看到了戰爭的激烈,人們為了忠義,統領天下等種種原因浴血奮戰的場面,瞭解到了政治鬥爭和軍事鬥爭的知識,經驗以及謀略。而書中塑造的一個個有血有肉的英雄,更是讓我心中升騰起敬佩之意。一代奸雄陰謀多端的曹操;義薄雲天忠肝義膽的關羽;嫉賢妒能的周瑜;禮賢下士的劉備等上百個人物。

不過一看到你,才知道什麼才是真正的英雄,不是用武力解決問題,而是用機智作出分析,

沒有魯莽的品性,只有穩重堅定的意志。你身長八尺,面如冠玉,頭戴綸巾,身披鶴氅。沒錯是你諸葛亮。你草船借箭的故事早已傳遍家喻戶曉,周瑜嫉妒你的才力,想方設法要拔除你這個眼中釘,於是就叫你來面見他,叫你十天內找來十萬支箭,可你絲毫沒有慌亂,反而好像早料到似的,並說三天內就能湊齊,還立下了軍令狀。當看到故事你叫魯肅借你二十條船時,我有些疑惑,想:你到底骨子裡賣的什麼藥。眼看三天就要到了,你一點也不急,而我卻在替你擔心,真是皇帝不急太監急啊。當第三天清晨,終於你有了動靜,你和魯肅來到曹營的江前,這時江面上已升騰起大霧,每條船上都綁了草人,向曹營駛去,於是曹操手下的兩個將領什麼都不管只想著立功,以為草人就是士兵,於是就向草人放箭,回岸時大豐收,早已滿了十萬支箭。這時我對你的敬意油然而生。我不曾像你那麼穩重,總是那麼莽撞,記得有一次,爸爸和我去釣魚,爸爸是個釣魚老手,便熟練地穿好線,繫上鉤,從袋裡取出一些碎米粒,向一處水草較多的地方撒去。不一會就有好多魚擁上前搶米粒吃,爸爸馬上把魚餌掛上魚鉤甩過去。有耐心的等了幾分鐘,魚果然上鉤了。我學著爸爸的樣子,穿好釣餌,撒下把碎米,把釣線甩入水中,然後兩手握著釣竿,目不睛地注視著河水裡的動靜,等了幾分鐘,浮子動了我馬上拉起魚竿一看竹籃打水一場空,啥都沒有,這時莽撞惹的禍。要是像你那麼穩重也許能釣到一條大魚。

再說關羽你吧,忠義勇敢的化身。身在曹營心在漢,千里走單騎,刮骨療毒,夜走麥城都有你可貴的精神品質的表現。你的英姿颯爽,無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你對主故的忠心,令人敬佩。你身高九尺,丹鳳眼,臥蠶眉,面如紅棗的外貌和你的風姿相輝相應。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貫穿全文,《三國演義》令人目睹了雄渾的場面,真不愧是一部神采飛揚的的文學作品,趣意盎然的史書。

讀《三國演義》有感範文5

最近我迷上了一本書,那就是我們的歷史名著《三國演義》。我們語文這個單元也上了其中的一個經典故事《三顧茅廬》。也正是通過這篇課文讓我對三國中發生的故事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這本書中有很多耳熟能詳的故事,其中就有我最喜歡“關羽溫酒斬華雄”這一段。這一段充分說明了關羽的武功蓋世,英雄了得。你看他自告奮勇:“小將願去取華雄人頭,獻於帳下。”這時的關羽身份低微。但是曹操卻說:“此人敢出此打言,想必有勇略,不妨讓他出陣,如不能取勝,再責不遲。”曹操命人斟了一杯熱酒,讓關羽喝了酒再去殺敵。關羽接了酒杯,放在桌上道:“等我斬了華雄的頭,再飲不遲。”說完,提刀出賬,飛身上馬。只聽外面鼓聲大起,喊聲連天,一會兒工夫,關羽就取了華雄的人頭回來,拿起酒杯,一飲而盡,那酒還冒著熱氣呢!

這就是關羽溫酒斬華雄的故事,讓關羽一戰成名。也足以說明了關羽殲敵神速啊!

