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邏輯學學科的建設和教學優秀論文

才智咖 人氣:2.96W

[摘要]本文認為,邏輯思維是具有創新性質與創新功能的思維,是撬動科學發展的思維工具。我們只有培養富有創新思維能力的學生,才能為科學發展源源不斷地輸送生力軍,才能促進科學研究的繁榮和可持續發展。提高學生邏輯思維水平和創新思維能力的基本路徑是高水平的邏輯教學,為此就必須加強邏輯學的學科和教學建設,切實保證和提高邏輯學的教學質量。

加強邏輯學學科的建設和教學優秀論文

[關鍵詞]邏輯思維非邏輯思維創新功能

在一些高等院校,並不重視邏輯學學科的建設和教學,原因是他們以為邏輯學研究的邏輯思維沒有創新意義。這種觀點頗有影響,很有市場,像大名鼎鼎的科學家彭加勒也持這種觀點。這種觀點的理論依據主要有二:一是認為,“科學創造性思維是一種以非經驗、超邏輯和思維程式與常規思維相倒置為根本特徵的反常思維方式”。[1]所以邏輯思維在科學研究過程中是沒有創新意義的。二是認為,純粹邏輯是同義反復,不能創造任何新的科學觀點,所以邏輯思維對科學發現沒有創新意義。事實並非如此,邏輯思維不僅自身有創新性,而且引發科學研究的繁榮和進步。所以,高等院校要培養創新性人才,為我國科學的發展輸送生力軍,務必加強邏輯學學科的建設和發展,提高邏輯學的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

邏輯思維是引發科學創新和發展的思維工具

翻開科學發展史,人們就會發現,歷史上的科學革命運動,往往以邏輯思維的發展為先導。如古希臘亞里士多德的演繹邏輯帶來了古希臘人文和自然科學的空前繁榮;培根的歸納邏輯掀起了近代科學革命的狂飆;而現代邏輯則促進了現代科學和哲學全方位的拓展。

正是基於科學發展的這種史實,馬克思主義的經典作家和世界著名科學家,都充分肯定了邏輯思維在科學創新發展中的重要地位和積極作用。列寧說:“任何科學都是應用邏輯。”[2]愛因斯坦認為:西方科學的發展是以兩個偉大的成就為基礎:“希臘哲學家發明的形式邏輯(在歐幾里得幾何中)以及通過系統的實驗找出可能的因果關係(在文藝復興時期發現)。”[2]因此科學家必須是“嚴謹的邏輯推理者。科學家的目的是要得到關於自然界的一個邏輯上前後一貫的摹寫。邏輯之對於它,有如比例和透視規律之對於畫家一樣”。[3]他們如此肯定邏輯思維在科學創新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其道理非常簡單,任何科學理論的創立都是對舊理論的否定,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任何科學都具有創新性;而邏輯思維則是知識技術轉為科學理論的必經之路。據此,有理由說,邏輯思維是引發科學創新和發展的思維工具。

近代科學革命沒有發生在中國的史實也說明了這一點。英國著名科學史家李約瑟,看到中國人在古代取得了許多卓越的科技成就,有發生科學革命的歷史基礎,但近代科學革命恰恰沒有發生在中國,對此他感到困惑不解,也引起了許多學者的注意和思考。在愛因斯坦看來,這是“用不著驚奇的”,[4]中國賢哲沒有創造出科學創新發展所需的邏輯基礎。著名物理學家吳大猷認為:“古代中國贏過西方的,大多是技術而不是科學,沒有科學為基礎的技術,發展是有限的。”[5]而技術優勢沒能轉化為科學優勢的一個重要條件,中國缺少知識、技術轉為科學理論的邏輯思維工具。

人們知道,技術在於利用已知的科學知識,解決人類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可以在實際生活和勞動中偶然獲得。科學是探索未知世界,揭示大自然客觀規律,但要獲得對未知世界規律性的認識,只有通過艱苦複雜的邏輯分析、推論,才能最終形成關於某一問題的科學知識體系。中國曆來偏重整體直覺頓悟,而缺乏邏輯思維傳統,而且注重實際應用,輕視基礎科學研究,這就使中國雖然有許多偉大的技術發明,卻沒有產生一門完整的自然科學體系;培養了不計其數的狀元、舉人、秀才,卻沒有培養出一名牛頓般的科學家;有發明了火藥的著名實踐,卻沒有發現火藥的成分結構,沒弄懂科學意義上的火藥的爆炸性質。如此等等,不一而足,都說明離開邏輯思維,知識、技術就是片面的和離散的,只有邏輯思維的.介入,才能最終整合成科學理論。

