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職場女性的優勢

才智咖 人氣:3.82K

過去數十年,伴隨著印度社會對根深蒂固的父權制的抗爭,一群受過教育的中產階級女性開始衝破“玻璃天花板”,在一些傳統由男性主導的行業中佔據了領導地位,比如銀行業,諮詢公司及技術領域。據統計,在印度的大型銀行、保險公司及財富管理公司中,1/5都由女性當家。

印度職場女性的優勢

美國新聞網站Quartz近日的報道指出,後性別時代,圍繞這些印度婦女的話題不外乎其職業軌跡及婚育、家庭生活等。這些婦女往往不易找到完全倡導男女平等的僱主,但即便如此,她們也不會輕易倒向做全職家庭主婦的生活。

報道中對印度一小部分受過良好教育的職業女性群體進行了分析,認為相對於許多其他國家,即便是在西方自由國家的工作女性而言,印度女性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兩個優勢——龐大的家族體系和廉價的家政服務,這些資源使得部分女性可以從家庭雜物中解放出來,在職業道路上尋求更高成就。

龐大家族體系解女性育兒之憂

Quartz報道稱,在西方社會,已婚夫婦與父母同住的情況並不常見,但是,幾代同堂的大家庭在印度卻相當普遍。甚至在印度一些大城市,婚後的婦女通常也與男方父母甚至是親戚同住。

在印度傳統文化中,婆婆(丈夫的母親)常被描摹成充滿陰謀、偏狹的形象,而事實上,恰恰是這些婦女在大力推動印度女性的職業化程序。

“畢竟在印度,大家庭有著無可比擬的優勢。”印度職場傳奇女性、畢業於哈佛商學院的印度匯豐銀行前任董事長奈納·拉爾·基德瓦伊(Naina Lal Kidwai)在她自己的書中寫道。

基德瓦伊是印度職場女性的先行者。數十年間,輾轉於澳新銀行、摩根士丹利、印度匯豐銀行的她曾有機會赴美國工作,但她仍然選擇留在印度。

Quartz報道說,儘管基德瓦伊指出銀行並沒有特別給予女性靈活的工作時間,甚至如廁也需要到不同的樓層,但是,她認為家庭親子護理方面,在印度是有保障的,家庭成員在這方面是得力的干將,這也使得印度職場女性比起其他國家的女性更易成功。

文章中還提及了與基德瓦伊處境相似的、現就職于波士頓印度諮詢公司的樸雅卡·阿加瓦爾(Priyanka Aggarwal),她也是印度大家庭生活的受益者。畢業於印度艾哈邁德巴德管理學院、曾供職於麥肯錫十餘年的阿加瓦爾曾可輕易獲得移民機會,但她果斷地放棄了。阿加瓦爾表示,在印度這個國家,就職於大公司的女性較易取得工作和生活的平衡狀態。出差時,婆婆可以幫忙照顧她的'孩子讓她覺得壓力驟減。

家傭讓女主人從家庭瑣事中抽身

Quartz分析認為,對於印度成功職場女性這個小群體而言,支援她們開拓事業的第一股力量來自家庭成員,第二股則來自家庭以外。

文章稱,在印度,妻子通常被期望做大部分的家務,而大量的、廉價的家傭則讓女主人們能把時間與精力投入到事業上。

Quartz提及了一個值得注意的有趣現象,與西方國家的同階層人士不同,印度中產階級一般能負擔得起一眾家傭的費用。印度的大部分城市,每月1000盧比(約合97元人民幣)就可以僱一名女傭每天做一小時的清潔工作,由此可見印度家政服務的低廉。

Sheroes網站(一個專為女性找工作的網站)創始人塞麗·查哈爾(Sairee Chahal)告訴Quartz記者稱,她有一個全職的保姆,還有一個司機,她為保姆提供很好的薪酬,但要是在美國,做到這必須得很富有。

類似地,從事銀行金融業二十餘年的斯密塔·薩海(Smita Sahay)也長期得助於同一名傭人。她表示,如果沒有家傭蒙蒂(Monty)這個得力助手,她可能不會出去工作。薩海每月向蒙蒂支付15000盧比(約合1460元人民幣),並負擔他的食宿,照顧他家人的生活;而蒙蒂也待她的孩子如己出,成為薩海家庭的一分子。

但是,對於家人和家傭,印度人的態度依然會有區別。該報道稱,職業女性對於自己的絕大部分家庭成員都有著絕對的信任,而對於家傭,她們則常常帶著警惕。

“像煮飯、打掃、洗碗、洗衣服、駕車送主人上班等工作被認為是傭人的分內之事。如果出於照顧孩子的考慮,則會引發一些與信賴有關的問題。”文章援引阿布扎比紐約大學社會學家斯維薩?巴拉克利史能(Swethaa Ballakrishnen)的觀點指出。

去年,Quartz採訪了數十名上世紀90年代畢業於印度理工學院(印度最好的工程學院)的女性,由於找不到理想的家傭,她們幾乎都放棄了工作,做全職母親。對比起她們,故事中講述的這些女性是較為幸運的。

受益於觀念的巨大遷移

文章還指出,越來越多受過良好教育的女效能夠走出家門走上社會,得益於印度社會觀念的巨大遷移。

過去,一些行業,不僅限於印度,往往對身為母親的職員設定了較高的門檻,家庭成員的保守觀念和不支援也會成為一個障礙。

但如今,自由主義傾向和日益增長的消費使得雙收入家庭模式成為一種迫切需要。亞洲基金會(Asia Foundation)首席經濟學家維羅尼克·薩姿-羅札慈荷(Veronique Salze-Lozac)曾表示,同韓國、中國大陸與印度尼西亞等亞洲國家一樣,印度對職業女性有著非常高的期待。幸運的是,這一趨勢也使得更多的現代化的、支援此舉措的家庭積極參與其中。

38歲、正準備建立日託中心的卡莫爾·普里特·穆佳爾(Kamal Preet Munjral)對Quartz稱,夫家在她上課或者做研究期間會幫助照顧孩子,這就每天為她省去了6個小時,接送孩子、打理孩子的膳食、帶孩子到公園遊玩放鬆都是大工程,在這些方面長輩做得更好。

Quartz稱,母親的殷切希望也是這些婦女走向成功的關鍵。通常,這些職場女性的媽媽或是婆婆生活在已婚女性外出工作不能被社會接納的年代,她們不希望下一輩再像自己一樣不能受到教育,或在職業生涯中受到巨大限制。

位於新德里的國家時尚工藝學院的系主任範達娜·納蘭(Vandana Narang)向Quartz記者表示,自己的媽媽是政治學的研究生,但自她出生之後她只能放棄工作,由此當納蘭面臨同樣的問題時,媽媽勸她安心工作,希望她能走出一條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