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扶貧工作的日記

才智咖 人氣:1.11W

【篇一】 關於扶貧工作的日記

宣傳部共有13名幹部,2016年共包扶后王家山村17人,貧困人口大多數是年老,殘疾人,行動非常不便。宣傳部主要領導和包扶幹部通過調研,決定對年老和殘疾貧困戶進行精神扶貧。

關於扶貧工作的日記

究竟是什麼樣的精神理念在支撐著這些人?為了消除心中這一疑問,宣傳部及時購買了老年收音機、各類書籍,尤其是王道老人需要的筆墨紙硯,把這些精神食糧送到貧困戶的手中。

當天離開的時候,已是下午,剛下過雨的莊稼汲取著大自然饋贈的陽光和雨露,快速地成長著。已經30多歲的王彥輝,本該是頂天立地的漢子,卻因童年的災難淪為一個智商只有幾歲的孩子,當他看到有人來訪的時候,卻露出了燦爛的微笑。這一切深深地刺痛了我們的心。什麼樣的雨露和陽光能滋潤他茁壯成長,收音機裡的音樂或許能開啟上帝留給他的另一扇門工作人員心情沉重地記錄下了這一切。

7月29日,星期五下午,室外溫度是32度,實際可能都達到了35度。宣傳部所有人員卻出發到包扶村后王家山,提著西瓜、飲料、白糖、餅乾等消暑用品,大熱天的,你們還記得我們王娥娥的媽媽向包扶幹部說道。禮輕人意重啊包扶幹部還顯得不好意思。不輕......不輕......娃娃們連一口水也不喝、一口飯也不吃大媽說著,我們已經走遠了。已經到晚上9點多了,我們該回去了,送出去我們的心意,大家心情一下子超級好。

殘疾人王振祥行動不便,夏天還不知道吃西瓜沒有?一個暖心的疑問,形成了此次送涼爽之行。

一個志願者希望與王道老人結對幫扶,這是個好思路,精準扶貧的鏈條應該越長越好,一定要抽時間和其他志願者好好談談這事這是精準扶貧日誌中最有希望的一段話。

【篇二】 關於扶貧工作的日記

今天,阿光叔叔、小和姐我們三人去第一批尼西雞養殖戶家對禽舍做消毒指導。

全村被崩池神山分成兩個片區,按所處地域分為山前和山後,山後五個村民小組基本地處於神山之上,由此多少可以想見山後的一部分狀況。然而,真正進入村組公路,我還是被這些真正意義上的九曲十八彎嚇得不太敢說話,一條公路拐來拐去盤踞在整座山上,形狀簡直跟那條蜷縮水泥路上晒太陽的蛇有得一拼。好在阿光叔叔是個有幾十年駕齡性格沉穩的人,把安全交給他,完全可以放心,沒想到座駕不給力,這輛有些年代的微型車是村裡唯一的工作用車,上坡起步時,掛好的一檔自動跳到空檔,需要副駕駛協助掛檔,第一次見識一輛車由兩人駕駛(除了教練車)。

到達的第一戶在西當村,村莊散落在半山腰,估算海拔在2700米,站在陡直的山坡望下去,高差很大,讓人有點眩暈,金沙江像條細帶子嵌在兩座大山的縫隙處。村民告訴我,有人測過,江邊海拔1790米,待會我們要去的另一戶,家在西當,雞舍和油橄欖基地在江邊,我不敢相信,這戶人家為了一日三餐每天要在海拔差近1000米的地方往返,到底是什麼東西在支撐著他們?當我們順著蜿蜒的公路上到村莊花二十多分鐘完成第一戶指導工作,再下到江邊時已經是兩個小時以後,到達這個有十來戶人家名為布卡的村莊,與剛才的西當村完全是兩個世界,不禁讓人為這裡的一切歡欣鼓舞,氣候溫暖,清澈得幾可見底的金沙江水悠閒地繞著村莊流淌,岸上花紅柳綠,飽滿結實的青稞穗在微風中點頭哈腰。我說,這個年近五十的阿茸(藏語叔叔的諧音)還算有點眼光和遠見,知道山上刨不出什麼,把基地搬到江邊來。結果阿光叔叔說,你高興得太早了,他的基地還遠著呢。