讀《三國演義》有感範文6

《三國演義》是一部神奇的智慧寶書。它再現了從黃巾起義到晉武帝之間,近一百多年的波瀾壯闊的歷史,描繪了魏、蜀、吳三國的互相征戰的歷史過程,刻畫出了幾百位英勇無比的風雲人物和群雄逐鹿、鬥智鬥勇的精彩畫面,傳達出在戰亂室人民呼喚仁政、安定清明的願望。

《三國演義》是述說英雄的詩篇。在這部書中,劉備、曹操、孫權、諸葛亮、周瑜、司馬懿、關羽、張飛、趙雲、姜維、陸遜等,都可以稱得上是英雄。英雄之貌,如諸葛亮“少有逸群之才,英霸之氣,身長八尺,容貌甚偉”,關羽“身長九尺,髯長二尺,面如重棗,脣若塗脂”;英雄之氣概,如關羽獨駕小船,單槍匹馬赴會:英雄壯志未酬之悲,如孔明臨死之前長嘆:“再不能臨陣討賊矣!”事業無法完成了,智慧的諸葛亮也逃不掉命運的掌握,好是悲傷啊!“生子當如孫仲謀”的孫權、“治世之能臣,亂世之梟雄”的曹操,轅門射戟的呂布……這些英雄人物都在《三國演義》中呈現。

《三國演義》是講述智慧的寶典。書中的謀略層出不窮,而孔明是智慧的化身。他通天文,曉地理,足智多謀,因此也為蜀國打下了基礎,蜀國能夠建立,諸葛亮是功不可沒的。他懂得敵人的心理特點,,巧妙地使用了疑兵計、驕兵計、反間計等。其中最有名的空城計,當時孔明身邊只有5000人,一個武將也沒有,只有一班文官,而此時司馬懿率領15萬大軍浩浩蕩蕩來討伐,結果被孔明的空城計嚇了回去。孔明可真是神機妙算,他知道司馬懿一定認為他很謹慎,所以正是利用這點保住了這座城池。書中,魏國的曹操、司馬懿,吳國的周瑜、陸遜,蜀國的姜維、龐統等都善於使用計謀。

《三國演義》是講述勇武和忠義的經典。神勇如關羽,他提華雄的頭顱擲於地下時,戰前斟下的熱酒:“其酒尚溫”。驍勇如張飛,橫刀立馬,大喝一聲,把魏國的名將嚇得五臟皆碎,摔馬而死……還有呂布、馬超、趙雲等。《三國演義》也貫穿了“忠義”二字。最初劉關張桃園三結義,關羽走麥城遇害後,劉備悲傷地說:“近雲長已亡,孤豈能獨享富貴乎!”關羽也是忠肝義膽之人,他因與劉備結義,過五關斬六將歸劉備,千里走單騎,義重如山。為了報答曹操,在華容道義釋曹軍。

總之,《三國演義》肯定了我們古代人的智慧謀略,歌頌勇武忠義,對我們現在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我們也領略到了其不朽的精華,我們把英雄故事和歷史風雲將繼續下去。

讀《三國演義》有感範文7

讀了《三國演義》一書,使我受益匪淺。 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是我國古代歷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學名著。《三國演義》刻劃了近200個人物形象。它講述了從東漢末年時期到晉朝統一之間發生的一系列故事。

在三國中,我最佩服的人是關羽,他不但武工好,而且人也好。在跟曹操打仗時,他因帶著二嫂,所以才假裝投降。其實他還是一心想找到劉備,保護好二嫂的。等到他得到一匹“赤兔馬”時,便立即騎著這匹“赤兔馬”又去找劉備了。在山下遇見二嫂,他也不忘把二嫂帶回去,真是一名當之無愧的好漢。他降漢不降曹、秉燭達旦、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古城斬蔡陽,後來又在華容道義釋曹操。他忠於故主,因戰敗降敵,但一得知故主訊息,便不知千里萬里往投。我認為雖降了敵,但最後還是回來了,他不但忠,而且還要算一種難得可貴的忠。

曹操的詭詐,劉備的謙遜,孔明的謹慎,周瑜的心胸狹窄,每一個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

