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主動性人格和職業決策困難的關係分析論文

才智咖 人氣:2.25W

論文關鍵詞:大學生;主動性人格;職業決策困難;職業生涯教育

大學生主動性人格和職業決策困難的關係分析論文

論文摘要:本文在我國文化背景下,基於就業難的社會問題,採用量化分析與定性分析相結合的方法,探討當代大學生主動性人格和職業決策困難的內涵,研究二者之間的關係,分析大學生主動性人格對解決他們職業決策困難的有效性和實踐意義。

1.引言

近年來,大學生就業問題日益嚴峻,已經成為我國社會各界廣泛關注的熱點話題之一。究其原因,除了客觀的社會環境,大學生自身存在的職業定位不清、職業決策不當、對職場及職業瞭解不足、不具備崗位要求的某些基本素質能力等問題更是其就業難的關鍵原因。

職業決策是大學生就業過程中的必要環節。由於種種原因,目前相當多的大學生在做出職業決策時出現困難,影響了順利就業。同時,面對當前機遇與挑戰並存的就業環境,無論是對應聘單位、應聘方式、甚至是應聘結果,大學生都有很大的自由選擇權,還可以採取一系列主動行為來增強自身的就業能力。就業難的現狀要求大學生更具主動性,從而積極創造自己的就業機會。

主動性人格(Pr0activePers0nality)是目前已發現的最具預測力的人格特質。$ateman和Crant(1993)認為〔z7:主動性人格作為一種傾向性的特質結構,存在個體差異,這種差異會影響個體採取行動改變環境的過程。主動性個體主動改變環境,較少受環境約束;他們能識別有利機會,並採取一系列主動行為,直到能帶來有意義的改變。相對而言,不主動的個體表現了相反特徵:他們被動地對環境做出反應,消極適應環境,甚至為環境所塑造;他們無法識別機會,更不用說抓住機會來做出改變。

職業決策困難(careerdecisi0n-makingdifficulties)是職業心理學領域最重要的概念之一。杜睿(2006)提出了我國大學生職業決策困難四因素結構:職業資訊探索是指個體主動獲取資訊,多種渠道獲取資訊;職業自我探索是指個體主動探索自我,多種渠道探索自我;職業規劃探索是指個體主動尋求職業決策、職業規劃的資訊;職業目標確定是指個體對未來職業發展目標的確定程度。本研究中的“職業決策困難”涉及在整個決策過程中所遇到的所有困難。

大學生主動性人格對解決他們的職業決策困難有著積極的意義。但是,我國對於大學生職業決策困難的研究還處於初步階段,對於主動性人格及其與職業決策困難關係的研究更是非常睏乏。鑑於此,在我國文化背景下,基於就業難的社會間題,針對大學生的主動性人格和所有大學生都不可避免出現的職業決策困難,研究二者的內涵及其之間的關係,十分具有理論和實踐意義,是一個有價值的研究方向。

2.研究設計

2.1研究方法

本研究將問卷法與訪談法相結合,分兩個階段進行。第一階段採用Bateman,Crant(1993)編制的“主動性人格問卷(PPS)”和杜睿(2006)編制的“大學生職業決策困難問卷,"2個量表作為研究工具。為保證樣本更具代表性,根據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男、女生比例,隨機抽取大一至研二的學生,學科覆蓋管理、工科、理科和文科。第二階段採用訪談法對問卷法的研究結果予以支援和補充。訪談提綱根據第一階段問卷法量化分析的結果設計,選取北航大一至研二的30名學生,其中每個年級5名學生,包含3名男生和2名女生。

對回收的有效資料用SPSS17軟體進行統計分析;對訪談資訊進行整理和總結;結合量化研究與定性研究的結果進行分析。

2.2量化研究工具

“主動性人格量表”是單一維度,包含17個專案,採用Likert7級量表計分,從1到7分別表示“非常不同意”到“非常同意”。得分較高,則代表具有典型的主動性人格。在本研究中,此量表的。係數為0.902。

“大學生職業決策困難問卷”由職業資訊探索、職業自我探索、職業規劃探索和職業目標確定4個維度構成,包含16個專案,採用Likert5級量表計分,從1到5分別表示“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得分越高,說明職業決策困難水平越高。在本研究中,總量表的。係數為0.906,4個分量表的。係數分別為0.747,0.656,0.623和0.700。

3.研究結果

本研究共發放問卷350份,回收有效問卷303份,有效回收率86.6%。其中,男、女生人數比例約為7:3,管理、文科、理科和工科人數比例約為Z:i:2:2,本科、碩士人數比例為3.7:1,農村、小城鎮和大中城市生源人數比例約為5:5:4。由於篇幅限制,本文將不羅列資料處理過程。

