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幹部的民情日記

才智咖 人氣:7.69K

民情日記”辦結落實情況及群眾滿意度情況將作為一項重點測評內容。如下是精心為你挑選的基層幹部的民情日記,歡迎大家踴躍閱讀!

基層幹部的民情日記

基層幹部的民情日記(1)

今天我到三組入戶走訪,感覺三組大部分都是新搬遷戶,一統計,僅去年就搬遷了18戶。原來三組的村民主要分佈在山上和山下,大約各佔一半,山上的自然條件惡劣,交通不便,村民們強烈要求搬遷。經村委會協調,在山下整理了一些屋基,條件好的都遷下來住進了新房,目前山上大約還有七、八戶,我決定先上山走一趟。

沿著山路往上爬,大約二十多分鐘才到第一家,叫徐光朝,家裡三口人,低矮的三間土坯房,家裡很亂,滿院都是剛孵出的小雞。徐光朝的兒子徐斌對我們說,他們家三口本來都在外打工,因為他母親生了病,得了肝硬化,在醫院住了幾個月,醫生說沒有了救治希望,不得已才回來。他母親現在病情雖然沒有惡化,但隨時都有生命危險,他父親身體也不好,患有腰椎間盤突出和甲亢病,他只有放棄打工回家照顧父母。為了掙點錢,他到省農科院學習了蜈蚣養殖技術,在家裡養蜈蚣,但才起步,還沒有見收;同時又買回了一批雞苗,準備搞規模養殖。徐斌是我入戶走訪來在農戶家裡遇到的第一個年輕人,今年25歲,也是全村唯一一個搞特色養殖的,我很有感觸,年輕人就是不一樣,有文化,有思路,建設新農村就需要年輕人。我對他說,養蜈蚣風險很大,關鍵是技術,所以你一定要多小心,有什麼問題一定要及時請人解決,千萬不能讓蜈蚣生病。

再往上走,來到程梅家,她正在林子裡放牛,我說我們是“三萬”活動工作組的,想到她家裡坐坐,她便把牛拴好,把我們帶到她家。家裡條件還不錯,雖然住在山上,但是樓房,而且也收拾得很乾淨,她說房子建了好幾年了。程梅今年39歲,是我入戶調查遇到的第二個40歲以下的年輕人,接連遇到兩個年輕人,我便有些興奮,現在年輕人都出門打工,留下來的實在太少了。

程梅家裡三口人,丈夫朱朝明開農用車在周邊村從事農產品收購、販賣,每年可以掙一些錢。她在家種莊稼,不僅種了10畝土地,還養了10頭豬、3頭牛、1只羊,我粗略地算一下,她在家種地搞養殖每年的毛收入也有近2萬元。她還有一個女兒,9歲,在洪門鋪讀國小。她家是我在洪門鋪村入戶走訪以來遇到的條件算比較好的一戶了。我問她現在主要有些什麼困難,她說主要是她女兒上學比較困難,才9歲,每天要走幾里路到山下讀書,又沒有同伴,中間要穿過好幾個樹林子,現在野豬比較多,很有危險,上學的時候她可以送一下,放學要是太忙就來不及接,希望能夠解決一下。再就是希望村裡幫忙在山下協調一個屋基,還是想搬到山下去住。

三組山上的資源其實還是很豐富,森林保護得比較好,山場面積也很大,如果年輕人不出門打工,像程梅一樣,在家發展養殖,也還是可以掙到錢。政府應該在這方面做一些工作,力所能及地把年輕人吸引回來,只有年輕人回來了,村子裡才有發展的生機和活力,才可能形成一種良性迴圈,更好地推動經濟發展和新農村建設。

接著我又到吳玉海、程家錢、吳兆旭、塗原進等幾家,情況大體差不多,都屬於比較勤奮、生活過得去、但生存條件又比較差的一類。他們都反映山上條件太差了,而且野牲畜多,破壞性大,莊稼都種不成,要求村裡能夠幫他們遷到山下居住。

從山上往回走,我想村裡搞遷移扶貧是正確的,應該把村民從山上遷下來,人雖然住在山下,但山上的地還是可以種,而且還可以利用山場資源發展特色產業,老百姓也有增收的路子。

