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就業:觀念創新 天高地闊

才智咖 人氣:3.15W

    兩會召開前夕,全國農業展覽館裡人頭攢動,北京農展新春人才招聘會在這裡舉行。“我去了中國國際展覽中心的招聘會,再到這裡看看有什麼機會。想在北京找個工作。”在福州某大學就讀、今年就要畢業的王芳神情有些焦急。

大學生就業:觀念創新 天高地闊

山東南部的一個小鎮,春意已經很濃了,剛剛工作半年的張菲接到記者電話時正在匆匆地搭上由小鎮到縣城的汽車。她告訴記者:“剛過完年就有忙不完的事,現在剛辦完事,正往辦公室趕呢。”語氣自信而快樂。

張菲是遼寧省某重點高校畢業生,3年前大學畢業,誓要留在大城市的她在連續兩年報考研究生失利,一次國家公務員考試未通過之後,回到了自己家鄉的縣城,在一家事業單位找到了一份工作。“現在我的心情就像晴朗的天空,而過去的三年,即使天空陽光燦爛,我也是在陰鬱中度過的。我爸爸曾勸過我,退一步海闊天空,現在我感受到了海闊天空,但並沒有感到退一步。”因為英語好,計算機水平高,沒多長時間,領導就讓她在很多事情上挑起了大梁。

觀念創新,正在成為大學生就業的一劑良藥。記者在“兩會”採訪代表委員時他們也紛紛表示:大學生就業,有觀念創新才有海闊天空,才有天高地闊;不僅大學生自身需要觀念創新,政府、社會、高校都需要觀念創新。

“由大眾化的門進入大學,畢業時就要有大眾化的就業觀念”

“過去,我國長期實行的是精英教育,規模數量有限,就業當然不成問題。但從1999年開始,高校擴招的速度以20%的幅度增長,到目前毛入學率已達21%,高等教育也由精英教育邁入了大眾化教育階段。由於我們進入大眾化的時間短暫,就業觀念和就業制度準備有些跟不上,造成目前大家感到就業難。其實,從老百姓來講,首先要把就業觀、職業觀轉變過來,我們不能由大眾化的門進入了大學,卻要求以精英化進入就業領域,這是非常矛盾的。”中國人民大學校長紀寶成代表在接受記者採訪時這樣說。

據統計,2007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將達到495萬人,比2006年增加82萬人。在全社會就業形勢嚴峻的情況下,高校畢業生就業壓力仍然突出。“如果495萬大學畢業生都要求到大城市、大機關、大企業,顯然就業就難了。事實上在已開發國家,很多被我國大學生認為不適合的崗位上有的是大學畢業生,有些甚至還是博士生。”紀寶成代表說。

“要想解決就業難,大學生就必須轉變就業觀和職業觀,不能只是盯著‘金銀財保’(金融、銀行、財政、保險),到需要人才的基層去,到渴望人才的民營企業去,就業的難題自然會破解。”蘇州市副市長朱永新委員說。近年來,我國已採取“農村教師特崗計劃”等多項政策鼓勵大學畢業生到基層和艱苦地區工作,鼓勵各類企事業單位特別是中小企業和民營企業聘用高校畢業生,並提供稅費優惠和小額貸款,鼓勵大學畢業生自主創業和靈活就業。這些鼓勵措施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來自湖北省的一份統計顯示,2006年,該省到基層就業的大學畢業生佔當年已就業畢業生的.一半以上。而於2006年啟動的農村教師特崗計劃,全國共招募1.6萬餘名大學畢業生應聘到農村學校任教。

“教育部門和高校要樹立按社會需求培養人才的觀念”

“不可否認,就業難也與高校連續7年跨越式擴招有關。應該說,我們在人均GDP僅1000多美元,經濟發展水平較低的情況下實現高等教育大眾化,是非常不容易的一件事。但也應該看到,高校在擴招時,對社會需求考慮不多,主要擴大了那些不需要太多投入的專業,如新聞、中文、法律、會計,從而造成這些專業的畢業生就業難。另外,什麼專業好就業,各個學校就一窩蜂地辦這個專業。同時,在投入較多的工程技術類專業上,各校擴招的幅度都不大,這些專業的畢業生在就業市場上非常緊俏。”紀寶成代表說。

“我不認為現在的大學生畢業生過剩了。在已開發國家,大學生佔從業人員近40%,而我國僅佔5%,合理配置大學生資源仍是我國人才戰略的重要工作。這當中,更新觀念是關鍵。教育部門和高校要樹立按社會需求培養人才的觀念。”河北工業大學教授劉玉嶺委員說。

“適應國家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加大專業結構調整力度、優化人才培養結構、加強緊缺人才培養工作、深化教學內容改革、推進人才培養模式和機制創新、大力加強實踐教學,培養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這是2月28日在教育部召開的“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啟動視訊會議上教育部部長賙濟對今後高校培養高質量人才提出的要求。“可以預期,隨著高校在人才培養上觀念不斷更新,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就業難的問題將得到逐步解決。”劉玉嶺委員說。

“社會需要更新觀念,為大學畢業生就業承擔起責任”

“現在相當多的用人單位在招聘的時候明確表示不要應屆畢業生,這固然與前一段時間我們培養的學生與實踐結合不緊密、在工作崗位上不能將自己的所學立即投入工作有關,實際上也與這些用人單位存在的錯誤認識有關。我認為在高校改革培養模式的同時,我們的社會,我們的用人單位,也要更新觀念,為大學畢業生就業承擔起責任,國家也可以為此制定相應的政策法規,使用人單位有義務接納高等院校學生的對口實踐。”劉玉嶺委員說。

“過去,用人單位也面臨新進人才不能適應崗位工作的問題,但那時單位進人是‘只進不出’,也就只能耐下心來對新人進行培養,許多人不久也成為可用人才,幾年後也能挑起大梁。現在我們有的用人單位心態浮躁,沒有工作經驗的不要,女大學生不要,絲毫不考慮人才的差異性。事實上,有的人幹工作上手快,但也有人上手慢,卻後勁十足,如果用人單位只看重上手快,可能也就流失了那些人才。解決大學生就業難,不能只講高校要培養實踐型人才,用人單位也要承擔起培養人才的責任。”青海省政協副主席鮑義志委員說。

“各地勞動保障部門也要更新觀念,不斷開展創新性的工作,完善勞動力市場分析工作,強化分析勞動力市場對大學生的需求狀況,積極向教育、人事部門及高校提供市場資訊,從而建立起一個科學的專業設定預測系統。”劉玉嶺委員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