3.1主動性人格

被試總體主動性人格的均值為79.267,標準差為15.672;男生均值為79.488,標準差為15.401;女生均值為78.744,標準差為16.371。男、女生在主動性人格上不存在顯著差異。但在平均水平上,男生具有更高的主動性人格。不同學科類別大學生的主動性人格存在顯著差異(p=0.00l)0用Sidak法進行兩兩比較的結果顯示,管理學科學生顯著高於文科生、理科生和工科生(p1=0.023,p2=0.018,p3=0.003),文科生、理科生和工科生無顯著差異。本科生的主動性人格顯著低於碩士生(p=0.009)。來自不同家庭大學生的主動性人格存在顯著差異(p=0.0414)。用Sidak法進行兩兩比較的結果顯示,農村生源顯著低於大中城市生源(p=0.0350),小城鎮生源與大中城市生源無顯著差異。

3.2職業決策困難

女生的職業決策困難總分和各維度得分均顯著高於男生伽1=0.004,p2=0.012,p3=0.008,p4=0.029,戶=0.005)。不同學科類別大學生的職業決策困難總分和各維度得分存在顯著差異(p1=0.00l,p2=0.0l0,p3=0.005,p4=0.010,p5=0.000)。用Sidak法進行兩兩比較的結果顯示,在總分上,文科生顯著高於理、工科生(p1=0.007,p2=0.003);在職業資訊探索維度上,文科生顯著高於理、工科生(p1=0.013,p2=0.025);在職業自我探索維度上,工科生顯著低於管理、文科生(pl=0.026,p2=0.011);在職業規劃探索維度上,文科生顯著高於工科生(p=0.032);在職業目標確定維度上,管理學科學生顯著高於理科生(p=0.029),文科生顯著高於理、工科生如1=0.00l,p2=0.002)。不同年級大學生的職業決策困難總分和各維度得分存在顯著差異(p1-5=0.000)。用Sidak法進行兩兩比較的結果顯示,在總分上,大一顯著低於大三、大四和研二如1=0.00l,p2,3=0.000),大二顯著低於大三、大四、研一和研二如1=0.00l,p2,4=0.000,p3=0.004);在職業資訊探索維度上,大一顯著低於大三、大四和研二伽1=0.041,p2=0.004,p3=0.000),大二顯著低於大三、大四、研一和研二(p1,2,4=0.000,p3=0.003);在職業自我探索維度上,大一顯著低於大三、大四和研二(p1=0.003,p2=0.002,p3=0.000),大二顯著低於大三、大四和研二(p1,2,3=0.000);在職業規劃探索維度上,大一顯著低於大三、大四和研二.1,2=0.000,p3=0.001),大二顯著低於大三、大四和研二(p1,2,3=0.000);在職業目標確定維度上,大一顯著低於大三、大四和研二如1,2=0.0l0,p3=0.000),大二顯著低於大三、大四和研二(p1,2,3=0:000)。在總分、職業資訊探索和職業自我探索維度上,本科生顯著低於碩士生((p1=0.014,p2=0.00S,p3=0.040);在職業規劃探索和職業目標確定維度上,本科生和碩士生不存在顯著差異。在總分、職業資訊探索、職業自我探索和職業目標確定維度上,來自不同家庭的大學生存在顯著差異如1,2=0.00l,p3=0.007,p4=0.003)。用Sidak法進行兩兩比較的結果顯示,在總分、職業資訊探索和職業自我探索維度上,農村生源顯著高於小城鎮生源(p1=0.002,p2=0.001,p3=0.009);在職業目標確定維度上,農村生源顯著高於小城鎮和大中城市生源(p1=0.007,p2=0.022)。

3.3主動性人格和職業決策困難

不同程度主動性人格的大學生在總分和各維度上存在顯著差異(p1-5=0.000)。用Sidak法進行兩兩比較的結果顯示,學生的'主動性人格,在總分上,高者顯著高於中等和低者(p1,2=0.000),中等者顯著高於低者(p=0.033);在職業資訊探索維度上,高者顯著高於中等和低者(p1=0.001,p2=0.000),中等者顯著高於低者(p=0.015);在職業自我探索維度上,高者顯著高於中等和低者(p1,2=0.000);在職業規劃探索維度上,高者顯著高於中等和低者(p1=0.004,p2=0.000);在職業目標確定維度上,高者顯著高於中等和低者(p1=0.007,p2=0.000)。

大學生主動性人格和職業決策困難總分、四維度顯著相關,相關係數分別為0.3220.327,0.3000.252和0.259。因此,以大學生主動性人格為自變數,職業決策困難總分、四維度為因變數進行迴歸分析,主動性人格對職業決策困難總分、四維度的預測效率較高(R1=0.322,R2=0.327,R3=0.300,R4=0.252,RS=0.259,p1=0.243,p2=0.084,p3=0.060,p4=0.043,p5=0.055),迴歸方程有效(p1=0.000,p2=0.000,p3-0.000,p4=0.000,p5=0.000);以大學生職業決策困難四維度為自變數,主動性人格為因變數進行迴歸分析,職業決策困難四維度對主動性人格的預測效率較高(R1=0.016,R2=0.274,R3=0.537,R4=0.648,β1=0.951,β2=0.521,(β3=0.305,p4=0.213),迴歸方程有效(p=0.000)。