社會發展的趨勢是城市化,那麼農村發展的趨勢應該是集鎮化和村莊化,如何探討一種土地流轉機制和搬遷幫扶機制,把那些生存條件惡劣的村民集中遷移到公路沿線、集鎮周圍,讓他們遷得下、住得穩、能發展,應該是政府認真研究並切實解決的問題。

基層幹部的民情日記(2)

長城網張家口7月2日電(李巨集 通訊員劉雲宵 王英軍 郭偉)“玻璃彩村,重點走訪戶於佔峰,家庭人數5口,男,41歲,黨員,文化程度:國中,配偶:高樹紅,身體狀況良好。有一74歲老父親經常鬧病無勞動能力,還有一雙兒女分別上國中和幼兒園。經濟來源是種地,人均年收入2000元,今年在基層建設年活動的帶動下開始種植雙孢菇和白菜。雖目前要照顧年邁的老人和供養上學的孩子,生活較困難,但該同志有一股年輕人的拼勁,敢想敢做。建議作為幫扶物件考慮,只是要注意掌握時間和尺度等問題。”

這是市委書記王曉東在其包聯幫扶村玻璃彩村入戶調查時所記的“民情日記”。在張北縣,不僅每個基層建設年活動的駐村幹部有這樣的一本“民情日記”,全縣所有村幹部、鄉鎮幹部等基層幹部都有一本類似的“民情日記”,上面記滿了哪家種了幾畝莜麥、幾畝土豆,養了幾隻羊、幾頭牛,哪家莊稼長勢良好,哪家家禽患了病,哪家家庭條件困難……

張北縣油簍溝鄉黨委書記常海說,“民情日記”實行一戶一記,主要是記錄幹部到群眾家中瞭解的情況,給群眾宣傳政策、提供市場資訊、指導農民生產和調解民事糾紛、處置突發事件、商議建設村級活動場所等,同時記錄和分析群眾遇到的問題,解決具體困難。

為避免“民情日記”走形走味,成為一些幹部自我表揚的“功勞簿”、應付考核的“作秀本”,張北縣舉三措,避免“民情日記”流於形式。明確記錄重點,注重民情、民聲、民意的反映。張北縣規定“民情日記”要重點記錄民之所收、民之所需、民之所期、民之所盼,要重點突出記錄問題的解決,從而使“民情日記”真正實現幹群連心作用;強化日常考核,注重量和質的結合。在量上,要求每位村幹部和包村幹部每個月至少寫10篇“民情日記”。在內容上,既要有事項記錄、情況反饋,又要有解決措施、辦結時限及受訪人簽字,且每月的辦結率必須在80%以上。同時,建立周檢查、月反饋制度,將村幹部和包村幹部記錄“民情日記”及落實情況納入幹部年終考核和述職範圍之內,確保“民情日記”不走形式。引入民意測評,注重百姓對“日記”的評價。在每年年底或某項活動結束時,縣活動領導小組組織群眾對幹部活動情況進行滿意度測評,“民情日記”辦結落實情況及群眾滿意度情況將作為一項重點測評內容。對達不到滿意度標準的村幹部和鄉鎮幹部給予通報批評,並取消年度評優資格。

縣基層建設年活動辦主任、縣委組織部部長劉建平說:“張北比別的經濟發達地區開放得晚,農民生活水平和經濟能力都較低,但是張北的黨員幹部都很積極能幹,在短短几年內,張北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張北幹部把寫好‘民情日記’比作擦亮扶貧攻堅槍的精神,感染了全縣上下的百姓一起投身建設家鄉、改變現狀的事業。”基層建設年活動開展以來,張北共派駐(包)村幹部1050名,覆蓋全縣366個行政村開展扶貧工作,召開村民代表大會500餘次,徵集群眾意見建議1200多條,書寫“民情日記”數萬篇,有針對性地走訪困難群眾1000餘戶,梳理出田間路整修、自來水入戶等民生實事800餘件,真正摸準了農村發展的癥結,開出了致富良方。

基層幹部的民情日記(3)

和村主任代勝華在鄉里開完會回村裡已是晚上10時許。

儘管春天已經來到,但是在這裡晚上還是冷,能聽見風吹的聲音,畢竟這是楠杆鄉海拔最高的村。就像他們說的一樣:這裡一進入冬季時常都是霧濛濛的,但是夏天好過,晚上睡覺要蓋被子,電風扇在這裡都難以派上用場。