如果說魏國在三國裡智謀最強,一點也不為過。曹操的用兵堪稱舉世無雙,司馬懿就更是用兵如神。但是兩個人都有自己致命的弱點:曹操多疑,司馬懿太過陰險。再說蜀國,首當其衝的必定是伏龍:諸葛亮。他那過人的機智,嫻熟的兵陣,無不讓後人歎為觀止。還有像鳳雛:龐統、姜維、徐蔗等等一些人物,但是我認為都不如孔明。吳,一個佔據三江六郡的國度,能算得上是有謀略的,也就是周瑜了,少年時期的周瑜就熟讀兵書,精通佈陣。

這些人物和國家我們不難看出人的性格的重要性。性格關係著成功。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不要忠義,也應該要有誠信吧。如果一個人把現實生活中最為寶貴的誠信也丟掉了,那這個人還有什麼呢?金錢、地位、官職?這些都是次要的。誠信是一個人的永久身份證,如果沒有了誠信,大家都不信任你,而且又在你背後指指點點,你不會難過嗎?

這些又豈是金錢、地位、官職能彌補的?我相信,你也不想做一個缺點多的不勝列舉的人吧!所以,讓我們開啟誠信的大門,用我們永久的身份證去面對人生吧!

讀《三國演義》有感範文8

在我讀過的四大名著中,給我記憶最深刻的還是三國演義。

在這本書中,讓我認識了一些人物,他們是周瑜,劉備,諸葛亮等人物。但也有一段特別精彩,讓我講一講給你們聽吧!

話說赤壁大戰之後,周瑜一心想收回荊州,可當時荊州被劉備佔據了。於是,周瑜想出一條計策,他差人把魯肅叫來說:“我主有個妹,正在結婚年齡。如果以招親為名,吧劉備騙來殺了,荊州就能得到了。”

後來,劉備與周瑜派來的呂範聊天,諸葛亮在屏風後偷聽,終於,諸葛亮瞭解了情況,就叫劉備先去趟江東,因為諸葛亮知道了周瑜的小計。

後來,孫權把妹妹配給了劉備,假戲成真,但周瑜又想出了一條計策:用金錢和美女來引誘劉備,劉備還真把荊州的事忘到了九霄雲外。

諸葛亮就叫趙雲送信給劉備叫他回來。劉備在回來的途中被周瑜的一些周瑜派來的兵追殺。但在後來,劉備脫險了。接著,陳武等人就追了上來,就在劉備無路可走時,忽然見江岸邊一字排開二十多隻船,諸葛亮已在這等候多時了。然後周瑜自己率領水軍趕到這兒。看見劉備登船逃走,心急如焚,催士兵快追。

到了後來,眼看就追上來了,兩旁山坡上響起隆隆戰鼓聲,關羽在那,周瑜被嚇得膽戰心驚,想後退卻惹得東吳軍隊軍心大亂。

等周瑜在眾將拼死保護下逃上大船時,江岸上響起一片喊聲:“周郎妙計耍天下,賠了夫人又折兵!”周瑜心想:“我的計策到底沒能騙過諸葛亮!”他氣得大叫一聲,昏倒在船艙裡,周瑜有一次遭到了慘敗。

這就是三國演義中的賠了夫人又折兵的故事,有興趣的同學多去讀讀四大名著。

讀《三國演義》有感範文9

近段時間來,有空閱讀了《三國演義》這一書,雖不能徹頭徹底的感受一番,可裡面波瀾壯闊的場面也確實讓我激動不已,掩卷而思,腦海裡不由得聯想翩翩。

在這部歷史小說中,羅貫中用他獨特的構思為我們塑造了一個個栩栩如生、有血有肉的英雄人物,在眾多人物中,我們不難看出人的性格的重要性,在小說中,人物的性格似乎關係著成功,正因為人物鮮明的個性,書中才有了那麼多的風流才俊。我懷著激動地心情翻閱著書中的一頁頁,曹操的詭計;劉備的謙遜;孔明的謹慎;周瑜的狹窄,是如此的讓我惋嘆,不同的性格特點,作者卻刻畫的如此淋漓盡致,細細品味,彷彿都讓我進了一種境界。

在小說中,我認為故事的主要內容是以智和勇來依次展開的,但我認為智永遠是勝過勇的。在西城,孔明用空城計嚇退了司馬懿率領的十五萬大軍,想那司馬懿也非等閒之輩,可最終卻敗於諸葛亮手下,甚至諸葛亮死後也能讓司馬懿不得安寧,這就很能說明智慧的重要。

然而,故事中也有。智不劃謀,勇不當敵,文不拿筆,武不動槍的,像漢室劉蟬,整日飲酒作樂,不理朝政,心甘情願的把蜀國獻出,最後竟然上演讓天下取笑的事情,樂不思蜀,誰會想到一個國家的統治者能做出這樣的移俗易的事情來呢?

