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官的扶貧民情日記

才智咖 人氣:2.1W

“民情日記”雖小,卻寄託了每一個普通群眾的希望和訴求,是折射黨風政風的大事,是指導扶貧脫貧工作的有益幫手。下面帶來村官的扶貧民情日記,歡迎閱讀!

村官的扶貧民情日記

  村官的扶貧民情日記1

為進一步開展扶貧物件精準識別和動態管理工作,準確瞭解和掌握幫扶貧困村和困難群眾的基本情況,增強幫扶工作的針對性,保和鄉駐村扶貧工作隊隊員撰寫民情日記,準確掌握幹部思想、工作動態,及時瞭解基層群眾急需解決的困難和難題。

“民情日記”雖小,卻寄託了每一個普通群眾的希望和訴求,是折射黨風政風的大事,是指導扶貧脫貧工作的有益幫手。保和鄉扶貧工作隊員的“民情日記”不是隻記在“筆頭”,更是記在“心頭”。隊員們充分發揮“民情日記”作用,切實助推精準扶貧工作,通過民情日記的方式,事無鉅細全方位記錄駐村情況、群眾需求,詳細記下扶貧工作所見所聞,並根據記錄協調有關部門提供扶貧資金,切實幫助貧困群眾出點子、找路子。

通過“民情日記”,緊盯幫扶村基礎設施建設、富民產業培育和民生社會保障等工作難點,以釘釘子的勁頭一項一項抓好落實,加快了貧困村、貧困戶的致富步伐。截至目前,保和鄉10名工作隊員共記錄駐村日記140篇5萬餘字,入戶走訪群眾已達600餘人次,推廣農業新技術3項,介紹農資新品種5項,新發展種養專案3個,為群眾解決實際問題6個,受到當地群眾的一致好評。

  村官的扶貧民情日記2

玻璃彩村,重點走訪戶於佔峰,家庭人數5口,男,41歲,黨員,文化程度:國中,配偶:高樹紅,身體狀況良好。有一74歲老父親經常鬧病無勞動能力,還有一雙兒女分別上國中和幼兒園。經濟來源是種地,人均年收入2000元,今年在基層建設年活動的帶動下開始種植雙孢菇和白菜。雖目前要照顧年邁的老人和供養上學的孩子,生活較困難,但該同志有一股年輕人的拼勁,敢想敢做。建議作為幫扶物件考慮,只是要注意掌握時間和尺度等問題。”

這是市委書記王曉東在其包聯幫扶村玻璃彩村入戶調查時所記的“民情日記”。在張北縣,不僅每個基層建設年活動的駐村幹部有這樣的一本“民情日記”,全縣所有村幹部、鄉鎮幹部等基層幹部都有一本類似的“民情日記”,上面記滿了哪家種了幾畝莜麥、幾畝土豆,養了幾隻羊、幾頭牛,哪家莊稼長勢良好,哪家家禽患了病,哪家家庭條件困難……

張北縣油簍溝鄉黨委書記常海說,“民情日記”實行一戶一記,主要是記錄幹部到群眾家中瞭解的情況,給群眾宣傳政策、提供市場資訊、指導農民生產和調解民事糾紛、處置突發事件、商議建設村級活動場所等,同時記錄和分析群眾遇到的問題,解決具體困難。

為避免“民情日記”走形走味,成為一些幹部自我表揚的“功勞簿”、應付考核的“作秀本”,張北縣舉三措,避免“民情日記”流於形式。明確記錄重點,注重民情、民聲、民意的反映。張北縣規定“民情日記”要重點記錄民之所收、民之所需、民之所期、民之所盼,要重點突出記錄問題的解決,從而使“民情日記”真正實現幹群連心作用;強化日常考核,注重量和質的結合。在量上,要求每位村幹部和包村幹部每個月至少寫10篇“民情日記”。在內容上,既要有事項記錄、情況反饋,又要有解決措施、辦結時限及受訪人簽字,且每月的辦結率必須在80%以上。同時,建立周檢查、月反饋制度,將村幹部和包村幹部記錄“民情日記”及落實情況納入幹部年終考核和述職範圍之內,確保“民情日記”不走形式。引入民意測評,注重百姓對“日記”的評價。在每年年底或某項活動結束時,縣活動領導小組組織群眾對幹部活動情況進行滿意度測評,“民情日記”辦結落實情況及群眾滿意度情況將作為一項重點測評內容。對達不到滿意度標準的村幹部和鄉鎮幹部給予通報批評,並取消年度評優資格。

縣基層建設年活動辦主任、縣委組織部部長劉建平說:“張北比別的經濟發達地區開放得晚,農民生活水平和經濟能力都較低,但是張北的黨員幹部都很積極能幹,在短短几年內,張北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張北幹部把寫好‘民情日記’比作擦亮扶貧攻堅槍的精神,感染了全縣上下的百姓一起投身建設家鄉、改變現狀的事業。”基層建設年活動開展以來,張北共派駐(包)村幹部1050名,覆蓋全縣366個行政村開展扶貧工作,召開村民代表大會500餘次,徵集群眾意見建議1200多條,書寫“民情日記”數萬篇,有針對性地走訪困難群眾1000餘戶,梳理出田間路整修、自來水入戶等民生實事800餘件,真正摸準了農村發展的癥結,開出了致富良方。

  村官的'扶貧民情日記3

“今天天氣預報為大風藍色預警,電話及時通知幫扶物件,把代牧的羊群趕到避風的山窪,防止羊群走散丟失…“

“今天氣溫回升,協助扶貧戶搶抓墒情,及時播種 …“

如上記述摘自石人子鄉農技站扶貧幫扶幹部工作日記的一部分。為進一步開展扶貧物件精確識別和動態管理工作,準確瞭解和掌握定點幫扶貧困村和困難群眾的基本情況,增強幫扶工作的針對性,鄉農科站的幫扶幹部,詳細記錄每一戶貧困戶的基本情況,每一次入戶瞭解到的新問題、新困難, 幫助貧困戶出謀劃策,尋找聯絡增收渠道,為他們早日脫貧,解決生產生活當中遇到的困難。

通過“民情日記”,幫扶幹部緊盯幫扶村基礎設施建設、富民產業培育和民生社會保障等工作難點,以釘釘子的勁頭一項一項抓好落實,加快幫扶物件及早脫貧致富。

扶貧工作期間,農科站的幹部通過民情日記等方式,事無鉅細詳細記錄駐村情況、群眾需求,共記錄扶貧工作日記兩萬餘字, 並根據記錄協調有關部門提供扶貧資金,切實幫助貧困群眾出點子、找路子,獲得了困難群眾的一致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