在回來的路上,代主任和我說,鄉里已經開了好幾次關於烤煙生產的會議,楠杆鄉的支柱產業就是烤煙,要是連這個都抓不好那就談不上要發展,要小康了。

我看了看會議記錄,一是每畝必須栽足1300株煙苗,地膜要全覆蓋,每塊煙地要畫 “圖”存檔;二是繼續推行地膜煙,要求地膜全覆蓋,尤其是地勢高的煙區。三是做好 “一折通”賬號的統計,因為每年總是有菸農的賬號不對導致風險金打不進帳。

回到村辦公樓後我還就“地膜煙”這一問題請教了代主任。在菸農看來“地膜煙”有些麻煩,但是隻要解釋到位菸農還是接受的。推行“地膜煙”一是保溫增溫,促進土壤養分的分解和釋放 ,二是保溼使土壤水分蒸發減少,散失緩慢,並在膜內形成水珠後再落入土表,減少了土壤水分的損失,起到保蓄土壤水分的作用。 三是地膜還可在雨量過大時,防止雨水大量進入壟體,可起防澇的作用。四是促進生長髮育,覆蓋地膜後,土壤的溫度和溼度增高,有利於早生快發,促進了煙苗的生長髮育。五是減少雜草和蚜蟲的危害。

看來要做好農村工作真的不容易,一要懂得國家的惠農政策,再以通俗易懂的.語言講給群眾聽,贏得群眾的信任,二要掌握幾門適用技術,以便在下隊的時候能解決群眾在生產上遇到的問題,促進他們增收。

“幹群連心”沒用這些拿什麼去與群眾“連心”?

基層幹部的民情日記(4)

這天早上,我們駐村工作組成員來到鳳頭村。村裡的氣氛感覺與平時不同,特別熱鬧,不單今天是7月初7,村民的節日。而是全民上下響應上級指示,積極開展生產自救,災後復產。

我們來到現場,這是一處10xxxx左右的河堤塌方,左邊是河流,右邊是幾千畝良田。這條河堤要是沖垮,後果不堪設想,幾十家農戶將遭受重大經濟損失。事不宜遲,在鎮村幹部的支援下,受益村民自發組織人力準備了木樁,沙袋等材料,聽說從早上6點就開始打樁。看到二三十個村民,有男有女在各自忙碌著,有的在打樁,有的在裝沙袋,有的在抬,有的在堆,幹得熱火朝天,儘管天氣炎熱,全都汗流浹背,依然沒有停下來休息。

與他們打了招呼後,我們叫人買來飲料,叫他們休息解渴,交談中,得知他們都是受益戶,熱情高漲,團結,有錢出錢,有力出力,一切以大局為重,決心一定要把危險解除。然後,我們工作組同志也參加到勞動中,我也試著拿起木棰打樁,喊起號子,棰了幾下很是吃力,感受到活真不是一般人能幹。組長也捲起褲腿,下到水裡,幫忙堆積沙袋。

活雖然很累,但難得與勞動人民一起,有說有笑。為了農民的利益,為了村裡的發展大計,何樂不為呢?我們拭擦額頭的汗水,我們笑了,看見村民也笑了。

風雨無情人有情,相信大家團結一心,在黨和政府的領導下,一定能排除萬難,勝利渡過難關。河水緩緩的流淌,一直流向遠方,向沿途的人傳遞著資訊。

基層幹部的民情日記(5)

和往常一樣,我坐上早班車趕到了駐村點,一下車我習慣先到住地把行李放好,然後去村主任那裡報到.我住的地方是鎮裡領導特別關照的,就在村委會對面的企業辦二樓,底層是辦公室,二樓有兩房一廳,就我一人住在那,環境挺好的.

