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情日記慰問貧困戶

才智咖 人氣:2.27W

民情日記”反映的基層無法解決的問題,黨委要認真辦理,排出解決時間表,採取有效措施加以解決。以下是民情日記慰問貧困戶,供您檢視

民情日記慰問貧困戶

民情日記慰問貧困戶一

今天按照計劃安排,我們到結對幫扶村,走訪幾戶困難戶。之前在團結村朱支書那瞭解到,團結村基礎設施比較落後、居民多是靠外出打工維持生計。

我們走訪慰問的第一位居民是患有子宮癌的陳秀芳。踏著泥濘的小路,我們來到了後雲組的陳秀芳的家,一個破舊的房子裡凌亂的擺了幾件破舊的桌椅,一張雜亂的木板床上,陳秀芳半倚著坐著,見我們進來準備起身。我連忙走過去,示意她躺下就好。陳秀芳很不幸的患上子宮癌,為給她治病,家裡已經欠了一大筆的債務。她看到我們非常激動,招呼我們坐下,眼了飽含著淚水,向我們述說了她的病情和家裡的困難,她說面對今後的日子,她們一家都不知道該怎樣活下去。經過我們的一番開導,陳秀芳擦乾淚水說:“相信政府不會拋棄我們不顧的,現在你們給我們辦了低保,我很感激,你們今天來看望我,說明政府是關心我們的,我會打起精神,堅強地面對生活。”

我把愛心卡掏了出來,寫上了自己的聯絡方式。我知道以她的個性不會聯絡我,但是一旦聯絡肯定是她處理不了的大事。走的時候她有些激動,一路出門跟著走了好長一段路。到了路口的時候我回頭看了一眼,她依舊在那裡張望,頓時心裡有條暖流直竄心田,很溫馨,很感動。

xxx的房子很破舊,蒼老的青磚石瓦的有種穿越歷史的年代感,除卻一臺破舊的電視機,屋子裡幾乎沒有什麼電器裝置,更不用說傢俱之類的。只有一個正對著門口的八仙桌,桌面整齊的鋪了一層報紙,佈置的乾乾淨淨。他端正的坐在門邊上,眼睛注視著門外。

xxx快70歲了,喪偶,哮喘,心臟病,高血壓,兩個子女在,自已一個人做飯洗衣,腦筋有些遲鈍。我就著他坐了下來,他的眼睛卻一直注視著門外。

“也不知道來不來。這都不剩天了。”

我知道她想著在外務工的孩子們,像所有的父母一樣期盼著自己的孩子們好好的,念著他們,想著他們。

我們起身走的時候,他嘴裡唸叨著依舊是她的孩子們。兩隻眼神依舊那樣茫然的張望著,像是看見了希望,但卻是那樣的不可觸及,過於遙遠。

接下來的2戶人家境遇都差不多,上午走訪完後,還剩一戶不在家,村幹部說下午再繼續聯絡。  據瞭解,龐學禮夫婦只有一名女孩,年輕時一家三口的日子還算過得有滋有味,後來女兒長大了,嫁到了鄰鄉,離老人家大概有兩三個小時的車程,雖然女兒偶爾會回家看望兩位老人,但大多數時間兩位老人都是靠自己生活。由於女兒家的家境不好,不能給龐老夫婦提供經濟上的幫助,所以,兩位老人只能靠新農保養老金、種地和養豬維持生活。前幾年日子還算勉強可以維持下去,可今年已經七十多歲的龐學禮老人身體一直不是很好,二老的生活也過得很艱難。  得知我們的來意,兩位老人感動得熱淚盈眶,當我們問老人最近生活過得怎樣,有沒有什麼困難我們能幫上忙時,龐學禮老人笑著搖了搖頭,然後用顫抖的雙手夾著一杆旱菸深深的吸了一口,陷入了深深的沉思,許久也沒有說出一句話來,或許是不知道該從何說起,他用沉默表示他所有的感激。我去幫他的妻子燒火沏茶,並詢問他們的近況,她除了一個勁地說現在的政策好之外,讓我記得最深的一句話就是:現在的政策已經很好了,我們每個月能領到百十來塊錢,只要不生病,我們老兩口能照顧好自己,不給共產黨添麻煩。多麼簡單而又樸實的語言,其實他們的要求並不高,只是希望多點人情的溫暖。

