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村工作日記

才智咖 人氣:3.87K

駐村任職幹部要做黨群關係的聯絡者,傾聽群眾呼聲,關心群眾疾苦,以下是為你介紹的駐村工作日記,歡迎閱讀以及瀏覽!

駐村工作日記

駐村工作日記(1)

3月3日 星期日 陰

入駐長遠村以來已有3天,總算是能抽出時間坐下來記點東西了。

用了兩天的時間在村支書何祖強的帶領下跑遍了整個村子,相信群眾也認識我了吧!

長遠村是楠杆鄉海拔最高的村,烤煙種植起步早,烤煙收入是當地群眾的主要收入。

今天早上我們去了會家山組的集中育苗基地,看見菸農們有的在翻鏵土地,有的在起壟,有的在疏苗。

支書說近日氣溫有回升趨勢,苗床裡的水每天可能會大量地蒸發,要是不及時往苗床裡注水,煙苗很可能枯死掉,並且還要注意苗床防毒。

看來支書也是技術員啊。

這個村的茶葉也頗為“上路”:村辦公樓後面的天家山上,滿山都是茶葉。

張青山2009年大學畢業,放棄了在外就業的機會,回家籌資承包了500餘畝山地,種植茶葉,30出頭的他現在成了長遠村的茶葉種植大戶,天家山就是他的茶場。

現在單是茶場的管理就需要10來個人,接下來的摘茶、炒茶,再到最終的茶葉上市將會讓更多的村民就近就業。

下午,支書還帶我到火石坪組的螢石礦洞前轉了轉。據他介紹,這裡的螢石礦儲量豐富,現在已承包給浙江老闆,開挖礦石的前期準備工作也已做好。

我在這裡看到了希望,看到了長遠村正在“起跑”,人們正朝著小康路奔去。

3月5日 星期二 陰

現在已經是晚上8時半,在辦公樓後面的炮臺上,楠杆炮點班班長、也就是支書何祖強正帶著三個“戰士”在洗炮。

他們前幾天在縣氣象局的帶領下,到市裡去培訓,回來即將投入實戰中,聽說明天或者後天就要“試炮”了。

據當地人講,前幾年長遠村經常被冰雹“襲擊”,尤其是烤煙,眼看菸葉就要成熟了,冰雹一來,就把菸葉打得稀爛。

2006年,防雹增雨炮點落戶長遠村,專門用來應對當地的雹災,村支書“兼職”當起了這個炮點的班長。

“炮兵班”成立近7年來,共成功發射防雹增雨彈1000多枚,村裡未遭受一場雹災。

4月3日 星期三 陰

和村主任代勝華在鄉里開完會回到村裡已是晚上10時許。

儘管春天已經來到,但是這裡晚上還是很冷,能聽見風吹的聲音,畢竟這是楠杆鄉海拔最高的村。

我看了看會議記錄,一是每畝必須栽足1300株煙苗,地膜要全覆蓋,每塊煙地要畫“圖”存檔;二是繼續推行地膜煙,要求地膜全覆蓋,尤其是地勢高的煙區;三是做好“一折通”賬號的統計。

我還就“地膜煙”這一問題請教了代主任。

在菸農看來,“地膜煙”有些麻煩,但是隻要解釋到位,菸農還是接受的。

推行“地膜煙”,一是保溫增溫,促進土壤養分的分解和釋放;二是保溼使土壤水分蒸發減少,散失緩慢,並在膜內形成水珠後再落入土表,減少了土壤水分的損失,起到保蓄土壤水分的作用;三是地膜還可在雨量過大時,防止雨水大量進入壟體,可起防澇的作用;四是促進生長髮育,覆蓋地膜後,土壤的溫度和溼度增高,有利於早生快發,促進了煙苗的生長髮育;五是減少雜草和蚜蟲的危害。

看來要做好農村工作真的不容易,一要懂得國家的惠農政策,再以通俗易懂的語言講給群眾聽,贏得群眾的信任;二要掌握幾門實用技術,以便在下隊的時候能解決群眾在生產上遇到的問題,促進增收。

駐村工作日記(2)

