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與“科學”是素質教育的核心論文

才智咖 人氣:2.16W

“民主”與“科學”是素質教育的核心論文

【摘 要】 素質教育的深入推進需要改變教育者的教育理念。教育者要秉持科學的理念,打造民主的校園和課堂,只有這樣才能解放老師和學生,素質教育才能付諸真正意義上的實施。

“民主”與“科學”是素質教育的核心論文

【關鍵詞】 素質教育 民主 科學 人道 人性

實施素質教育有很多年了,時下更是如此,我們時下的素質教育只是形式上的素質教育,僅具素質教育的空殼而已。中國真正的素質教育應當是上個世紀三四十年代。這個時期為中國後來出現的一批學術上的大師級的人物奠基,同時這個時期對中國當代社會的影響仍然存在,像諾貝爾獎金得主李政道、楊振寧等,以及中國在國際上享有較高聲譽的一批科學家錢學森、吳大猷、錢三強等,以及近幾年諸多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獲得者,他們大都是上個世紀三四十年代在中國接受的中學教育和大學教育。

素質教育的核心應當是“民主”和“科學”,無此便談不上素質教育,目前所有暢銷的教育理論書籍,賣得火爆,能夠暢銷,能引起人們共鳴,也正是因為它貫穿了“民主”與“科學”的精神。

民主與科學是現代社會良性運轉的車輪,缺一不可;民主與科學也是素質教育的核心。民主是對人的一種尊重,有助於個人創造性的培養與發揮;民主還必須有科學理性,喪失理性的民主將會天下大亂,課堂大亂。

我非常佩服“五四”時期的那一代學子先人,在幾千年專制的傳統中竟然提出了“提倡民主,反對專制”,“提倡科學,反對愚昧”,“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的口號,近一百年來,後兩個目標已基本實現。“提倡民主,反對專制”依然任重道遠,我們搞中學教育、素質教育,也一定要樹立起“民主”與“科學”的意識並身體力行。

教師首先具有民主與科學的理念,才能打造民主與科學的校園與課堂。專制的校園與課堂只能培養出學生的奴性人格。中國國民的劣根性之一——奴性十足,是千百年專制教育、專制體制造成的惡果。前國防部長遲浩田在一篇回憶文章中談到,抗日戰爭時期,在他的家鄉膠東的一座小縣城,幾個日本兵,端著槍在縣城裡橫衝直撞,驅趕城裡居民如驅雞犬,他們在縣城裡從東到西,從南到北,耀武揚威,對於這幾個日本兵,整座縣城的百姓沒有絲毫反抗。南京大屠殺中,從普通百姓到戰俘,許多人不敢反抗,任日本兵屠戮。校園籃球場上,幾個午休期間打籃球的同學被老師發現,想遛,老師一聲斷喝,“不準跑”,幾個同學沒有一個敢跑的。我們的傳統教育培養的是順民,是絕對服從於強權的奴性人。這體現在學校教育上就是學生的自主性創造性被扼殺。譬如髮型問題、服飾問題,男生留長髮,女生燙髮、染髮、戴耳環等,往往被學校以道德的名義用專制的手段禁止。留怪異的髮型,穿有個性服裝的學生往往被認為是道德低下、品質惡劣的學生。我至今弄不明白,服飾和髮型與人的道德有什麼關係。我們不能以自己喜歡留平頭,就強制學生理平頭,我們也不能以自己喜歡穿休閒服就禁止別人穿西服。連發型、服飾都沒有選擇權的學生,哪裡還談什麼創造性、自主性。中國的文化喜歡整齊劃一,喜歡按部就班,有個性的往往被認為是異類,就會受到打擊。從歷史上看,只有異類多了,匯成海洋,形成勢力,異類才不會被社會看作異類。譬如八十年代初,穿牛仔褲的人往往被認為是流氓,可現在,滿大街的都是穿牛仔褲的人,但再也沒有人以流氓的眼光去看待他們。這是中國社會的`一個進步,但這進步太慢了。

