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論編輯學術把關和編輯理論建設

才智咖 人氣:5.91K

論文關鍵詞:編輯;學術作用:作用;理論建設

淺論編輯學術把關和編輯理論建設

論文摘要:科學、藝術等現象是人類符號活動的結果,普通編輯學的確立與發展應以符號世界為論域,編輯理論建設應充分重視對符號學研究成果及方法的借鑑。結構主義是認識論主體的認識模式,是編輯學術(藝術)把關的鑰匙。科技編輯的學術把關和文藝編輯的藝術把關可分為不同層面,符號本質是這兩大類編輯的共同點,由此兩者相融合;同時,兩類編輯理論建設對人類文化成果的吸納也各有側重。

有關學術(科技)期刊定級(分級)文獻多數由期刊編輯完成,但令人不解的是無論贊成或反對分級者都沒有提及編輯的學術作用。是因為編輯們謙虛?但編輯界為提升學科地位,不正是需要展示自身的學術作用?是因為編輯的學術作用微不足道,只是文字性的勞動、文化商品的經營或者文化活動的組織?但編輯們是不會甘於認可的,二十多年來編輯理論研究的原動力不正是“學術”情結?並且有論者鼓吹和宣揚編輯的學術作用。或許,可以這樣認為:“編輯的學術作用”在編輯界仍未形成共識,更不用談作者和大眾的普遍認同。近幾年編輯理論研究的冷清,和這一問題是內在關聯的。作為一名編輯,在科學(以及文藝)過程中,編輯不是知識的直接生產者,相對於作者而言足“外行”,需要什麼樣的學術素養才能與作者進行學術對話,甚至學術把關?

一、編輯學術(藝術)把關

符號行為是人獨有的行為,使用符號能力的出現才導致了文化序列的產生,人類全部文明都是從運用符號中產生,並借運用符號而繼續,神話、宗教、、藝術、、科學等人類文化現象都是人的符號化活動創造出來的“產品”,人類文化史就是人不斷解放自身的歷史,而人類文化具有相對的.自主性(這在人符號活動本性存在的前提條件下是成立的)。抓住以符號世界為物件開展理論研究是編輯學發展的根本。編輯的學問就是認識和研究人類符號世界的學科之一。

科學和文藝均是人類把握經驗的符號活動。在科技編輯領域,錢文霖先生一再重申的“方法論路徑”應該受到編輯學界同仁的重視。首先,媒體形態的變化對此研究路徑基本上不構成阻礙;其次,此路徑表現為能夠靈活吸收利用人類已有的文化成果,如系統論、資訊理論等;再則,此路徑研究成果既可以直接編輯實踐,又可以為進一步的理論建構奠定堅實基礎。錢先生及其團隊歷經二十多年的奮鬥,在科技編輯方法論方面已經有豐碩的成果;但美中不足的是尚未將研究領域拓展到文藝(包括)編輯,並且他們在科技編輯方面也大多涉足的是自然科學(技術),對人文(社會)科學的關注不多;對從文稿表述形式細節去發現、改正內容方面疏誤的關注較多,對文稿整體方面的關注較少,尤其是缺少對各學科認識結構及說明模式等的研究。要真正扭轉學術期刊定級中輕視編輯的學術作用的局面,讓編輯的學術作用得到以廣大作者為首的社會大眾的認可,作為認識論的結構主義可能對我們有幫助。

各種具體科學的發展趨向要求按照數群這樣的模型進行說明,表示為類似的形式化或其近似形式即控制論的模式。結構主義為“認識論上的主體”的認識模式,可以為各門具體科學的發展提供推動力——“當人們一旦做到了把某個知識領域歸結為一個有自身調整性質的結構時,人們就會感到已經掌握這個體系內在的發動機”。對於編輯而言,正是可以通過掌握各學科認識結構的特點來進行學術把關。一些科學家“無師自通”擔任編輯,辦出了高水平、高質量的刊物,一些學校畢業後再無或只有短暫科研經歷的編輯辦出了優質刊物,他們的共同點可能就是因為他們掌握了該學科的認識結構並自覺加以運用。科技編輯的素質或者說編輯學造詣的最高境界,可能正是對結構主義方法論的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