邏輯思維自身就有創新功能

邏輯思維的發展所以能夠引發科學研究的創新,成為知識、技術轉化為科學理論體系的邏輯思維工具,就在於邏輯思維本身具有創新功能。邏輯思維的創新基質在於它是一種理性的創新思維,思維主體把感性認識中獲得的資訊材料,抽象成概念,再用概念進行判斷,形成命題,再按一定的邏輯關係,運用命題進行推理,於是就會推演出新的思想認識。

概念是反映事物特有的本質屬性的思維形式。人們知道,關於某事物的概念尚未形成時,人們的感性認識無法把握事物的本質,通過概念思維,對許許多多具體事物進行分析、比較、鑑別之後才抽象出該事物特有的本質屬性。可見概念思維不是機械的摹寫,而是一種理性創新。沒有概念思維,人們對事物的認識只能停留在現象層面上,不可能對事物的本質產生全面的新認識。

判斷是斷定事物情況的思維形式,它不是對感官所反映情況的簡單重複。一位農學家來到某地考察畜牧業發展情況,當地人向他諮詢能否發展養羊業,他說“要養羊先養貓”,這個判斷體現了農學家與眾不同的眼光。當人們疑惑不解時,他說:“要養羊就要大量種植三葉草,但三葉草要靠蜜蜂傳粉,而本地田鼠太多,蜜蜂巢被破壞嚴重,影響了三葉草的發展,所以應先養貓滅鼠。”可見判斷是經過邏輯分析後對事物情況作出的新斷定。也是一種創新思維,本身具有創新的特徵。

推理是從已知知識推出未知知識的邏輯思維形式,它包括演繹推理、歸納推理和類比推理,這些推理都有創新性質。

演繹推理以其嚴密性、必然性在邏輯學中奠定了重要地位。同樣以其創新功能而在科學史上也佔有重要的一席之地。演繹推理的創新意義在於,它能幫助人們分析現狀而發現問題,還能幫助人們提出和論證新的思想觀點。人們所熟知的關於物體重量與其下落速度關係問題的新認識就與演繹推理密切相關。人們知道,亞里士多德關於“物體的重量與其下落速度成正比”,即物體重量越大,其下落速度越快的觀點,在一千多年裡被公認為無可置疑的真理,但到了十六世紀,義大利科學家伽利略通過一個演繹推理的思想試驗,對該觀點提出質疑,他設想:若把輕重不同的兩個物體綁在一起,其中A為重物體,B為輕物體,A與B捆綁丟下,其下落速度是比A物體單獨落下時快還是慢呢?按亞里士多德的觀點,A和B相加重量加大,其下落速度比A物體單獨落下要快,但兩個物體重量懸殊,下落時慢的B拖住了快的A,所以A與B綁在一起其下落速度比A物體單獨落下要慢。通過演繹推理,亞里士多德觀點中的邏輯矛盾暴露出來,而包含邏輯矛盾的觀點都是不科學的,所以最後被新的觀點所取代了。

歸納推理是由個別經驗知識直接推出一般知識的推理,這種推理天生就有創新功能,因為作為推理結論的“一般知識”,相對於作為前提的“個別知識”來說,都是全新的知識。例如,人們發現柳樹能進行光合作用,小草、大豆、棉花、水稻等亦如此,柳樹、小草、大豆、棉花、水稻等是綠色植物的一部分,由此人們推出所有綠色植物都能進行光合作用。關於歸納推理推陳出新的創新例項隨處可見,都證明歸納推理是一種創新思維。

類比推理也是一種極富創新功能的思維。它是根據兩個或兩類物件在一系列屬性上相同或相異,斷定這兩個(或兩類)物件在另外屬性上的相同或相異的推理。在類比推理的思維過程中,用來比較的屬性是原有的已知知識,而斷定其另外的屬性也相同則是全新的知識。在醫學史上,哈維提出人體血液迴圈理論時就是根據對一條蛇的解剖觀察,發現當蛇的動脈被夾緊後,蛇心由於充血變大、變紫,鬆開動脈則正常,夾住其靜脈,蛇心由於缺血而變癟、變白,鬆開則正常,由蛇推及人,於是哈維提出“人體血液迴圈”的觀點,否定了流行了兩千多年的“人體血液由心臟生產供全身器官消耗”的“血液單向運動”的說法。諸此等等的思維事實,都證明類比推理也是一種創新思維。

