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於職場的精神虐待讀書筆記

才智咖 人氣:2.54W

濫用權力:經常很快暴露,令被害員工無法接受。

見於職場的精神虐待讀書筆記

精神操弄:起初較不易察覺,破壞力較大。

精神虐待和騷擾的開頭看不出惡意,卻是在暗中做大。被捲入者原本不願為此發怒,發生爭吵和受欺辱也不想聲張。但攻擊層出不窮,受害者不斷深陷其中;長期下來便會自覺不如人,並向惡意卑鄙的操弄屈服。

當虐待行為出現時,就彷彿打開了一具所到之處寸草不留的機器。那是沒有人性的過程:沒有靈魂,沒有憐憫,所以很恐怖。被害者的同事無論出於膽小、自私或單純的恐懼,往往會保持距離。一旦發現這種不對稱的破壞性互動,若欠缺有力量的外來干預,情況只會惡化。在危急時刻,既有的問題會更為嚴重:僵化的公司更僵化,沮喪的員工更沮喪,好攻擊的人攻勢更猛等等。

惡性迴圈就此啟動。想要找出衝突的源頭將徒勞無功,甚至連衝突的原因也記不得了。加害者一連串故意的行為,目的在引發被害者的焦慮;焦慮繼而導致防備態度,防備態度又激起新的攻擊。經過相當時日,產生相互病態的反應;加害者只要看見痛恨的物件就會憤怒,被害者看到對方也會心生恐懼;此即侵犯與防衛式的制約反射動作。恐懼促使被害者做出反常舉動,正好為將來的攻擊預留藉口。被害者的反應經常是混亂而激烈的,加害者會拿他個人或他所做的任何事來攻擊。其目的是使他完全失去判斷力,陷入徹底的慌亂,並感到自己有嚴重的缺點。因虐待而起的衝突基本上只會惡化。

不同於施虐者想要製造的假象,受虐者一開始並非特別懦弱或心理不健全。恰巧相反,騷擾往往發生於受害者不肯盲從上司權威式要脅。某人之所以成為目標,就在於有能力抵抗權威,即使在壓力下亦然。

迫害的第一步是貶低他人,並經所屬團體的確認。等到貶低成為事實後,即可理直氣壯殘酷的對待被害人,其他成員也會認為對方罪有因得。

被害人往往並非敷衍塞責者,反倒常是工作狂(上癮的確切標記),屬於認真的完美主義者,很晚下班、週末加班,生病也不請假。這種人有一種病態的需求,離不開辦公室。這類被害人不見得都對工作上癮,那常是公司的影響、控制員工的後遺症。

員工福利有時可能是虐待的起因。簡而言之,就是僱主擔心無法再任意支使模範員工。

騷擾過程啟動後,受害人會被汙名化。有人會說很難與他共事,指他脾氣壞,甚至精神有問題。他們把衝突的後果歸咎於對方的性格,忘掉他原來多麼努力,或是他在現況下的處境。對方被逼到牆角後,多半變成僱主期待的樣子。受欺壓者難以充分發揮潛力,他的注意力無法集中,工作效率低落,因工作品質下降而免不了遭到批評。僱主就有理由以不適任或欠缺專業請對方走路。

有些偏執狂看似受過虐待,但不可誤以為是真正的騷擾受害者。這種人很專橫,缺乏彈性,易與同事意見不合,不能接受批評,當覺得遭到排斥。他們根本不是受害者,反而更接近潛在的施虐者。我們可以從其偏執的個性,以及自身過失不會感到內疚來分辨這種人。

群體傾向壓抑個別特色,不容許差異存在(女人在男人團體中,同性戀,zhong族、宗教或社會階級差異)。

因擁有別人欠缺的優勢而引發虐待行為。當大材小用而上司的教育程度不及時,就可能出現這種狀況。

許多高階主管並非高明的管理者,管理能力不足會使問題每況愈下。企業多半把責任交付給專業背景最優、但並非最具有管理專長的人,管理能力不足也是職場精神虐待案得以發展的一項因素。若在不友善、無法令人信任的環境裡,向主管求助幾乎不可能得到合理對待。漠視、膽怯加上無能,只會讓大家更加怕事。

員工為保住工作而被制約為一切都要忍耐,這種情形很普遍。公司默許個人以暴虐或濫權的方式管理部署,原因在於那正中管理階層的下懷,或這種事好像不重要。上欺下或許是單純的濫權:上司無節制的利用職位優勢,同時也因為害怕控制不了下屬而壓迫他們。這是小暴君式的濫權。

