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音樂廳(歌劇院)的發展趨勢 放眼世界 振興中華

才智咖 人氣:1.13W
中國音樂廳(歌劇院)的發展趨勢 放眼世界 振興中華
——從世界著名音樂廳/歌劇院的人文環境、音響效果、演出運作看中國音樂廳(歌劇院)的發展趨勢 通過“國際國內音樂動態”課,我們瞭解到了世界著名的音樂廳和歌劇院的知識。本文旨在通過其和中國音樂廳(歌劇院)的對比,找出我們存在的差距,以便使我國的音樂廳(歌劇院)得到更全面地發展,早日在世界舞臺上佔有一席之地。 一、 概述世界著名音樂廳、歌劇院的優勢 1、人文特色: “維也納金色大廳”是世界音樂的聖殿,這裡的音樂傳統和藝術氛圍,這裡的觀眾音樂素養造就了金色大廳高高的“門檻”。維也納是奧地利的首都,它是一座享譽世界的文化名城。維也納位於多瑙河而岸、阿爾卑斯山東北麓的盆地之中,自然環境十分優美。許多世紀以來,在這片土地上誕生了無數聞名於世的音樂家、文學家、美術大師和建築鉅子,而他們又為這座美麗的城市樹立起一座座豐碑。遍佈全城、風格各異的建築為維也納博得“建築博覽會”的稱號,無以數計的文藝作品為世界藝術寶庫增添異彩,歡快動人的華爾茲早已把“音樂之都”的美名傳遍五洲。維也納金色大廳之所以有名實際上體現在以下幾點,首先它是最古老的音樂大廳之一,是維也納音樂家協會所在地;其次它是一個音樂博物館,貝多芬交響曲的手稿收藏在這裡,這裡也收藏了世界各地的一些名貴樂器。 位於德國首都柏林市中心的“柏林愛樂大廳”的外觀很像一個皇冠,那裡是世界上古典音樂愛好者心目中的聖地。從1882年樂團成立至今,柏林愛樂樂團經歷了120多年的風風雨雨,先後由世界級大師率領:這些指揮大師指引柏林愛樂橫跨了3個世紀,創造了音樂的盛世輝煌,被譽為世界古典音樂樂團的“天下第一團”。而在德國人民的心中,柏林愛樂樂團是一座不可動搖的文化豐碑,每當歷史關頭,柏林愛樂的悠揚旋律總是及時迴盪在柏林的上空。有一種說法非常到位:20世紀,德國曆史幾經變遷,不變的只有柏林愛樂樂團在國際音樂界不容置疑的一流水平。來此的觀眾在演出前或在吧檯買上一杯酒邊喝邊與朋友低聲交談,或者在音樂廳附設的書店買上一、兩張唱片或者幾本書,或者認真觀看著大廳常設的柏林愛樂樂團團史展覽。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許多殘疾觀眾也趕來欣賞音樂會。柏林愛樂音樂大廳擁有完備的設施可以使他們與其他觀眾一樣享受音樂的快樂。 在世界藝術史上,很少有一座劇院像米蘭的`“拉·斯卡拉大劇院”那樣,被看成是完美的化身、建築的典範。拉·斯卡拉不僅是一座華美的大歌劇院,也是歌劇、尤其是義大利歌劇的象徵,甚至可以稱為義大利音樂的象徵。作為一座現代化的時尚都市,米蘭既擁有華麗而典雅的古代建築,也有許多現代而時尚的商業街。然而,樂迷們更關注的還是它擁有的音樂財富。斯卡拉歌劇院是米蘭人最引以為自豪的歌劇聖殿,這座始建於1717年的歌劇院被譽為世界四大著名歌劇院。它在18世紀時是歐洲規模最大、也是設施最完善的劇院,義大利許多著名作曲家的作品都是在這裡推出,許多傑出的指揮與歌唱家也都以能夠在此登臺而倍感榮幸。