有勇無謀,大敵當前,只能拼死征戰。呂布。顏良都是典型的例子,例如;呂布如在白門樓能服從謀士的計策,又何必被曹操吊死在城門上呢?假如顏良把劉備在河北的事情和關羽說清楚,哪至於被義氣的關羽所砍呢?正如古人云:“大勇無謀,禍福佔其,禍居上,福其下”。

再談談國家。魏,曾經煊赫一時。蜀,曾經功成不居。吳,曾經名震江東。這樣看來,單從國家就可以看出各集團間的實力。仔細品味,卻又可以發現一些倪端,因為國家之間的較量最終往往又是人才的較量。三國裡,曹操的用兵甚稱舉世無雙,司馬懿就更是用兵如神,但兩人都有致命弱點;曹操多疑,司馬懿太陰險,若說蜀國,必定是諸葛亮,他過人的機智,嫻熟的兵陣,無不讓後人嘆為止觀,即使有像鳳雛龐統,姜維,徐庶等人物。但我認為都不如孔明。吳,一個佔據三江六都的國度,算得上有謀略的,就是周瑜了,少年時期的周瑜,熟讀兵書,精通佈陣,經過一番的刻苦努力,終於當上了水軍大都,總統水兵。不過他太過於嫉妒,死時年二十六歲。

這些人物就如冰心詩中所說的:

成功的花

人們只驚慕她現時的明豔!

然而當初她的芽兒,

浸透了奮鬥的淚泉。

這些人物的事例告訴我們:如果要成功,就一定要有付出。

讀《三國演義》有感範文10

我國有《西遊記》、《紅樓夢》、《水滸傳》、《三國演義》四大名著。這個假期我就讀了羅貫中的《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這本書主要講的是:在中國古代,中國由十八路諸候各佔一片土地。經過一段漫長的戰爭後,十八路諸候漸漸的只剩下劉備、孫權、曹操獨自稱王、稱帝,三國就形成了分別是劉備的蜀國,孫權的吳國和曹操的魏國,三分天下。最後狡猾的司馬懿掌握了魏國的兵權,抓住了劉備的兒子劉禪(劉備死後的蜀國天子)因劉禪無能,直接投奔了司馬炎(司馬懿的孫子)而司馬炎又把吳王孫皓吞併了,三國就這樣結束了。

讀完這本書我最喜歡的是曹操,他是一個政治家軍事家和文學家,他還用兵如神,精通孫子兵法。在196年,曹操迎漢獻帝入許昌,取得“挾天子己令諸候”的政治優勢。先後解決掉呂布,袁術,袁召等諸候,使天下三分有其二。

我還覺得《三國演義》這本書勝過《三十六計》和《孫子兵法》的兵法書。因為從這本書能學到很多做人的道理,以及讓我百看不厭的故事情節。

讀《三國演義》有感範文11

大江東去,浪淘盡。

《三國演義》描寫了東漢末年至西晉初年這一百多年的歷史,由魏,蜀,吳三國封建統治者的政治鬥爭交織而成。全書可以明顯看出作者擁劉反曹的思想,以蜀漢為主體,充分歌頌了劉備的仁,關羽的義,張飛的直,諸葛亮更是作者心目中的“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賢相,而對曹操則極力鞭韃,描寫成“寧教我負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負我”的奸佞梟雄。

