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應樹立"人崗匹配"的就業觀念

才智咖 人氣:2.12W

不務實、眼高手低、缺乏實踐經驗……這些成為應屆大學畢業生就業難的主要原因。高等教育向研究型教育轉型,素質教育成為一個主要內容;企業追求利益最大化,職業技能成為招聘的主要標準。因此,從學校大門到企業大門,還有一段就業的距離。這個距離就是國內高等教育所缺乏的職業技能教育。那麼,職業技能教育這一課 
  到底應該由誰來補?

大學生應樹立"人崗匹配"的就業觀念

精英意識成為就業的主要障礙

據瞭解,中國的受教育總人口比例依然很小,這意味著,中國的很多地方仍然需要大學生。大學生工作不是找不到,而是有工作不願意做。專家認為,精英意識仍然是阻礙大學生就業的重要因素。

中國家庭的教育更像是一次投資,他們期待通過教育改變身份和命運,而對大學生自身來說,收入、面子、發展環境、穩定感……種種因素導致他們不由自主地一窩蜂擠向少數的熱門行業和企業,這就要求大學生在求職過程中首先要擺正心態,找出自己的特長,找出自己與所求職業的共通之處。別死守著名企不放,其實很多小企業往往更有發展機會。找工作時考慮面一定要放寬,這是一個不斷被選擇和自我選擇的過程。有的工作適合別人,但不一定適合自己。畢業生必須樹立“人崗匹配”的觀念。

要做到知己知彼。自己的專業水平如何、有哪些特長、有什麼發展規劃等應當心中有數。另外,對所向往的企業也不能僅限於對方在企業宣講會上公佈的資訊,因為那是你的競爭對手也知道的,在這一點上,你並沒有優勢。要學會通過表面的資料和資料探勘更深更廣的資訊。

要注重細節。細節容易被忽略,但它又往往會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比如服裝風格不符合用人單位的企業文化,比如你在面試中沒有使用禮貌用語等等,都會給你的成功率大打折扣。

有的人畢業後就能順利地進入企業,而有的畢業生則還要在求職道路中苦苦摸索、等候。無論如何,都要抱定“天生我材必有用”的樂觀信念。準備工作都做好了,才能在機遇出現的時候成功出擊。

拋開“高薪體面”的誤區

一些大學生並非找不到工作,而是期望值過高,對基礎職位不屑一顧,盲目追求脫離自身實際的高工資、高待遇的理想工作。一些公司規定新參加工作的大學生要到一線鍛鍊一年,有的同學一看不能馬上搞設計、搞管理,還要吃一年的苦,就打起退堂鼓。

而在企業眼中,剛畢業的大學生既欠缺實踐經驗,又心高氣傲,需要先到一線鍛鍊,積累經驗。而年輕的大學生都有些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勁頭。在他們看來,應聘基層工作似乎是自貶身價,但卻忘記了,要想有長遠發展,就要先打下堅實的基礎,不能只將目光放在眼前。

另外,不少大學生都有外企情結,更有人是非外企不進。調查數字證明,32%的受訪大學生鍾情於國際知名的外資企業。很多人認為,外企是高薪的代名詞,其成型的企業文化、良好的工作氛圍、規範化的管理和完善的'培訓機制具有無可比擬的優勢。其實大型民營企業用人機制靈活,薪酬待遇也充滿誘惑。一般的小企業更是求賢若渴。相對於外企中大學生“大材小用”的現象,小企業更懂得“小材大用”。大學生如果只將關注目光投向外企,那麼必會錯失不少機遇。要知道,職業發展的道路有許多,被趨之若鶩的卻不一定適合自己。

在求職過程中應注重積累與反思

如果你沒有出國或考研的打算,那麼就多參加各種招聘會,並且珍惜每一次的面試機會,其實,在求職的過程中積累與反思不失為一種快速成長的好辦法。

比如,不少大學生缺乏對所應聘公司的瞭解,表現出求職的盲目性。還有一些大學生對所應聘的職業瞭解甚少。許多人在不清楚職責分工的情況下,盲目應聘,導致失敗。

在企業看來,一個在求職前不去了解所應聘企業的人,也不會對自己的職業生涯有所規劃。任何一位招聘經理都不願看到所面試的人對企業一無所知或所知甚少。尤其在企業剛剛做完宣講後,應聘學生還是稀裡糊塗,在招聘經理眼中,這樣的面試者是毫無誠意的。大學生在應聘前充分了解企業文化,對應聘的行業、職位做些調研,實在是必做的功課。

除此之外,簡歷則是大學生向企業展示自己的第一機會。在製作簡歷時,大學生往往抱著盡善盡美的心態,為了突出自己,就要把簡歷製作得面面俱到。製作精美、內容詳實成了製作簡歷的心理標準。但在招聘經理面前,這樣的簡歷卻華而不實。

在招聘企業看來,大學生缺乏實際經驗,其能力高低難以通過簡歷表現出來,寫得再多再詳細也是紙上談兵。對他們而言,簡歷是要被快速掃描的。

大學生在製作簡歷時抓住重點,對自己的能力,尤其是企業看重的能力進行表述。簡歷要有個性,注重個人特點與企業文化的契合,忌盲目誇大。此外,不要因為心急而盲目投放簡歷。若特別青睞某家企業,還可採用一些奇招,譬如通過自己的調查研究撰寫一份調查報告或產品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