11月1日 星期四 晴

今天天氣不錯,吃過中午飯,我挎起肩包走出村委辦公樓。我的目的地就是村高溝水組,要到那裡走訪群眾,檢視通組路施工進展情況。

高溝水村民組通組路全長1.5公里,全組有35戶165人,良田約60畝、土78畝。長期以來通組路是一條崎嶇的小山路,其中一段特別陡峭。群眾出行困難,渴望修路的願望非常強烈。在村第一批駐村幹部的努力和組織部的協調下,為該組送來120噸水泥,群眾投工投勞打通擴寬通組路,並積極協調這條路納入鄉的一事一議財政獎補專案結合實施硬化。“周組長,你好,我是村駐村幹部宋彪,現在在組裡,你在家裡沒有?”接到我的電話,村組長周鳴找到了我。在周組長的帶領下,我走訪了在家的村民,發放了駐村便民服務卡。查看了已經硬化了一小段的路面情況,聽取了村民群眾對硬化路的意見和建議。“感謝黨的好政策,縣委組織部給我們送來水泥,幫助我們修路,還有你們這樣的幹部下來監督,我們放心。”聽到村民們真誠的話語,我更加堅定了繼續做好駐村工作的決心。“這是應該的,我還會再來的。”告別了村民,我的腳步也更加輕快了許多。

11月8日 星期四 陰

今天是個特殊的日子,一早起來,我趕緊把村黨員活動室認真打掃一遍,開啟遠教裝置,除錯好音響。8:30,村支兩委成員和黨員代表陸續到達,大家懷著激動地心情入座,衣服上的`紅色黨徽也格外的鮮亮。上午9:00,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人民大會堂開幕,胡錦濤向大會作題為《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 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鬥》的報告。大家認真收看了十八大開幕式,聆聽了胡錦濤在大會上作的報告,黨員活動室中不時響起一陣陣熱烈的掌聲。大家一致認為這是一次勝利的大會、鼓舞人心的大會。

作為一名駐村幹部,接下來要通過認真學習十八大報告,深入領會十八大精神,要與村支兩委班子成員一道,發揚只爭朝夕的精神,攻堅克難,奮勇拼搏,帶領全村群眾致富增收奔小康,促進花梨村、花梨鄉經濟社會的跨越式發展,早日實現建成小康社會的巨集偉目標。

11月10日 星期六 陰

“宋支書,走,街上六組村民和鄉醫院發生矛盾糾紛,我們一起去看看。”和我一起值班的村總支副書記鄧洪過來說。我正在收看十八大會議報道,急忙關上電腦,和鄧支書騎上摩托車向鄉醫院趕去。

來到現場,村六組一部分村民正聚集在鄉醫院職工宿舍樓的施工現場,情緒較為激動。我們聽取了聚叢集眾的意見,瞭解到是六組村民認為醫院施工方私自擴大地基開挖範圍,破壞了組集體林地,而施工方負責人不在。本著十八大召開期間要努力營造和諧穩定的環境的要求,我和鄧支書一道建議施工人員暫停施工,並對聚叢集眾進行了勸說,要求大家散開回家,改天派組長及代表到村裡同院方及施工方一起坐下協商解決矛盾糾紛。在我們的努力下,一場事件得到了化解。

11月14日 星期三 雨

今天逢趕集,天上下著毛毛細雨,我在村裡幫助辦公,沒有下組。

“宋支書,你好,我是臘坪組村民王克武,我想找你有點事。”一位村民走進村支書辦公室。“你好,我就是,請問你找我有什麼事。”我急忙讓座。通過交談,瞭解到村民王克武正在發展肉牛養殖,規模有十多頭。養牛的圈舍土質堡坎不穩,影響圈舍安全。想用石頭把堡坎壘砌加固,但目前經費有些困難,於是到村裡找我看能不能幫想一下辦法解決2噸水泥。