書中劉備有仁有義,至孝至親,集古今明主聖德之大成,然而就如李宗吾著書中所述“劉玄德臉皮之厚更甚城牆轉拐之處”。我個人非常不喜歡此類人物,總覺未免造作,就如《水滸》中的宋江,手掬一把淚,無才便剩德,安得猛士爭天下,最後卻沒造出個什麼世界。羅貫中懷著對漢族復興的希望為漢室宗親抹上一層又一層脂粉,但劉備揮灑自如的眼淚,卻使一切看起來如此狼狽可笑。據《三國志》記載,鞭打督郵者劉備是也,而且一打還打了兩百杖責,而《三國演義》卻巧妙地將一切責任推予張飛,這不僅說明羅貫中為劉備開脫煞費苦心,更說明在作者看來劉備如此賢明仁義之人,斷不可能做如此鹵莽之事。如果說這由於作者個人喜好及信仰影響所致,那麼縱觀整本著作,最大的缺點就是人物個性描寫太過極端,人物往往超於常人,但因為一開始就格式化,看不明人物性格是如何應時勢而變。劉備一方主要人物難找出什麼大缺點的,竟如張飛般莽撞,除非親受他醉酒一鞭,遠遠地看著也是喜他個性爽直。而一統北方的曹操,卻被冠以大逆不道的罪名,但天子無能,挾天子以平天下,有何不可?青梅煮酒,能論英雄者,唯曹公而已。

曹操文武雙全,少年時即有“治世之能臣,亂世之梟雄”之稱。《魏略》記他“才力絕人,手射飛鳥,躬禽猛獸,嘗於南皮,一日射雉獲六十三頭”,《三國志》說他“才武絕人”。他經管渡之戰,打敗了袁紹等割據軍閥,一統北方,後又於赤壁之戰克敗孫劉盟軍,從而形成三國割據局勢。他唯才是用,焚卻奸細暗通之書,不計前嫌,盡納謀士。軍事上靈活多變。身為詩人的他,其詩歌勢力渾厚,胸懷廣大,雖引舊題,但自闢蹊徑,豪氣無拘。如《短歌行》“天下吐哺,天下歸心”,《龜雖壽》中“老驥伏櫪,志在千里”,抒經世之才,喟緯地之志。而《三國演義》中敘“汝託名漢相,實為漢賊!罪惡彌天,甚於莽、卓,乃反誣人造反耶!”,如此種種未免有惡意貶曹歪曲事實之嫌。

雖然由於作者的歷史唯心主義及封建正統觀念給《三國演義》添了些糟粕,但瑕不掩瑜,《三國演義》無愧於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的美名。故事結構嚴謹,鋪陳有列,環環相扣。書中戰爭此起彼伏,奇在教人看了卻不覺乏味。其對戰爭的描寫不在武,而在智。淡卻了沙場的腥血,引人入勝的是名將賢才的睿智風華。透過語言描寫展示出當時的背景矛盾,以及諸人在鬥爭中的真性情。官渡之戰中,採用對比方式,將曹操對待謀士“不及穿履,跣足出迎”如此的求賢若渴與袁紹有奇士奇謀而不知用做了對比,並對兩軍謀臣鼎力相抗做了精彩陳敘。審配言高處放箭,劉曄“霹靂車”克之;審配言暗打地道,劉曄挖塹阻之,如此不等。而袁紹不納許攸直言,最後敗兵於曹亦是自尋,應詩一句“勢弱只因多算勝,兵強卻為寡謀亡”。簡約一章,卻敘事到位,人物盡顯。曹操的奸,袁紹的愚,許攸的智,沮授的忠展露無遺。

烽火硝煙固然驚心動魄,而戰爭中間的謀劃趣事猶如小夜曲一般讓人放鬆了去,當讀者心思猶鬆時則用更大的旋渦讓其沉浸在波濤洶湧中無可自拔。就如赤壁之戰前,作者先寫“宴長江曹操賦詩”,當日“天氣晴明,平風靜浪”這不僅給諸葛亮如何神機妙算鋪墊,更是給讀者一個喘息的機會,爾後突然筆鋒一轉,又響起戰鼓隆隆了。又如五十一回中正看著周瑜如何智戰曹仁,感嘆不愧是一帥才,可最後結果卻是為他人做嫁衣裳,一場辛苦為誰忙,落得個“未知性命如何,且看下文分解”,難免失笑。

