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樂教學中的感覺與知覺

才智咖 人氣:7.03K

摘要:從認知規律來說,任何事物的認知,都必須經過“感覺—知覺”這一階段。聲樂藝術中,學習各種技巧同樣是從感知開始的,各種感知覺能力的發展與運用,是形成聲樂技能的重要心理因素。感覺、知覺是聲樂老師描繪歌唱發聲的主要手段,是聲樂學生學習的最佳方法。

聲樂教學中的感覺與知覺

關 鍵 詞:聲樂教學 感覺 知覺

在聲樂課上,我們用得最多的詞就是“感覺”,到底什麼是感覺?為什麼要談感覺?怎樣把握感覺?……這些問題都有待於我們去深入理解和把握。實際上,“感覺”是不能單獨存在的,在我們感覺的同時就會出現知覺,感覺和知覺是不能分割開的。

一、感覺與知覺

感覺與知覺都是客觀事物作用於感受器官並引起神經系統的活動而產生的。產生感覺和知覺的神經機構叫分析器,每種分析器都包括相互聯絡的三個部分,即感受器、傳入神經和神經中樞。感覺與知覺的生理機制就是各種分析器單一或協同活動的結果。

1.感覺

感覺是人對直接作用於感覺器官(又叫感受器)的客觀事物的個別屬性的反應①。它是人類最初級、最直接的理解和認識事物的方法,是認知一切知識的途徑。一般說來,感覺的產生是單一分析器活動的結果,當外界事物刺激並作用於感覺器官時,感覺器官就會把受到刺激的資訊轉變為神經衝動,神經衝動沿著傳入神經將資訊傳入神經中樞,神經中樞經過資訊加工再將神經衝動轉換成神經元下達到皮層的相應區域,從而產生相應的感覺。在聲樂教學中,我們經常描繪音色、共鳴、呼吸、咬字、聲音運動的感覺,這些感覺語言使複雜的理論簡單化,讓聲樂學習也更加形象化。

2.知覺

知覺是人對直接作用於感覺器官的客觀事物的整體的反應。②它是多種分析器聯合活動的結果,當各種刺激物同時或先後作用於分析器時,引起各分析器神經末梢的興奮,經大腦皮層的分析綜合,分析器對刺激物不同屬性間的關係形成一種神經聯絡並對事物的整體作出反應,即產生知覺。知覺是多種分析器共同活動的結果,是一個積極主動、有選擇的資訊加工過程。因此,在歌唱中,歌者只有通過對演唱聲音的音量、音色、力度等屬性之間的關係進行分析綜合,形成條件反射,才能得出具有美感的歌聲。

3.二者的關係

感覺和知覺是既有聯絡又有區別的心理過程。感覺反映的是事物的個別屬性,知覺反映的是事物的整體屬性。知覺是建立在感覺的基礎之上,感覺越豐富越精細,知覺就越完整越正確。在聲樂教學中,我們要通過對呼吸、咬字、共鳴、聲音位置、情緒情感等具體感覺的綜合,來形成演唱的知覺。作為老師,強調學生演唱知覺的資訊要從細小的基本功開始,如放鬆下巴、抬起笑肌、開啟喉嚨、調整共鳴等,而後再組成較大的單位,最後要感知演唱的整體。

二、感、知覺的重要性

生活中,我們常把感覺和知覺統稱為感知。感知是人們認識事物的開端,各種感知能力的發展,是形成聲樂技能的重要心理因素。目前,聲樂界之所以都把歌唱發聲的方法用“感知覺”語言來傳授,是因為感知這個東西在聲樂教學中至關重要。歌者對於自身的“樂器”很難進行剖析研究,歌唱發聲的一些技巧也不好用語言進行精確地描繪。在這種情況下,“感覺”自然就成為老師描繪歌唱發聲的主要手段和學生學習的最佳方法了。

19世紀,義大利聲樂學派最傑出的聲樂教授蘭培爾蒂談歌唱的感覺時,他指出:“要唱好歌,必須一直感覺到‘頭腔空洞’‘喉腔放開’‘胸腔寬闊’和‘腰部擴張’。”他強調,喚起並保持感覺協調一致的連續性活動就是“歌唱的奧妙”(即感覺支配著歌唱活動)。我們知道,感覺是人的天性,感覺訓練的偉大作用就在於充分發揮人的天性來調解和支配自己的神經系統和肌肉群的協調運動。蘭培爾蒂教授正是通過“空洞”“放開”“寬闊”和“擴張”四種感覺的有機結合在進行歌唱和教學,他強調的歌唱奧妙就是要把感覺整體化,要形成歌唱的`知覺。

聲樂需要多種感覺協調工作、統一運動。我們有必要強調感覺這個“個性”,但一定是在知覺這個“共性”的基礎上進行,因為“培養音樂知覺是培養人對音樂美的感受能力的基礎”。③作為老師和學生,用辯證的方法看問題是解決問題的關鍵,我們在突出感覺的同時,只有在整體上理解為知覺,從知覺的基礎上把握“感覺”才能教好、學好、唱好。

; 三、感、知覺的把握

沈湘教授說過:“方法是抽象的,感覺是具體的……只有實實在在找到了具體、正確的感覺,才算把老師的方法學到了手,真正變成了自己的東西。”④因此,在聲樂教學過程中,教師對學生演唱的組成部分都要進行訓練,並善於引導學生感知整體與區域性的關係。

客觀事物的多樣性決定了感知覺具有選擇性。我們對感知的事物要有目的地抓重點,目的越明確,感知就越清晰。教學中要求學生掌握什麼技能,要提出明確的目的和重點,學生只有明確了感知的目的才能在感知過程中支配自己的知覺,才能把注意力集中到所要感知的物件上去。因此,聲樂教師在講解技術要領時應加重語氣或加以重複,做發聲示範時應適當放慢動作或加大力度。只有突出重點形成對比,才能讓學生形成清晰的感知來領會老師的要求與要領。

結語

聲樂作為一門技巧性較強的綜合藝術,它涵括了生理、心理、物理等多種因素在內。感知覺作為一種條件反射,它的發展運用是形成聲樂技能的重要心理因素。我們在感知事物的時候,會根據自己的知識或經驗來理解事物,歌者的生活經驗越豐富、知識面越廣,對歌唱發聲的感知覺就越深刻,對感知的物件理解得越深刻,其感知覺就越準確。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善於積累各種經驗和資訊,只有獲得了豐富的經驗才能提高感知的效果,才能促進歌唱能力的發展。總之,在聲樂教學實踐中,老師和學生要明白感覺與知覺在歌唱中的重要意義,對感知語言的表達要準確得體,要十分重視感覺與知覺的把握和運用。

註釋:

①②徐厚道主編.心理學通論.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2.第217頁.

③彭曉玲編著.聲樂基礎理論.西南師範大學出版社,2001.第52頁.

④鄒本初.歌唱學.人民音樂出版社,2000.第19頁.

參考文獻:

[1]鄒本初.歌唱學.人民音樂出版社,2000.

[2]徐行效.聲樂心理學.科學出版社,2003.

[3]鄒長海.聲樂藝術心理學.人民音樂出版社,2000.

[4]徐厚道主編.心理學通論.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