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工作的民情日記

才智咖 人氣:8.5K

民情日記對於研究分析下派幹部的思想狀況、工作狀況以及考核考察工作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下面蒐集了扶貧工作的民情日記,以供賞析和參考借鑑!

扶貧工作的民情日記

  扶貧工作的民情日記1

(一)6月14日一大早,我同村副主任開車前往松林村最遠的老爬坑村民小組,對照著建檔立卡貧困戶資訊表,挨家挨戶進行回訪複核。這個村民小組大多數人家座落在一個大坑的周圍,老爬坑這個名字可能就因這個地勢而得名。老爬坑是該村比較貧困的一個村民小組,有貧困戶18戶,多年來由於特殊的地理位置,趕街上道要行走十幾公里因年久失修導致坑窪不平的的山路,出行十分艱難。當得知該路今年有望在中央及省市縣的脫貧攻堅大好政策的惠及下得以硬化時,我由衷為該村民組全體村民感到高興,心想,如果該民心工程真的能夠落地,我一定要協助鎮村把該路建好管好,切實幫助他們解決出行難問題。(駐松林村扶貧工作隊長王巨集)

(二)6月21日,我們再次來到了因病致貧建檔立卡貧困戶陳文學的家中開展建檔立“回頭看”工作。剛進家門,看到他妻子正在餵豬,由於我們是多次來,都成熟人了,他妻子見到我們,就趕快跑過來跟我們熱情的打招呼。我們簡單的問了一下家裡的基本情況,孩子上學的情況等等,發現一切都還算是正常。聊了一會後,我們起身去看了一下單位為他家購買的龍陵黃山羊的養殖情況,兩頭黃山羊有一頭已經產下小崽,長勢喜人,比當地的山羊個頭要大,毛色也亮。今年,他家種植了3畝香料煙比去年多種了1畝,雖然長勢沒有去年好但還算不錯,收入近1萬元,再加上出售仔豬、包穀、黃山羊和陳文學在附近打零工的收入,今年他家人均純屬收入突破2800元是沒問題了。看到他家在國家精準扶貧政策的惠及下,小日子一天天好起來,我感到特別欣慰。(駐馬家田村扶貧工作隊員曹詩泉)

(三)駐村四個多月,通過走訪,發現大多農村都有共同特點——居住條件惡劣,家中沒有像樣的電器,而家庭成員上有老下有小,缺乏行之有效的增收途徑和實力,抗風險能力極其脆弱。下一步,要想方設法去解決這些問題,首先要提高村委班子自身素質,增強凝聚力、戰鬥力和號召力,提高為民服務的能力;其次要改善基礎設施,從專案建設上多渠道爭取資金、政策的支援;第三要開展村容村貌整治活動,為村民創造一個舒適、衛生的居住環境;第四要發動群眾共同努力,利用本地資源優勢,通過規模種植和養殖,使農民群眾早日脫貧致富。農民其實很善良、淳樸,也容易滿足,只要你真心實意幫助他們,他們就會記得你一輩子。

 

  扶貧工作的民情日記2

今天上午我和駐村幹部一起來到了州交通運輸局“三萬”活動及精準扶貧駐點村建始縣三裡鄉香樹灣村4組,與黨員及群眾代表進行座談。在座談會上,黨員代表、群眾代表交流討論的氣氛至始至終輕鬆、熱烈,他們暢所欲言,不僅道出了心聲,而且提出了許多很好的意見建議。基層的'意見實實在在。有的反映村組溝渠堵塞了、魚塘關不住水了,有的提出小組道路不好、雨天出行困難,有的認為村支兩委幹部履職不到位,談出了基層黨員、群眾的所思所想所盼。在該村住宿的日子以來,與村民們交往談心,瞭解到許多在單位所得不道到東西,深深地感動不開展“三萬”活動怎麼會有這樣的收穫。黨員幹部只有放下架子,抹下面子,與村民朋友面對面、手拉手、心連心的交朋友,才能密切幹群關係。

走訪至老黨員向承鼎家中,全家4口人,小兒子智力殘疾,祖孫三代同堂,居住在一棟較舊的平房內,由於地基深陷,房屋已成危房,但無錢修繕。家中只有1畝薄田,僅能作為飼料地。家庭主要經濟來源為兒子外出做工的收入,自己也在外做臨時工掙點小錢補貼一下家用。老人今年已經70歲,患有慢性支氣管炎,時常要打針吃藥,因為沒住院,藥費不能報銷,加重了家庭經濟負擔。儘管生活艱辛,老人還是比較樂觀豁達,他要求兒子不管生活多艱難,一定要走正路,也儘量不要給政府和集體找麻煩。問到老人最大的願望時,老人說,孫子就要成家了,但是房子成問題,要是有錢能把房子翻修下就好了。

通過走訪調查,我們瞭解到,香樹灣村無產業發展,主要經濟來源為村民外出務工收入。一是農民自身投入不夠。隨著黨和國家政策越來越好,惠農補貼越來越多,部分農民共建社會主義新農村積極性不高,等、靠、要思想嚴重,自力更生、自主創業的傳統逐步缺失,自我創新能力和開拓精神缺乏,嚴重阻礙了農村建設發展。二是因學因病返貧,貧困程度加深。部分農戶因子女入學、遭受自然災害、家庭成員生病入院、致殘等情況,原本脆弱的家庭無力承擔高昂的學費、醫療費而返貧,貧困程度進一步加深。三是增收渠道單一,產業效益低下。農業生產受地形及水源影響,主要發展玉米、紅薯、土豆等幾種傳統農作物種植和雞、鴨、豬、羊等庭院式小規模禽畜養殖,基本上是自給自足型,且經營方式粗放,生產投入不足,形不成規模和經濟效益。

此次走訪活動,加深了我們對基層群眾的瞭解,感受到了群眾的疾苦冷暖,是我們“三萬”活動為群眾辦好實事的基礎和前提。下基層是幹部與群眾之間的“連心橋”,不僅僅是有著基層情況和群眾意願,同時也是基層幹部對群眾感情的真實記錄。不僅要嘴上說著老百姓,更要心裡想著老百姓。要做百姓的貼心人,要帶著感情下基層,帶著感情去傾聽百姓呼聲、瞭解百姓的困難,真正做到想群眾之想、急群眾所急、解群眾所難。下一步我們將繼續深入開展好“三萬活動”,多為群眾解決一些實際問題,讓“三萬活動”更加深入人心。

 

  扶貧工作的民情日記3

連日來,我們駐村工作組和村幹部一道開展“精準扶貧”資訊入戶調查工作。

仁吉中心村有10個自然寨20個村民小組4500多人,“精準扶貧”資訊入戶調查工作是一個大問題。但是入戶能夠了解群眾的生活情況,與農戶面對面談心,心連心,密切了幹群關係,改變我們工作作風,我覺得很必要。下一步的資訊採集工作,我們還將做得更實,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瞭解到群眾的實際情況,才能開啟我們駐村工作的局面,真正為民辦實事,辦好事。

TAGS:扶貧 民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