天色已經漸晚,我們離開的時候,兩位老人站起來和我們一一握手道別。農村孤寡老人作為社會的弱勢群體之一,關心農村孤寡老人不僅是我們的義務,更是我們的責任。希望每個人都主動承擔起自己的責任,關愛身邊的農村孤寡老人,給他們一個安詳的晚年。

今天走訪的這幾戶特困戶,站裡均給了500元慰問金,我們決定我們逢年過節都要去看看他們,給予他們的不僅是物質上的幫助,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鼓勵,我們希望看見,像陳秀芳那樣積極面對人生的笑容,出現在每個人的臉上。

民情日記慰問貧困戶二

20xx年1月13日星期五陰  臘月二十,年關將近。根據工作安排,我們工作組今天走訪慰問何橋、瓜圻、大廟、石竹4個駐點村的困難戶。我們帶了2萬元現金和20套被褥,將要走訪40個貧困戶,每個村10戶左右。  陰冷的寒風中,石竹村的石書記已在村頭迎接我們。石書記是個辦事極認真的人,慰問名單是村委會專門開會定

下來的,困難戶所在的村民小組組長也都到場陪同慰問。我們對石書記的辦事作風感嘆不已。  我們來到9組熊大爺家裡。熊大爺剛過花甲之年,但家庭不幸,長子殘疾,完全喪失勞動能力;次子車禍去世,留下兩個孩子,一個3歲多,一個10多歲。家庭生活基本靠低保。屋內昏暗,家徒四壁,大家眼圈立刻紅了,眼淚在眼眶中打轉,不忍多待。

離開熊大爺家,我們來到4組汪只春家。說是家,其實就汪一人。汪前些年外出打工受傷,現已雙目失明。身體倒還結實,可以自理起居,但無法勞動。我問石書記,五保戶每月能補貼多少錢?石書記說,現在農村低保分三類,一類物件相當於過去的`五保戶,補貼最高,每月150元左右。

走完石竹村困難戶,已經快11點了。我們立即驅車趕往大廟村。大廟村走訪了10家困難戶,其中殘疾和患有重病的7戶,高齡孤老3人。村支書胡麥佑告訴我們,因病致貧的,是村裡困難戶的主要部分。我們關切地詢問農村醫保情況,書記介紹說,鄂州實行城鄉一體化基本醫療保險,分三個檔,其中最低的第三檔相當於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個人每年繳費30元,政府補貼120元,可享受4萬元醫保報銷。當然也可購買二檔三檔醫療保險,因為繳費高了很多,大多數人還是選擇第三檔。一般小病,費用夠用,大病看不起。困難戶們希望政府能再多補貼一些,能到第二檔,除特大疾病外,都可以保障了。

草草地吃完午飯,我們直奔瓜圻村。瓜圻村是我們駐點的4個村最大的村,18個村民小組,798戶近3000人。這次“挖萬塘”活動,他們行動最快,19口塘,保質保量完工,在蒲團鄉名列前茅,受到區、鄉兩級政府表彰。“三萬”活動開始不久,湖北日報主要領導帶隊,一行幾十人就是到這個村召開座談會,並參加修塘勞動的。村支書陳國安快人快語,一邊帶路,一邊介紹情況。

在13組梵正明家,其貧困現狀令人震撼。梵與妻子住在村民捐建的靠在路邊的兩間簡易房中,農具、柴火都堆在外屋,一張簡易木床和鍋碗瓢盆散亂地鋪滿裡間,全部家當加起來值不了幾百元錢。我們先是送了500元錢,但走出不遠,大家心裡總覺得堵得慌,一起又返回去,送了一套被褥。這套被褥可能是他們家最好的生活用品了。