作為教師,思想的發展與進步應超越世俗,應當以民主與科學的眼光看待學生中層出不窮的新問題,這些都是比較有意義的挑戰。

即使學校的某些現象我們明令禁止,但也要一定給學生講明道理,為什麼不允許這樣做。學校管理,不管是針對老師,還是針對學生,只有貫徹民主與科學的精神才能和諧、和樂,才能避免大量問題生的出現。

眼前,我們的課堂仍然是專制的課堂。美國內華達洲一位叫伊迪絲的三歲女孩告訴媽媽,她認識禮品盒上的字母O,是幼兒園老師教的,這位母親一紙訴狀將幼兒園告上法庭,理由是幼兒園剝奪了孩子的想像力。因為此前,孩子能把O說成是蘋果、太陽、足球、鳥蛋之類的圓形東西,而自從識讀了26個字母,這種能力就喪失了。這位母親,以幼兒園剪掉了孩子一隻幻想的翅膀而限定了孩子的能力為由,要求幼兒園賠償孩子精神傷殘費1000萬美元。結果是,法庭判幼兒園敗訴。在英國,教師在課堂上的主要任務是講透教材的主要內容,然後進行巡迴解答和指導。整個教學過程可以說是教師圍著學生轉。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方式並不作統一要求,所以在同一課堂裡,學生們常常是有的在研讀課本,有的在向教師詢問。儘管英國學校的課堂秩序看上去不太安靜,可是教學氣氛十分活躍。我國中國小生厭學現象很普遍,這在英國的中國小裡是不可思議的。我們的課堂專制的痕跡實在明顯。中國的課堂上,老師擅用的計謀就是誘敵深入,請君入甕。老師給學生設計題目,事先,就答案瞭然於胸,學生在做題的過程中,按老師設定的思路前行,如有偏離,老師必啟發誘導,引導著學生按思路前進。專制的課堂培養出的學生只會記憶,只會模仿,並且在思維方式上都是模仿老師的。

再舉一例,一國小數學題:一水池有一進水管和一出水管,注滿這一水池需多少時間,將這一池子的水放完需多少時間,如兩水管同時開,需多長時間注滿水池?現實生活中我們很難碰到這樣的問題,如有人這樣說,將出水管堵上,將進水管開啟,該多少就多少,即簡便又節約水資源。但是在做題的時候,如有學生這樣做題,將會令人笑掉大牙。我們的教育還和生活無關,與生活無關的教育不是素質教育。陶行知倡導“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他所提出的“育才二十三能”,如會參加開會(包括髮言、提議、選舉、做主席等),會管賬目、會燒飯菜、會急救、會開汽車、會打字,會按電(1944年1月《育才學校手冊》)。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核心理念也是民主與科學,要讓學生當家做主。我們現在的學生,學這麼多的數學,到田野裡去,會丈量不規則土地嗎?學化學、生物,懂食品的營養與保健嗎?我們的教育與生活關係不大,是因為缺乏民主與科學的精神。

具有民主與科學的理念,打造民主與科學的課堂,教師必須苦練內功,廣泛吸收古今中外的教育經典及與專業有關的書籍。教師大都只會按照大綱的要求,照本宣科,除了講課本,讓學生做題之外,很難再能進行其它的教育活動。我們的教研大都只是在研討如何備課、如何講課、如何設計作業,還應更進一步深挖。人的思想境界的提高,必須以深厚的文化積澱為基礎,僅僅憑經驗教學,我們將永遠停留於素質教育的大門之外。我們常常要求學生多讀書、讀好書,教師更應如此。不肯讀書的老師必然眼界狹窄,眼界狹窄必然只會囿於傳統,而我們的教育傳統中最缺少的就是對民主與科學的褒揚和肯定,沒有民主與科學精神的課堂必然遠離素質教育千里之外。教師只有苦練內功,多讀書,讀好書,將實踐經驗融於科學理性之中,才能進行素質教育,才能打造民主的課堂。

所以,眼下的素質教育,老師最迫切的是要樹立起民主與科學的精神,並身體力行,讓學生做學習與管理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