也許是我來得早,辦公室還沒有人上班,我就直接上我的二樓住地了,我熟練開啟二樓大門,卻被眼前的景象嚇了一跳,我住房隔壁房間的桌椅板凳全部搬了出來,書籍整整齊齊疊在一起,那是我的書房喲,我急忙跑過去看個究竟,可房間門緊閉,不知什麼時候加了一把新鎖,我心裡直嘀咕是誰不通知本姑娘一聲就把東西搬了出來,難道又有新駐村幹部?不會的,現在不會臨時增加駐村單位的;是企業辦主任?應該不會的,因為他住家就後面```````

是誰呢?我心裡在捉摸著,突然,我發現桌面上茶杯下壓著一封信,誰寫的?我好奇地拿來一看,駐村幹部收,

信口沒有封上,我連忙開啟:鄰居您好,自我介紹一下,我叫張林,一名”選派”幹部,是全市統一選派的,平遠五名選派幹部之一,昨天才報到,鎮領導安排住在這裡,因沒有時間跟你聯絡,擅自搬移你的書房,```````見諒!新來了一位鄰居?得去會會他,放好行李後,我來不及去村主任家報到,直接就去了鎮政府找他.

我走進鎮大樓,靜悄悄的,都九點多了,往日這時候已是車水馬龍幹部們都忙不過來了,領導幹部下鄉啦?我走到黑板前看工作安排表,全體鎮幹部放假三天[農忙假.]都放假啦,他會不會也回家了?我心裡在猜想著,信步來到辦公室,辦公室門沒有關,突然眼前一亮,一個陌生的男人在電腦前聚精會神看資料,難道就是他?應該就是他,因為鎮幹部我都認識.

他,看見有人走進辦公室馬上站起來,操著一付濃濃的興寧口音:同志你找誰?有什麼事嗎?鎮裡放假,我是值班幹部``````看他顯出一付主人翁的樣子,我一下子笑啦,我是駐村幹部,住在你隔壁的鄰居,來這裡隨便走走的,他一聽是駐村幹部趕忙倒茶遞水讓我坐,一陣忙碌後我們相互交談起來,他是一名大學生,剛畢業,安排在鎮辦公室上班,我也簡單向他說明了我駐村的基本情況,漸漸地我們雙方熟悉起來,他對我駐村工作特別感興趣,問這問那的,於是我對他說:乾脆你把電話聯在手機上我帶你周圍轉轉.

我好象導遊一樣,帶著他上村走到下村,用半年的駐村工作經驗邊走邊對他講解,這上村主要種植什麼產品,下村還存在什麼問題,碰到熟悉的村民偶爾坐下泡一壺自制家茶讓他喝,說些村裡新鮮事給他聽,有些村民當他是”大官”,一口氣反映了一大堆問題,聽得他一片茫然,最後還是謙虛謹慎地說:我是新來的,我在向你們學習,你們的情況我會記在心的``````

最後一站,我帶他來到村主任家,一進大門我就習慣地大喊一聲:主任我來啦!主任聽到叫喊聲從廚房裡走了出來,昨天你打電話說坐早車來,為什麼現在才到?我笑了笑,人家有事嗎,來,向你介紹這位新來的鎮幹部,小張,選派幹部,在辦公室工作,主任熱情地申出手走向前,歡迎歡迎,歡迎你到村指導工作,以後你得多關心我村的事業啊,一陣寒暄後我把話題引到駐村工作上來,主任,一個星期沒來啦,村裡有什麼緊要的事嗎?張叔的菸葉賣了嗎?劉大哥的仙人草晒乾了嗎?王大媽生薑不知怎樣了?還有李大嫂的稻割了嗎?她是單親家庭人手少``````主任笑了笑,你成快嘴婆啦,一口氣就問了那麼多,張叔的煙賣啦,今年價格低了點,才五快錢,劉大哥的仙人草晒乾了,正等著收購,張大媽的生薑要過段時間才拔,就是李大嫂的一畝多的稻還沒割,我在村裡組織了幾個人明天就幫她.這時的小張聽得是一片茫然,只是點頭說道:你真行!駐村半年就對村裡這麼瞭解,我有個提議,不如明天我們一起去幫李大嫂割稻.我一聽興奮地跳了起來,好啊,反正明天沒啥事,去煅練一下,主任忙搖著頭說:不行,不行,那能讓幹部做農細.怎麼好讓年輕幹部晒太陽啊!就是我們年輕才更要去體驗農村生活,小張誠懇地回答著.

開飯啦,主任夫人叫喊著,可能知道我會來早已安排了午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