車通過車馬吊橋,上柏油路行駛好遠的路,過兩個村莊,終於停下,卻被告知這裡是德欽縣,阿茸的基地在江對面。隔江相望,除了兩所低矮的小房子,表明可能有人居住,其它基本看不出來什麼,沒有江岸應有的枝繁葉茂。來到江邊,見到一艘帶柴油發動機還帶兩支木槳的破舊鐵皮船,我的第一反應是目測江面寬度和水流速度,若出故障,我能不能憑我那招狗刨安全游回岸上,當然這話不敢跟大夥說。阿光叔叔問小和姐我倆怕不怕,小和姐說她怕水,我說這江面那麼窄,游到岸邊沒問題,順帶捎上他倆。在等阿茸找划船夥伴的間隙,小和姐他倆先上船,興奮地站船上不同方位讓我當他們的攝影師。好不容易等來的船伕和阿茸一起上船,沒有去發動機器,而是一人划槳掌舵,一人撐杆,離開江岸後,兩人一起奮力划槳,我呆了,為什麼不用機器?阿光叔叔臉上的笑容不見了,寫滿憂愁和恐懼,好像還有痛苦,小和姐不敢看江水,盯著手機不抬頭,我想她在通過手機排除恐懼,看著他倆的反應,我居然不怎麼怕了,所謂一條船上的螞蚱不過如此,我玩心大起,用手中的相機不停捕捉他們的每一個表情和動作,包括兩位船伕。阿茸的土地是在石頭縫中刨出來的,土層薄且養分極少,長了很多仙人掌,平緩處有十幾畝除了種油橄欖,還有蔬菜,其它少部分在江岸斜坡上,大部分在陡峭的'山上,都種了油橄欖,阿茸說有幾百畝,全是他們全家人一鋤一鏟開墾出來的。他信心滿滿地為我們介紹,油橄欖3-5年見效益,我們的扶貧專案之一尼西雞可在油橄欖地裡放養,將在今年下半年見效益,種植、養殖兩不誤,有政府的大力支援和幫助,相信過不了幾年,他們家就能脫貧。他們一家計劃一邊管理一邊再開墾,將規模擴大到千畝,末了,阿茸說夏天的時候,他種的西瓜又大又好吃,邀請我們到時一定要來做客。看著勤勞樸實執著的阿茸,我彷彿已經看到了蔥綠的油橄欖樹鋪滿整片荒蕪的山坡,身材嬌小的雞群在林間歡唱,又大又圓的西瓜安靜地躺在房前屋後,終於明白阿茸的決心源自何處。我發了一條微信,一位微友提問能種什麼,當時我說能種油橄欖和中藥材,現在我說能種希望。是的,能種希望!當年的愚公能移山,今天的阿茸頗有愚公的風範,能將荒漠變綠洲相信不是神話。

阿茸很快掌握消毒要領,並認真記下養殖注意事項。送我們過江的時候,雖然兩位阿茸拼盡全力,船還是被水衝離臨時碼頭幾十米靠不了岸,阿茸說不要太擔心,有他們在。阿茸二人分工,一人划槳,一人跳上岸拽住拴船的鋼繩背在肩上奮力牽引,船終於靠岸。時間不早,顧不得驚恐,我們馬不停蹄地奔赴下一個目的地臘仁組。江邊到臘仁組,路更彎更陡更長,阿光叔叔認真開車,不時給我介紹全村情況,小和姐靜靜傾聽,偶爾發出輕輕的笑聲表示贊同,對這樣的路況她一點也不擔心,她是獸醫,在這裡工作了21年,上山下山,陡峭的山路於她來說與平地無異。她溫柔文靜,平時話少,當她面對百姓為他們解惑釋疑卻頭頭是道,百姓對她感激信任。

翻越一座高高的山坡,迎面是雨夾雪,路有點滑,我們到達老國道214線,阿光叔叔指著背後一座高聳入雲的山峰說,那是崩旨神山,今天我們順時針繞神山一圈。 回望神山,一層白霧環繞,好似披掛了人們為其敬獻的哈達,靜靜庇佑腳下的子民。

下午6點30分,順利完成我們一天的工作任務回到村委會,其他同事做好晚飯等著我們,感動溢滿心頭。

很累,早早躺下,卻睡不著。 想著即將過去的一天,長久積壓心中的一些困惑似乎有了些許答案。對於被抽調的扶貧工作隊員,我一直在想會有作用嗎?能起什麼作用?此刻,我有點明白了,作為分散在各個村落的千萬名扶貧隊員,也許我們個人力量無法從根本上改變百姓的困難現實,但我們的存在,實質意義是患難與共,作用是橋樑和紐帶,價值是希望和精神支柱,是航標,是行船靠岸時的牽引繩。我們和村民,是相伴的關係,就如我和我的同事們。

TAGS:扶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