雖然歷史上它曾經幾度損毀又再度重建,可是它在世界歌劇界的崇高聲望和地位並未因此而受到絲毫的影響,倒是這些傳奇的經歷使其知名度節節攀升。二戰期間,斯卡拉歌劇院的部分設施被炮火毀壞。在戰後重建時,米蘭市民在表決需要首先恢復的市政設施時,把最多的選票投給了歌劇院,它表明了歌劇藝術在義大利人民心中的地位。1946年5月11日,斯卡拉歌劇院重張的紀念音樂會在偉大的義大利指揮大師托斯卡尼尼指揮下隆重舉行,劇院的歷史翻開了新的一頁。米蘭的斯卡拉院一向被譽為“歌劇之麥加”,並以米蘭大公的妻子斯卡拉王后的名字命名。該歌劇院裝修十分豪華,劇場內雕樑面棟,金碧輝煌,而且音響效果也極其突出。不過,在斯卡拉歌劇院享受一場歌劇的洗禮並不便宜,坐在這裡聽一場歌劇的價格是2600歐元,普通人輕易不敢問津。今天,當觀眾坐在深紅色的包廂中俯瞰馬蹄型的演出大廳時,依然可以想見19世紀時斯卡拉歌劇院輝煌的樣子。義大利人說,斯卡拉歌劇院就像GUCCI、PRADA等品牌一樣,是富人體現身份的象徵。劇院另有小斯卡拉劇場、芭蕾舞團、芭蕾舞學校、歌唱學校和音樂展覽館。音樂展覽館成立於20世紀初,由威爾第的收藏品和有關歌劇的私人收藏品組成。展品展現了音樂和歌劇誕生後的歷史演變過程。其中有威爾第、托斯卡尼尼、普契尼等著名作曲家、指揮家的肖像,他們的手指石膏模型。著名歌唱家的畫像。大量的樂譜、作曲家們的手跡以及樂器等。 2、音響效果: 萊比錫“格萬特豪斯音樂廳”採用“梯田”結構形式,最大好處是調聲的便捷,即哪個地方哪個頻段的聲音欠缺,就在那裡增補小道具調聲。格萬特豪斯音樂廳的好聲,是大量採用了一些反射板調聲,增加了兩側的反射,最大優點是四面的擴散,不是單指向,可以在大容量廳堂內縮短後排聽眾至前臺演奏的距離,確保在自然聲演奏的條件下,有足夠強的響度。此外,利用演奏臺四周廂座的欄板和樓座的矮牆,可使聽眾席獲得足夠強、且有較大覆蓋面的早期側向反射聲。 美國“大都會歌劇院”是歌劇界中舉足輕重的超一流藝術殿堂,這是座現代化的劇院,裝備極為完善。觀眾大廳仍是傳統的馬蹄形,有座席3788個,如若加上站席,和特別照顧殘疾、病人的輪椅,總共能容下4077人。建築的規模,可以稱得上是龐大無比。觀眾廳體積很大,平均有24米高,周圍五層樓座,分三面環繞,其中兩側的是淺樓座,二層是包廂。劇院的門廳也高大巨集偉,由這兒,觀眾可以從外面的廣場直接進入劇院,另有一條路線,由專設的地下門廳走,觀眾可以從地下停車場,經過門廳,就有一應齊全的大樓梯、自動扶梯、電梯,引他們直通各層樓座的休息室。舞臺不但面積大,而且滿布著各種精巧複雜的機械裝置。主臺上裝著7塊升降臺,有了這些升降臺,上可搭出山陵臺殿,下可表現湖海江河,舞臺設計更加靈活方便。兩邊側臺上的車臺,都可以分成小塊單獨運動,凡9米以下的佈景,全能迅速更換。後舞臺上則有一個直徑18米的轉檯,能開到主表演區上旋轉。樂隊所在的樂池,也分做前後兩塊,可以上下升降。劇院的主臺寬30米,深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