也可能是上司為了抬高自己的身價而打擊區域性,或是必須解決當作替罪羊的部屬,而展開虐待的過程。員工可能被這種惡劣的打壓弄得無法翻身。上對下的衝突雖然屬檯面下的動作,但每日透過打擊被害人的信心不斷進行。施虐者拒絕解釋其行為。不願解釋導致受害員工只能捱打,無法處理收到的攻擊,在精神虐待的過程中,務必不可讓對方思考、理解和反應。只是擔心失業,不足以解釋精神受虐者為何逆來順受。主管先是剝奪員工關鍵的判斷力,直到員工分不出誰是誰非。部屬遭到壓迫、虐待和監控,以至於隨時隨地都處於緊張狀態,甚至惡劣到,所有可能幫助他了解狀況的資訊都不告訴他,無論導致虐待的原因是什麼,施虐者是誰,方法始終不變。折磨屬下的主管企圖掌控一切的小暴君,同樣的虐待手法在集中營裡曾經使用過。

拒絕直接溝通

拒絕對話是加重衝突、同時取得影響力的最有效方法。那等於不用言語卻能明白表示:我懶得理你,甚至認為你這個人根本不存在。由於什麼都沒有說,所以什麼都可能是指控。主管即使責備,也一定顧左右而言他,留下各種揣測和誤解的空間。有時避開確切的回答,主管說的話也許會互相矛盾:「我認為你很棒,可是你根本是個廢物。」就算主管肯解釋,內容也只會是不清不楚的責備。

打擊信心

暗中的攻擊讓受害者無從反駁,其手法是在非言語的.架構下間接表達,如惱怒的嘆息聲聳肩、蔑視的表情、欲言又止、含沙射影、惡意或令人難安的暗示。質疑屬下的一言一行,即可使他的專業能力在團隊中逐漸變得不可信賴。

破壞名譽

為進一步打擊受害員工,主管以揶揄作為掩飾,加以嘲笑、羞辱,直至對方失去自信。主管給他取稀奇古怪的綽號,或是拿他身體或別的缺陷大做文章。用中傷、謊言和惡意諷刺來對付他。被害人就陷入明白自身處境卻無力抵抗的困境中。

這些計謀出自嫉妒的同事,他們發現若想擺脫自身窘迫的情況,把過錯推給別人就行了;或者也有主管認為,羞辱和不斷批評可刺激下屬努力工作。

當被害人心情低落或忍不住爆發時,施虐者就能理直氣壯的說:「我不意外;那傢伙是瘋了。」

孤立

一旦主管決定,要自精神上瓦解某個員工,為防堵任何可能性的抵禦,就必須切段潛在的結盟,把此人孤立起來。單獨一人想反抗會困難得多,透過挑撥和偏袒種下不和諧的種子,引起嫉妒,使員工彼此對立。只要有心懷妒意的同事,這個擾亂人心的過程就可以輕易完成,而真正的罪魁禍首則藉此把責任推得一乾二淨。當上司與同事一起孤立他,受害者漸漸得不到資訊,他等於遭到了封鎖,即便同事們忙得不可開交,卻無工作教辦辦給他,孤立會迅速帶來比工作量過大時更多壓力和傷害。管理層發現,這是讓他們不再需要的人辭職的簡單方法。

霸凌

霸凌包括要受害者做無用或低下的工作。也可能是設定達不到的目標,要求員工很晚下班和週末加班撰寫緊急報告,而主管卻看也不看便丟到一旁。有些情況則是製造意外的疏失,使對方身體受到間接傷害,例如正好落在被害人腳邊的重物。這也是一種霸凌行為。

迫使被害人犯錯

迫使別人犯錯是打擊他人的有效招數,這不止是為了事後可以批評或貶低此人,也可以破壞他的自我形象。態度輕蔑或挑釁很容易使衝動的人發火,或做出引人側目的過分行為。然後施虐者就可以說:「你看,那傢伙完全亂來,讓大家都不能好好工作。」

性騷擾

問題不在於得到性「好處」,而是女性當作性「物件」。騷擾者認為遭到他性騷擾的女性,應該「任憑我擺佈」。她應該接受他的態度,並對自己被選為目標感到受寵若驚。一旦她拒絕,羞辱和攻擊紛沓而來。糾纏別人的行為卻說成是對方在引誘他,或者說是她心甘情願,這種例子也很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