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群服務中心工作自我總結

才智咖 人氣:2.09W

一、2013年工作開展情況

社群服務中心工作自我總結

(一)狠抓“三個環節”,夯實社群工作基礎

1、加強思想教育,提高綜合素質。今年以來,社群服務中心不斷提高廣大社群工作者的工作責任感和緊迫感,充分調動廣大社群工作者的工作積極性、主動性。定期對紀律、衛生以及工作服務情況進行評比、通報,推動形成了“比、學、趕、幫、超”的良好氛圍。制定並組織實施政務公開制度,完善公開辦事制度、規範、簡化辦事程式;制定服務大廳和管理各類規章制度和管理辦法。對社群服務中心辦公大樓進行安全大檢查,召開駐社群服務中心有關站所、社群、居委會會議,將責任量化分解,按照辦公區域劃分安全監督責任區,配合社群服務中心抓好場所安全管理,及時處置各類突發和上訪事件,維護好工作秩序。

2、強化學習培訓,提高綜合能力。一是加強政治理論學習。認真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學習科學發展觀,學習黨章,學習黨的路線方針政策。通過學習,進一步提高了認識,增強了政治敏銳性,提高了政策水平,形成了幹事創業的濃厚氛圍。二是學習業務知識。社群服務中心組織全體社群工作者認真學習國家和省市有關社群工作的法律、規定、制度等,訂閱了社群管理與服務方面的報刊、雜誌,進一步提高了業務理論水平,增強了依法處理問題的能力。三是編辦社群工作簡報兩期,將每個社群開展的一些好做法、好經驗刊登在社群工作簡報上,同時採取交流座談、社群之間工作觀摩等多種方式,學習相關業務知識,交流好的經驗做法,相互借鑑相互補充。結合街道黨工委要求的每個社群工作者都要每月向黃網站及日報等各大報紙投送稿件,更好的宣傳黨和國家對社群居民的優惠政策。使社群服務中心的整體工作水平有了明顯提高。

3、紮實認真工作,切實為民排憂解難。由於當前社群體制的不理順和居民融入意識的淡薄,社群的許多職能還沒有真正落實,責、權不統一、辦公環境、居民服務設施老化陳舊等問題依然存在。在這種情況下,社群服務中心因地制宜、多措並舉,最大限度地為社群居民服務。

一是努力做好日常管理服務工作。作為一個綜合服務部門,只有每一個服務視窗、每個社群都規範有序,社群服務中心的整體水平才能提高。因此社群服務中心始終堅持與相關站所溝通,統籌安排五個社群之間的合理搭配,對服務大廳工作人員及各社群嚴格要求,保證了日常工作規範有序。同時積極協調各方關係,合理調配大廳辦事視窗,認真做好辦公用品和固定資產的管理,辦公網路的系統管理及各種辦公裝置、設施的維護、保養,做好了各站所的後勤保障工作,為各站所、各社群提供良好、舒適的工作環境,提高了工作人員的工作熱情。

二是切實為社群居民辦實事、辦好事。為深入瞭解社群居民的服務需求,社群服務中心組織開展了社群居民服務需求調查活動,與各社群居委會成員、老年大學學員、居民娛樂集中點的老同志等採取面對面溝通交流的方式,瞭解居民今後的服務需求,對今後的工作提出意見,我們對居民的合理化建議進行充分分析,並向分管領導及時彙報,報請領導同意批准後,對社群服務專案、內容等進行合理調整,對部分公共設施進行更新、維護,延長活動室開放時間,更進一步方便居民。

三是在全面推行“居站分設”管理服務模式的基礎上,秉承“以人為本,服務居民”的工作理念,進一步夯實基層基礎,以黨建為龍頭,按照“一二三四五”的總體思路,探索推進社群社會化管理,創樹社群建設獨特品牌。搭建一個平臺:即社群社會化管理服務綜合應用三維數字平臺;深化兩項活動:即繼續深化“特色支部建立”和“單位黨員進社群”活動;健全三個組織:即不斷加強社群黨總支、社群居委會、社群工作站自身建設;完善四級網路:即社群黨總支—黨支部—黨小組—黨員和社群居委會—居民小組—樓棟—居民四級網路;整合五大資源:即整合駐社群單位、服務型企業、社群黨員、社群志願者、社群居民等各方資源。