《三國演義》不僅對戰爭描寫主次有分,銜接得當,而且對人物的刻畫也頗有些特點。且不說其中人物性格不如《紅樓夢》豐滿立體,作者借人物語言及當時周圍的環境來表現人物性格,也是大有可取之處的。比如第四十二回,作者寫張飛“倒豎虎鬚,圓睜環眼,手綽蛇矛,立馬橋上”,又寫其“聲如巨雷”,單純如此寫的話讀者只能很抽象地感覺到氣氛,而作者透過寫敵軍“盡皆股慄”,曹操“頗有退心” ,“曹操身邊夏侯傑驚得肝膽碎裂,倒撞於馬下。操便回馬而走。於是諸軍眾將一齊望西奔走。”這些鏡頭襯出張飛是何等勇猛,人物躍然紙上。

《三國演義》演義三國,大江東去,人雖沒,志猶留。多少英雄,盡在那風雲亂世中浮沉掙扎,六合之地,引多少群雄逐鹿紛伐,刀戈腐鏽,一代風流盡隨風化。

讀《三國演義》有感範文12

《三國演義》是中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是羅貫中編選的歷史小說。這本書十分的吸引人,當中,我最欣賞的是諸葛亮。說起諸葛亮,真可謂家喻戶曉。如此一個熟知天文地理、古今貫通、足智多謀、神機妙算,甚至能呼風喚雨的謀士,看來劉備三顧茅廬是很值得。

果然,諸葛亮剛出茅廬便立了功。火燒新野,把曹軍打的焦頭爛額,使原本對諸葛亮的才智有懷疑的張飛、關羽都佩服的五體投地。如草船借箭,諸葛亮早料到三天後有大霧,輕而易舉的借到了十萬支箭。一向自大的周瑜都不得讚歎道:“先生神算,使人佩服。”剛借完箭,諸葛亮又生一計:火攻曹軍,還竟然能呼風喚雨借來東南風住周瑜火攻,燒地曹軍十分慘重。曹操僥倖逃脫,諸葛亮又生一計,各處埋伏兵馬,最終被關羽放行,從死裡逃生。

至於之後三氣周瑜,更是突出了他的謀略過人。周瑜氣量狹小,自以為是,自我智不如人,便把諸葛亮看作眼中釘,恨不得將其置於死地.誰知諸葛亮聰明絕頂,周瑜害其不成反遭其害.真是賠了夫人

又折兵,自討沒趣,到最終連自我也被諸葛亮氣死了.以致於周瑜死前還仰天長嘆“既生瑜,何生亮。”

諸葛亮自出茅廬之後巧施妙計,屢試不爽。指揮作戰無往不利。他用自我的傳奇的一生為《三國演義》這部著作添上了,絢爛的一筆。

讀《三國演義》有感範文13

懷著激動的心情,我第三次翻開了古典文學名著《三國演義》。曹操的詭詐,劉備的謙遜,孔明的謹慎,周瑜的心胸狹窄,每一個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作者刻畫的淋漓盡致,細細品味,讓讀者彷彿進入了一種境界。故事的主要內容是以智和勇來依次展開的,但是我認為智永遠是勝過勇的。比如:在西城,孔明用空城計嚇退了司馬懿率領的十五萬大軍。此種例子舉不勝數。可是在故事中也有“智不劃謀,勇不當敵,文不拿筆,武不動槍”的。像漢室劉蟬,整日飲酒作樂,不理朝政,心甘情願的把蜀國獻出,最後竟然上演了讓天下人(笑逐言開)恥笑的事情,樂不思蜀。

誰會想到一個國家的統治者能做出這樣的時移俗易的事情來呢?有勇無謀,大敵當前,只能拼死征戰。呂布,顏良都是典型的例子:如果呂布在白門樓聽從謀士的計策,何必被曹操吊死在城門上呢?如果顏良把劉備在河北的事情和關羽說清楚,哪兒至於被義氣的關羽所砍呢?古人云:大勇無謀,禍福佔其,禍居上,福臨下,入陣必中計,死無不目。再談談國家,魏,曾經煊赫一時;蜀,曾經功成不居;吳,曾經名震江東。這麼來看,從國家就可以反映出國君的性格。曹操,欺壓百姓;劉備,愛民如子;孫權,稱霸江東。如果說魏國在三國裡智謀最強,一點也不為過。曹操的用兵堪稱舉世無雙,司馬懿就更是用兵如神。但是兩個人都有自己致命的弱點:曹操多疑,司馬懿太過陰險。再說蜀國,首當其衝的必定是伏龍。

