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大不良效應干擾跳槽求職者心態

才智咖 人氣:1.92W
六大不良效應干擾跳槽求職者心態
  名氣效應

  一些擇業者對單位的名氣很是看重,覺得如果能到這類單位工作,一定會有自豪感和滿足感。其實,名氣大的單位亦有好有壞,亦有適合與不適合之分,畢竟,名氣未必就是企業自身實力的真實反映。即使一些企業擁有盛名,也未必適合每位擇業者的發展。因此,選“名氣效應”的擇業者,一旦覺得單位現實情況與原來的期望值相差甚遠,就會悲觀失望,情緒低落。

  對策:慕名擇業可以,但在擇業前,有必要對該名企進行深入細緻的調查瞭解,確認該單位是否適合自己,如果不適合,不管該單位名氣多大,都不要為之心動。

  金錢效應

  現代人擇業要選高薪的,跳槽要跳漲薪的,“人往高薪走,水往低處流”成為職場最流行的一句話,有些人頻繁跳槽,薪酬不斷上漲,然而,個人的能力水平和綜合素質並無顯著提升,可是仍惟利是圖,樂此不疲,陷入了金錢效應。

  對策:人作為“經濟人”、追求金錢無可厚非,但擇業者還應掌握好尺度,不能鑽進錢眼裡去。比如,與高薪相應的,還有發展機會、對社會的奉獻等參考因素。畢竟,人生的價值並不光取決於個人收入的高低和財富的多少,而在於個人對社會的奉獻多少。

  社會效應

  一些擇業者很少理性地考慮自身知識結構和能力素質,卻盲從於世俗的'影響。比如MBA熱的時候,一些擇業者不論原先學的什麼專業,不論對MBA是否感興趣,一門心思往裡面鑽。哪知隨後的MPA熱,人力資源熱接踵而致,讓盲從的追隨者應接不暇。

  對策:趕時髦是人之常情,然而時髦來得快,去得快,而職業卻是伴隨一生的。因此,擇業者應堅持自己的專業方向不變,不斷挖掘專業潛力,同時迎合時代的發展,適時適度地趕時髦,實現自己的一專多能。

  定位效應

  社會心理學家曾作過一個試驗:在召集會議時先讓人們自由選擇位置,之後到室外休息片刻再進入室內入座,如此五至六次,發現大多數人都選擇他們第一次坐過的位子。擇業者也同樣受定位效應的影響,凡是自己認定的事情,多數不願輕易改變。比如一位擇業者在就業或跳槽前,總是先設定一個理想崗位,擇業時,往往一味追尋與自己理想崗位相匹配的崗位,以致於浪費了很多機會。而擇業者一旦找定了工作,不管專業對不對口,不管自己有無興趣,通常都會延續下去,很少願意輕易改變職業。

  對策:定位效應對擇業者職業生涯的影響是無形的,也是巨大的,因此,有條件的擇業者可以開展職業諮詢指導,請專家指點迷津,選擇最適合的職業道路。另外,擇業者也可認真審視自己的定位,以個人興趣、自身條件等因素來衡量和抉擇職業定位。

  近因效應

  一位擇業者對計算機很感興趣,並立志從事相關職業。其父母卻覺得從事金融業的收入高、前途好,加之其他親友也有不同的意見,本來主意已定的擇業者反而猶豫不決了。這就像有一個手錶的時候,時間總在掌握之中,而有了兩個或多個手錶後,時間反而搞不清了。

  對策:擇業者要有主見,不能優柔寡斷。面臨多種選擇時,確定自己最願意做,且選擇後不會後悔的事情,當機立斷,淡化近因效應對自己的影響。

  首因效應

  一些擇業者換了新單位後,總是不自覺地將新單位與原單位進行比較。部分人通過比較後,認為還是原單位好,比如原單位的管理制度完善、人際關係融洽、發展前途廣闊等等,多次比較後,首因效應就會放大,導致擇業者對現單位越來越不滿意,並後悔不已,甚至想著重回原單位,結果在新單位無心工作,有的還不得不重回人才市場擇業。

  對策:擇業者應思考自己有無“馬吃回頭草”的可能。如果有,就儘早行動,畢竟這類事例在摩托羅拉等知名公司都有發生。如果已無可能,也無須自責、後悔,畢竟沒有人能夠準確預見未來。擇業者應腳踏實地,努力工作,充分發揚主人翁精神,從新單位與原單位的比較中,研究新單位的不足,並提出改進方案,以實際行動克服首因效應的影響,在新單位敬業奉獻。

來源:新浪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