“我知道了,你先別急,明天天我和韋主任過來看看,儘量想辦法協調相關部門為你解決水泥的問題。”我在民情日記本上記下了這個問題,並計劃儘快給予解決落實。

11月22日 星期三 陰

中午,吃過午飯,我在村支書辦公室看報紙,樓梯間傳來斷斷續續的腳步聲和喘息聲。我放下報紙,走出辦公室,只見一位頭髮花白的老人步履維艱地從村委樓下走上二樓,看年紀大約70多歲了。“老人家,慢點,你來辦什麼事?”我急忙迎上去攙扶住她。“我來交合醫錢,聽說快要結束了。”老人伴著揣息聲回答,“不曉得交給哪個啊。”我把老人讓座在沙發上,接過她的合醫本一看,才知道老人叫鄧興翠,住在花梨村高中坪組,合醫本上顯示一共有5人。通過與老人的交談進一步得知老人的兒子媳婦都在浙江打工,一年才回家一次,定期往家中匯錢。家中就只有一老和兩個孩子,老大讀國中,老二讀國小。高中坪組我去走訪過,山高路陡,雖然進組路硬化了,但一個70多歲的老人走到村裡還是很不容易的。看著老人,我不由想起了家中的老孃。“交給我,老人家,我給你辦。”我向老人介紹了我的身份,考慮到老人不方便,徵得老人的同意,我為她開了全家5人的合醫款發票,並答應為她去鄉政府合醫辦蓋章後,親自送到家,時限為2天。“還是現在的政策好啊,不但有合醫,還有你們這些幹部為我們跑路,謝謝嘍。”看著老人帶著滿意的笑容離去,我也感到了一種從未有過的滿足。

12月6日 星期四 陰

今天氣溫較低,吃過晚飯,我就一直待在村辦公室。

上午就說好了要等晚上7:00過後,和況支書及韋主任一起去臘坪組開村民會。

原因是在去年駐村幹部和組織部的努力協調下,臘平組1公里通組路已經作為機耕道上報到縣農機中心和市農委,前一段時間,縣農技中心打來電話,專案下來了,要在年底前抓緊時間實施。市裡面補助7.9萬元,再由群眾投工投勞修建完成。開會的目的是要集中統一組群眾意見,發動群眾積極參與投工投勞。

在村民鄧權家,許多村民是才收工,晚飯都沒來得及吃就趕過來。在會上,聽到通組路即將開工修建的訊息後,大家情緒高漲,你一言我一語的紛紛發表意見和建議,都表示將全力支援把路修好。村民們的積極性讓我倍受感動,我也表示將在修好機耕道的基礎上,通過自己和單位的協調,盡力爭取將機耕道納入花梨鄉2013年“一事一議”財政獎補專案實施硬化,徹底告別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過去。

駐村工作日記(3)

5月14日 星期三 晴

下午3點,從曼傘村委會回大村下來,看著還有些時間,想起前幾天曼沙灣的村長說起雨季要到了,村裡道路兩旁的村民去年被雨水淹了4次,擔心今年還是會淹,我想還是再去看一次。

今天我特地叫上了曼傘村委會指導員起二與我一起進去,村長巖浪、副村長巖罕帶我們去看了被淹的地方,據他們介紹,是因為過道公路的涵洞小了,去年雨大時,前面曼董村和他們村的雨水都統一從這個涵洞排,一時排不出去倒灌進寨子,一下淹了28家。當時鎮上領導來看過,他們也寫了報告,打算擴大涵洞,不埋涵管,改成蓋板的形式以助排水。如今沒有訊息,所以老百姓有些著急。

我們還到涵洞上面的排水溝看了看,發現溝裡有些雜物,我跟村長說,在涵洞沒有改建前,建議村裡組織大家清理一下排水溝,並勸村民愛護環境衛生,不要隨意往溝裡扔垃圾,保持排水溝通暢,就不容易堵了。村長答應了,但他們要求我再向鎮上反映一下,還是儘快幫助他們解決一下改建的問題。曼沙灣一共61戶,去年被淹了28戶,影響是比較大,我想老百姓對這件事比較關心,我答應他們重新寫份報告,再到鎮上問一下怎麼解決。聽我答應了,村長他們鬆了口氣。

駐村工作日記(4)