讀《三國演義》有感範文14

這幾天,我讀了我國四大名著之《三國演義》,受益匪淺,這本書的作者是大名鼎鼎的羅貫中。

這本書主要講了從東漢末年群雄割據,到官渡之戰,赤壁大戰後三國鼎立,再到司馬家篡魏後天下歸晉,肯定了以“仁”為本,治理天下首先要收攏人心思想。這本書弘揚了精忠報國,胸襟廣闊,顧全大局,英勇無畏,甚至為國捐軀的中華民族優秀的意志品質。批判了那些偽君子和賣主求榮的小人,把這本書刻畫了許多能謀善斷的謀士,如諸葛亮,陳宮等,展現了人文哲思,軍政策略等中國博大精深的文化和智慧。另外,還刻畫了許多英雄人物如劉備,關羽,張飛,趙雲,呂布等和一些美人形象,貂蟬,甄姬,蔡文姬,大喬,小喬等,其中,我最喜歡的是趙雲,左手青缸劍,右手亮銀槍,胯下白龍馬,一身白盔銀甲,長阪坡單騎救主公,所向披靡,如此猛將乃趙雲趙子龍是也。怎麼樣,你是不是也很喜歡他呢?

書中有很多精彩情節,其中最令我難忘的是赤壁之戰,在公元208年曹操率領20萬大軍向劉備孫權宣戰,為了搞心理戰,曹操謊稱有80萬大軍。夜幕降臨時,諸葛亮想出一個辦法,“火燒曹營”,俗話說“萬事俱備,只欠東風”,那晚曹軍被燒得狼狽不堪,是孫劉聯軍的精誠團結才打退了曹操這個強敵。

讀完《三國演義》後讓我大開眼界,諸葛亮的博學多才,足智多謀,劉備,張飛,關羽三兄弟的情深意重。我希望長大後也能成為祖國的棟樑之才,努力學習,一定成功!

讀《三國演義》有感範文15

四大名著是我國曆史文化長河中最令人讚歎的傑作,它飽含著中國文化的悠久和神奇。《西遊記》、《紅樓夢》、《水滸傳》、《三國演義》這四個書名從小就在我們的耳邊迴盪。以前我就讀過《三國演義》,當我再次閱讀時,又品出了另一番風味。其中最讓我敬佩的是趙子龍和張飛,因為他們有著捨己救人和大無畏的英雄氣概。

趙子龍單騎救主這回裡,給我留下深刻印象。他單槍匹馬,面對百萬大軍,臨危不懼,面對數十位名將,鎮定自若。趙子龍拿起青鋼劍,衝入曹操的兵中,左突右衝,不出一分鐘,幾百位曹兵都死於青鋼劍下。他連殺幾名大將,英勇無比。就這樣,趙子龍與凶惡的曹軍戰了一天一夜,此時的趙子龍已經筋疲力盡了,但是,為了救出阿斗,他心裡只有一個願望,死也無怨無悔。

趙子龍終於支撐到了長板破,他飛奔過橋,剩餘的由張飛來應付。曹軍像離弦之箭火速趕到長板破,只見張飛手持丈八蛇矛,在橋上一動不動地站在橋頭,令曹軍疑惑不解,從而安靜了許久。突然傳來一陣聞風喪膽的聲音:“誰敢與我燕人張飛決一死戰!”張飛鏗鏘有力的聲音,嚇得曹軍的人毛骨悚然。有的甚至後退了好幾步。曹操身旁的名將夏侯恩嚇得撕心裂肺,頓時吐血而亡,死於馬下。儘管曹軍還不停地喊著“鎮定鎮定鎮定”,但心裡早已潰不成軍。就這樣,張飛用他那特有的高分貝嚇跑了曹軍。

啊,趙子龍和張飛實在太酷了,讀到這裡,我的心裡湧出了對這兩位大將的敬佩之情。事實上在我們的身邊,也有如同趙子龍和張飛一樣的英雄。王森就是其中之一。他,一名四川小夥子,年僅二十四歲,為了諸暨人民的財產安全,與歹徒展開殊死搏鬥,終於流盡最後一滴鮮血。

《三國演義》使我懂得了捨己救人,《三國演義》使我讀懂了見義勇,《三國演義》使我讀懂了大無畏的英雄氣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