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對職場人士五大啟示:別陷入完美主義困局

才智咖 人氣:2.09W

    核心提示:史書記載,諸葛亮自蜀漢確立以來,長期身兼中央、地方兩職,大到方針決策,小到政令下達,都是由諸葛亮一個人來擔綱,實在是積重難返,勞累不堪。

諸葛亮對職場人士五大啟示:別陷入完美主義困局

    概括地講,諸葛亮的完美主義人格主要表現為:(1)對自身期許過高,對於屬下要求嚴苛,不容犯錯;(2)不肯放權屬下,認為只有自己方能勝任興漢大業;(3)不顧當年“隆中對”中的軍政方略,連年興兵,屢敗屢戰。

    編輯說話

    在我國古典文學四大名著中,《三國演義》不僅以其鬥智鬥勇的故事情節展示出強烈的男性特徵流傳百世,而且塑造的上百人物形象也因再現人間萬態而深入民心。從某種意義上可以說,三國春秋代表著風雲變幻、跌宕起伏的職場,裡面大小角色就如同當今奮鬥著的各色人等。我們都可能崇拜著三國中的某個人物,並在言談舉止、行事作風上自比。實際上這麼做有些危險,即使智慧如諸葛亮者,也有他的性格困局。那麼我們如何借鑑三國人物,遊刃有餘地馳騁在職場呢?從本期開始,哈佛心理學博士嶽曉東將從心理學的角度分析我們的三國偶像,助力大夥兒有效而快樂地成長。

    諸葛亮是中國很多男性的超級偶像。他集智慧、忠誠、正直、廉潔於一身,輔佐劉備借荊州、佔益州,入巴蜀,聯東吳,可謂朝中之事,無分鉅細,事必躬親。然而,恰恰是這份鞠躬盡瘁,導致了蜀漢軍政管理上的諸多失誤。而這一切,都源自於諸葛亮的完美主義人格。

    完美主義人格是一種缺乏彈性的人格特質和思維方式

    心理學中,完美主義是一種人格特質和思維方式,它要求做任何事情都達到盡善盡美的地步,缺乏彈性和靈活性。臺灣心理學家張春興指出,完美主義是指在工作表現上對己或對人所要求的一種態度。持完美主義的人,對任何事都要求達到毫無缺點的地步,難免只按理想的工作標準苛求,而不按現實情境考慮應否留有彈性或餘地。

    完美主義人格的突出特點表現為:(1)辛苦工作,注意細節,做事務求盡善盡美;(2)認為自己在智力上和道德上高於別人;(3)要求規矩、缺乏彈性,容易陷入定勢思維;(4)行事謹慎,力圖成功,不能寬容自己與他人的失誤;(5)非常在意生活中重要人物的評價和期待。

    諸葛亮有三大完美主義人格表現,明顯偏執

    史書記載,諸葛亮自蜀漢確立以來,長期身兼中央、地方兩職,大到方針決策,小到政令下達,都是由諸葛亮一個人來擔綱,實在是積重難返,勞累不堪。

    概括地講,諸葛亮的`完美主義人格主要表現為:(1)對自身期許過高,對於屬下要求嚴苛,不容犯錯;(2)不肯放權屬下,認為只有自己方能勝任興漢大業;(3)不顧當年“隆中對”中的軍政方略,連年興兵,屢敗屢戰。

    而永安劉備託孤之後,為了不負先帝厚望,諸葛亮更是夙興夜寐,日理萬機,憂嘆不止,可以說諸葛亮罹患嚴重的身心疾病。

    例如,蜀漢朝中的人事考察和任免都由諸葛亮親自安排。他親自安排了從侍中、侍郎郭攸之、費禕、董允,將軍向寵,到尚書、長史、參軍等一般官員來管理政務。此外,諸葛亮還對每個官階的人選都親自考察任用,並作最後定奪。據史書記載,甚至連後主劉禪的納妃,諸葛亮也曾以“甚賢”為由,力薦張飛之女入主後宮。

    還如,諸葛亮主持蜀漢朝政的11年間,對曹魏的大戰就多達七次,此中更是六年五伐,可謂窮兵黷武。而他每次出兵中原,都面臨三大困境:山高路遠、兵源不足、糧草不濟。雖經過審慎的考慮和周密的部署,仍難免敗多勝少。而單從兵力對比上看,蜀國處在明顯劣勢。當時曹魏有九州領地,人口約為433萬;孫權有三州領地,人口約230萬;而蜀漢只有益州一地,人口約94萬。所以,諸葛亮北伐時的兵力只有5萬上下,而魏國單在長安就有駐軍20萬,此外曹真、郭淮的20萬部隊還可以迅速增援。

    由此,依筆者之見,就是馬謖未失街亭,蜀國的勝率也不大。此外,諸葛亮每次兵出祁山,在交通上、兵源、糧草上均不佔優勢。其實,在蜀魏國力懸殊至此的情況下,即便劉備在世,也未必會為了復興漢室而如此窮兵黷武。諸葛亮卻知其不可為而為之,一次次的舉全國之力北伐曹魏,這明顯具有偏執性行為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