4.討論

根據量化分析和訪談的結果,分別對大學生主動性人格、職業決策困難和二者之間的關係展開探討。

4.1主動性人格

隨著社會進步,社會分工的性別界限日益模糊。女性、尤其是知識女性的獨立意識和主動意識日益增強,不甘落後於男性。高校教育對於男、女生具有同等期待,不會歧視女生,也不會對她們降低標準。因此,男、女生在主動性人格上不存在顯著差異。

管理學科學生的主動性人格顯著高於其它學科的學生。一方面是由管理學科的專業性質、畢業後的工作性質等因素決定的;另一方面,管理學科學生的就業去向更廣、更靈活,這促使他們更積極地參與社會實踐和更充分地發揮主觀能動性以便尋找一份更理想的工作。而文、理和工科生,可能就算採取更多的主動行為也無法改變自己的就業去向。

碩士生的就業需求比本科生更強烈,因為不少本科生畢業後繼續攻讀碩士學位。碩士生的經歷普遍比本科生更多,具有更細緻的職業生涯規劃和更強的目的性,可能惰性相對弱並更能發現採取主動行為給自身發展帶來的好處。所以本科生的主動性人格顯著低於碩士生。

農村生源的學生普遍畢業後不願意回農村工作,努力改變命運的信念很強,所以主動性人格較強。此外,農村、小城鎮和大中城市生源的學生,在家庭條件、成長環境上依次更優越。優越可能使人享受安逸、養成惰性,從而降低主動性人格。

4.2職業決策困難

男、女生生理條件有差異且社會角色不同,使社會和家庭對女生的期望相對低,使女生在求職過程中會受到一定程度的性別歧視,因而使女生在面臨職業決策時很可能降低自我效能、影響對勝任某一崗位的信心。值得慶幸的是,隨著社會發展,越來越多的知識女性走向職場並獲得成功。雖然女生存在更大的職業決策困難,但是並沒有使她們甘於落後,反而使她們更加努力。

理、工科專業性很強,專業和崗位對應性明顯,一般都是技術崗,所以其學生在做職業決策時方向較明確。管理學科專業性較強,其中一些專業兼具文、理科性質,就業去向較廣和靈活,雖然這是一個優勢,但也是一個劣勢。文科的專業性最弱,職業決策的目標最不明確。所以,職業決策困難是存在學科差異的。

大一學生剛進人學校,主要任務是完成高中生向大學生的角色轉換以適應大學生活,對所學專業和未來職業都不甚瞭解、且也不急於瞭解。大二學生已經逐漸熟悉大學生活,專業學習也逐漸步人正規,開始有了初步的職業生涯規劃,但缺乏科學和系統的輔導。大三學生會主動考慮職業選擇問題,開始考慮求職或者繼續攻讀碩士學位的兩難選擇,其職業決策意識顯著增強。大四學生面臨畢業,職業決策意識更強,從而職業決策困難也更大。研一學生步人新的學習階段,職業決策意識比大三、大四學生有所降低。研二學生再次面臨畢業,普遍選擇求職,少數選擇繼續攻讀博士學位;且一般而言,研二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最充分,職業決策意識最強,從而職業決策困難也最大。在訪談中發現,不少大學生對職業決策的理解,還僅僅停留在“職業決策是臨近畢業時的事情”,並不把職業決策看成是持續終生的人生規劃。所以,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對大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輔導的重要性。

學歷是求職的拍門磚之一。爭取更理想的職業是學生本科畢業後繼續攻讀碩士學位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碩士生比本科生具有更強的職業決策意識,從而導致更大的職業決策困難。此外,雖然碩士生的就業面可能比本科生更廣,但他們的就業需求卻更迫切。

相對於非獨生子女,獨生子女被家庭包辦的更多,成長環境更優越和安逸。農村中獨生子女較少,所以農村生源的學生從小就有更多的決策機會。考上大學,農村生源的學生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在職業決策的過程中,他們同樣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

4.3主動性人格和職業決策困難

大學生主動性人格和職業決策困難是密切聯絡的。一般而言,具有較高主動性人格的學生,其職業決策意識出現得較早、程度上也較強,從而職業決策困難更明顯;具有較高職業決策困難的學生,為了解決困難,會發揮出較高的主動性人格。在訪談中,大多數學生認為,更“主動”意味著比別人更早、更好、更有準備的完成一件事情。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主動”採取行動才能比他人搶先發現機遇、才能捕捉機遇,從而能緩解或者解決職業決策困難。

5、結論

綜上所述,本研究得到以下結論:(1)大學生的主動性人格在學科類別、學歷和家庭上存在顯著差異;(2)大學生的職業決策困難在性別、學科類別、年級、學歷和家庭上存在顯著差異;(3)大學生的主動性人格和職業決策困難顯著相關,有相互預測作用。以本結論為理論依據,可以提高大學生職業生涯教育的針對性和有效性,更好的幫助大學生髮展主動性人格和解決職業決策困難,有利於大學生順利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