邏輯思維是非邏輯思維創新的前提和基礎

非邏輯思維通常被稱為創新思維,主要包括髮散性的直覺、靈感、聯想等。非邏輯思維在科學發現中具有重要作用,但它們仍然是以邏輯思維為前提和基礎的。

在人類的發明創造過程中,直覺、靈感、聯想起著巨大的作用,但直覺、靈感、聯想的內容並非空穴來風,它是在先前艱苦的邏輯思維過程中產生的。阿基米德在浴缸裡,悟出了浮力定律;牛頓被下落的蘋果砸著腦袋,悟出了萬有引力定律;門捷列夫踏上火車的一瞬間,悟出了元素週期表;凱庫勒夢見蛇自咬尾巴,悟出了苯的分子結構……;凡此種種,科學家們似乎是憑非邏輯思維悟出科學真理的。其實並非如此,他們的頓悟無論多麼奇特多樣,但有一點是共同的:他們在頓悟之前,都曾冥思苦想,運用邏輯工具,進行了無數次分析、推理和論證。門捷列夫曾三天三夜未閤眼,不斷思考和計算;牛頓在實驗室裡忘記了自己是否已經進餐;凱庫勒在參加舞會時仍在想著他的苯分子結構。可以說,沒有邏輯思維的幫助,非邏輯思維是不可能“頓悟”出科學真理的。正如法國生物學家巴斯德說過的那樣,機遇只垂青有準備的頭腦。邦格說得更直接,沒有漫長而且有耐心的演繹推論,就不可能有豐富的直覺。很明顯,直覺、靈感、聯想等非邏輯思維,的確是以邏輯思維為前提的。

邏輯思維不僅是非邏輯思維的前提,而且為直覺、靈感和聯想確定目標和方向。因為,“在緊張的創造思維活動中,沒有邏輯,思維就會失去方向,失去目標;沒有邏輯就沒有道路。任何直覺、想象、聯想等,如果是有目標的,那隻能是在邏輯思維指引和統率下進行的,如果離開邏輯思維,就等於是神經錯亂,或者是裂腦人的互相矛盾的雜亂的思維。”[6]科學創新中的直覺、靈感和聯想總是指向一定的目標和方向的,而為直覺、靈感和聯想確定目標和方向的,正是邏輯思維。

邏輯思維不僅為非邏輯思維確定目標和方向,而且還為直覺、靈感、聯想產生的結論作邏輯的分析、論證。非邏輯思維的特點是“直接把握”事物的本質和規律,沒有清晰的邏輯思維,不能對非邏輯思維產生的新思想作出邏輯上的解釋和論證,這種思想就不可能有邏輯上的確定性和自恰性,就是一種無根據的臆想。凱庫勒風趣地說:“假使我們學會做夢,我們也許就會發現真理,不過我們務必要小心,在我們的夢受到清醒頭腦證實之前,千萬別公開它們。”因為臆想的東西人們是不可能接受的。由此可見,非邏輯思維的結果出現之後,隨之就應是邏輯思維的整合論證,只有這樣,非邏輯思維的結論才能成為邏輯嚴密的科學觀點。

總而言之,邏輯思維具有創新功能,是創新性思維。高等院校擔負著培養創新人才的重任,而培養創新性人才,在很大的程度上說,就是培養創新思維能力。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有諸多路徑,但最基本的路徑是加強邏輯學科的建設,提高邏輯學的教學水平,以此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這是本文的基本結論。

參考文獻:

[1]列寧.哲學筆記[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216.

[2]許良英、範岱年譯.愛因斯坦文集(第1卷)[M].北京:商務印書館,1976:574.

[3]許良英.範岱年譯.愛因斯坦文集(第1卷)[M].北京:商務印書館,1976:299 .

[4]許良英,範岱年譯.愛因斯坦文集(第1卷)[M].北京:商務印書館,1976 :574 .

[5]詹克明,李約瑟.難題與吳大猷疑惑[N].雜文報,1996-11-19.

[6]葛潤林.論假說的邏輯結構及其在思維形式系統中的地位[J].人大影印資料《邏輯》,1997,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