5月9日 多雲

又是一年芳草綠,又是一年五月天。從2011年5月到宿遷工作,轉眼間已經第四個年頭了。四年來,我深深地喜歡上了宿遷,融入了宿遷,特別是一年一次的“三解三促”駐點調研,已經成為我滿心期待的事情。

這次“三解三促”去哪兒?近來我一直在思考,最終選擇到“三集中”農民集中居住區去。因為在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小康建設的當口,實施土地集中、人口集中、專案集中“三集中”,是宿遷推進新型城鎮化的一個大膽探索,也是老百姓意見相對較多、矛盾比較集中的領域。平時,幹部報喜的很多,群眾抱怨的也很多。“三集中”究竟利多還是弊大,基層群眾究竟怎麼看,到底認可不認可,我們的工作有哪些不足,在“三集中”的過程中還有哪些“四風”問題?我想利用這次 “三解三促”的機會,走到農民群眾身邊,主動上門,敞開大門,聽聽他們的真心話、大實話。

這次,我特地選擇了兩個調研點,一個是宿城屠園,另一個則是泗洪界集。這兩個地方我都想去看看,更深入、更全面地去了解這項工作。

在屠園,晚飯後,我急忙趕到小區廣場。在那裡,我和社群群眾有個約會,一起觀看一場露天電影—《沂蒙六姐妹》。電影開場之前,我特地拿起話筒,告訴大家我是誰、住在哪、來幹什麼,也邀請大家到“家”裡來串門,有什麼事要反映、有什麼話要說,直接來找我。在調研的第一天,以這樣的方式向大家報個到,如此“高調”還是第一次。

過去的駐點調研,村裡的群眾對我的行程並不瞭解,甚至有的還不知道我來過。通常都是我去找上門,他們很少來串門,往往是走哪看哪,見誰問誰,接觸到的群眾有限,瞭解到的情況也並不全面。所以,這次我決定“高調”一回,目的就是最大限度地接觸基層、接觸群眾。

我想,只要能聽到真聲音、真意見,找到群眾的不滿意在哪裡,弄清存在的問題在哪裡,找準基層幹部作風急需改進的地方在哪裡,這樣的“高調”很有必要!

5月13日 晴

到鄉鎮調研,在廣泛接觸群眾的同時,我也給自己定了“三條”,即和鄉鎮黨委書記單獨談一次心、和鄉鎮幹部座一次談、在鄉鎮食堂吃一次工作餐。在屠園和界集,我都利用晚上時間,和兩位鄉鎮黨委書記分別談了一次心。在每人一個半小時的談心中,我也認真體會著基層幹部的苦和憂。

除了在發展上、工作上面臨著許多實實在在的“苦”,基層幹部在精神上、情感上還面臨著不少道不出、言不明的“苦”。這其中,不被理解之“苦”,對他們的困擾最大。一方面,“上面”不理解。縣(區)機關往往對鄉鎮要求的多、服務的少,指責的多、指導的少,機關幹部多以裁判員、督查員身份自居,主動服務意識、自覺支援意識薄弱。有的地方僅上級機關對鄉鎮“一票否決”的考核就多達13項。另一方面,“下面”不理解。對各項惠民工程,他們都盡心盡力,都很想盡快乾出成果,但有些工作,少數群眾不認可,甚至有牴觸情緒。幹部拼命幹、群眾不買賬,有的遭到了網上杜撰舉報,更有的利用秸稈禁燒,故意點火,讓幹部受處分。還有,“外面”不理解。受少數腐敗人員的影響,不少群眾誤以為基層幹部就是吃吃喝喝、鬆鬆垮垮、作風粗暴、素質低下,是“撈油水”的代言人、辦事不力的“代過人”,很少有人能理解他們的酸甜苦辣,更鮮有人能看到他們常年奔波于田間地頭、風裡來雨裡去的那份辛勞,看不到他們的那份樸實與堅守。

群眾的呼聲要重視,基層幹部的苦與憂也要多關心。我們在工作上讓他們擔重任、唱主角、挑大樑的同時,也要不斷“搭梯闢道”,多為他們排憂解難、消除顧慮,讓更多的優秀基層幹部受重用、受關愛、受理解。

TAGS:駐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