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普通幹部的民情日記

才智咖 人氣:2.49W

6月28日晴

一位普通幹部的民情日記

接到組織的通知後,我揹著行李趕往三門闡黃廟村。初建村級工會時我曾來過這個地方,給人的印象是貧窮落後。村裡除了一些留守的老人、婦女兒童之外,年輕人大都去了外地打工。村級工會剛成立時,村民不知工會是做什麼的,感到很好奇!村工會主席因以前沒有接觸過工會工作,更是不知工作從何入手。難道我們把工會建立在鄉村就是掛一個牌子嗎?不能這樣,一定要加強培訓,提升工會幹部的業務水平。在和村支書談了我的想法後,立即得到了他的支援。

起初,村支書準備把我安排到村委住宿。考慮到這樣做會和村民割裂開來,於是我打算搬到村民家居住。但我也有擔心,怕擾民。很快我就發現這種擔心是多餘的。當我把這想法告訴一些村民後,居然有三家村民搶起我來。“走,住我家去。我們家就剩我們老兩口,房子閒著也是閒著。”“走,去我們家,我給你打荷包蛋!”多好的群眾啊!原先我以為田地承包了,管理鬆散了,加上個別幹部的腐敗,老百姓對幹部有牴觸情緒,眼前的現實讓我明白,咱們的老百姓骨子

裡就是好客,心中對我們的黨還是信任的!

7月16日雨

“三夏”基本結束,天空飄著雨,給悶熱的天氣降了溫。經過一段時間的精心準備,第一堂工會幹部業務培訓課在村委會會議室開講。來自縣總工會的兩位部長給並不多的學員講了怎麼維權、怎麼建設工會組織、如何發展會員等相關知識。我也談了個人對村級工會的看法,表達了自己對下一步工作的計劃和打算。

看著下面聽講人員不在乎的表情,我清楚,僅僅靠上幾堂課難以收到良好的效果。晚上,路過村支書的家,聽到他正在煲電話粥。“小劉啊,我現在多了個帽子,兼著咱村的工會主席。所以我要經常和外出打工的'家鄉人聯絡聯絡,不然對不起這頂帽子,嘿嘿!聽回來的小李講,你小子在外面有出息了,自己投資建了一個大廠子。不是我說你,千好萬好不如咱家好,人總要葉落歸根,啥時也回來考察一下,給咱家作點貢獻。我第一個報名給你打工……”“近來,我打了幾十個這樣的電話,要是有一人能回鄉投資多好啊!”村支書笑嘻嘻地說著,目光裡充滿了期待。中國的老百姓最善良,但也最實際。只有讓老百姓看到摸得著的實惠,才能進一步把工作做好。怎樣才能做到這一點呢?這是我們工會幹部面對的一個新課題。

8月27日晴

已是到這裡工作的第二個年頭,通過努力,各項工作有了實質性進展。在縣總工會的支援下,村委騰出2間房屋作為工會辦公室,配置了桌椅,製作了村工會規章制度版面並上牆,明確了工作職

責和任務。按照村級工會規範化建設的標準,本村工會達到了六有、三表、五簿、一卡。與此同時,村級工會依託遠端教育陣地,購買了電腦、電視、影碟機和種植養殖、機械修理、食品加工等器材與技術書籍,完善建立了“農民工書屋”。看到取得的成績,心裡真是高興,

村支書中午可能喝了酒,哼著小曲來到了新建的蔬菜大棚,揪了一根新鮮黃瓜,在袖頭上擦了擦就吃了起來。“啥事這樣開心?”我問道。“哈哈,有好信了。”村支書神祕地對我說。“小劉準備中秋節回來考察,想搞一家皮毛加工廠。我們村如果有了自己的村辦企業,就會有更多的人留下來,不再是空巢村。你想想小李,一個全是留守老人、婦女兒童的村莊誰看得起?我這心裡急啊!”望著老支書滿頭的白髮,我不禁感到酸楚,勞務輸出不應該成為我們的標誌,能吸引更多的人來村裡經商辦企業,才是我們真正的政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