17組王燈堂家則是另外一種情況。王自己是殘疾,老伴、兒子都去世了,兒媳改嫁,3歲孫子與老人相依為命。老小兩人基本靠低保生活。離開時,老人不停作揖,連連感謝政府。

瓜圻的幾個村我們來過多次了,但在村裡穿行中,我們突然覺得和前些日子大不相同,悟了好一陣子,才發現原來村裡人多了起來,而且多是年輕人。原來,春節將近,外出打工的人已經陸續返鄉。這些年輕人在村前村後嬉戲打鬧,憑添了許多生氣,我們的心情也馬上變得輕鬆愉快。陳書記說,他們村是個窮村,低保戶就有177戶。村裡沒有像樣的集體經濟和賺錢專案。困難戶大多是老弱病殘家庭,如果家中有人在外打工,家裡的的日子就會好很多。

最後,我們來到何橋村。何橋村是我們工作隊“下榻”的地方,村委會的幾間辦公室騰出來讓我們住宿和辦公。村支部書記老吳年屆60,已連任幾屆書記,村裡情況爛熟。老吳憨厚中透著機警,工作作風紮實。修整塘堰他啟動的慢,叫苦叫難也多,但任務一旦確定,他立刻行動,也後來居上。當時我們去10組現場看塘,10組提出他們最急迫的是要修泵站,老吳極力支援,還給我們工作組打了報告。我們贊成他們實事求是的想法,並調整資金給予幫助。  12組的蔡正國家禍不單行,家裡幾個人患有精神病,唯有他好一些,是家裡的頂樑柱,但遭遇嚴重車禍,長期臥床。我們到他家時,他臥在裡屋床上。我們將500元錢遞給他,他執意要下床,被我們攔住。吳書記說,這500塊錢,可以管他們家半年生活。  我們來到1組範米蘭家慰問。範夫妻二人均為智障,這我們倒是不大奇怪,因為健康人與智障人結婚畢竟是少數。但一家三五口人都是智障,肯定是遺傳造成的。遺傳性疾病,這在城裡大多就不再生育了,但農村似乎很難控制。這是我們在農村走訪時經常碰到一家一家都是智障人的重要原因。範夫妻二人的病不是很嚴重,生活自理沒有問題。我們說了一些寬鬆的話,他們臉上露出一絲笑容。

離開最後一家困難戶,天已經大黑,絲絲細雨在天空飄灑。一天跑下來八九個小時,我們身體已疲憊不堪,但心情更沉重。據統計,我們走訪的4個村的低保戶數,佔整個戶數的五分之一還要多一點。  近些年來,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國家的惠農政策日漸豐厚,社會保障日益完善,農民的生活已經得到很大改善,但還有相當數量的農民沒有脫貧。我們深深感到,要解決農民的貧困,主要要靠農村經濟的發展,同時要建立完善的社會保障制度

民情日記慰問貧困戶三

這幾天,對村裡部分貧困人群進行了走訪。通過走訪,看到農村貧困人口生活之窘迫,日子之艱難,用觸目驚心不為過。反思其貧困原因,有的是受災致貧,有的是因病致貧,還有意外致貧等諸多因素。雖然貧困人口不能完全代表農村的現狀,但他們是農村的一個部分,是最需要黨和政府關懷的群體,同時也是應該我們花更多力氣去思考如何改變他們的群體。

xxx一家  xxx一家原五口人,自己及愛人均年過四十,三位小孩尚未成年,其中愛人與長女智障,次女現八歲上國小,兒子四歲。故譚家生計全落在xxx一人肩上,而xxx數年前勞動時摔跤致使右腿骨折,因無錢上醫院,在床上躺了數月自愈,但骨頭生長錯位,已部分喪失勞動力。20xx年4月份,xxx的愛人因病逝世,加劇了其勞動負擔,雖家有二畝土地,但維持生計亦比較艱辛。

xxx目前享受農村低保政策,農忙時村幹部也時常幫助,屬於開發難度較大的貧困戶。

這些貧困人群,只是廣大落後山區當中的一個縮影,不管是意外致貧、因病致貧、意外災害致貧、學生供養致貧,還是其它原因的貧因,我看到的是各有不同的心聲。對於無勞動力、有心無力改變現狀的貧困者,除了最低生活保障,他們希望更多的社會福利機構、社會保障機制能夠把觸角觸及到這些角落;對於有一定勞動力的貧困者,他們更多是希望有政策的支援,或者在政策的執行過程中更有效率、政府言而有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