自今年2月份至今,在街道黨工委、辦事處主要領導的帶領下,投資22萬元聘請杭州阿拉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根據街道自身工作實際研發了《社群社會化管理服務綜合應用三維數字平臺》,投資10萬元,配套軟硬體環境伺服器一臺,65英寸LED液晶電視一臺,五個社群全部安裝協同辦公網路,與街道網路實現暢通化。該系統平臺以三維地圖為展示形式,以資訊科技為手段,以社群服務為切入點,整合政府各部門公共資訊服務資源和社會資訊服務資源,構建綜合服務資訊平臺。該系統平臺立足轄區內住宅小區、企事業單位、商鋪等建築佈局及居民基本資訊,以三維地圖為展示形式,按照“以房定人”原則,實現人口查詢、樓宇查詢、區域查詢及人員定位、分類統計及特殊人群標註等各項功能。全面實現以通過點選、矩形框選擇、多邊形選擇來查尋資訊的POI資訊檢索功能。並在查詢、定位各類人口資料的基礎上,檢視各類人員的詳細屬性資訊,並根據工作需要按社群管轄、樓棟、人員屬性等多條件進行各類人口資料彙總統計上報。同時,該系統設定有社群黨建、社會穩定、計劃生育、社會救助、社會保障、醫療衛生、環境保護、文化體育、教育培訓、群團組織等多個功能模組,把涉及居民生活的多項管理服務內容融入其中,集綜合受理、分類管理、統計彙總於一體。

四是密切配合,做好街道黨工委、辦事處交辦的其他工作。加強整個城市社群人員隊伍建設,在全面推行“居站分設”管理模式的基礎上,進一步強化社群工作站職能,建立、海寧聯合工作站、德盛街工作站。組織和協調駐社群單位參與社群服務,實現服務設施共建、社群資源共享。積極探索,創新思路,全面提升城市社群管理服務工作。

(二)構建“四個網路”,拓展社群服務領域

1、構建社群服務網路。堅持社群建設以人為本、服務居民的宗旨,不斷拓展社群服務的內容和領域,充分挖掘和優化轄區資源,把社群管理、社群服務和社群就業結合起來,依託社群居委會自身力量積極開展集醫療、衛生、法律、家政、便民利民等一體化的服務,便民服務專案達50多種。

2、構建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網路。為建立良好的'社會治安環境,開展了建立安全小區,安全社群、安全樓院活動,在社群、海寧社群、河濱路社群建立了警務室,把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落實到每個社群和居民。積極開展社群治安保衛、民事調解、幫教失足青少年、防火防盜等多種形式的創安活動,著力構築以社群民警為主導、社群治保會和物業保安為依託、社群居民積極參與的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網路,確保了社群平安。積極開展了法律服務進社群活動,引導社群居民通過正常和合法的渠道表達利益訴求,在轄區形成了一支全天候、多方位的安全防範網路。

3、構建社群衛生服務網路。加強了與海寧社群衛生服務站、街道防保站、街道計生服務站、殘聯等部門的溝通,積極開展以疾病預防、醫療、保健、康復、健康教育和計劃生育技術服務等為主要內容的社群醫療衛生服務,舉辦健康教育20餘次、義診諮詢3000餘人次,促進了醫療服務向社群衛生服務站和居民家庭延伸。

4、構建社群文化服務網路。一是投資3萬餘元,社群服務中心舉辦“喜迎十八大社群廣場文化藝術節”活動。“七一”至國慶節期間在小區、海寧小區、河凱小區、華歐廣場、河濱小區共主辦專場演出6場,開展了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活動,用歡歌笑語,向黨獻上最美好的祝福!區委宣傳部、區文廣新局、區民政局、區藥監局、區實驗學校、區實驗幼兒園、河濱路社群、德盛街社群、社群、海寧社群、黃河路社群等單位和廣大社群居民共同參與了演出。廣場文化藝術節的舉辦,進一步豐富了街道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二是結合全國文明城市建立、城市環境綜合整治、衛生城市複審等建立活動,以社群文明市民學校為依託,採取舉辦講座、培訓班、版報專欄等形式,對社群居民進行理想、文明、科普、法律和道德等教育,依託老年大學舉辦了音樂、舞蹈、文學、曲藝、書法、繪畫、攝影等知識培訓和公益講座。同時,注重加強社群文藝隊伍建設,加強了社群腰鼓隊、武術隊、京戲隊、歌舞隊、秧歌隊、橋牌隊、合唱隊等各類文藝隊伍,組織開展了群眾性文藝表演、風采展示、科普知識、書畫攝影、棋藝門球競賽等社群群眾喜聞樂見的文化活動,增強了社群居民對社群的認同感和歸屬感,營造了健康向上、文明和諧的社群文化氛圍。

二、2014年工作計劃

(一)加強社群黨的組織和社群居民自治組織建設,構建新的社群組織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