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七年級語文閱讀教學的學習方法

才智咖 人氣:2.37W

從前,我們在課堂教學中總是強調教師的教法,而忽視了學生的學法。現在,"教會學生學習"已經成為人們的共識,正如培根所說,關於方法的知識,是世界上最寶貴的知識。我國也有這樣一句老話:授人以魚,只供一餐;授人以酶,可享一生。所以,教師只有教給學生一定的學習方法,才能真正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土我今年從事七年級語文教學以來,在新課標的指引下,積極探索新編語文教材的教法、學法,在閱讀教學方面略有收穫。現就七年級語文閱讀教學的學習方法探討如下:

淺談七年級語文閱讀教學的學習方法

一、讓朗讀成為閱讀教學的"主旋律"。

三分文章七分讀,一篇優美的文章,只有反覆誦讀,才能得其妙處。記憶文章、領會文章、鑑賞文章、寫作文章都靠讀。"熟讀唐詩蘭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其中的道理是顯而易見的。另外,教師對課文的領會、鑑賞,也主要靠讀,而不是靠參考書,那麼,把這種學習方法教給學生,是義不容辭的。對於由國小剛升入國中的七年級學生來說,所學課文篇幅加長、內容加深、難度加大,都毋庸置疑地影響了閱讀的速度與質量。這時,快速默讀只能簡單獲取資訊,而朗讀,視之於眼、誦之於口、聞之於耳、形成於腦,整個過程調動了諸多因素,對課文的體會、理解、記憶會更有利。由此看來,朗讀不僅不會耽誤時間,反而會提高閱讀的效率,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學實踐證明:在閱讀教學中,教師一定要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去朗讀,讓語文課堂飄蕩著朗朗的讀書聲,使朗讀成為語文課堂閱讀教學的"主旋律飛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從朗讀中整體感知課文。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

二、把質疑當作閱讀教學的"敲門磚"明代學者陳獻章說過"學貴有疑"。"疑"之所以可貴,就是因為它是對知識進行分析、思考、綜合的結果。一個學生如能在閱讀課文時不斷提出疑問,說明他一直在積極思考,對課文的理解在不斷加深。教師如果能在閱讀教學中鼓勵引導學生質疑,學生的思維能力、閱讀能力就能不斷得到提高。北宋王安石的《傷仲永》一文借事說理,以方仲永的例項,說明後天教育對成才的重要性。題目是文章的眼睛,從"文眼"入手,讓學生帶著問題閱讀,使閱讀教學裡有的放矢,可以促進學生主動探究,可以啟用學生的思維。我在進行《傷仲永》的閱讀教學中首先質疑:題曰"傷仲永"的"傷"是什麼意思?學生參考課下注釋讀懂課文後回答"傷"是"哀傷、嘆息"。我義問:王安石哀嘆仲永什麼呢?學生回答:一個神童因"不受之人"最終變成眾人"當然,提倡學生質疑,提倡學生通過自己的'討論探究去體昧、領悟,並不否定教師的主導作用,這種主導作用主要體現在教師對學生在學習方法、思維方法以引導,體現在教師選擇恰當的點撥時機,使用怡、巧的點撥方法。我認為恰當的點撥時機,一是在學生質疑遇到l困難時,二是在學生難以發現問題時。總而言之,質疑如同閱讀教學的"敲門磚",開啟了學生的智慧之門

三、用創新搭建閱讀教學的"領獎臺"國家主席同志曾經指出"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在閱讀教學中。

我們的教學目的之一就是激發學生的多向思維和創造性思維,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因此,用什麼樣的學習方法去指導學生。就成了問題的關鍵。在閱讀課文後‘我常常讓學生陳述自己的思想感受,說說自己對課文中人物和事件的態度。通過討論、探究,讓學生們的思維火花互相碰撞,從而培養和發展創造性思維。同一個問題,從不同方面思考可以得出不同的答案。在以往的教學中,我們總是喜歡學生按照標準答案回答,大大扼制了學生求異思維能力的發展。教師備課時要多挖掘教材中的求異因素,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教會學生逆向思維,有日的、有計劃地培養學生敢於求異的品質,善於求異的素質,使得求異思維得到發展總之,朗讀、質疑、創新既是教師閱讀教學中的必要環節,義是學生閱讀過程中重要的學習方法。教會七年級學生閱讀的學習方法勢在必行,正正所謂,授人以於泰山。